第七十章 高僧墨汁养身心
更新时间:2019-01-14 16:02:58 | 本章字数:3220
【编者按】六十七章好像和本章一样,没有故事情节,只是大和尚教育徒弟的对话。这样的章节西游记里没有。其实,也不错,师傅嘛,没有啥本事,也该教育教育,弄些心灵鸡汤,或打几双草鞋。但还是要注意情节的重要性,小说嘛!敬请读者关注下面的精彩。(编辑:万水千山)
西行路上艰苦多,费时费力费财物。
艰苦朴素做得好,大师手艺编草鞋。
一路欢笑一路语,师父笑话解千愁。
凡人都是财迷心,不能得道成神仙。
唐二叔师徒继续往西行,道路越来越不好走了,都是崇山峻岭,一会爬高山、一会过草地,他们的鞋穿坏了一双又一双。好在,这个唐二叔,不仅会打坐诵经念佛,而且他还有一门手艺。一路上,他看到好的柳条枝和厚草,就随手给折下来,然后让沙京保管着。开始,几个徒弟还不理解。
猪五戒就问:“师父,你弄这么多的树枝和草有什么用啊?咱们的白龙马自己就可以找吃的东西了,你不必给它留这些东西了。”
唐二叔说:“五戒啊,你现在不知道就算了,有你知道的时候。”
猪五戒问沙京:“三弟,你说师父弄这些树枝、破草想干什么呀?”
沙京笑笑说:“师父自有师父的用途,要不然他是不会弄这些东西的。”
每到休息的时候,唐二叔就把这些树枝和草拿出来,就坐下来为徒弟们编草鞋。猪五戒的鞋早就破了,虽然在高家庄,老丈母娘给做了几双,可是这样的路是很费鞋的。不说三五天就得消磨一双鞋,一个月至少也得两双鞋。所以,唐二叔就想起了这么个办法,给徒弟们编几双草鞋备用。
一天,猪五戒撅着嘴说:“师父,你看,我的鞋又破了,这山路太费鞋了。我老丈母娘给我做的几双鞋都穿完了,这个也快了。”
唐二叔说:“老三啊,你把那双鞋给你二哥拿出来。”
沙京说:“好的。”他打开行李,拿出来在里面放着的一双草鞋,递给猪五戒:“二哥,给!”
猪五戒接过鞋看了看说:“这鞋能穿吗?”
沙京说:“怎么不能穿啊?总比你光脚走道好得多吧?”
猪五戒说:“师父什么时候编的啊?我怎么不知道?”
沙京说:“你知道什么?每次一休息,你躺下就睡着了,而师父却在默默地为我们编草鞋,怕我们脚磨破了走不了路。”
唐二叔说:“五戒啊,师父知道不能够为你们做什么,只会这点手艺,为你们编几双草鞋,省得磨脚。虽然不比你的布鞋、皮鞋,可总比光脚走路好啊。我们就是去受苦,而不是享受,东西买的太多,老三挑着也沉,所以师父没事的时候,就想起了这个办法,为你们哥仨做了这点事。”
师父的这席话说得猪五戒热泪盈眶,他说:“师父,你真好,我刚出生妈妈就为了洗刷我的冤屈,撞崖身亡,也没有得到她老人家的爱。现在,师父你就像妈妈一样地照顾我们,给我们体贴和温暖,还懂得我们的心意,我谢谢师父。我试试这鞋大小怎么样。”你们别看猪五戒长得丑陋,一百个人有九十九个看他不顺眼的,可就他的这张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有时还在师父面前像孩子似的撒娇,也不得不令孙小悟和沙京叹服。
猪五戒穿上草鞋,不大不小正合适,而且还挺舒服,走路还很轻快。他高兴地又说:“师父,正合适,太好了。老三,你也换上吧。”
沙京和孙小悟在一边说话呢:“二哥,这嘴真会说话,我就学不来。”
孙小悟说:“他这个人就是自己瞧不起自己。过去和我闹,以为我瞧不起他,现在虽然不那么闹了,可他还是没改他的属性,总是在师父面前显摆。你说,老三,我是那种瞧不起人的人吗?再者说,现在咱们哥三谁能离开谁?不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跟着师父去西天取经吗?”
沙京说:“大哥,别说了,我明白,其实,二哥心里也明白。表面上看他傻呼呼的、憨头憨脑的,其实他的心眼多着呢。这才叫知人知面不知心,但二哥坏心眼还没有,他就是那个劲,呵呵,挺难拿的。”
这时候就听猪五戒叫他:“老三,说什么呢?我让你把鞋也换上。”
沙京走过去问:“二哥,你说什么换上啊?”
猪五戒说:“你这是什么耳朵啊,我说好几遍你都没有听见?我让你把鞋换上。”
沙京说:“不用,我的还能穿几天。穿坏再说吧,师父编草鞋也挺不容易的。”
唐二叔说:“不打紧,不打紧。只要合适就行,也不枉师父的一片心了。”
他们又整装待发继续西行。
一路上,唐二叔有时候坐在马上诵经,有的时候也不妨给徒弟们讲讲故事、说说笑话,以解除旅途中的疲劳。
孙小悟还是一马当先,在前面探路,有危险第一个冲上去。沙京挑着担子走在小龙马的前后,猪五戒总是护着师父上马、下马,遇到能够住宿的人家就炒菜做饭,当然,他总是免不了要多吃一些,师徒们都了解他,也不和他计较。
唐二叔是全国的高僧,所以读过的书很多,知识非常丰富,古今中外的事情都能说出个八九不离十,学问大着呢。
孙小悟探路回来经常让师父讲故事。
唐二叔经常是有求必应,他的学问也大,他还有过目不忘高超的本领。一次,他问徒弟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选你们三个人做徒弟吗?”
孙小悟说:“那不是因为观音菩萨的教诲吗?”
猪五戒说:“是啊,师父,是观音菩萨告诉我们的。”
沙京说:“师父,难道我们做你的徒弟还有其他的说法吗?”
唐二叔说:“是这样的。在我接受取经的任务后,皇上就让我在民间找几个无私心杂念的人做徒弟,随我同行。意思是让我度他们成仙,其实,我作为凡人是没有这个能力的。但是,为了不得罪皇上,我也只好应承下来。于是,我就在人海里寻找我要找的人。我就说我可以点石为金,考察一下人心的真伪。我看到一个大官人、挺着一个啤酒肚,走路浩浩荡荡的,前后左右还有几个打手,看样子不是缺钱的人。我走上去就问,这位施主,能不能给贫僧一口吃的,他不理我。我又说,我可以拿金条和你换,他一听就睁开了眼睛说,金条在哪儿?我需要的就是金条,我想这样的人是不行的。后来,我又看到一个叫花子,就问他,如果我能点石为金,你愿意和我走吗?他说愿意,但是金条得由他保管。这样光想钱财的的人也不行,那是违背原则的。我又到处寻找,这次我遇到一个樵夫,在山上辛苦地砍柴,然后去卖维持生活。我和他说,我可以点石为金,问他要不要,他说不要,我把这座山变为金山,他也不要,他什么也不要。我以为这样的人视金钱为粪土,还是可以考虑的。结果,你们猜他想要什么?”
三个徒弟一起问道:“他想要什么?”
唐二叔说:“呵呵,他想要我的手指头。”
“哈哈哈!哈哈哈!”哥仨都止不住地大笑起来。
孙小悟笑得眼泪都要出来了,说:“师父,你希望每个人都像你一样,洁身自好,一尘不染、是金钱如粪土,可是人的心是罪贪婪的。也别说他们了,就说五戒吧。”
猪五戒眨巴着一对小猪眼,瞪了一下孙小悟说:“哎哎,猴哥,别拿我说事啊,咱们听师父讲故事,别瞎扯。”
“你看、你看,你说到你你就不爱听,你也是爱贪小便宜的人。有时候还藏点私房钱,你说,你藏钱干什么呀?”
“我、我就喜欢钱,能怎么的吧?”猪五戒大声嚷起来。
“伱嚷什么呀,你?”孙小悟说:“小心我揍你。”
唐二叔说:“行啦,你们就别打嘴仗了。”
沙京说:“两位哥哥,你们说着、说着有扯起来了,听师父讲故事多给力啊。师父,还有吗?”
唐二叔说:“钱是万罪之源,很多人一世的英明,出死入生、甚至枪林弹雨都没有让他倒下,可是却拜倒在了金钱的面前,成了金钱的俘虏,最终遗臭万年。”
孙小悟说“是啊,太不值得了。钱可以有,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凭自己力气赚钱、吃饭,养家糊口,就像五戒那样……”
猪五戒一听猴子又要数落他,也不愿意了:“我说,你个死猴子,你干吗老提我啊?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孙小悟说:“呆你的!这次是表扬你,我是说,你当初在高家庄等师父的时候,开了那么多的地,那些年,你就是凭着自己的力气干活吃饭,直到把师父等来。我是说你这样才对,不像师父说的有些人净想着不劳而获,贪污腐败,最后抹黑了自己的一世英明。”
猪五戒乐了:“哦,这样说还差不多,我那时真没有到哪儿去拿点别人东西的想法,后来,见到了师父,我就发贱了,有时候我是听喜欢钱,但我从来也没有花过钱,这一路上的食宿不都是老三安排的吗?”
唐二叔继续说:“你们都是好样的,在这方面做得都很好。像我故事里说的那样的人是成不了正果的,算了吧,我也不找了。就在这个时候,观音菩萨出现了。”
要知后事如何,请继续关注我的下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