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记忆封尘里的过往

更新时间:2019-03-02 15:45:33 | 本章字数:783

    记忆封尘里的过往

    弘  谦

    小说的写作背景立足在改革开放初期,尤其是开篇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年“严打”入笔,年代的代入感很容易让人回想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惶恐和不安,动辄就会蹲监狱,甚至被枪毙。但是也就在那样的年代里,步入青春期的徐伟成以主人公的身份向大众展现了以他为代表的那一代青年身上所凸显的时代特点,但这毕竟只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小小插曲,在这无关痛痒的背后,却是作者埋藏在记忆最深处的也是令作者本身时常难以入梦的真实经历。

    青春是美好的,也是值得回忆的。对于过了知天命的作者而言,他是有资本去回忆过往的一些经历,尤其是发生在他身上的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小说。纵观《校花》的故事情节,每一章节都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但章节之间又紧密相扣,从徐伟成出狱做分水岭,前面讲述了作者青年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一起学习、一起打架、一起劳动等等,虽都是小事,但件件都是值得回味和追忆的,尤其每个人对爱情的渴望,真切却又遥不可及。徐伟成出狱,想来最急切的也是最想看到分别八年之后,大家到底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于是才会有最后的一次聚餐来对曾经的玩儿伴做一次命运的宿判。可以说,在前一个阶段里的每一个人物故事的发展也在逐步暗示着后面的情节走向,这也是作者起笔的精妙之处。

    其实,早在读完《校花》引子的时候,心里就一直存在一个巨大的问号:书中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主人公徐伟成与作者徐伟成是否是同一人,还只是符号化的替身?但我更相信这是作者本人的一部回忆录,真实还原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状貌。我们说,小说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读完这部小说的人,都应该会对小说中的时代背景有所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里,我们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校花》的故事情节真实与否,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作者用这种方式带领读者去揭开了记忆封尘里的一段过往,也是他用心去描写最初也是最真实的样子。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