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蝗灾
更新时间:2019-05-06 23:35:39 | 本章字数:3192
贞观二年七、八月间,对扬州人来说注定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岁月。
久旱后,蝗灾发生了。蝗虫,老百姓俗称“蚂蚱”,包括飞蝗和土蝗两大类。飞蝗的危害最重,尤其是东亚飞蝗,所以平时谈论的都是它。别看蝗虫个头不大,但虫多力量大,最大的蝗群可达2500亿只,飞行时声震数里,地动山摇,所过之处片绿皆无。蝗虫的食性极杂,几乎绿色植被皆可作为它们的食物,其取食不仅为了获得营养,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取水分。贪婪取食和长途迁飞是蝗虫赖以生存的看家本领。在农作物和其他植物缺乏时,它们甚至可以去吃羊背上的毛、房屋顶上的草及有汗味或油味的农具木柄。当没有东西可吃时,它们便自相残杀,吃自己的同类。
扬州城内外,蝗虫密布,声势骇人。“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盈血,牵衣顿足捕不能,大叶全空小枝折。”这是明朝诗人郭敦的咏飞蝗诗,诗中提及的景象就是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的蝗灾发生时的情景。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众官员和广大百姓一开始都为之惊慌失措,家家户户只知拜神祈祷。经陆玉成建议,杨恭仁果断地采取了陆玉成在《治蝗策》中提到的方法,经过一番苦战,倒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保住了相当一部分粮食作物,但损失仍然很大。不过,尽管蝗灾造成了很大损失,但陆玉成提出的《治蝗策》仍是在古代条件下能多少行之有效的综合方法了。全国各地受灾地区也陆续采取了陆玉成提出的方法来救灾,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此,皇帝李世民大为高兴,他受到朝廷嘉奖,提升为正七品下,连升了两级。恰好此时大都督府田曹参军缺员,于是他当上了田曹参军,仍兼医学博士。
大都督府田曹参军“掌园宅、口分、永业及荫田”。 陆玉成上任后想起历史上这样一件事:贞观七年上任的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李袭誉,曾干过一件很大的惠民善政。当时:江淮地区的百姓一向喜欢做生意,不喜欢种田,当李袭誉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的时候,为鼓励人们种田,凿通了雷陂的水,建造了勾城塘,灌溉了七八百亩良田。
于是他联合虞理明向杨恭仁提出了这个建议,得到批准后,很快实行开来。
一次,陆玉成去虞府找虞书鸿,瞧见刚从虞府大门口出来的陈彦君,神情沮丧,颇为狼狈。见到陆玉成,眼中厉芒一闪,只对之略一拱手,就转身匆匆而去。
待见到虞书鸿,问其故,虞书鸿告诉他:今天陈彦君来虞府,当面向虞书娟表达渴慕之情,声言要娶她为妻,虞书娟断然拒绝了他,陈彦君大怒,愤然离去。
不久,在一次由杨恭仁主持的大都督府会议上,陈先成突然发难,指责虞理明在江都县推广试种占城稻是劳民伤财胡作非为之举。
虞理明听了顿时一阵气结,恼怒不已,满脸铁青,正欲站出来分辩。
陆玉成平素对虞理明极为尊敬,认为他不但能力卓越,而且是位廉洁奉公的好官,更何况对方一直待自己如同子侄,呵护有加。他抢先起身反驳道:“江都县推广种植占城稻,这是利用占城稻的耐旱特性,扩大粮食种植面积,达到了增加粮食产量的目的, 且为以后江南地区稻麦一年两熟的局面打下基础。如此利国利民之事应大力支持,陈司马此言差矣!”
陈先成在儿子陈彦君的挑拨下,一直对陆玉成不满,他心胸比较狭窄,陆玉成取得的成绩以及与杨恭仁的关系让他很是嫉妒,而上次关于微生物的论辩也让他丢了面子,因此他对陆玉成怀恨在心。他瞪着陆玉成目露凶光,大声嚷道:“占城为一弹丸小国,那会有这样的好稻种,否则岂不早已传开!”
陆玉成也不掩饰自己的轻蔑之色,讽刺道:“占城稻虽以占城为名,但在交州和安南、占城、真腊等国普遍种植。陈司马未免有些孤陋寡闻了,须知没有调査就沒有发言权啰!”
陈先成听后气急败坏,以手指着陆玉成半天没吭声。
王彪、田为军、姚成、陈坚、唐昱文等纷纷发言支持种植占城稻,于是杨恭仁拍板定了下来。陈先成由此威信大降,不久就被调到洪州去了。
自从陆玉成上任医学博士后,杨恭仁对他的工作表现非常满意。他着意栽培陆玉成,时常把他单独叫去大都督府官邸,边陪他喝酒边聊天。杨恭仁是位极有政治智慧的人,洞悉官场,善于与人相处。史载:贞观五年,杨恭仁改任洛州都督。唐太宗特意对他道:“洛阳乃是国家要害,我家子弟虽多,但都无法胜任洛州都督之职,所以我特意将此职务委任于你。”当时,杨氏子侄多与皇室联姻,家声显赫。但杨恭仁生性恬淡,谦恭下士,从未与人交恶,被时人比作汉代的宰相石庆。在杨恭仁的教导下,陆玉成从中学到了许多官场上的诀窍和施政艺术。
王彪、魏华林、上官云与陆玉成在濠州抗击鼠疫的过程中结下了友谊,三人都是武人,性格豪爽,颇讲义气,陆玉成也与之倾心结纳。他们常一起外出打猎,不时聚在临江轩饮酒作乐。陆玉成也向他们虚心请教军事,学到了不少这个时代排兵布阵的知识,对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方式有了初步的认识。
十月,上官仪因杨恭仁推荐上京赴进士试,陆玉成特在府里设宴为他饯行,一群士子闹了个通宵,几乎全醉倒。走时众人送至城外十里驿亭,上官仪等颇为伤感,陆玉成为勉励大家振奋精神,慨然吟诵了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为之壮行: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一年的除夕,陆府比往年更为热闹。杨荷、赵慧娘兴高彩烈地在家中布置,李碧蓉也露出了难得的微笑。陆玉成来此一年多,已彻底与这个时代相融合。
吃完团圆饭,十几口人围坐在大火盘守岁时,又是在赵慧娘快活的叫嚷声中,他吟诵了苏东坡的《守岁诗》:欲知垂岁尽,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众人又是欢声叫好,陆达明手抚胡须,感慨不已。
元日一早,合家在祖宗灵位前祭拜后。下午纷纷出外串门。陆玉成这次去觉非和尚处拜年时,沒敢再抄佛典送他,而是抄了一份前世《笑傲江湖》琴谱送他。觉非和尚雅爱音律,倒也满心欢喜。
给老师曹宪拜年时,则抄了朱熹那首《活水塘观书有惑》诗献给他: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曹宪阅读后,连连点头,直称孺子可教。
同时,陆玉成还送了一本刚用活字印刷方法刊刻的一本自己的著作《临症指南》给曹宪,釆用的是线装书的装订方法。
初唐的书籍流行的是卷轴装,不便翻阅。线装是书籍装订的一种技术,它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出现于明代中叶,通称“线装书”。线装装帧在中国传统的装订技术史上最为进步。线装书既便于翻阅,又不易散破,散破了也便于重装,恢复原貌。
曹宪得到这本线装书后,简直爱不释手,他很快上书朝廷,请求推广活字印刷术和线装书。并委托陆玉成印刷他的著作,陆玉成出版了老师的《桂苑珠丛》、《文选音义》、《古今字图杂录》等书,广为流传,使曹宪成了当时家誉户晓的大学者。
初二,他与杨荷去道观探望青灵子观主时,青灵子考较了彵的武功,并详细指点了他,对他颇具火候的飞刀绝技频频点头称赞。
而初三在虞府,陆玉成却被虞理明拽着“坐谈” 了一整天,根本没时间与虞书娟单独相处,弄得虞书娟对其父“大忿”。
春播时,在陆玉成和虞理明的指挥下,在一部分田地里种上了从占城国买来的稻种。为了占城稻能在扬州成功移植,他俩不辞辛劳,经常一道下田头检查监督,俩人在农业方面的知识也因此大增。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占城稻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让杨恭仁一众官员兴奋不巳。只等秋收过后,据实统计,就为陆玉成和虞理明请功。
陆玉成还非常关心扬州造船业的发展,在杨恭仁的支持和唐昱文的主持下,扬州开始建造第一个船坞和第一艘福船。
陆玉成每天仍加紧苦练武功。抱元功总共分八层,他在易筋经伐髓洗毛的帮助下,进境很快,已经突破了前四层,进入了第五层的修练。轻功也练得颇有火候,可谓动如捷豹。他的虎吟拳也练得很有功底,拳拳如风,声势骇人,至于他的霹雳枪更是进步神速,连觉非和尚都很惊讶。
上半年一过,陆玉成的心就开始躁动不安了,他越发刻苦地修练武功和枪术,他仿佛已听到那遥远的北方大草原正在向他召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