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十四卷 惩治腐恶 第一百 七十 回 云中龙探源成周 御史丞诠释洛邑

更新时间:2019-09-16 19:24:16 | 本章字数:3234

    第二天,右丞相一行结伴去了洛邑,洛邑又称为成周,周代的国都。周武王灭商后就着手在“有夏之居”建立新都,《逸周书·度邑》详细记载了武王选址时的情景。《尚书.召诰》召公相宅的过程。《尚书.洛诰》记载了周公营成周之事。成周城洛邑可谓是第一座国家层面详细规划建设的都城。《左传·宣公三年》载:“成王定鼎于郏鄏今河南洛阳。”《史记》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昔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

    年七百,天所命也。”《汉书·地理志载》:“河南,故郏公式地。周武王迁九鼎,周公致太平,营以为都,是为王城,至平王居之。”

    周公主持营建的洛邑被称为“成周”或“新邑”等,是一座规模宏大的都城,据《逸周书.作雒解》记述:“堀方千七百二丈,郛方七七里。以为天下之大凑”,“设丘兆于南郊,建大社于国中”。城内的主要建筑有太庙、宗庙文王庙、考宫武王庙、路寝、明堂等“五宫”。这些宫殿、宗庙的建筑结构均为“四阿、反坫、重亢、重郎、常累、复格、藻税、设移、旅楹、画旅”等式样,城内还有“内阶、玄阶、堤唐、应门、库台、玄阃”等不同的通道。

    对于成周城洛邑,御史丞鲁肃说:“洛邑是第一座国家层面规划建设的都城。武王灭商后就着手在中原建立新都,成周城由周公负责营建,到周成王五年建成并迁都于此。西周时期的成周城驻守由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周八师,每师有二千五百人,共两万人。戎守在成周,由此得名,用以镇慑东方。象征着王权的九鼎也放在成周城的明堂当中,用以震慑天下。”

    “看来御史丞对于成周城洛邑也有研究,年青人要学着点罗!”右丞相云中龙说。

    “妈妈,我跟妹妹底子浅,我们在认真听呢?”刘玲一旁说。

    “妈没说你们,你们回京城后,还要补习文化,这学问的事大着呢!”右丞相云中龙说。

    “不过这两天跟着妈妈,长了不少见识。”小女儿刘茜说。

    “右丞相,我总觉得我这脑子不好使,上阵杀敌,我武奎眼都不眨一下,可这论起学问来,我就昏了!”天山派弟子武奎说。

    “哈哈,你武奎也有畏难的时候!”南岳逍遥派高足石崇说。

    “去去,你比武奎强不了多少!”天山派弟子武奎说。

    “我们还是听听御史丞跟我们讲讲吧?”武当剑小华说。

    “武王伐纣取得成功之后,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周王朝。两年之后,武王疾殁,成王武王之子继位。接着,周公奉旨东征平叛,营建洛邑。”御史丞鲁肃说。

    “对于洛邑王城的营建,在《尚书》的《召诰》和《洛诰》中作了简明而概括的记载。《召诰》记载,‘七年’克商后七年,周公摄政五年,即公元前1039年二月二十一日乙未,成王从宗周镐京到丰文王所建之旧都,派遣太保召公先于周公前往洛邑勘察建都基地,名曰‘相宅’。三月五日戊申召公在建都基地上进行‘卜宅’,得到吉兆后便开始动工。接着,周公于十二日乙卯来到洛邑,又全面视察了洛邑营建的规模。十四日丁巳,用牛两头举行‘郊祭’祭天神;十五日戊午,用牛、羊、豕猪各一头立社庙祭地神。又过了七天,选定大吉之日,即甲子日二十一日的早晨,周公便向殷贵族和各诸侯国的首领颁发营建洛邑的命令。自此,揭开了大规模营建‘大邑周’的序幕。”右丞相补充说。

    “是这样,洛邑王城,自周公摄政五年三月至十二月据上述《召诰》、《洛诰》记载,从动工到初步落成历时半年之久。王城建成后举行了庆功大典。同年十二月戊辰这一天,成王率领百官来到新邑王城,向先王举行隆重的冬祭,用赤牛一头祭文王,又用赤牛一头祭武王;继之是王与助祭者同至太庙,以杀牲燎祭先王;然后王又步入太室,举行以酒灌地而求降诸神之大礼。”御史丞鲁肃说。

    “不过,周公营建洛邑的意义在哪儿呢?”少林弟子小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周公营建洛邑之目的有两个:一是由于洛邑居\"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史记·周本纪》,为此而要把新邑建成全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二是周王朝接受三监和武庚叛乱的教训,决定迁殷顽民于洛,并屯兵‘八师’,以加强对殷民的统一监督管理和统治。”右丞相云中龙回答说。

    “西周受到犬戎的侵略灭亡之后,周平王迁都于成周,从此成周又称王城。前516年周敬王即位,因王城内王子朝势大,迁居到过去殷民居处之地。后因王子朝之乱,晋国率诸侯为周敬王于前510年修筑新都,位于今洛阳白马寺以东。新城沿用‘成周’之名,俗称‘东周’;旧城称为‘王城’,俗称‘西周’。从此成周与王城分为两地,但都在今日洛阳市附近。到周赧王时,周王才迁回王城旧都。”御史丞鲁肃说。

    “秦灭东周后,改成周为洛阳,为河南郡治,改王城为河南县治。秦亡后,刘邦于洛阳称帝,建立汉朝,不久以长安为都,史称西汉。这就是历史。”右丞相云中龙说。

    “看来这王城演变学问还蛮深,过去只知道洛阳是千年古都,今天随右丞相一游,这脑子里对周公有了初浅的认识。”武当剑小兰说。

    “说到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奠基人。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贾谊评价周公: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御史丞鲁肃说。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武王死后又平定“三监”叛乱,大行封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周公在当时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学者。”右丞相云中龙说。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公元前1043年)的母弟。他在周灭商之战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灭商2年后,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他们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有野心,有可能谋害成王,篡夺王位。周公闻言,便对太公望和召公说:‘我所以不顾个人得失而承担摄政重任,是怕天下不稳。如果江山变乱,生民涂炭,我怎么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和武王对我的重托呢?’周公旦又对将要袭其爵,而到鲁国封地居住的儿子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论身份地位,在国中是很高的了。但是我时刻注意勤奋俭朴,谦诚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贤人。你到鲁国去,千万不要骄狂无忌’。可见周公的为人。 ”御史丞鲁肃说。

    “周人本是活动于今陕甘一带以农业见长的部族。太王、王季时开始兴盛。文王断虞、芮之讼,征伐犬戎、密须,巩固了后方,又越过大河,攻克黎国今山西长治西南,进攻商王经常打猎的邗今河南沁阳西北。灭掉商的同姓国崇之后,在丰水西岸建立了丰邑今陕西长安西北,以便东进。武王和周公帮助他们的父亲——文王成了西方的共主,奠定了灭掉商朝的基础。”右丞相云中龙接着说。

    “不久,管叔、蔡叔勾结纣王的儿子武庚,并联合东夷部族反叛周朝。周公旦奉成王命,率师东征。经3年的艰苦作战,终于讨平了叛乱,征服了东方诸国,收降了大批商朝贵族,同时斩杀了管叔、武庚,放逐了蔡叔。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御史丞鲁肃说。

    “武王克商只是打击了商王朝的核心部分,直到周公东征才扫清了它的外围势力。三年的东征灭国尽管有五十个左右,而占领地的巩固和扩大还是在分封同姓之后。东征以后,周人再也不是西方的‘小邦周’,而成为东至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辽东的泱泱大国了。”右丞相云中龙说。

    “看来这一趟我们还真收获不少,对于洛邑,我们有了初步概念;对于周公,我们肃然起敬。”御史丞鲁肃说。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