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十六卷 钦差旋风 第一百九十七回 钦差团话说成都 审军师引瞻蜀锦

更新时间:2019-10-20 10:17:24 | 本章字数:3698

    “现在我们所处成都,有谁知道它的来历吗?”酒醉饭饱之后,众人在怀春楼茶室稍作休息,右丞相云中龙挑起了话题。

    “这个嘛,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3200年前。”六品校尉刘茜说。

    “妹妹,你怎么知道的?”六品校尉刘玲问。刘茜俏皮地一指,原来怀春楼辟了一块园地,叫‘爱我成都’,那上面载着成都变迁史。

    “看来茜儿用功了。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最后的都邑’。”右丞相、车骑将军云中龙说。

    “公元前316年,秦国先后吞并蜀国、巴国。秦张仪、司马错筑太城(府南城、龟城),次年,张仪在太城以西筑少城(府西城)。公元前106年。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置益州。王莽改益州为庸部,蜀郡为导江,治临邛。新朝地皇五年(24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又改益州为司隶,蜀郡为成都尹。东汉时仍为蜀郡。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从原广汉郡雒县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西汉时成都人口达到7.6万户,近40万人。汉代成都是世界漆器工艺的中心和中国茶文化的诞生地。”御史丞鲁肃说。

    “咱们饭也吃了,茶叶喝了,去看看成都的蜀锦,怎么样?”右丞相、车骑将军云中龙提议说。

    “好哇,蜀锦又称蜀江锦,是指起源于战国时期四川成都所出产的锦类丝织品,大多以经线彩色起彩,彩条添花,经纬起花,先彩条后锦群,方形、条形、几何骨架添花,对称纹样,四方连续,色调鲜艳,对比性强,是一种具有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它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御史丞鲁肃说。

    “走吧,咱们或许又有新的收获。”右丞相、车骑将军云中龙说。下得怀春楼,迎面走来一伙人,领头的十分熟悉,那不是第八军团军师审配么?审配也发现了云中龙:“老臣叩见右丞相!”

    “审军师请起,你们这是?”右丞相、车骑将军云中龙说。

    “审配见过鲁御史丞!见过各位大人!”第八军团军师审配说。“我呢,送几位朋友去锦江,不巧遇见几位大人?怎么没听说你们来成都的消息?”

    “是这样,钦差使团奉皇上圣旨,到全国个军团督促贯彻襄阳会议情况,我们一改过去作风,不惊动官府,深入民间,接触百姓,了解各地民俗民风。我们刚从第六军团江陵过来,到成都今天是第二天。”右丞相、车骑将军云中龙说。

    “原来是这样,既然到了第八军团首府,我们就要尽地主之谊。云丞相一行准备上哪儿去,审配前面带路。”第八军团军师审配说。

    “审军师不还有朋友吗?我们自由走走,不碍事的!”御史丞鲁肃说。

    “朋友是经常见面的,可钦差使团好不容易来成都一趟,我跟他们说说。”审配坚持自己的意见,跟朋友话别。

    “看来审军师又是一位热心人。”六品校尉兰青说。

    “云丞相、御史丞,你们准备上哪儿?”第八军团军师审配说。

    “我们准备参观一下蜀锦,领略一下华夏四大名锦的风采。”右丞相、车骑将军云中龙说。

    “那好,我们这就去蜀锦基地。”第八军团军师审配说。“咱们去的地方叫蜀江锦院,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长河孕育了四大名锦:蜀锦、云锦、宋锦、壮锦。其中,蜀锦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堪称神州织锦第一座里程碑,以纹样细腻、精致、色彩变化丰富著称。”

    “本丞相闻蜀锦兴于秦汉。蚕桑文明在蜀地起源甚早,古蜀第一位先王蚕丛,据说便已教民养蚕。春秋战国时期,《尚书》记载,时人把成都出产的锦专称为‘蜀锦’,以示区别。到了汉代,成都织锦业日盛,以致‘机杼相和’,蜀锦织造技巧日趋熟练,以其做工精致、花式繁多闻名于世。汉朝张蹇出使西域,见当地商贾皆偏爱一种锦缎,张蹇一看,原来是成都的蜀锦。”右丞相、车骑将军云中龙说。

    “云丞相广才博闻,历史上的蜀锦,样式极为繁多。汉代蜀郡成都人杨雄在《蜀都赋》中写道:‘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彩,转代无穷。’与花楼织机融合在一起的蜀锦织造技艺,从纹样设计、挑花结本到挽花工、织工合作生产,一直秉承古老的传统。其后替代传统织锦的有梭机械织机,其技艺原理与之相同。”第八军团军师审配说。

    “鲁肃只见过蜀锦,没见过织锦工艺。今日一见,大开眼界。蜀锦其价如金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上。要完成一件作品,从程序上说,主要需经历初稿设计、定稿、点意匠、挑花结本、装机、织造等几个重要过程。每一道程序又涉及到很多独特的技艺。而我们通常所见在蜀锦大花楼木质机上的两位师傅(拽花工和织手)只是‘台前’人员,而‘幕后’有许多人的努力和协作对蜀锦的制作完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东方国御史丞鲁肃说。

    “用蜀锦大花楼木质机织造蜀锦,拽花工和织手须掌握多种技能。这些古代织造蜀锦的技能令人叹为观止:

    打结:这是织工的基本技能,也是学习手工织锦的第一道关。在一分钟内,用极细的丝线打出十二个结并剪掉线头,使其看上去像从来没断的才能及格。

    打竽儿:最注重身体协调性的技能。左手拽着线做短距离的前后运动,右手转动纺轮。根据需要打出不同股数的竽儿以做纬线。

    拉花:在万千根稍粗于丝的线中拉花提起织机上的经线。力量要合适,经线不能提得太高,易断;不能太矮,梭过不去。放线要干脆,否则,许多纤线会搅在一起。

    投梭:脚变换着踩竖脚竿将16面综框轮换升降,双手左右开弓投梭,其间每投一梭要用扣压纬。两者所用力量均非常重要。若力量过重,另一只手很难接到梭;过轻,梭过不去,会割断经线造成经线断裂。否则,成千上万根经线需要人工捞头手工打结。用扣压纬时,由于力量掌握不均会令锦面图案时紧时松而变形。

    转下曲:织工经常必做的一项检查。下到一米深的机坑,转动下曲签防止纤线断裂和缠绕。这项工作一般要用一天的时间。

    接头:织造蜀锦时,丝线会根据天气的变化热胀冷缩,或织造时成千上万次自然摩擦产生丝线疲劳断裂。在遇到经线断裂的情况时,织工就要在让人眼花缭乱的上万根线中找出断掉的丝线并运用所学到的打结技能将其接上。上面提到的只是织造时必需的一些基本技能,最难的是织工在手脚眼耳并用的情况下保持协调和对织机构造的熟悉及装造。”蜀江锦院技术人员介绍说,一些专业术语,为钦差团所看重,云丞相、御史丞不断点头称是。

    “蜀锦大多以经向彩条为基础起彩,并彩条添花,其图案繁华、织纹精细,配色典雅,独具一格,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蜀锦质地坚韧而丰满,纹样风格秀丽,配色典雅不俗,如唐代蜀锦的图案有格子花、纹莲花、龟甲花、联珠、对禽、对兽等,十分丰富。”第八军团军师审配说。

    “蜀锦的品种繁多、传统品种有雨丝锦、方方锦、铺地锦,散花锦、浣花锦、民族锦、彩晕锦等等。

    雨丝锦的特点是锦面用白色和其他色彩的经丝组成,色络由粗渐细,白经由细渐粗,交替过渡,形成色白相间,呈现明亮对比的丝丝雨条状,雨条上再饰以各种花纹图案,粗细匀称、既调和了对比强烈的色彩,又突出了彩条间的花纹,具有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给人以一种轻快而舒适的韵律感。图案丰富多彩,常见的有望江楼、百花潭、芙蓉白凤、翔凤游龙、莲池鸳鸯、蝶舞花丛、葵花、牡丹、梅竹、龙凤等。

    方方锦的特点是缎地纬浮花,再单一地色上,以彩色经纬线配以等距不同色彩的方格,方格内饰以不同色彩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古朴典雅的花纹图案,如梅鹊争春、凤穿牡丹、望江楼、百花潭等。

    铺地锦又称“锦上添花”,其特点是在缎纹组织上用几何纹样或细小的花纹铺满地子,再在花纹上嵌织大朵花卉(有的加嵌金线),如宝相花等。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散花锦的特点是花纹布满锦地,常见的图案有如意牡丹、瑞草云鹤、百鸟朝凤、五谷丰登、龙爪菊、云雁等,富于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

    浣花锦又称花锦,它是由古代名锦“落花流水锦”发展而来的,传说唐代卜居成都浣花溪的贵妇人根据溪水荡漾的变化而设计的花纹,而且在锦织成后,多数在锦江上游溪水潭内洗涤,故名。其特点是地组织采用平纹或缎纹以曲水纹、浪花纹与落花组合图案,纹样图案简练古朴,典雅大方。

    民族锦一般采用多色彩条嵌入金银丝织成,多用于民族服饰,故名。其特点是锦面上的图案从经纬线交织中显现出自然光彩,富有光泽。常见的图案有团花、葵花、‘万’字‘e’‘寿’字等。彩晕锦的特点是织纹华贵相映,明暗匹配,层次分明,并以色晕过渡,花纹绚丽多彩,别具一格。”蜀江锦院技术人员技术人员的解说把大家带入了万花世界。

    “蜀锦是成都的标志性技艺,成都以盛产锦而获得‘锦城’、‘锦官城’的美名。岷江环绕成都,蜀锦濯于江水,故岷江又称‘锦江’。蜀锦植根于蜀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早在秦汉时期,蜀锦已走出四川,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它在举世闻名的南北‘丝绸之路’中作为文化交流及贸易的载体见证了历史,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右丞相、车骑将军云中龙说。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