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十六卷 钦差旋风 第二百 零零 回 钦差造访未央宫 丞相关注麒麟阁

更新时间:2019-10-24 16:38:49 | 本章字数:3017

    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殿,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自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经成为汉宫的代名词。存世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未央宫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总面积有北京紫禁城的六倍之大,亭台楼榭,山水沧池,布列其中,其建筑形制深刻影响了后世宫城建筑,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宫城建筑的基本格局。

    右丞相云中龙、御史丞鲁肃一行从古城墙下来,直接去了大汉未央宫。

    “汉未央宫是前朝皇宫,汉朝君臣朝会的地方。总体的布局呈长方形,四面筑有围墙。东西两墙各长2150米,南北两墙各长2250米,全宫面积约5平方公里,约占全城总面积的七分之一,较长乐宫稍小,但建筑本身的壮丽宏伟则有过之。

    四面建宫门各一,东门和北门有阙。东阙在东司马门外,正对长乐宫西阙。宫内有殿堂四十余屋,还有六座小山和多处水池,大小门户近百,与长乐宫之间又建有阁道相通。已知发现的建筑遗迹,有位于中央的前殿,前殿基坛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350米,最高处15米。未央宫前殿居全宫的正中,其基坛是利用龙首山的丘陵造成的。第二号宫殿遗址在前殿之北,第三号宫殿遗址在前殿之西北,均为建于夯土台上的组群建筑,各有门殿多重。据出土遗物推断,前者为后妃居住的后宫,后者属宫廷的官署。较为特殊的是,二号宫殿的夯土基下掘有地道多条,其墙立壁柱,墙面则涂草泥抹白灰,地面铺以条砖。

    未央宫建于长乐宫修复后不久,是汉高祖称帝后兴建,由刘邦的重臣萧何监造。自未央宫建成之后,汉代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所以它的名气之大远远超过了其他宫殿。”右丞相云中龙说。

    “未央一词出自诗经:‘夜如何其?夜未央’。‘未央’就是没有灾难,没有殃祸,没有祸患。”御史丞鲁肃说。

    “未央宫,宫内的主要建筑物有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清凉殿、麒麟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阳殿、柏梁台、天禄阁、石渠阁等。其中前殿居全宫的正中,基坛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200米,北端最高处约15米,据说是利用龙首山的丘陵造成的。据历史书籍的记载,未央宫的四面各有一个司马门,东面和北面门外有阙,称东阙和北阙。当时的诸侯来朝入东阙,士民上书则入北阙。”右丞相云中龙说。

    “看来这汉朝的宫殿还是蛮巍峨的,好像西汉重大历史事件曾经发生在这里:张骞从这里出发开辟丝绸之路;美女王昭君在这里自愿行出塞,和亲匈奴;赵飞燕曾居住于此。”六品校尉华丹说。

    “未央宫,汉高祖刘邦称帝后七年公元前200年始建。未央宫平面呈方形,四面各有一门,周筑围墙,东、西两墙各长2150米,南、北两墙各2250米,周长合汉代21里,面积约5平方公里,占汉长安城总面积1/7左右。东、北两门外有阙,称为东阙和北阙。据文献记载,宫内主要建筑有前殿、宣室、温室、清凉、麒麟、金华、承明、高门、白虎、玉堂、宣德、椒房、昭阳、柏梁等殿和天禄、石渠两阁等,共40余座。”御史丞鲁肃说。

    “咱们再看看前殿,前殿是未央宫的主体建筑,居全宫中轴线南端夯土台基北部,南北长350米,东西宽约200米,有前、中、后三大殿,是利用南北向的龙首山丘陵修建的高台建筑。台基由南向北分为三层台面,中间台面是大朝正殿,凡皇帝登基,朝国群臣,皇家婚、丧大典大礼等均在此殿举行。前殿两侧有东厢、西厢;北部还有宣室殿和皇帝下朝后所居的非常室,以及清凉殿、温室殿等等。”右丞相云中龙说。

    “汉朝四百余年的江山,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为中华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六品校尉石崇说。

    “这是麒麟阁,汉未央宫阁名。《庙记》云:‘麒麟阁,萧何造。’《资治通鉴》卷二十七胡三省注:‘麒麟阁,在未央宫中。’张晏曰:\'武帝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于阁,遂以为名。\'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汉宣帝‘思股肱之美’,图画霍光、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十一人像于麒麟阁,‘法其容貌,署其官爵姓名’,‘是以表而扬之’。中国古代图写功臣的画像制度即自此开始。”右丞相云中龙说。

    “这是天禄阁,汉未央宫藏书阁名。西汉初由丞相萧何主持营建,位于未央宫北部,南距前殿730米。《三辅故事》载:‘天禄、石渠并阁名,在未央宫北,以阁秘书’;汉武帝刘彻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天禄阁主要存放国家文史档案和重要图书典籍,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家图书、档案馆。汉成帝时,曾命著名学者刘向、扬雄等人在此阁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图书典籍的整理和校勘工作。‘每一书成,向辄撰为一录,论其指归,辩其讹谬,叙而奏之’,并著有《别录》,故刘向被后人誉为中国目录学之鼻祖。刘向死后,其子刘歆秉承父业,总括群篇,撰成《七略》,为中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为纪念刘向的功绩,后人在此阁原址上修建了刘向祠。”御史丞鲁肃介绍说。

    “这前朝皇宫也够气派的,我们所到之处,见识了先人创造力,公元前198年,汉九年,未央宫基本建成。公元25年,赤眉军攻入长安使整个未央宫再次被破坏;到公元192年,因董卓被诛引发了在长安城内的激烈战争,未央宫再次被严重破坏。这未央宫也留下了历史的苍痕。”六品校尉肖冲说。

    “这里是柏梁台,汉未央宫台名。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春建。《三辅黄图》卷五载,柏梁台‘在长安城中北阙内’。柏梁台铸铜为柱,是一座高达二十丈合今约47米的高台建筑,因此台建筑以香柏木为梁架,‘香闻数十里’,故名柏梁台。又因台顶之上置有铜凤凰,故亦称为凤阙。”御史丞鲁肃介绍说。

    “嗯,这座建筑也别有特色。特别是那香柏木散发出柏木香,令人陶醉。”六品校尉兰青说。

    “这里还有很多亭台楼阁,造型各一,建筑风格别具一格。大家喜欢,可以随便走走。一个时辰后,到前殿集合。我和御史丞到天禄阁藏书楼走走,怎么样?”右丞相、骠骑将军云中龙说。

    “好。我看肖冲与刘玲、刘茜一组,兰青、华丹、武奎、石崇一组,大家互相关照,不要走丢了!”御史丞鲁肃接着说。

    “行,大家相互照应,有事及时联系。”右丞相云中龙叮嘱说。

    几个小年轻一听,蹦蹦跳跳地走了,云中龙、鲁肃相视一笑,携手去了天禄阁藏书楼。

    “中国是世界上最爱读书和藏书的国家之一,延绵数千年的藏书文化是人们堪为珍视的传统文化。据史料记载,中华大地曾有过数以千计的藏书楼。中国的藏书文化追本溯源,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秦汉以来,私家藏书与官藏并驾齐驱,成为中华文化保存和传播的两大重要渠道。”右丞相云中龙说。

    “中国的藏书文化传统悠久,由官府藏书而私人藏书而寺观藏书而书院藏书,随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壮大发展。这个过程中也使藏书楼得以壮大发展。几千年来的藏书文化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没有藏书文化,就不会有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藏书楼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的主体。”御史丞鲁肃说。

    “中国古代的藏书文化由官府藏书、私家藏书、寺观藏书、书院藏书四个系统组成。官府藏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藏书体系。从商周的史官掌管藏书,到东汉建立秘书监制度,一直延续了1200多年。”右丞相云中龙接着说。

    “看来这个经验也值得东方国借鉴,我们戎马生涯8年,跟随皇上打下江山,有些经验是值得总结一下。右丞相,我们返回京都后,也要向皇上建议,建一座像样的藏书楼。”御史丞鲁肃说。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