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十九卷 武陵风情 第二百三十六回 一醉双溪羊全席 地方名肴震京师

更新时间:2019-12-05 14:18:19 | 本章字数:3567

    到底是武将,龙门洞瀑布观瞻后,右丞相一行9人策马东南,4小时后到达武陵郡沅南县境内。界溪河、杨溪河交汇处,凸现一古镇。一进镇,便闻到了一股江南风味。跨过卧龙桥,信步芳草街,河埠头,三两妇女拿着木槌捶打着衣服。岸上,酒楼冒出的缕缕白烟缭绕上升。远处,蜿蜒的青山隐约可见,一斜夕阳从山头洒下来,颇有“幽巷深处有人家”的意境。人来人往,好不繁华。

    界溪河,立一酒楼。众人下马,一副对联映入眼帘:柳眉醉月,莺歌燕语双溪恋;唇齿留香,杏酒春风两岸生。

    “好联,就凭这幅联我们就感觉到了这里的文化底蕴,咱们就在这‘一醉双溪’吃点东西吧!”右丞相府长吏鲁肃提议道。

    “鲁长吏好眼光,酒楼临溪而建,远望青黛,令人心旷神怡。”第六军团军师接着说。

    “好吧,我们走累了,有这么一个清净地方,我们就吃了饭再走,今晚的月色朗朗,咱们来一次夜行军。”太尉赵云说。

    “客官请!”

    “掌柜,刚才我们进店发现酒楼一副对联很有内涵,想必店家菜肴也有特色吧?”右丞相府长吏鲁肃说。

    “小店以农家风味为主,融汇湘菜技艺,自创双溪特色,方圆百里,无人不晓。”店家掌柜说。

    “看来我们还真找对地方了!介绍你们特色菜肴?”右丞相云中龙说。

    “‘一醉双溪’拿手名肴:羊全席。羊全席可上十二菜或十八菜,各有讲究。上十二菜时,为:清蒸羊肉、清蒸羊尾、杂烩火锅、羊肚火锅、羊脚火锅、干锅羊排、软炸里脊、甘溜顺风、烧羊腱、烧羊鞭、天麻炖羊脑、羊丸大补汤,又以羊丸大补汤最为珍贵。羊全席讲究制作精细,色泽美观,油重色浓,味厚实惠。把湘菜中的煨、炖、腊、蒸、炒融入各单菜的烹调,佐以各种配料,真可谓一席香十里,入席乐融融。”店家掌柜介绍说。

    “地方风味的有冬笋里脊片、腊肉冬笋、韭菜肚尖丝、酸辣腰花、走油猪蹄、干蒸活鱼、麻辣鱼头、干烧鳝片、干烧鲫鱼、五香泥鳅、麻辣螺丝片、清蒸烧鸭块、腊鱼肉合蒸、煎焖香蛋、火腿夹冬瓜、油焖茄子、滑炒腐竹木耳、蘑菇鸡片、凉拌猪耳朵等。而双溪特产的九斤黄大种鸡,做出来的扒鸡、油淋子鸡、麻辣全鸡、香酥鸡腿,又是另一番滋味。”店家掌柜继续说。

    “野生系列主要以香椿、山竹笋、野芹、蕨类、马齿苋、野生菇类、地衣等为主制造的各种菜点,在调剂口味,施、诱发食欲上,别具一格。野菜,在营养价值上,虽不及正品菜丰富,但他具有不同程度的药用价值。”店家掌柜接着说。

    “菜品丰富,云丞相,我看咱们就点‘一醉双溪’拿手名肴:羊全席。如何?”太尉赵云说。

    朱掌柜一听,是当朝丞相来到,慌忙跪下:“小民不知丞相驾到,有失远迎,有罪!”

    “朱掌柜起来,恕你无罪!我等是京城来的客人,请你正常营业,不要走漏风声。就点‘一醉双溪’拿手名肴:羊全席。”云丞相云中龙说。

    “好叻,客官稍候!”朱掌柜麻利地走进厨房,指点厨师烹饪。他知道,今天的客人很不一般,当朝丞相光临,对他,绝对是一天大喜讯。所以,今天的羊全席不能弄砸,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不一会,朱掌柜张罗伙计上羊全席:清蒸羊肉、清蒸羊尾、杂烩火锅、羊肚火锅、羊脚火锅、干锅羊排、软炸里脊、甘溜顺风、烧羊腱、烧羊鞭、天麻炖羊脑、羊丸大补汤。

    “右丞相,要酒么?”朱掌柜问。

    “有武陵酒、双溪糯米酒。”

    “来二瓶武陵酒。”右丞相云中龙说。

    “右丞相,您要的羊全席菜已经上完了,今天上的是十二菜。各位客人是第一次光临本店,另送一份酸辣腰花、蘑菇鸡片。各位将军慢用。我们羊全席,材质是很讲究的。通常选用本地的黑山羊和石门马头山羊。这两种羊的特点是:具有体型大,体质结实,繁殖力强,屠宰率和净肉率高,肉色鲜红,有光泽,肉细而紧密,有弹性,外表略干,不粘手,气味新鲜,膻味小。黑山羊大补。今天作的是双溪黑山羊。”

    “谢谢祝掌柜!”太尉赵云说。“来,大家举杯,为美丽的双溪干杯!”

    “这双溪羊全席,色正、味香,能把湘菜中的煨、炖、腊、蒸、炒技艺融于一席,实在是高!”光禄勋、车骑将军画眉说。

    “我是江南人,这样高超的湘菜手艺是第一次品尝。地道的品质、地道的美味!”右丞相府长吏鲁肃说。

    “真的想不到,俗语说,好酒在民间,我看这好味也在民间。我提议,为双溪美味干杯!”第六军团长韩江雪说。

    大家兴高采烈,一饮而尽。

    “如日中天的双溪市场,涨满了一幅幅风俗画。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第六军团军师蒯良说道。

    “右丞相,各位将军,你们饮酒,品尝羊全席,我跟你们讲讲魅力的双溪。”

    “好哇!”光禄勋、车骑将军画眉首先鼓掌。

    朱掌柜打开了他的话夹子:

    每逢喜庆吉事,双溪便有各类戏剧轮番上演。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哼吧清亮鲜活的武陵小曲/敲响销魄的常德花鼓/步入古老的阳戏花灯/那土腔土味的傩戏/如怨如诉的汉剧/何尝不是一方水土养一方艺术……

    “梆、梆、梆……”这就是乡人熟悉的渔鼓声。一声声,清脆如玉碎翠谷,击落了古老的黄昏……这时,喜悦的歌声和笑随着悠闲的吹烟一袅一袅漂过戏场,飘向盛产情节的双溪古镇。

    梆、梆、梆……”窄窄的渔鼓台磅礴着长城下孟姜女恸哭的悲哀和坚贞,奔泻着乌江畔一代豪杰与美人的血色苍凉,……几千年的忠、真、善、美在这里总与奸、假、恶、丑并腔对照,演绎着一幕幕生与死,离与合的悲喜剧……常常,台上的虚幻交加着无情的雨,台下的现实却摇晃着不同的评叙。

    当最后一句唱词随鼓声嘎然而止,寂静的氛围遂攒动一片雨的喝彩,雷的掌鸣,古老而又年青的双溪,便在醉梦中惊醒。这时,夜荡来一叶叶风的小舟,把满屋的情绪从兴奋和疲倦的意境里,划向一个个温暖的家。

    三棒鼓是流行于双溪乡间的另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方式,它比渔鼓更诙谐。每逢乡人喜庆乐事,便有艺人为之助兴。那清脆地鼓点,诙谐的说唱,常令人捧腹不已。

    傩戏,是一种极为古老的戏剧形态,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它与人类原始的祭祀活动密切相关,与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连。它也是有着浓厚宗教色彩的较大型的戏曲剧种。远古时代,每逢农业丰收或战争胜利,或祭祀祖先时,先民便演出傩愿戏以示庆祝,并以此酬神,驱疫驱鬼,祈求神灵保佑。傩愿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消失,双溪还可以见到这种称为:“戏剧的活化石”的剧种。当地居民也有叫“土地戏”“傩堂戏”“神戏”的。

    傩愿戏最突出的特点是演员均戴着假面具出场。出场的角色,有着不同的造型纸面。如“阎罗大王”狰狞可怖,“玉皇大帝”平和高贵,“将军”威武,“小鬼”猥琐,纸面均直观地表现出性格来,令人一目了然。明清时期,京剧曾大量吸收了傩愿戏的表演技巧,京剧的脸谱化,恐怕与此颇有些渊源了。

    傩愿假面,作为一种人类美好意思凝固而成的物化形态,曾与原始的狩猎活动、图腾崇拜巫术仪式等都有着密切关系,有着很大的收藏价值。

    朋友,你见过舞龙吗?答案是肯定的。可是你见过板龙吗?双溪还流传一种称为中国一绝的板龙灯。

    板龙,不象平常所见的龙灯。它是用一块块枫木、楠木制作的长2米宽0、13米厚0、03米连接起来的木板龙。玩龙人不用手舞而用肩扛。

    据《湖南民间舞集成》载:“板龙灯流传在桃源北的漆河、九溪、双溪口等地。传说参加者可保人丁兴旺、五谷丰登。……,漆河等地耍过200余板,在河滩上狂跑呼叫,势如排山倒海,甚为壮观。”

    舞龙一般在元宵节前后,那时的双溪河柳畔有一巨大空地,可容2万余人,犹以夜龙腾舞最为精彩。入夜,板龙灯开始。一声“点灯”号令,只见玩板龙灯的男女“咔嚓”点燃自己面前的4支蜡烛。顿时,河滩上数百盏彩灯恰似天上的群星,倒影落入水中,交辉相映,把个岗陵河滩照得如同白昼。

    灯火中,头扎白巾,身着缀有龙图和寿字大红背心的舞龙人列好队,在一声紧一声的鼓点中虔诚地按惯例祈祷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随即,踩着唢呐悠扬的曲声回到各自的位置。一声“起”的号令,把刚才还围成一个圆、静卧的板龙,瞬间变成一条长长的火龙,在激越的锣鼓声、震耳的铳炮声交炽中狂舞。玩伞的男子轻摇手中竹竿,将一把绫罗缎绣成的神伞,旋转得如同彩蝶翻飞;玩珠的小子更显神气,一根银棒舞得密不透风。一会儿身若游龙,一会儿捷如猿腾,逗引着板龙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观众常便被那刚猛地舞龙人,诙谐地玩珠小子逗得捧腹不止,双溪便溢满了欢乐地笑声。

    板龙玩到尽兴处,在铿锵地锣鼓声中,便引来一阵阵“嗬嗬”地呐喊。时而腾空疾飞,时而逶迤蛇行,时时演变各种队形,令人目不暇接。两岸的叫喊声喝彩声此伏彼起,煞为壮观。

    双溪地处湘北,与湘西居住的土家、苗家兄弟的生活习俗有着惊人的相似。不知道是汉民族影响了土家、苗家兄弟,还是汉民族融入了土、苗文化,一部双溪习俗简直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土家大典。

    “看不去,朱掌柜不仅烹饪神奇,而且讲起故事来,令人神往,我云中龙佩服!”说着,掌声回荡小楼。

    “朱掌柜,丞相送你一幅字,拿纸笔来!”太尉赵云说。

    “一醉双溪”云丞相一挥而就,雄奇流巧,清逸韶秀。

    众人起身告退。“在下云中龙、鲁肃;赵云、画眉;韩江雪、蒯良;魏威、林芸、花荷告辞!”

    “我的天哪,这不是东方国的精英吗?”朱掌柜楞在那里。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