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秦汉桃源与青云洞
更新时间:2019-04-26 12:18:56 | 本章字数:5089
毕言、闲碧玉离开耿家庄走出不远,突然听到后面蹄声"得得"。毕言回头一看,见一队人骑着马追过来了。毕言一惊,心想这耿世忠定是言而无信,不甘心,带人追过来复仇来了。 意念间,后面的人越追越近了。这时毕言看清,来人的确是耿世忠带人追过来了。只听耿世忠一边追,一边喊道:"毕大侠 闲女侠止步!毕大侠 闲女侠止步!"
毕言心想,干什么?你要反悔就反悔吧!难道我怕你不成?于是他停下步来等耿世忠。耿世忠追到面前,飞身下马。对毕言拱手道:"毕大侠请止步!你怎么不辞而别呢?我还没有尽地主之谊,好好招待你啊"
毕言回说:"招待就不用了!只要你按自己的诺言行事就行了"
耿世忠说:"贫道一定一定。毕大侠可是救了贫道。渔税和保护税全免,渔民们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从渔民的欢乐我才知道渔民们对我的怨恨有多深。我是坐在火山上,有朝一日渔民们会把我生吃了。你不是害我,你是救了我。所以我要请你回去,我要好好感谢你。"?
"你明白就好。这是苍生有幸,招待就不用了。有一事我倒想跟你打听。你既是姬老前辈的徒弟,你可知道姬老前辈的行踪,我有要事找他。"
耿世忠面露难色,他说:"我这位师父云游天下,飘忽不定,常常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贫道也难知道他的行踪。实在惭愧得很。"
毕言闻言,觉得有些意外,略有些失望。他想耿世忠忠心待己,决无虚言,想不到这姬云飞会这么难找。他想再问无益,只好另外打听了,便拱手对耿世忠说:"既如此,我们再会有期,告辞!\\\"说完毕偕闲碧玉欲走。耿世忠见毕言坚持要走,也不再好强求。
两人拱手告辞。毕言刚走两步,突然耿世忠停步对毕言说:"毕大侠!有一处地方你可去找找看,此地他常去,不知他现在是不是在那儿?"
"有这么个去处,毕某一定要去的,不知是何处?"
"此处在湖南北部的一片大山中,号处秦汉桃源,路虽难走,但可问到。\\\"
\\\"好!谢过耿庄主。告辞!\\\"
毕言、闲碧玉转身继续上路。他们先到益阳寻着茹航,三人一块往秦汉桃源而去。那秦汉桃源众人并不陌生,因为在那儿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常德以西,方圆数百里的大山中,居住着一批从先秦以来为避战乱的难民,他们在屈原的率领下,抗击前来围剿他们的朝庭.军队。他们利用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地形,屡战屡胜。朝庭奈何不得,与他们议和,达成四个条件:一不纳税不纳粮;二不服役不受征调;三不设地方州制不受朝庭管理;四朝庭军队不得踏入半步。和约签好后,这里成了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这里没有压迫 没有剥削,人们过着自耕自种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悠然自乐,乃是一块人间乐土。数千年来,这里的人们不知有汉,不知唐宋。然而 外人无法寻得其路进去。毕言闻之,又惊又喜,心想这不正是大哥要创建的世界么?有这么一块胜地,千难万险也得去看一看。 耿世忠说姬云飞常去那儿,姬云飞一定与我们有共同理想 ,则说明他正好当我们的军师,这更增加了去找他的决心。毕言把自己的想法跟茹航, 闲碧玉一说,茹、闲两人也十分同意。三人商议已定,第二天天不亮就收拾行装动身去秦汉桃源。他们按路人指点,一直向西方走去。
在路上非止一日,这天来到安化地界。奇怪的是,越往西走,知道秦汉桃源的人越来越少。到后来,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个别人知道也很茫然,说"听说有这么个地方,但具体在哪儿?谁也不知道。"这下毕言感觉没辙了。难怪路人说有这么一块地方,但外人谁也没进去过。看来这地方的确十分难找。但毕言是个意志坚定之人,他认定只要有这么个地方,再难找也要找到。于是他没有灰心,仍继续找下去。倒是茹航是个百事不问的人,他跟毕言来,完全是看在\\\"八大金刚"师兄弟的情分上,他见寻不到这个地方,便说:"大师兄,我看他妈的仅是一种传说,八成根本没有这么一块地方。我是个懒散之人,还是让我去当叫化吧!我不奉陪了!\\\"。毕业也知道茹航的性格,不好强留,只得任其去了。闲碧玉却处于两难,出于侠义,她应该随毕言出寻找这块人间乐土,为实现郭如海的伟大理想而奋斗。但是她又苦于着急去寻武哥,同时也感到男女同行,多有不便,所以也想离开去井岗山。她正犹豫间,毕言对她说 :"闲女侠,我有一难事想请你帮忙,我没想到这秦汉桃源这么难找,耽误了许多时日。我答应耿世忠帮他去找西山王母的雪莲花,东海龙王的海马,可是如今我抽身不开,会延误老夫人治病。我这里有一颗救命丹你替我送往耿家庄给老夫人服了,这是我师父临别时赠我的,叫我危急时服用。没办法,这只能给老夫人服用了。\\\",
闲碧玉听说深感毕言的仁义,忙说:"大师兄义薄云天,小妹一定办到。\\\"
毕言从怀中掏出那颗救命丹交给闲碧玉说:"你对耿世忠说,不管他妈的病有多重,这丹能保她三个月不死,三个月内我一定帮他把两样药引办到,叫他放心。”闲碧玉接过,便勿勿而去。
毕言在群山中继续打听寻找秦汉桃汉的所在。数日过去,毕言还是毫无进展。此时,他真有些气馁了,难道这仅是一种传说吗?所谓秦汉桃源真是子虚乌有吗?但是他那坚强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不容他放弃,他坚持着继续找下去。这一天他来到安化梅山地界。看到半山腰有一座庙。他想也许到庙中能找到什么线索。他纵步上山来到庙前,原来这是一座小庙,而且年久失修,且破烂不堪,更谈不上有什么香火。他仔细一看门楣,门楣上模糊可见"陶渊明祠"四个字。毕言心生奇怪,陶渊明这是晋代末期的诗人,怎么会有人给他立祠在此呢?他走进庙门,见殿内立着陶渊明像,已缺胳膊少腿。但在殿的一边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的字迹倒清晰可辨。毕言走近前去仔细阅读,原来碑上所刻是陶渊明的《桃花园记》。毕言认真看了一遍,短短数百言,却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正是我所寻找的理想天国。他不由精神大振,看来这秦双桃源并非子虚乌有。但最后几句话却令他十分失望。"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难道自己的命运也要和刘子骥一样?他站在碑前,伫立良久。既然有这么一个处去,为什么找不到呢?看来还是没有决心,我下决心一定能够找到。他把碑文连续读了三遍,把文字都记了下来。他想故人是"缘溪行",看来首先必找到那条溪,渔人是驾船行,这条溪不是一般的小溪,而是可行船的溪。找了两天,他终于在沅水的岸边,找到了这么一条小溪,小溪口还停靠着几艘渔船。他怕弄错,沿沅水岸来回找了很大一段距离,唯独此溪可行船。他向船家租了一艘船,叫船家送他逆流而上。行约十余里,忽逢桃花林,中无杂树,夹岸数百尺。两岸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毕言心喜,看来找对了,此景与文中所记无异。走尽桃林,果见一山,山上云蒸雾绕,小溪上水气朦胧。船行到此处已无路可走。毕言好不失望。他环视四周。无有任何发现,伤心叹道:"唉!我难道终不能找到那块胜地?"但他仍不甘心,弃船上岸,继续寻找去路。突然,在浓雾笼罩的地方,有一块地方颜色比别处要深。他猛然想到,难道那浓雾中藏着一个洞口?他拨开浓雾,朝那儿走出,走近一看,这儿果然有一个小口。他猛然想起,这难道便是文中所讲的小口。他按奈着心中的激动,走进小口。开始洞内比较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在洞内走了数十步,渐见开阔。毕言七拐八弯走了上十里地,仍不见出口。这些地方有的地方要葡伏前进,有的却宽大无比。幸好毕言有过迷魂洞的经历,且进洞之前已作好准备,带了火镰火石和火把,不至于在黑暗中摸索。又走了一段,才看见一缕亮光从洞外射进来。不一会便走出洞口。出得洞口,洞外豁然开朗,天高云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有良田、池圹、桑林,还有阡陌相通。农田里,可见男女农人在耕种,农舍里,可听狗吠鸡叫之声,一派怡然快乐,祥和美满的光景。这不正是那世外桃源的光景吗?毕言见此好一阵高兴。他就近找一个农夫问道:"老丈请了!请问此地属何州何府?叫什么地名?"
农夫用一双奇怪的眼睛望着他:"你是外面的人?你是怎么进来的?"
毕言答道:"我是从一个山洞进来的。"
"你算是有缘人,自古以来,你是第二个到我们这里来的。"农夫说。
"你们这儿到底属何州何府?"毕言又问。
"自古以来,我们不属任何州府。我们这里叫梅山。"
"是不是秦汉桃源?"
"秦汉桃源?"似乎农夫从未听说过这个地名,他带着几分惊讶地反问毕言:"不是。没听说过这地名。你是从哪儿听到的?"
"外面人说有一个叫秦汉桃源的地方,我要去哪儿找一个人。"经过千辛万苦找到这儿,这儿却不是秦汉桃源,毕言非常失望,十分丧气。停了一会,他试探着问:"老丈,我再给你打听一个人。有一个叫姬云飞的道长是否住这儿?"
农夫听说应道:"有呀!姬云飞道长我们这里几乎家家都认识他。"
毕言一听松了口气 ,哎呀!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总算找到他了。他急切地问:"他人在哪儿?"
农夫说:"他来无踪,去无影,已经有两个月没有来啦。"
毕言闻言,如同掉进了冰窟窿,凉了半截。找不到人,自己这些天来的辛苦岂不又白费了。他好不贻丧,几乎难以自恃。
这时站在一旁听他们说话的年轻小伙子说:"姬道长昨天来了,他去青云洞去了。"
毕言一听好不高兴,忙问:"青云洞在哪儿?"
农夫说:"青云洞离此不远,从这里去四十多里便到了。"
"多谢老丈!"
"你吃了中饭再走吧!"
"不啦!我怕他又走了。"说完,毕言迈开大步,照农夫指引的路走去。
毕言勿勿赶到青云洞时,已是傍晚时分。来到青云洞口时,他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在一个数十丈高的绝壁上,有一个洞口。从洞口里向外冒着一股青烟,毕言想这大概就是青云洞了。只见绝壁直插溪底,溪中流水湍急。绝壁的对面右面,也是两座陡峭的大山,三座山在这儿形成一个高深的大三角一大峡谷,十分险峻。毕言想,这倒是一个极好的藏兵之所,今后大哥起事,这儿倒是一个极好的基她。他可不知,据传昔日屈原抗击秦兵之时,就曾在此藏兵。他站在山头端祥良久,凭他的轻功要进洞决非难事,但不知姬老前辈是否在洞内?他想找个人打听一下,却四周无人。后来他想,既然千辛万苦来到这儿,总不能无功而返。他聚集全身功力朝青云洞跃去。他进入洞口还未站稳,只觉一股强劲的劲风从洞中袭来,把他推出洞口直朝深涧落去。幸而毕言非等闲之辈。他利用内功,将身子定在半空中没有直摔下去。否则他将摔成肉饼了。毕言定在空中,他瞧准了崖边上的一棵松树,然后借力打力,将身子又反弹进入洞内。这一次他心中早有准备,落地之后,就用铁腿使了个千斤坠将身子稳稳定在洞内。这时洞内响起一个宏钟似的音声:"来者可是毕言毕大侠?"
"正是。请问前辈何以知之是晚辈?.\\\"毕言问道。
"能接住‘秋风扫落叶者 ’,非君莫属了。"
"前辈过奖了。刚才晚辈只是侥侥幸为之,现在思之,还十分后怕哩!"毕言谦虚地说。接着毕言又说:"姬老前辈,您找得我好苦啊!今天可算找到您了。"
"我也听说你在四处找我,不知所为何事?难道还是为还愿山庄之事吗?要复仇我可以奉陪。但我们双方都有伤亡,已是半斤对八两 。再说这是天意所为,决不是人力所致。这报仇二字也无从说起。"
毕言闻言,方知刚才掌击他原来是为了此事。想是大大的误会了。他忙说:"姬老前辈误会了!在下岂敢寻前辈报仇。晚辈深感前辈救命之恩,感激还来不及呢!我找前辈是有大事相商。"
"哦!但不知是何事相商?"
"此事关系重大,能找个僻静之处吗?"
"洞中只有我一人,是最僻静之外了。"毕言闻言,这才仔细打量起这个洞来。原来这洞高若数丈,宽约数十丈。是个很大的溶洞,比起迷魂洞来,宽大多了。洞中有一道清溪流出,发出涓涓的流水声。洞口有一根古藤,主干有碗口粗细,直垂下来,甚为壮观。古藤边的石壁刻有屈原的—首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个慕予兮善窈窕。”姬云飞坐在一个高高的平台上,这平台可容数千人,恰似一个点将台。姬云飞坐在点将台上,羽扇纶巾,恰似当年的诸葛亮点兵。毕言想,一个好军师,一定要说动他,和我们共同起事。于是他将郭如海的宏图大计,为人处世都给姬云飞说了。姬云飞听后没有言语,因为此事的确关系重大,稍有不慎,将陷于泥淖,危及身家性命。姬云飞也早有济世之心,他经常来秦汉桃源,也就是喜欢这块人间乐土。他在这儿悬壶济世,给这儿送医送药,所以几乎家家户户都跟他有缘。他也理想创建这样的天国,郭如海的理想,可说是与他不谋而合。"八大金刚"的义薄云天,行侠仗义,他也深知,但郭如海的为人,他还未切身体验,所以尚有疑虑,一时难以决策。沉思良久,他才说:"此事重大,容我三思。"毕言见他没有拒绝,回答十分得体,便说:"前辈三思理所应该,我在"还愿山庄"等候您的佳音。晚辈告辞!"毕言办事果断,此事既有眉目,就想赶快去实现他对耿世忠的诺言。
姬云飞挽留道:"比时天色已晚,何不留宿一晚再走。"
毕言说:"我有重任在肩,需马上去办。"
"既然如此,我就不强留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