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三章 冯源姬姓
更新时间:2019-05-18 19:02:32 | 本章字数:4281
◆据《通·氏族略·以邑为氏》中说:“冯氏世本姬姓,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之后,毕万封魏,支孙食采于冯城,因氏焉。”魏斯之子魏启字长卿,封于冯(河南省荥阳县西),故魏长卿的子孙也姓冯。故冯魏两姓实为同一祖宗。冯氏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就分为始平、杜城两大世系。名人:郑国名卿冯简子;韩国上党太守冯亭;西汉光禄大夫冯奉世;东汉孟津将军冯异;梁武帝时护国公冯宝;唐、晋、汉、周诸朝首相冯道;护国公冯宝之妻冼夫人;明末小说家冯梦龙;晚清抗法名将冯子材;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冯达文教授等。
据《通·氏族略·以邑为氏》中说:“冯氏世本姬姓,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之后,毕万封魏,支孙食采于冯城,因氏焉。”也是说,周文王第15子姬高,封地于毕国,叫毕国公,又称毕公高。400年后,毕国被西戎所灭,毕高后裔毕万投奔到晋国,晋献公封他为大夫。毕万多次随晋献公出征,屡立战功。晋献公把魏地封给他,任魏大夫,并封给毕万奉禄食采地于冯城(冯城一说是陕西省大荔县的冯翊城,一说是河南省荥阳县西)。毕万子孙就以邑为姓,此乃冯氏之所出。
而魏地的子孙则姓魏,故冯魏两姓实为同一祖宗。冯氏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陕西省兴平县东南之始平。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国君魏文侯名斯,也是毕万的后代。魏斯之子魏启字长卿,封于冯(河南省荥阳县西),故魏长卿的子孙也姓冯。其世家大族居杜城。因此,冯氏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就分为始平、杜城两大世系。
至秦汉以后,冯氏支脉繁多,出上党者(今出西长治、潞县一带),为汉左将军冯奉世之后;出颖川者(今河南宝丰、禹县一带),乃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出弘农者(今河南灵宝县以西、陕西的华阴以东),西魏宁州剌史冯宁之后;出京兆者(今河北省内),是北燕王冯弘之后。而他们的源上归属那个世系,只能依据其本支族传著。称始平世系者,乃冯简子支脉;称杜城世系者为魏长卿支脉。
在春秋战国时期,冯姓虽然有好几位深具才华的人见诸史书,但是跟其他同样出自周文王的大姓比较起来,在事功上还是多少有点逊色。至少,在当时熙熙攘攘的群雄并立局面中,冯姓人似乎未曾扮演过“独当一面”的重要角色。
然而,冯姓却繁衍得很快,到了汉唐时期,就从原来发源的陕西,繁衍到了河南、河北、山西、乃至福建等地。冯姓的子孙在迁到这些地方以后,竟然青出於蓝,纷纷有了十分优异的表现,为他们不甚得意的老祖先,大大地扬眉吐气。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冯氏子孙出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顶尖人物。
【冯简子】春秋周景王时,郑国名卿。为人精明,郑国公凡事必问之。简子曰:“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他第一个把人道置于天道之上,反对当时奉行的“天神论。”
【冯亭】战国时韩人,任上党太守。秦伐韩,攻上党,韩不能守,冯亭即与赵联系,把上党入于赵,赵封冯亭为华阳君。冯亭与赵国大将军赵括共同抗击秦军,结果被秦将白起包围于长平,冯亭及赵括等战死,赵军四10万人被俘活埋,成为历史上一大坑俘惨剧。
【冯奉世】西汉时任卫侯,曾持节出使大宛。时莎车贵族叛反,杀汉人官员。冯率兵击破莎车,威震西夏,封奉世为光禄大夫。后又大破羌虏,于边郡要处屯田。赐奉世爵位为关内侯,任左将军。
【冯野王】奉世子,字君卿,通诗书,历官陇西太守。
【冯婕妤】奉世女,为元帝昭仪皇后。
【冯立】冯野王弟,官至山西太原太守。
【冯异】东汉人,精通孙子兵法,随刘秀安定河北,为刘秀偏将军,封应侯。后又封为孟津将军。在多年的行军作战中,冯异为刘秀建立东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冯异谦逊,从不夸己功,诸将并坐论功,他常避于大树下,被誉为大树将军。刘秀即位封冯异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后代冯氏宗祠的楹联写:“始平世泽;大树家声”或“始平开玉叶;大树发金枝”,冯氏子孙以冯异有功不居功为荣,并以谦逊为家训。
【冯跋】东晋十六国时,后燕慕容宝即位。任中卫将军,后燕主高云被部下所杀,冯继位跋起兵平定之,众拥冯跋称天王,建立北燕政权,建都于昌黎。冯跋病逝,其弟冯弘。
【冯道】五代人,曾任唐、晋、汉、周诸朝的首相,不能不算是显赫万分。然而,他那种不把丧君亡国之耻放在心上的行径,却为后人所鄙视。不过,仅从才华上来讲,冯道倒不失为一代能士。
【冯业】冯弘三子,广东冯氏后裔重要一支。公元436年北燕王冯弘被北魏所败,北燕亡。冯业受父王冯弘之命,率300人乘船南下,投靠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留居广东新会,初封怀北侯新会太守,后封罗州剌史(治石龙县、化县、今廉江、茂名等地)。冯业成为岭南冯氏的始祖。冯业之子冯宣及孙冯融都任罗州剌史之职。
【冯宝】冯融之子,自小勤奋好学,20岁就考取了功名,被委任为高凉太守。冯宝与高凉蛮酋豪族冼氏女冼英结婚。梁武帝太清2年,高州剌史李迁士谋反,召冯宝欲协迫其出兵同反。被冼夫人劝止,并策计率锐兵直入李府砍李迁士。冯宝关心群众疾苦,经常派军队医生为群众治病并宣传医学道理。当地人民把他当作救命恩人。梁武帝封冯宝为护国公。冯宝卒于陈朝永定2年,其墓葬于高州良德东15里之凤凰山磨盘岭。
【冼英】护国公冯宝之妻,世称冼夫人。其威望、功绩远胜于冯宝。高凉冼氏豪族,辖部落10余万。冼英自幼贤明,有勇有谋。与冯宝结婚后,她在部落中推行封建法治,以改造俚人的旧习俗。
李迁士谋反,冼氏率兵会同高要太守陈霸先把李追杀至江西南康。后冼氏又为陈霸先建立陈朝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陈朝,冼夫人成为岭南百越一方的重要支柱。
冯宝去世后,其子冯仆年9岁,任阳春郡太守,实际上由冼夫人主政10多年。她把政务治理得有条有理,境内汉俚一家,不分彼此。
后陈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冼夫人为圣母,保境安民。隋文帝遣书命其归化于隋。冼夫人以统一大局为重,集首领数10人迎隋使入广州,岭南悉定,华夏统一。隋文帝册冼夫人为宋康郡夫人。隋开皇10年,番禺王仲反叛,冼夫人遣兵会同隋将裴矩平乱,岭南遂定。隋帝封冼夫人子冯盎为高凉太守,追封冯宝为谯国公,册冼夫人为谯国夫人。仁寿初,冼氏卒,葬于电白电城山村。
冼夫人的一生,对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岭南民族的团结,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周恩来总理誉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冯梦龙】(1574—1646)明末小说家。长州(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字犹龙,又字耳犹,号翔甫、姑苏词奴、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等。为崇祯间贡生,官寿宁(今福建省寿宁县)知县。他通经学,善诗文,尤工小说、词曲。辑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称“三言”。另有《桂枝儿》、《山歌》、《平妖传》、《新列国志》等;还有修改汤显祖、李玉等传奇剧本多种,汇编《墨憨斋定本传奇》。本人创作有《双雄记》传奇小说;著论有《智囊》、《古今谭概》等多种。
【冯子材】(1818.7.29~1903.9.18)晚清抗法名将。字南干,号萃亭。生于广东钦州(今属广西)。
自幼父母双亡,流落江湖。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率众起义,次年投奔天地会领袖刘八,旋受招安,随广西提督向荣尾追太平军至南京城外,积功升至总兵。1862年(清同治元年)擢广西提督,驻军镇江,配合湘军围剿太平军。继在广东、广西、贵州等地镇压农民起义。1869~1879年(清光绪五年)受越南政府邀请和清廷派遣,三次出关镇压退入越南的广西农民起义军和哗变的清军,深悉法国鲸吞越南、进窥祖国南疆之意。1881年,因与当政权要不睦,“称疾”解甲归乡,仍忧心边事。
中法战争爆发后,驻越清军一战即溃。奉命督办广东高、雷、廉、琼等州团练事宜。1884年8月,闻清廷对法宣战,遂上书请战,并召集旧部,募兵18营,号“萃军”,开赴广西前线。次年2月,驻越清军战败逃入关内,溃不成军,法军前锋一度进占镇南关(今友谊关)。
时年近古稀的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被前线各路将领公推主持战事,力撑危局。选择地形险要的关前隘一带为战场,浚深壕、修长墙、筑坚垒,配备较强的策应之师,形成较完整的多层次山地防御阵地。为打乱法军作战部署,领兵出关夜袭越南文渊,诱使法军不待援兵到齐提前发起进攻。当法军攻入关内,指挥诸军死守两翼制高点,并以预备队抄袭敌侧后;危急之时,自己持矛大呼,领兵跃入敌阵肉搏,酣战半日,杀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旋挥师猛追,采用夜战抄袭战法,连克越南文渊、谅山,重伤法军第2旅指挥官尼格里,将法军逐于郎甲以南。
战后,奉旨督办钦、廉二州防务,并会办广西一带边防。1896年赴云南提督本任。1903年奉旨会办广西军务,抱病兼程赴桂,卒于军旅。有《军牍集要》传世。
【冯班】(1602~1671)清代诗人。字定远,晚号钝吟老人。江苏常熟人。明末诸生,少时与兄冯舒齐名,人称“海虞二冯”。入清末仕。
冯班为钱谦益弟子,被称为“虞山诗派”的传人之一。论诗反对宋代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以为“似是而非,惑人为最”(《严氏纠谬》)。他主张“诗以道性情”,但最后又归结到温柔敦厚。他也主张善于学古,“不善学古者,不讲于古人之美刺,而求之声调气格之间,其似也不似也则未可知,假令一二似之,譬如偶人□狗徒有形象耳”(《马小山停云集序》)。他提倡“隐秀之词”,“隐者,兴在象外,言尽而意不尽者也;秀者,章中迫出之词,意象生动者也”(《钝吟杂录》)。他的论诗主张对反神韵说的赵执信很有影响。冯班作诗,宗法晚唐,于李商隐用力尤深,力求锤炼藻丽。他有一些诗伤离念乱,有一定内容深度,如《杂诗》:“诵君恸哭书,咏君黍离诗,悠悠寸衷事,百岁谁当知。《兵后经郡齐门故人废园有感》:”雀乱鸦啼燕不回,曲池平后劫成灰。……蔓草江淹何限恨,青枫宋玉有余哀。”又如《临桂伯墓下》、《江南曲》 等篇,都寄寓了故国之思。
【冯达文】(1941.5-)广东罗定县人。1960-1965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系任教。教授,博士生导师。冯达文近照曾任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作、中山大学比较宗教研究所两所的首任所长,现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广东禅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宣部和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哲学史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
冯达文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典哲学与宗教学的教学与研究,撰写的代表性著作有《中国古典哲学略述》、《早期中国哲学略论》、《宋明新儒学略论》、《回归自然:道家的主调与变奏》、《中国哲学的本源-本体论》等。主编教育部下达统编教材《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信仰·运思·悟道》等著作多种。
冯氏名人还有唐代有吏部尚书冯宿,工部尚书冯定和谏议大夫冯审。南唐宰相冯延己,江苏扬州人,著名的词人;北宋宰辅冯拯;北宋状元冯京。元代有散曲家冯子振;明朝户部尚书冯铨、散曲家冯惟敏,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清朝进士冯成修;太平天国领导人冯云山等;近现代有词人冯煦;史学家冯承钧;农学家、棉花专家冯泽芳;诗人、文学评论家冯雪峰;女小说家冯铿等。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