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二十四章 民国将领②

更新时间:2019-06-03 21:26:39 | 本章字数:5796

    ◆王禹九,原国军79军少将参谋处长,浙江黄岩人。南昌保卫战中,夏楚中将军率领的民国79军在虬岭与数倍于己的日军浴血奋战七昼夜,坚守阵地消灭了大量的敌人。南昌陷落,79军奉命撤出战斗。王禹九为掩护军部突围,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晋为中将。198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王耀武,抗日名将,原国军第74军中将军长。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19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19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王禹九】中将(1902—1939),浙江黄岩人,出身贫苦。

    毕业于浙江陆军干部学校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排、连、营长,团副,参谋主任和98师587团上校团长。26年四五月,书记官丁保良、军需主任郝守隆等为章乃器所组织的上海救国会募捐,被人告发为“共党分子”,郝被处决,丁判刑,王禹九被撤职。“8·13”日军侵犯上海,王复任团长,赴嘉定前线,路过南京,写遗嘱于妻子:“值此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我身为军人,为国捐躯,份所应是。”淞沪会战3个月,王禹九屡建战功。11月,上海失守,王部坚守常熟,保卫南京。次年,升79军少将参谋处长,丁保良任军部书记,转战苏浙皖及江西南浔。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一声炮响,揭开了八年抗战的序幕。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英勇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1939年春,日寇以优势兵力强袭浙赣线,矛头直指南昌。在南昌保卫战中,夏楚中将军率领的民国79军在虬岭与数倍于己的日军浴血奋战七昼夜,坚守阵地消灭了大量的敌人。由于南昌陷落,79军奉命撤出战斗。军部参谋处长王禹九少将本来没有掩护军部突围的任务,但当大量的敌人冲上来扑向军部的时候,王禹九立即命令所部原地狙击敌人,掩护军部突出重围。他把生的希望送给战友,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王禹九率领的特务队100多人立即散开,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形地物消灭敌人。战场上硝烟弥漫,杀声震天。如潮水般涌上来的敌人,一排排地倒在他们的枪口下。血流成河,尸横遍地。敌指挥官发现这里的反包围火力特别猛烈,以为79军军部就在这里,立即调集重兵层层包围。打了半天,子弹打光了,王禹九手下特务队只剩下十多人。王禹九看到从四面八方逼过来的敌人,边高呼:“弟兄们,报国的时候到了,跟我上!”边端起刺刀勇猛地冲向敌群┄┄军部成功突围,王禹九及其所部全体战士为国捐躯,年38岁。

    次日夜,丁保良等抬遗体突围后,安葬高安县伍桥乡。国民政府追晋为中将。198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

    【王耀武】(1904—1968.7)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抗日名将,原国军第74军中将军长。黄埔三期生。

    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19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19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1941年3月,第74军参加上高会战,上高位于江西锦江上游,俯瞰赣东平原。日寇占领上高,既可相机拊长沙之背,又可得到进攻赣南的前进基地。日寇采取分进合击战术,兵分三路,企图合围国民革命军主力于高安、上高地区。但南北两路进攻均被击退,中路日寇孤军深入,又遭到第74军坚强抵抗,3月22日日寇集中万余兵力在数十架飞机掩护下猛攻第74军云头山、白茅山阵地,第74军与日寇反复争夺,先后7次与日寇白刃肉搏,为友军赢得了集结的宝贵时间。因此中路日寇不得不于3月24日黄昏在北路第215联队掩护下开始突围,但25日夜又被国民革命军将突围与增援之敌再次包围,终将其大部歼灭。在全线出击中第74军又作为先锋,乘胜追击,收复官桥,击毙日寇日寇第34师团长岩永少将。整个上高会战,日寇第33师团遭到重创,第34团及独立第二十混成旅团伤亡更是高达70%以上,共毙伤日寇15000余人,被何应钦誉为“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第19集团军司令罗卓英评价为“战斗力量坚强”!

    第74军在战役中“拼死力拒,虽血肉横飞、伤亡惨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间敌我伤亡均在4000以上”,战功显赫,荣获民国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被誉为抗日铁军。第74军军长王耀武和第153旅旅长张灵甫旅表现优异,受到表彰。

    1941年9月,日寇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目标之一就是寻歼国民革命军主力第74军。战役开始后第74军奉命开赴沙市街增援,结果被日寇情报机关侦悉,日寇立即提前发动攻击,集中两个师团夹击第74军,第74军猝不及防与日寇激战两日,第57、第58师伤亡过半,遭到了巨大损失。尽管此战第74军失利,但在与日寇遭遇之初,第74军在华春山一线仍颇有斩获,并以凌厉攻势一度迫使日寇第3师团后退,也显示了中国王牌军的威风。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中,第74军57师8000人坚守常德城16天,顽强抗击了日寇陆、空的协同攻击,在日寇猛烈炮火甚至释放毒气情况下仍死战不退,日寇不得不围三阙一,放第74军一条生路,此时全师不足600人,只有师长余程万率180人突围,其余官兵自愿与常德共存亡,与突入城内的日寇逐屋争夺,全部壮烈殉国。6天后余程万部随反击部队杀回常德,收复常德。

    此役正逢美、中、英开罗首脑会议,罗斯福总统听取了蒋中正的战况介绍,特意将余师长的名字记在备忘录上。著名作家张恨水曾根据常德之战写出一部名叫《虎贲英雄》的小说。常德人民为纪念第74军为国捐躯的牺牲将士,自发募捐,于1944年3月在市青年路东侧修建占地达三万平方米的阵亡将士墓地,作为永远的纪念。

    1944年1月军长王耀武升任24集团军司令,施中城接任军长。下辖第51师(周志道)、第57师(李琰)、第58师(蔡仁杰)。1945年5月,在雪峰山战役中,第74军再次显示出抗日铁军的雄风,给予日寇以重创,获得两面“飞虎旗”。

    八年抗战中,第74军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战场上的重大战役,尤其是在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战役中表现最为突出,以其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被誉为抗日铁军,连美军顾问团曾有过“中国只有第74军能打”的赞誉。

    王耀武1945年升任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山东军管区司令等职。

    1948年济南战役,化装潜逃被人民解放军俘。王耀武在功德林改造时开始思想有顾虑,毛泽东得知后叫罗瑞卿转告王耀武说:“你功是功,过是过。你的抗日功劳我们共产党人是会永远记住的,只要你安心改造你很快就会回到人民中间的。”王听后十分感动,此后他是管理所改造的最积级的之一。1959年2月王耀武成为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之一。特赦释放后,任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1964年,任全国政协委员。1968年7月,病逝于北京。

    【王竣】中将,(1902-1941)原名俊,字杰三,陕西蒲城县东乡绕堡人。毕业同州师范、黄埔三期。陆军第80军新编27师少将师长。五5月9日奉令于运城东部之张店拒敌。激战时中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年39岁。

    【王甲本】中将,(1901-1944)字立基,云南富源人。云南陆军讲武堂十四期、陆军大学将官班。陆军第79军军长。9月7日奉令于湖南东安县冷水滩击敌,与敌激战两日。9日与敌肉搏而至头、颈、胸、腹中数刀殉国。葬东安。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年43岁。

    1937年8月,淞沪抗日战争爆发,王甲本当时任第79第98师副师长,率部从武汉奔赴战场,战后晋升为第98师师长,第79军副军长,率部经大小20余战,屡挫敌锋.1941年,晋升为陆军第79军军长。在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日军主力一部企图在长沙附近磨盘州偷偷渡河撤退,被我军发觉,王甲本将军亲率其属下第294团奔袭,在磨盘山北岸建立起防御工事,阻击日军,激战30余小时,毙敌千余人,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王甲本参加了第三次长沙会战,任长沙外围守备指挥官。会战期间,亲自巡视阵地,了解前线战斗局势的发展和士气等情况,适时地作出正确决断。命第98师固守霞凝港、捞刀河一线。不久,日军主力在飞机、大炮支持下轮番进攻王部阵地,并派出部队偷袭我阵地右侧,企图一举突破我军防线。王将军接战区长官部的电话命令,亲率第292团从侧翼攻击日军,迟滞日军行动,以待主力集结长沙布防。战斗中,敌9架飞机不断对我战斗队形进行狂轰滥炸。王将军身先士卒,激战两天三夜,劣势装备的中国军队主阵地巍然不动。反攻时,将军又亲率第294团奋勇出击,直至汨罗江北岸,杀敌无数。战区作战总结会上,王甲本军长誉为“硬仗将军王甲本”。1944年6月19日,中南重镇长沙城失守,第79军奉命经湘乡、谷水、娄底赶赴邵阳、廉桥一带,受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将军节制,控制衡(阳)宝(庆)(即邵阳)公路,策应衡阳前线对敌作战。7月中旬,日军攻至衡阳,第10军陷于重围,第10军军长方先觉向重庆连电告急。王甲本率第79军驰援衡阳,向西北挺进援救友军。1944年8月8日,衡阳城经过40余天激战终于沦于敌手。第79军从衡阳外围西渡,迅速向南转进到湘南东安冷水滩和红炉寺一线阻击日军,屏障我广西大后方的安全。王将军率部奔袭300里,赶到指定地点集结待命。

    从9月1日起,日军沿湘佳铁路两侧发动钳形攻势,与驻守在冷水滩一线的我第79军展开激烈战斗。9月6日,王甲本将军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带领军部直属部队进驻东安县附近的一个小村庄,这时全线战事异常激烈,各阵地不时报警。9月7日拂晓,日军便衣部队向第79军军部袭击,王甲本将军当机立断,决定军部立即向西转移。命令警卫营加强警戒,其他各部递次出发,然后他亲自率领军部手枪排在前开路。当他率部行至山口铺附近时,不期正与日军部队遭遇,双方立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王甲本将军鼓励士兵沉着射击,宁死不当俘虏,由于寡不敌众,我方士兵又仅有手枪等短程武器,手枪排士兵不久就全部壮烈殉国。当日军逼近王甲本将军时,他拼死战斗,用手枪击毙几名日军,又赤手空拳与日军肉搏。他的头部、胸、颈都被敌刀砍伤,两手血肉模糊,最后被敌人刺刀刺中腹部,壮烈牺牲。

    国民政府追赠王甲本为陆军中将,王将军故乡的富源县中安镇改名为“立基镇”。

    【王凤山】中将,(1906-1942)字鸣歧,山西五台县人。太原学兵团(北方军官学校一期)第四期毕业。陆军第34军暂编45师少将师长、代军长。6月奉令于临汾万泉张瓮村拒敌。军长负伤后王代理军长,6月23日亲率预备队反击,身中数弹,肠流腹外,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年36岁。

    【王润波】少将,(1905-1933)重庆开县人。黄埔三期。陆军第17军25师149团上校团长。年初,奉令由徐州北上右北口抗日。3月12日攻占潮河北岸高地。与敌短兵肉搏被炸殉国。国民政府举行“国殇”追赠陆军少将。年28岁。

    【王桢祥】少将,(-1938)湖南醴陵人。陆军第12军20师少将副师长。奉令于武汉阻敌。是年夏于激战时,中弹殉国。

    【王剑岳】少将,(1906-1944)原名师,湖南澧县人。黄埔五期。陆军第57军8师副师长。6月奉令驻守河南灵宝一带击敌。10日晨毕家砦阵地被突破,他左肩被弹片炸伤仍高呼:“杀敌!杀敌!”又连中两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38岁。

    【王宇震】少将,(-1945)陆军第64师参谋长。奉令带领师部和65师特务连一个排、军直属搜索连两个排与190团两个连增援洛阳守军。于激战时,中弹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

    【王立业】少将,(-1943)山西安邑人。陆军第70师少将副师长。抗战开始后,曾参加忻口、柳林等战役。二月奉令于稷山县三交村拒敌。敌步、骑、炮兵合围,激战数小时。与敌巷战中身负重伤殉国。

    【王自衡】少将,(-1939)山东省保安第24旅少将旅长。奉令于山东境内阻敌。3月18日于激战时,中弹殉国。

    【王魁一】少将山东人。山东省保安第8旅少将旅长。奉令于山东阳彀一带阻敌。2月24日于激战时,中弹殉国。

    【王德林】(1873—1938.12)原名王林,字惠民。沂南县后崖子村人。抗日爱国将领。出生于贫寒农家。1895年逃荒东北,当过伐木工、窑工和农工。

    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期间,应募为筑路工人,担任领工。俄国监工凶残地虐待工人,一次竟把一个工人鞭挞至死,而当地政府却不敢据理处置。他便于1899年7月联络百余人入山,1903年自制刻有“反俄救国被逼为寇”字样的大印一颗,在吉林和黑龙江一带打击俄国入侵者。10余年间,他率部打九站,攻七站,袭十站,并一度占领索罗瓦挂及苇沙河、雅伯利与新站等地,凡侵华俄军以及贪官污吏、汉奸巨恶,均为打击目标,对群众则秋毫无犯,并将缴获的俄人财粮分赈贫民。东北人民亲切地称他为“义盗红胡子老王林”。1917年,吉林督军孟恩远将他的部属收编为吉林军第一旅第三营,他任营长。1932年,他率部反正抗日。2月8日,在中共党员李延禄等的帮助下,宣布成立“中国国民救国军”,担任总指挥。20日收复敦化,接着连克额稷、蛟河两城。3月8日在海林东站挫败以天野少将为指挥的日军步兵第十五旅团。继而攻宁等地,将日军修筑吉会铁路与牡丹江铁桥之材料全部焚毁。在著名的镜泊湖连环战役中,救国军重创日军。7月,抗日救国军已发展到3.5万余人。当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任命王德林为宁安警备司令,旋即向他发出“剿共密令”,他断然拒绝,并辞去宁安警备司令一职。10月初,率救国军转战牡丹江一带,两个月时间相继收复延吉、珲春10余座城镇,人民群众称之为铁军,他被誉为“救国军常胜将军”。11月下旬,日军纠集重兵“进剿”救国军,王德林等抗日将领联名向全国通电求援,但国民党政府却坐视不救。救国军被迫化整为零,潜伏山林深处,1933年1月他则率伤员及眷属退入苏联境内,抵达莫斯科时,受到斯大林的接见。1933年5月5日,绕道欧洲、香港回国,奔走于上海、天津、郑州等地,继续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将在关内募得的8000块银元转交东北抗日救国军。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曾提名他任总司令,因疾病缠身,未能就任。1937年“七七”事变后,南京国民党政府委任他为光复军第二路指挥。他不顾年迈体弱,奔走呼号于豫鲁等地,筹组抗日武装。1938年在家乡领导成立光复军卫队营,1938年12月病逝。翌年2月,延安《解放》周刊发表专文,号召爱国青年学习“民族老英雄”王德林为国奋斗的精神。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