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三卷 历史名人 04 春秋徙居于霍晋大夫犨长子——魏悼子

更新时间:2019-07-01 10:13:34 | 本章字数:1125

    ●魏悼子WeiDaozi(前?-前?)春秋时晋国大夫。魏氏最早出人头地的先人魏武子犨长子。魏之先世毕万以军功封于魏(今芮城县境内),是魏悼子承上启下徙居于霍(今霍州市境内),前562年,魏昭子始居安邑,即今禹王城。到战国时,魏惠王31年(前339年)才迁居大梁,其间安邑作为魏都共计223年。魏悼子子魏绛,春秋大名鼎鼎,8年9合诸侯的晋卿。

    魏悼子WeiDaozi(前?-前?)春秋时晋国大夫。魏氏最早出人头地的先人魏武子犨长子。

    司马迁的《史记》魏世家第十四对魏悼子没有过多的记载:

    “魏武子袭魏氏之后封,列为大夫,治于魏。生悼子。魏悼子徙治霍。生魏绛。”

    魏之先世毕万以军功封于魏(今芮城县境内),是魏悼子徙居于霍(今霍州市境内),前562年,魏昭子始居安邑,即今禹王城。到战国时,魏惠王31年(前339年)才迁居大梁,其间安邑作为魏都共计223年。

    魏的疆域最初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河东”)、陕西境内黄河与洛河之间(“河西”)及山西芮城西南风陵渡一带(“河曲”)。魏悼子徒居霍(今山西霍县西南),魏昭子又徒居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其中心地区原在今山西西南,后逐渐向东南发展,通过今山西东南部(“上党”),扩大到今河南北部(“河内”)和中部。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重心遂转移到中原地区。

    魏悼子作为春秋时晋国大夫,魏氏先人魏武子犨长子,承上启下将魏封地迁居霍(今山西霍县西南),为“魏”发达做出了贡献。

    魏悼子子魏绛即魏庄子WeiZhuangzi,卒后谥为昭子Zhaozi,是春秋大名鼎鼎,8年9合诸侯的晋卿。据《春秋左氏传》,晋悼公元年(前573年)魏绛为司马,执掌军法。

    魏绛在晋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是他提出并实施的和戎之策。

    魏绛恳切地向晋悼公陈述了和戎的“五利”:第一,“戎狄荐居,贯货易土,土可贾焉”,可以利用游牧民族轻视土地,重视财货的习俗,发展对戎狄的贸易;第二,“边鄙不耸,民押其野,穑人成功”,没有战争,人民安居乐业,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第三,戎狄事晋,四邻振动,诸侯争霸中有威摄作用;第四,“以德绥戎,师徒不勤,甲兵不顿”,维持和平局面,军队得到休息,军备物资不须消耗,可以保存晋国的实力;第五,“鉴于后羿,而用德度,远至迩安”;借鉴历史的经验,只有采用以德服人的办法,才能保持长久的安宁和睦局面。经过他详细地解释和戎的益处,终于说服了晋悼公,悼公使魏绛和戎。

    魏绛从国家大局出发,冲破传统偏见的束缚,积极主张和戎,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汉族争取团结少数民族的先例。和戎政策实施后大见成效,到晋悼公12年(前562年),仅短短的8年时间内,便取得了晋国与戎狄和睦相处的局面。

    魏绛不但在执法上严毅方正,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是一位善于领兵作战的将领。不但8年之中9合诸侯不居功,且带兵打仗多有战功,仍甘为赵武之佐。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