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三卷 历史名人 16 魏国公子昭王安釐王时期丞相——魏齐

更新时间:2019-07-10 13:32:04 | 本章字数:1432

    ●魏齐,战国魏国公子,魏昭王、安釐王时丞相。魏国大夫须贾带门客范雎出使齐国,齐王见范睢极有才干,十分敬重。回国后,须贾嫉妒,在丞相魏齐面前诬告范雎私通齐国。魏齐怒吼而鞭打范雎。范雎死而复苏,化名张禄,深得秦王敬重,拜为丞相。须贾使秦,被范雎当众羞辱,命他回去告知魏王,速斩魏齐首级来见。魏齐逃亡赵国,但因强秦出兵威胁魏、赵二国,不得已自杀。魏齐的死,展现了战国时代贵族的青铜气质。

    魏齐,战国魏国公子,魏昭王、安釐王时丞相。

    魏国大夫须贾带门客范雎出使齐国,齐王见范睢极有才干,十分敬重。

    回国后,须贾嫉妒,在丞相魏齐面前诬告范雎私通齐国。魏齐怒吼而鞭打范雎。

    范雎死而复苏,多巧好友郑安平相救,后随秦使王稽去秦。范雎化名张禄,深得秦王敬重,拜为丞相。

    须贾使秦,张禄故扮贫穷相拜见,须贾怜他落魄,天寒衣单,赠绨袍一件。须贾知张禄就是范雎,大惊失色,叩头请罪。范雎念他尚有旧情,免他一死,当众羞辱了一番,命他回去告知魏王,速斩魏齐首级来见。

    当时秦国强大,隐隐已有并吞六国之势。当了丞相的范雎就对魏国人说:快把你们丞相的头斩下送来,否则就要灭你魏国了!魏齐听了害怕,逃到赵国,后又逃回魏国。魏国竟无人敢见他。魏齐怒而自杀。结果头被赵国人拿走交给秦国。堂堂魏国,无力保护自己宰相,而任他的头被人拿去献与敌国,已是一大奇事。

    魏齐逃亡赵国,但因强秦出兵威胁魏、赵二国,不得已而自杀。秦昭襄王采纳、实行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使国势日益强盛起来。

    史书上说,魏齐的死,是由于信陵君一时的犹豫,魏齐觉得自己很没面子,自尊心受了伤害,干错抹脖子了——大约贵族都是这种脾气,好面子。项羽也是这样。换了布衣就不会这样。人家明明已经来接了,干吗自己还自杀而死啊。

    布衣百姓,生长于市井之间,习惯于苟且,于是比较柔巧,不太讲原则,所谓“蝇营狗苟”——比喻为了能活着,可以像苍蝇和狗那样凑合,甚至放弃尊严,于是就不会这么刚脆,这么容易激死。项羽刘邦之间,就分别代表了这两类人。刘邦这类布衣往往由于生命力顽强,能够忍辱、变通原则而成功(被归纳为所谓的“厚黑”,为了追求名利,不顾廉耻)。而贵族太刚强,太原则,太爱个性尊严和面子(也就是不够“厚黑”),所以往往失败。

    然尔,贵族这种精神风格,却是优美的,折服人的。他们的刚烈直猛,宁折不弯,个性独立,强调尊严,正是春秋时代人的特色。由于春秋时代是贵族政治,所以贵族就格外的多。春秋时代那些慨而慷的故事,多都正是这些贵族子弟的事迹。春秋的舞台,主要是他们在上面跳舞。(当然,战国的舞台,是布衣士人的舞台)。他们把那个时代(春秋时代)渲染成了一个慷慨激烈的直朴美好时代。

    随着时光的流逝,战国以后开始向皇权专制过度,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最终随着六国的灭亡而破产了,中国历史上的贵族时代也就过去了(即我们所谓的青铜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那种关心个性尊严,刚烈直朴,没有市井气的春秋时代人的气质(这种时代气质,主要是由于春秋时代的贵族所牵动和塑造的,并被我们形容为青铜气质),也就一去不返了。

    虽然贵族们的能力才干,与战国时代开始涌入政坛的布衣政客来比,贵族多半显得庸碌不堪(如魏齐者流),但其坚持个性尊严,不惜一切代价,从不为之苟且,不自欺自辱以活,不牺牲原则的高傲精神,却是值得后来的人学习的。特别是那些世俗之人、活的无可无不可、没有原则之人,更应该学习。田横五百壮士(田横也是贵族)之死,亦出乎此类也。

    不管怎么样,市井精神蝇营狗苟,贵族精神强直自洁,仿佛青铜。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