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四卷 巾帼红颜 08 北魏宣武帝司徒胡国珍女——魏灵太后

更新时间:2019-09-18 11:41:18 | 本章字数:2185

    ●魏灵太后,北朝北魏宣武帝皇后,北魏临泾人,司徒胡国珍之女,母皇甫氏。胡充华精通佛经大义,讲道论佛,得见天颜,进入妃嫔行列。胡生性聪慧,才智过人。自汉武帝以来形成定制,立太子必杀其母。胡幽夜独自祈祷:“但愿所怀是男,顺序当长子,子生身死,在所不辞。”后果生皇子元明(肃宗),进为充华嫔,甚得宣武帝宠爱。宣武帝废除“凡立太子必杀其母”的残酷家法,胡充华也由嫔而妃而后,步步荣显。肃宗即位,尊充华嫔为皇太妃,八月尊为皇太后。灵太后临朝称制13年,定夺国家大事,驾驭众多臣僚,处理风云变幻的对内对外关系,不失为一位果敢有为的政治家。且文采出众,一首《杨白花》,芬芳悱恻、荡气回肠的乐府杂曲是北朝时代的代表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魏灵太后,北朝北魏宣武帝皇后胡氏,北魏临泾(今甘肃省镇原县郭塬乡皇后湾)人,司徒胡国珍之女,母皇甫氏。

    胡氏成人之后,不谋针黹,酷好佛经,便秉承世风,入寺为尼。她不但精通佛经大义,而且善于说讲佛法教理。宣武帝笃信佛法,常召教徒入宫讲佛,垂询其本旨。世宗元年,得幸入宫讲经,宫人皆谓有皇后姿行。世宗即召入妃嫔之室,称充华世妇,世人便以此名之。

    镇原县城西有一个土台,叫上马台,相传是胡充华入宫上马的地方。这个土台现在是不存在了,但上马台的名字却留传了下来,至今仍把城西的大坪通称上马台。充华死后,于武帝初年,才以皇后礼殡葬,追谥灵,故又称灵太后。

    《魏书》记载,灵太后的出生就不同凡响。临盆之日,赤光四照,卜相之人语其父云:贤女有大贵之表,方为天地母,生天地主。村上人也都说胡家女子将来必定是个大福大贵之人。她生性聪慧,多才多艺,能射中针孔,又富于心志,毅然入寺为尼,讲道论佛,得见天颜,进入妃嫔行列。这既有姿色基础,亦有才智的铺垫。

    入宫后,更有惊人之举。那时,自汉武帝以来形成定制,立太子必杀其母。妃嫔皆愿生公主,不愿生皇子,而充华则认为:“天子岂可独无儿子,那怕一身之死而叫皇家不生长子?”怀肃宗后,她不畏恐吓,不听劝告,且幽夜独自祈祷说:“但愿所怀是男,顺序当长子,子生身死,在所不辞。”足见其志坚意决,不同于俗的绝伦见地。后果生皇子元明,即后来的肃宗,进为充华嫔,甚得宣武帝宠爱。世宗对皇子尤为爱护,选择的乳保,都是良家宜子者,并且养于别宫,皇后及充华嫔也不得探视。这时,宣武帝想到自己立嗣太子后生母被杀的惨痛情景,顿生怜悯之心,就不忍再杀掉皇子的母亲,一举推翻先朝的旧制,废除了“凡立太子必杀其母”的残酷家法,胡充华也由嫔而妃而后,一步步荣显。

    延昌四年(515年)正月,肃宗即皇帝位,是为孝明帝,尊充华嫔为皇太妃,八月尊为皇太后。肃宗年龄幼小,太后临朝听政,称之殿下,下令行事。后改令称诏,文武大臣上书称为陛下,自己又称为朕,俨然以皇帝自诩。摄政初,亲理万机,手笔断行。敕令制造申诉车,太后乘坐,出云龙大司马门,经宫西北,入千秋门,以便受理冤讼。又亲自督促孝秀、州郡计利于朝堂。

    充华临朝摄政后,靠其父国珍辅佐,宣武帝高皇后害怕招来外戚乱国之祸,就密谋杀死胡太后。胡国珍得讯后,将女儿充华藏入农家,暗地调兵,先将高后打入冷宫,再驱其伙远离洛阳都城。胡国珍年老患病,太后亲奉汤药。胡国珍临终前,拉着太后的手哭着说:“你母子要好好治理天下,争得万民拥护”。胡国珍死后,她拒绝百官具表公除的请求,又改葬文昭高后,自为丧主亲奠,还哭于太殿,一切都是自己作主。

    太后侄胡虔,执掌御军,负责保卫皇帝和太后的安全。太后喜欢与家人亲朋摆酒设宴,巡游河山。胡虔多次劝谏,她都不听。正光元年(520年)七月,领军兼忌禁军元叉,乃太后之妹夫,虽被信任,却极力反对太后摄政,逼肃宗于显阳宫,幽禁太后于北宫。胡虔组织兵力营救,事败被放逐,部将多被元叉杀死。遂与太师高阳王雍等辅政,经常来往宫中,肃宗呼为姨父。一年以后,孝明帝思念太后,乘元叉离京之机,亲迎太后回宫,并在西苑欢宴群臣。太后拉着孝明帝的手说:“咱们母子好久没有共商国是了。”孝明帝也感到一种失去母亲的孤单,于是母子俩还朝。

    孝昌元年(525年),太后再次摄政,借机剪除元叉,同时借故放逐或处死反对自己的人。从此,朝政疏缓,威恩不立,所在贪污,文武解体。又自行不修,惊惧宗室怀疑,于是内为朋党,掩人耳目,肃宗所用之人,太后多借口杀害,母子之间彼此不满和猜疑不断发生。

    武泰元年(528年)二月,肃宗突然驾崩,太后玩弄手腕,先诈立潘妃生女为男,立为帝,后又改立临洮王子钊为主,年仅3岁,企图再次听政,使天下吃惊。仪同三司、大都督尔朱荣与元天穆等密议抗表,入匡朝廷,率军南赴京师。太后非常害怕,一面令李神轨为大都督,在太行防守;一面召肃宗六宫后妃,令入寺为尼,太后也自落发。四月,尔朱荣派人送太后及幼主钊到河阴,将太后及幼主一并沉于河中溺死,太后的妹妹冯翊君收了太后尸体,埋在双灵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河阴之变”。

    灵太后临朝称制13年,定夺国家大事,驾驭众多臣僚,处理风云变幻的对内对外关系,的确不失为一位果敢有为的政治家,而她又文采出众,一首《杨白花》打动过许多人的心:

    阳春二三月, 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来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这首芬芳悱恻、荡气回肠的乐府杂曲是北朝时代的代表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假如她能自律令节始终,当是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女中俊杰。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