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星空灿烂 38 魏当代学者教育家⑬
更新时间:2019-11-06 17:10:58 | 本章字数:4678
他们曾燃烧自己的灵魂、血肉和情感,投身教育事业。他们是(114-122):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政协委员魏贤超;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交通部人-车-环境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长安大学教授、汽车学院院长魏朗;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魏彪;陕西长安大学教授魏朗;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生院城市发展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魏后凯;原国务院能源部煤代油办顾问,北京钢院教授魏植华;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魏海坤;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魏韶华;广东商学院法学教授魏秀玲(女)。
114【魏贤超】(1962.9-)浙江宁海人。比较教育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省级学术带头人,浙江省政协委员。
主要成就及专著:1989-1992年间在德国进修近3年,后多次赴奥地利、德国担任客座教授、开设学术讲座和从事学术研究。作为课题组长主持《比较德育论》《参与式德育理论和大德育课程实验研究》《面向21世纪德育课程研究》等全国教育科学“七五”“八五”和“九五”规划部委重点课题和《国际道德教育与比较德育学研究》等“十五”省部级重点课题。主持教育部霍英东基金项目《国际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独立、主编和合作出版《现代德育原理》《现代德育理论和实践》《道德心理学和道德教育学》《20 世纪国际德育理论经典名著文库》等著作和译著,并主编省义务教育教材《思想政治》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哲学与德育原理、中德高等教育比较、教育思想和制度比较等。
115【魏朗】(1957.1-)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现任长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学院院长。交通部人-车-环境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工学博士学位,毕业于西安公路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1994年10月至1995年10月赴日本北海道大学进修学习;2000年1月至2001年1月赴日本京都大学进修学习。1987年1月至今在长安大学汽车学院任教。
主要从事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研究,具体包括:⑴.汽车主动安全性能的研究; ⑵.道路事故多发点的研究与治理方法研究; ⑶.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再现技术研究。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为: ⑴.完成“河南省公路安全改善研究”(世行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⑵.“汽车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改革实践”,获陕西省教学成果2等奖; ⑶.“含第2次碰撞的车对车碰撞事故模拟计算模型研究”,获交通部优秀科技论文奖
主要论文和著作:《汽车技术概论》,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1998.07); 交通事故再现システムについて,(日本)北海道大学工学部研究报告(1996); 车辆碰撞事故再现计算机模拟系统的研究,中国公路学报(1996) ;车辆碰撞过程的试验分析研究,汽车工程(2000) ;公路卧铺客车的车-铺-人系统平顺性模拟研究,中国公路学报(1999); 车辆碰撞事故解析计算中主要影响因数的误差界定,中国公路学报(2000);城市干道交通信号群系统控制的参数优化设计模式及其模拟系统开发研究,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等。
116【魏彪】 博士,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6年10月,进入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成像及测控技术与系统”。近期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军工项目等二十多项科研课题。围绕“光电成像及测控技术与系统”研究方向,开展了数字化、高分辨率、高清晰度、三维成像等21世纪光电成像新技术的研究工作;采用科学级CCD数字摄像机的高分辨、高清晰成像技术及系统用于机器视觉及图像定量检测等高性能指标的研究与开发;根据航空航天、核工业、军事、工业测量、医学影像等领域对X光、红外与可见光的光电成像数字图像及光能量检测,在灵敏度、信/噪比、动态范围、空间分辨率、灰度(密度)分辨率等方面,开展了高分辨、高清晰光电成像探测(传感)技术、光电成像图像压缩编码技术、三维成像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等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发表科研论文6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EI收录12篇;省部级鉴定科技成果2项;申请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3项,其中授权1项。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光电成像及测控技术与系统、机器视觉及图像检测、无损检测技术及应用。
117【魏朗】陕西长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交通安全工程、道路交通事故分析技术、交通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现任“汽车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全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部级联席会议专家组成员和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专家组成员。 TACAR V3(道路交通事故再现与分析) 软件著作权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道路交通事故分析技术研究” 课题及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课题“重特大交通事故调查与分析鉴定新技术及装备”专题负责人,多次参与国家安监总局及公安部组织的重特大交通事故的调查工作。
118【魏后凯】湖南省衡南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生院城市发展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
先后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理学学士、理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学位。享受国务院颁布的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地理组成员,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开发专家组成员,《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修编工作专家顾问组成员,《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专家组成员,《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综合研究组副组长,《西部开发促进法》起草小组成员,《统计法》修改专家咨询组成员,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西北大学等兼职教授,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
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近年来负责主持了40多项国家重大(点)、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重点)以及有关部委和地方委托研究项目,撰写和主编学术专著17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0多篇,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获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项。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产业集聚与集群发展战略》(2008)、《现代区域经济学》(2006)、《东北地区经济振兴战略与政策》(2005)、《中国西部大开发政策》(2003)、《中国外商投资区位决策与公共政策》(2002)、《21世纪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2000)、《中国地区发展: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与地区差异》(1997)、《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1995)。
119【魏植华】(1927-)香港人。原国务院能源部煤代油办顾问,北京钢院教授。
1938年梅县中学入党。1943年广西大学毕业。借力罗祖安、任德麟的数学,英语功底极好的魏植华首先把中国承继苏俄的冶金、化学等工艺的定性科学,转向西方当前的化学工艺的定量科学,国内第一人开始在全国各地讲学传输原理,70年代中在清华、北钢办班,掀起了古老化学工艺数学模型化的旋风。在国内绝大多数冶金类院校仍为开设“冶金炉热工基础”的情况下,率先在武汉钢铁学院炼钢专业77级开设了首次“冶金传输原理”课程。1987年离休,入京任国务院能源部煤代油办顾问,北京钢院教授。
120【魏海坤】(1971-)浙江杭州人。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4年本科毕业于北方工业大学自动化系,1997年、2000年于东南大学自动化所分获工学硕士、博士学位,同年留校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基于实时数据库的数据挖掘、工业过程控制组态软件设计与应用。曾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并发表论文多篇。 曾主讲研究生课程《神经网络与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目前承担研究生课程:《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
121【魏韶华】(1963-)山东东阿人。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任中文系副主任。
文学博士。1980年考入兰州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曾获全校学生论文报告会一等奖,1984年通过答辩获文学学士学位,学位论文入选全校优秀毕业论文集,遂留校任教并开始与吴小美教授合作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97年考取本校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吴小美教授,1990年通过答辩获文学硕士学位。1993年调入青岛大学中文系任教,1997年考取复旦大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师从朱文华教授,在读期间曾获该校研究生奖学金,2000年通过答辩获文学博士学位。与人合作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多项,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子课题1项、市厅级和校级科研课题多项。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国文科学报文摘》、《鲁迅研究年鉴》等全文转载或摘编,独立出版学术专著1部,与人合作出版学术专著多部。获省部级优秀科研奖3项,市厅级优秀科研奖8项。
承担科研项目:1、二十世纪乡土文学与西部文学(列名第三) 国家教委青年项目 1993年;2、老舍的文化小说与新文化建设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子课题 2006年;3、中国现当代文学影视改编史 山东省教育厅 2000年;4、鲁迅与西方 青岛大学“跨文化研究”基地 2004年。
论著: 1、老舍的小说世界与东西方文化(与吴小美合著) 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3年;2、“林中路”上的精神相遇——鲁迅与克尔凯郭尔比较研究(独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获奖情况: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列第二,1995-9);甘肃省高校79-8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0-7);甘肃省第三次文学评奖“文艺评论”优秀作品奖(1991-11);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3-12、2005-10);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列第三,2005-2);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6-6)。
122【魏秀玲】(1964-)女,广东商学院法学教授。
1986年获西北政法学院法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1989-1993年任职于陕西警官学院从事民商法学﹑经济法学教学工作,并获得二级警司警衔。1993-1994年任职于华侨大学法律系,从事民商法学﹑经济法学教学工作,并获得讲师职称。1994年调入广东商学院,从事民商法﹑房地产法学﹑经济法学的教学,研究工作,1998年晋升为法学院副教授,2003年晋升为法学教授。被中国共产党广东商学院党委评为2001—2003年度优秀共产党员,被评为广东商学院2001—2003年度“十佳”科研先进个人。现被广东省高教厅确定为2003年度“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兼任广东省律师协会房地产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律师协会房地产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佛山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魏秀玲长期从事民商法学、房地产、公司法学理论研究及实践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较强的法学研究能力,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外法学》、中国政法大学《政法论坛》、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等国内外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了《房地产合作建房合同效力的认定及处理》、《论建设工程承包人优先权》、《论房产交易中的定金性质及处理原则》、《房地产开发经营中商品房包销法律问题之探讨》、《房屋销售楼宇认购书若干法律问题之探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律之探讨》、《出租房屋承租优先购买权法律问题之探讨》等50余篇专业论文及专著、教材,先后主持完成司法部“九五”科研规划第一批科研项目一项,先后获得广东省法学会、广东省司法厅及广州市律师协会颁发的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引起较好的社会反响。多次被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及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邀请参加有关地方立法的专家咨询会,在业界有一定影响。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