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五卷 星空灿烂 74 当代魏姓医学专家⑨

更新时间:2019-12-20 09:24:32 | 本章字数:3776

    “魏”作为一个非凡的姓氏,医学领域,卓有建树。(77-8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魏永祥;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北京地区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魏华;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教授魏万宏;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党委书记、副院长魏丽惠;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魏新亭;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所藏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魏立新;生命科学领域专家、泰国正大集团特别顾问魏天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医教处处长魏军平。

    77【魏永祥】(1967.12-)内蒙古赤峰市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共党员,医学博士。曾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院长助理、科技教育处处长、中心实验室主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分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编委、《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编委、《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编委、《中国医药导刊 》常务编委。

    78【魏华】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北京地区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医疗专家组专家,参与制定了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预防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反弹医院感染控制预案>;等卫生部多项法规.现任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发表有《北京地区医务人员SARS感染的分析》等论著。

    79【魏万宏】(1965.10-)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教授,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护理学硕士生导师。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科大学《现代医院管理》杂志编委,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现代医生》等多本杂志审稿专家。

    从事高等教育、医院管理、企业管理近30年。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SCIE收录2篇。主编、副主编教材论著5部,参编教材论著8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项,厅级科研成果奖8项,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11项。

    80【魏丽惠】(1944-)女,台湾省彰化县人。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党委书记、副院长。

    1967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医学院医疗系,曾在甘肃临夏市回族自治州医院任妇产科医生。1975 年调入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第二临床学院)妇产科,历任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1986年任妇产科副主任、妇产科主任至今。1981年1 月~1982年2月在日本国京都大学医学部研修学习,1989年11月~1990年5月在日本国大阪市立大学妇产科任客座研究员。自1997年任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全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妇产科学会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八、九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多年来从事妇产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专长于妇产科疾病和妇科肿瘤,特别在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科研、诊断、治疗和妇科疾病的治疗上作了大量工作,建立了妇科恶性肿瘤千余份档案并进行追踪观察,对卵巢上皮癌的治疗进行了多年摸索探讨,使其生存率明显提高。

    个人成就

    近年来主要进行了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和研究,开展并推广了妇科腹腔镜。参加编写了妇产科临床丛书《妇产科临床手册》、《妇产科危急症》、《中华妇产科手册》。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1990年获北京医科大学科研成果奖,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优秀论文)。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生1名,现在读硕士生3名、博士生8名。1997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81【魏新亭】(1964-)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1982年毕业于医师医疗系(现湘雅医学院),200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博士毕业。主要从事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工作。对神经外科常见病和疑难病症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阅读大量神经外科书籍,具有渊博的神经外科理论知识,神经外科手术操作技能和手术技巧达到较高水平。对神经外科疾病具有进行独到的认识,并能提出合理的诊断、治疗原则。对于脑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脑室肿瘤、后颅凹肿瘤、颅底肿瘤、颅咽管瘤及其它鞍区肿瘤、脑脓肿、脊髓肿瘤和其它脊髓病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刀或担助手参加手术数千例,均达到预期的临床效果。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达到较高水平。近年来,主编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已在本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获得一项科研成果。

    82【魏立新】(1967.10-)山西盂县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所藏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1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藏药学研究。第九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民族医药和中药标准物质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评委,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药理学会高级会员,中科院兰州分院和青海省青联委员等。 2004年以来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12项。

    成就

    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民族医药发展关键技术示范研究\",主持\"藏药佐太、寒水石特色炮制技术及其安全性评价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藏药桑蒂苷胶囊新药研制\"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民族医药科学方法研究\"(科技部重点专项)、\"2010年版《中国药典》藏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国家药典委员会课题)、\"藏茵陈注射液研制关键技术研究\"(青海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牦牛骨明胶组合酶解新工艺研究\"(中科学院、中组部\"西部之光\"项目)、\"药用明胶胶囊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研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塞隆骨抗血小板胶原相关肽的合成及新药研究\"(中国科学院创新重大项目子专题)、\"藏药材印度獐牙菜引种栽培试验\"、\"藏茵陈注射液的中试工艺研究\"等,并主持了国家民委和科技部\"民族医药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传统)医药法》中民族医药部分的立法研究\"等软科学课题研究。已发表文章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鉴定科研成果4项,主持制定国家药品标准27个。培养研究生17名,其中已毕业8名,在读9名;培养中科院、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名。

    86【魏天波】陕西省礼泉县人,生命科学领域专家。现任泰国正大集团特别顾问,中国名优产品健康世纪行顾问。

    1975年,魏天波从南航学成回到国营514厂后,经过4年的潜心研究,攻克了飞机机轮刹车工艺和生产中的重大难题,取得了多项改革和科研成果,为航空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陕西日报》《陕西电台》多次报道其先进事迹,魏天波多次参加全国性科技大会,荣获陕西省第三机械工业局标兵等诸多光荣称号。

    领域足迹

    1989年后,魏天波进入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研究成果很快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先后受到了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体科学研究院,北京市中西医专家门诊部的邀请,合作完成了多项科学实验课题及临床实践。并应美国、日本、俄罗斯、朝鲜、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邀请进行学术交流。1992年5月29日,时任新加坡总理王鼎昌在官邸接见了魏天波先生。同年6月17日新加坡总统黄金辉和夫人在总统府接见了魏天波先生。1992年6月7日,印度尼西亚副总统苏达尔莫诺在总统府接见了魏天波先生。同年6月11日巴厘岛国王和王后在王宫接见了魏天波先生。自2010年以来,多位泰国前总理接见了魏天波先生。

    1994年1月由中国音像评价制作中心出版,中国新华书店总发行的《神奇的手》、《华佗再世》大型专题纪录片,真实地记录了魏天波先生的科研医疗成果,纪录片在国内外多家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2000年6月香港亚洲电视台为魏天波拍摄“寻找隐世医术”记录片,该片在香港电视台,日本电视台、台湾电视台等都相继播出,在各地影响很大。香港《东方日报》等十几家媒体先后报导了魏天波先生的神奇医术。

    87【魏军平】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医教处处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

    学术兼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足病学组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教育基地主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医学顾问;《中西医结合研究》编委;《中国社区医师》编委;《糖尿病新世界》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分泌重点学科学术继承人。  

    主持和参与完成世界卫生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九五\"、\"十五\"攻关、\"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中央保健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优势病种临床研究等科研项目12项。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协助指导博士生2名。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