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史海钩沉 史海钩沉 故事梗概①
更新时间:2019-12-21 10:13:03 | 本章字数:4994
第六卷 史海钩沉 01 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是中国的一句成语。它告诉我们:安居的时候,要随时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难。这样警惕,才能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能避免突然的祸患,这就叫做“有备患”。成语故事源于春秋战国:宋、齐、晋、卫等12国,联合围攻郑国。郑国慌了,就向12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晋君表示同意和解,其余11国也停止了进攻。郑国为了感谢晋国,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晋悼公将礼物半数分赠给功臣魏绛。魏绛谢绝了晋悼公的分赠,引出“居安思危”的佳话。
第六卷 史海钩沉 02 结草衔环
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报德,至死不忘;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传统美德。成语“结草衔环”的典故不仅向我们讲述了成就这美德的两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是一亘古不变的天理。“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晋将魏颗的故事。“衔环”典故则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说的是杨震父亲杨宝的故事。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
第六卷 史海钩沉 03 阎女三叹
阎女三叹,这是一则由儿子想办法,请人出面帮助他谏劝父亲拒贿的故事。父亲受贿,儿子自己不便出面谏劝,可能是怕父亲在自己面前要保持尊严,自己直接出面,会扫了父亲的面子;也可能怕自己出面效果不好,所请的这两位说客对父亲的影响要大些,因而效果也要好些吧!但是,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这回儿子所请的说客,效果确实不错。说客讲的话,也没有多少高调,关键的话,只有一句:“吃饱了就该满足。”
第六卷 史海钩沉 04 魏舒方阵
公元前541年,晋国的大夫魏舒在一次与狄军的遭遇中,由于战场地形险隘,战车无法展开,便“毁车以为行”,把甲士和步卒混编在一起,组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步兵方阵——魏舒方阵。古希腊的多立斯(Dorians)方阵和魏舒方阵是非常相似的。魏舒方阵的战术机动能力无疑是良好的,伊菲克拉特方阵,不可能具有魏舒方阵那样灵活的队形机动能力,其纵深也就不会如魏舒方阵那样宽大。魏舒方阵早于伊菲克拉特方阵110年。公元前541年出现的魏舒方阵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步兵方阵。
第六卷 史海钩沉 05 文侯轶事
魏开国君主魏文侯(前445——前396年执政),魏文侯礼遇段干木,贤士田子方、李克、翟璜、吴起等人都被求贤若渴的魏文侯重用。用李悝为相,推行变法。李悝主张按“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之原则,把禄位授予有功之人,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集各国法律之大成而撰《法经》。在经济方面,实行“平籴法”,提倡“尽地力之教”。魏文侯除重用李俚外,又任西门豹为邺令,大兴水利,开凿漳河12渠;用吴起为将,大力改革军制度。通过魏文侯的改革,魏国遂成为战国时代的首强,一度称雄于中原.
第六卷 史海钩沉 06 魏之美人
郑袖,战国时楚怀王宠妃。因貌美多智,处于实际上的王后地位。楚国是“战国七雄”中的大国,魏国因战略上的考虑,特献楚怀王一魏姓美女。魏美人初涉情场,不谙世事,却美得让男人双眼发直。楚怀王因此冷落
郑妃。郑袖是个极有心计的女人,作为楚国后宫之妃,其地位受到新来的魏美人威胁时,她当然会抗争和反击。她恰当地利用了楚怀王的体臭及魏美人的不谙世事,终于达到了目的。郑袖的手段可谓狠毒和卑鄙,但其心机及计划的周密却无可挑剔。帝王婚姻多带政治色彩。浩瀚的历史溅起的点滴浪花,任后人评说。
第六卷 史海钩沉 07 百姓安居
“百姓安居”的典故出自于战国初期。战国时代的魏文侯,作为战国初魏国的建立者和历史上杰出的国君,常常外出游览。一次,见一人反穿皮袄,背着一捆柴草,感到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反穿着皮袄背柴草呢?”那人回答:“因为我爱惜皮袄的毛,怕损伤它。”回去后,文侯反思。“只顾爱惜皮袄的毛,不知道皮袄的皮磨坏了毛就无处可附了。”作为战国初魏国的建立者和历史上杰出的国君,以新生统治阶级的敏锐,文侯终于明白了一个质朴的道理:“下层的百姓不安定,在上位的人就不能安居。”
第六卷 史海钩沉 08 斯倚吴起
吴起(?—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人。吴起是继孙武之后,既善于用兵,又具有高深的军事理论的第一人。吴起的治军方式也成为千百年来治军的典范。吴起作为军事家,与孙武齐名,史称“孙吴”。作为政治家,与商鞅齐名。吴起一生在鲁、魏、楚三国出将入相,显示了吴起卓越的军事才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三家分晋,周进入战国时代。他助魏文侯成就了霸业。吴起“与诸侯大战76,全胜64”,另外12次是平局。“辟土四面,拓地千里”。数十战无败绩,可名利的官场上,他败给了自尊。
第六卷 史海钩沉 09 李悝平籴
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上这样写道:“魏用李克(当作李悝),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作为法家的创立者,魏相李悝在变法中主持撰成《法经》一书。《法经》不愧为初萌期律学的最高成就,它在律学乃至中国古代整个法律文化史上都是里程碑式的著作。李悝变法犹如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颗炸弹,扰动了东亚大陆上的众诸侯。魏国因此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西攻强秦,北伐中山,东败齐军,南控淮、泗,威振中华。李悝根据“平籴论”的思想颁布了“平籴法”。“平籴法”是后来历代王朝的均输、常平仓等办法的开端。
第六卷 史海钩沉 10 远交近攻
范雎说:“齐离秦很远,中间还隔着韩和魏。大王要出兵打齐国,就算一帆风顺把齐国打败了,大王也没法把齐国和秦国连接起来。我替大王着想,最好的办法就是远交近攻。对离我们远的齐国要暂时稳住,先把一些临近的国家攻下来。这样就能够扩大秦国的地盘。打下一寸就是一寸,打下一尺就是一尺。把韩、魏两国先兼并了,齐国也就保不住了。”秦昭襄王点头称是,说:“秦国要真能打下六国,统一中原,全靠先生远交近攻的计策了。”魏国求和,秦国就按照范雎远交近攻的计策,先向韩国进攻。
第六卷 史海钩沉 11 信陵门客
信陵君救赵,依靠的是门客的力量。信陵君门下号称有3000宾客,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只有3人,侯赢,朱亥和张耳。侯赢是窃符救赵的主谋,与信陵君结识时已经70多岁了。从侯赢的为人行事看,他有相当丰富的人生阅历,长于谋略策划,善于交际,是民间社会中有声望有势力的领袖人物。朱亥是力士,是散落在民间的行武侠客,在市井商街以屠宰为生。战国游侠的风格,恩怨铭心刻骨。张耳是信陵君门下另一位知名的门客,他的活动,从战国末年一直持续到西汉初年,是一位连接战国和秦汉的历史见证人物。
第六卷 史海钩沉 12 虎符之谜
秦国侵略赵国,长平一战,坑杀赵国40万降俘。秦军将赵首都邯郸围住,赵朝不保夕。圉在丞相魏齐的帮助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篡位成为了安僖王。并强行娶了无忌心爱的女人公孙如歌,立为如姬夫人。无忌向圉请求出兵援赵,但圉记恨无忌,加上秦威胁,为自保,圉拒绝援救赵国。迫于无奈,无忌求心爱女人如姬,偷出王权象征——虎符,带3000门客到前线,向大将晋鄙出示虎符,命晋鄙出兵救赵,晋鄙疑惑虎符的来历,为无忌门客所椎杀。无忌鼓舞魏国士兵士气,率8万魏军向邯郸进兵,击退秦军,解赵国邯郸之围,留下一段名垂青史的精彩篇章。
第六卷 史海钩沉 13 弃相捐君
虞卿,战国时名士,学识渊博。所著史书《虞氏春秋》,早于《吕氏春秋》一书。赵与魏合纵不久,魏相魏齐因处理魏人范雎所谓通敌问题不当,鞭打范雎致残,范雎后脱逃投秦。秦昭王爱才封范雎为相。须贾出使秦,遭范雎羞辱。以要魏齐的人头为挟,否则秦将屠大梁。魏齐逃到赵,找昔日的朋友虞卿寻求避难。虞卿作为赵国辅相,如从国家利益来说,应把魏齐到赵避难的事情告诉赵王。虞卿认为,如这样做,是不道德的。即放弃相位,保全魏齐,离赵。
第六卷 史海钩沉 14 范雎德怨
《史记》中为范雎作传的司马迁,曾详细地记述了范雎与须贾、魏齐之间因私人怨恨而引出的一段故事。俗话说得好,“于细微处见精神”,《史记》中的这些貌似平常琐碎的事情,其实为人们深入了解范雎的为人以及为政,提供了绝好的资料。平原君入秦见昭王。昭王逼平原君交魏齐,遭拒绝。昭王将平原君软禁,并致信赵王,进行恐吓。魏齐知己因得罪范雎而与秦交恶,终将一死,自刭而绝。范雎在“以怨报怨”时,也不忘“以德报德”。对于救过他命的王稽、郑安平,范雎都予以提拔重用。还有那些曾在范雎倒霉的时候给予过帮助的,范雎也竭力加以报答。
第六卷 史海钩沉 15 冯唐易老
“冯唐易老”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冯唐是一位大臣,以孝悌而闻名,拜中郎署。正直无私,敢于进谏的冯唐,直到头发花白,也没有得到升迁,还只是个郎官。北方匈奴族入侵汉朝,冯唐趁机向汉文帝申诉了云中太守魏尚被削职的冤案,并恳求汉文帝把魏尚官复原职,让魏尚率兵攻打匈奴。魏尚不负众望,击退了匈奴,冯唐因荐贤升为车都尉。汉武帝即位,有人推举冯唐,时冯唐已90余岁,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出来任职。典故:“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形容老来难以得志。
第六卷 史海钩沉 16 瞒天过海
唐初著名政治家魏征,忠诚直谏,被李世民尊为“朕的一面镜子”。唐太宗御征高丽,魏征随驾。大军来到渤海湾边,正当秋季,海风大浪急。当晚太宗做一梦:一巨龙张开血红大口,将太宗卷入海中,醒来大汗淋淋。太宗心存疑,渡海凶多吉少,迟迟不肯发兵。兵贵神速,如皇上不亲征,势必影响士气。魏征与众谋士商议,连夜赶造一艘与宫殿一般的巨大船舶,把宫中的歌女太监接到蓬莱,假说请皇帝起驾回京。天大亮时,已到辽东。李世民十分赞赏魏征丞相的良苦用心,随下船整顿部队,浩浩荡荡征讨高丽,“瞒天过海”故事很快传遍天下。
第六卷 史海钩沉 17 逆鳞直谏
隋文帝杨坚攻灭割据建康陈王朝,统一全国;继位的隋炀帝却是反其道而行之,民不聊生。李唐武德元年9月,王世充进军偃师,扎营于通济渠南岸。正如裴仁基和魏征所料。李密轻敌迎战,不设营垒,被王世充伏兵袭击,放火焚营,全军溃败;将领张童仁、陈智略、单雄信等人投降了王世充;偃师城也被王世充攻破,裴仁基、郑颋、祖君彦等几十名将领成为俘虏。邙山一战,数十万瓦岗军溃败离散。李密招集残兵,谋图再举,但诸将心灰意冷。无奈之下,李密带着2万人马,西入关中投降李渊。魏征跟随李密,来到新建李唐都城长安。
第六卷 史海钩沉 18 载舟覆舟
魏征是我国初唐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太宗问魏征:“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明智,有的昏庸?”魏征说:“一个人的智慧到底有限,君王若多听各方面意见,就明智;若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一次,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对左右大臣们说:“隋炀帝这个人,学识渊博,也懂得尧、舜好,夏桀和殷纣王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那么荒唐。”魏征乘机劝太宗以隋亡为鉴,并引用《荀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君喻舟,以民比水,劝太宗体恤民众。
第六卷 史海钩沉 19 戏说门神
门神、春联的前身是桃符,又称“桃版”。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制百鬼,故从汉代起即有用桃作厌胜之具的风习。传说中的门神是能捉鬼的神茶、郁垒。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茶、郁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执鞭者是尉迟敬德,执锏者是秦琼。春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先前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萘、郁垒画像,挂在两扇门上。后来,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门目”。
第六卷 史海钩沉 20 有道君臣
贞观2年,隋朝通事舍人郑仁基的女儿,16岁,容貌美丽,是个绝代佳人。文德皇后寻访,奏明太宗,纳入后宫,作为妃嫔。太宗便礼聘此女,封为宫中女官。诏书已经发出,但派去册封玺书的使者尚未出宫。宰相魏征听说这个女子已经许配给陆家,就急忙进宫晋见太宗,进谏。唐太宗听后,非常吃惊,亲自写诏书答复他,同时深深地自责,召回册封的使者,下令将郑氏女送还给她的原夫。授郑氏女宫中女官的诏册作废。诏书一下,臣民们都称赞太宗是有道明君,都认为魏征是为国尽忠的功臣。
第六卷 史海钩沉 21 刮目相看
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人。吕蒙年仅十五六岁即随孙权征战各地。与刘表部将黄祖作战时,吕蒙为先锋,阵斩陈就,受任横野中郎将;赤壁之战,吕蒙与周瑜、程普击败曹军,围曹仁于南郡,曹仁败走,进据南郡,晋位偏将军。吕蒙初不习文,经孙权开导,大有长进。鲁肃掌管吴军后,上任途中路过吕蒙驻地,吕蒙摆酒款待。鲁肃以老眼光看人,觉得吕蒙有勇无谋,酒宴上两人纵论天下事时,吕蒙不乏真知灼见,使鲁肃很受震惊。吕蒙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