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六卷 史海钩沉 30 湘北三魏

更新时间:2019-12-29 18:07:46 | 本章字数:7614

    ◆湘北魏姓始祖魏荣权,为魏谟之七世孙魏贡后裔(魏谟为大唐名相魏征之五世孙),魏荣权偕同叔祖魏荣德、魏荣华于明永乐2年,即公元1404年以“官游”的形式,从南昌丰城县,拖船埠二五都,大樟树土地下迁来楚地桃、茨、石一带。7世裔孙魏文秀之子魏红征,魏时恭之子,魏士定,魏士奇、魏士美于明末清初迁往陕西中府西乡县。据四修族谱采丁统计,留守坟地,定居下来的魏氏丁民,已发展到7356人,世系相传23代。英才辈出。当代名人有:魏文彬、魏义祥、魏政员、魏饴、魏义芳、魏震铎、魏仁忠、魏仁亚、魏文、魏敦利、魏义胜等。

    元末明初,常桃一带连年战争,地域居民死于兵祸与灾荒者不计其数,余者逃往他乡,致使田园荒芜,庐舍化为废墟。明初定,朱元璋为召回流亡人员,规定:凡归农垦田者,在赋税徭役等方面给于优惠,并把对招抚回流人员垦荒多少作为官员考核其政绩的标志。外省居民特别是江西人口,便以从军、做官、开荒、经商为由,大量流入湖南常桃一带。这就是历史上所谓“江西填湖广”的人口大流动。

    湘北魏姓始祖魏荣权,为魏谟之七世孙魏贡后裔(魏谟为大唐名相魏征之五世孙),魏荣权偕同叔祖魏荣德、魏荣华于明永乐2年,即公元1404年以“官游”的形式,从南昌丰城县,拖船埠二五都,大樟树土地下迁来楚地桃、茨、石一带。7世裔孙魏文秀之子魏红征,魏时恭之子,魏士定,魏士奇、魏士美于明末清初迁往陕西中府西乡县。据四修族谱采丁统计,留守坟地,定居下来的魏氏丁民,已发展到7356人,世系相传23代。

    迁湘北魏姓始祖魏荣权,系明永乐4年(1406年)丙戌科进士。其叔祖魏荣德(举人)、叔祖魏荣华,明万历20年(1592年)壬辰科进士。

    据《魏氏族谱》记载,魏征之五世孙魏谟之刚正为首相令狐绹所忌,谗罢之,唐宣宗大中十一年贬四川,出任西川节度使。宣宗十二年(852),魏谟弃官,举家南迁,隐居于南昌城东之长定乡谢埠,为居赣始祖。

    魏谟之长子潜,一曰京,又曰宪,翰林学士,在赣安葬父母之后,复归相州(魏州)做官。

    魏谟之三子虞,一曰亨,唐昭宗时出镇南京淮安府宿迁县,遂居其地。宋代抗金大将魏胜为其后裔。之后,又有后裔复迁回进贤尧城山,在江西繁衍有进贤北门、沙田、南昌白沙等魏氏村庄。

    魏谟之三世孙魏森,字行列,号怀仁,唐武进士,镇守雁门关二十年,升都督,祖居进贤县长山晏杜舍(后属临汝县,续又属进贤县),在赣抚地域繁衍,有丰城袁渡鹅陇月口(今魏家垱)、舒坊、牛溪、崇仁航埠枧上、进贤大路(杨树塘)、临川石洋、进贤文港湖潭、抚州市正觉寺右与唐古庙及五皇殿、东乡圩上桥濂溪、进贤长山晏山里、岭下、铁山、临川罗针桥头、丰城袁渡晏滩、进贤张公藕塘、临川三桥塘头以及山前、万坊、下坊、许湾、园城、上岗林、南丰、玉山、广丰、余干、乐平等魏氏村庄和徙居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余为崇仁航埠枧上魏家之后裔。

    魏谟之七世孙魏贡,字尧夫,登进士,宋真宗天禧戊午(1018)授江南安抚制置使,知洪州,思祖祠墓在,仕致遂隐南昌朝封乡太平里,名乌龙湾,为南昌地区始祖。魏贡生子五:曰:谷阝、鄂、郁、邰、郢,在南昌地区繁衍魏氏村庄上百村,如:沙溪、肖桥、鲁溪、石泉、桥西、厚田、水南、白泽渡、南山、大

    垅、院上、北山、竹山、桥堆、魏溪、吴固、梅岗、棠溪、桂坊、塘南、溪城、青桥、坝溪、瀛上、城岗、施尧、巷南、田湖、锡古潭、甘泉、安泰、穴口、刘坊、店前、官塘、柏岗、泰浦、观背、彭坊、浇江、口湖、郑埂、佘山、弼溪、涂埠、木山、策塘、百岁坊、柏梅、桃竹、涪塘、官溪、生米、幽兰、艾溪、罗舍、北冈、东塘、白沙、冈背、黄溪渡、黄溪、蛟溪、汪山、竹桥、新溪、万溪、五里岗、东溪、白溪、郭上、钢领、芳州、水巷、北翠、东岗、梧岗、岗前、新坊、何坊、葛埂、温塘、游湖、槎江、黄溪店、鲇石淄、南城行房、南城信房。同时还有外迁到景德镇、丰城、吉安、抚州、上饶等地,以及辽东宁州、广西、苏州、南洋等省。另有一支,就是湘北“三魏”(魏荣权、魏荣德、魏荣华)。

    “三魏”后世传人英才辈出。魏永徵,清乾隆12年(1747年)丁卯科第8名武举人。魏国典、魏士坚、魏之洪、魏宗泰、魏万涵为正七品文林郎,魏宗锷为五品蓝翎把总。延续近代,“三魏”更是人丁兴旺,后继有人。

    【魏文彬】荣权公第19世裔孙。1951年1月出生,湖南桃源县双溪人,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历任湖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编辑,湖南电视台副台长,台长,湖南广播电视厅副厅长、厅长,党组书记,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局长、党组书记,湖南广播影视集团董事长,另兼湖南广播电视学会会长,湖南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湖南省记者协会副主席。2000年被中国新闻社《新闻周刊》评为全球新闻人物,誉为中国媒体产业化的先驱。2008年1月,当选为第十届政协湖南省副主席。

    【魏义祥】荣权公第19世裔孙。1942年生,湖南桃源县双溪人。1958年参加工作,1960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通讯员、副班长、班长、排长、参谋、湖南省军区作战处副处长、省军区教导大队大队长、娄底军分区参谋长、司令员、张家界军分区司令员,大校。兼任政法委副书记,中共张家界市委常委。任教导大队大队长期间,电化教学获全军三等奖。娄底任参谋长期间,军分区正规化建设和民兵规范化训练,被省军区评为先进,其经验被广州军区推广。

    【魏政员】荣德公第16世裔孙。字衡初,1937年8月生,湖南慈利县灵溪人。1954年2月入伍慈利县公安队当战士,56年荣立三等功,出席湖南省公安厅公安总队英模大会。1957年参加湘西剿匪军事行动。历任慈利县公安队小队长、副分队长,常德公安支队5中队分队长,第二警察干部学院参谋队副班长,津市公安队分队长,常德公安支队3中队副中队长,常德军分区独立营第3连连长,邵阳军分区独立营副营长,教导队队长、作训科科长,参谋长,军分区党委常委,直属党委书记。邵阳市人武部正师职部长,党委副书记;邵阳军分区司令员,党委副书记,省军区党委委员,大校。邵阳市第10届人大常委,中共邵阳市常委。平生刚正清廉。

    【魏饴】原名魏怡,荣权公第20世裔孙。1958年8月生,湖南石门人。曾为湖南文理学院校长,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文艺美学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应用写作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常德市文联副主席。1998年获曾宪梓基金会三等奖,同年被中共湖南省委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被湖南省教委确认全省高校学术带头人,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魏饴是学者型知名作家,别具一格地开创了文艺鉴赏美学,著作颇丰,论著达200多万字。专著《戏剧鉴赏入门》,1999年获第八届全国教育图书展“优秀教育图书”奖。2001年9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

    【魏义芳】荣权公第19世裔孙。字品容,1949年3月出生,湖南桃源县双溪人。当代诗人、作家、词家、楹联家,二级警督。1965年8月入伍。1979年元月因工作政绩突出在部队荣立三等功;1980年12月被84865部队授予“神枪手”证书。1997年2月评为常德市优秀警官。湖南省作家协会、中国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科学诗人协会、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中国当代民间艺术家协会、中国校园文联、湖南省诗词协会、湖南省楹联家协会、湖南省诗歌协会、湖南省公安文学协会、常德市作家协会、散文家协会、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乡土作家协会理事、中华散文协会名誉理事;兼任山东省诗书画研究院、湖南省东方名人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桂林炎黄研究院院士;吉林省名人文化研究院院士、副主席;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前沿杂志社《走进新世纪》特约编委。发表文学艺术作品1000万字。作品先后收入《中国当代公安诗选》《人间漫记》《诗词精萃》《中国世纪颂》《千年风流》《当代诗人手稿集》《中国世纪英才论著精粹》《中华翰墨名家博览》等100余种选本。部分作品被用中文、英文、匈牙利文介绍国外及港台地区。2002年6月,获中国乡土作家协会、中国民俗文学学会“中国乡土文学奖”。被授予国家一级文学奖章。著有长篇小说《昊鸹惊梦》《铁拐瘸王》《剑啸长天》《桃北惊雷》;长篇历史著作《大魏雄风》《陈氏风云》长篇历史穿越小说《虎女闯东汉》;科普著作《生活浪花》;散文集《大地飞歌》;诗集《飞翔》古诗词集《诗风雅韵》及根据同名小说《昊鸹惊梦》《铁拐瘸王》《剑啸长天》《虎女闯东汉》改编的影视剧本等。

    【魏震铎】荣权公第18世裔孙。湖南桃源县双溪人。曾任四川省体委主任。

    【魏仁忠】荣权公第18世裔孙。湖南桃源县双溪人。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历任湖南省委办公厅秘书,五处副处长,湖南省政府办公厅社会发展处处长。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巡视员。

    【魏仁化】荣权公第18世裔孙。字仲伯,号鹏翼。湖南石门县蒙泉人。黄埔军校毕业,曾在四川空军某部服役。1950年参与新疆和平解放,实现土地改革。

    1971年调辽宁省石油局任党委副书记,1987年离休,享受正厅级待遇。

    【魏仁亚】字岳林,荣权公第18世裔孙。湖南桃源县双溪人。历任中共桃源县委办公室主任、桃源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魏文】荣权公第20世裔孙。1960年11月生,湖南石门县磐石教师湾人。上海水产大学毕业,分配郑州轻工业学院任教。任系团总支书记,院团委副书记。1987年底受国务院科技扶贫小组委派出任河南信阳县科技副县长,信阳毛尖茶研制,获国家金奖,次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副县长。1990年任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副主任。1991年被选为河南唯一青年代表出席全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1992年始探商海,先后任北京四海集团董事长,四海集团郑州公司总经理,总后太阳集团经营部总经理。2000年聘为常德师院客籍教授。

    【魏敦利】荣德公第17世裔孙。字恒初,1938年生,湖南慈利县二都人。1960年毕业于湖南师院历史系,先后执教于湘西、慈利、武陵大学40余年,教授。1990年——1999年,任张家界市政协副主席。兼张家界市老年书画协会主席,市京剧票友会名誉主席,市教育基金会副会长。

    【魏正健】荣德公第16世裔孙。字桂初,1934年出生,湖南慈利县三都坪人。慈利简师毕业。1950年投笔从戎,从事医务工作。1956年入湘雅医院学习,毕业后在广州某空军医院供职。其间先后在广州医学院西中班、上海空军心血管内科进修班学习。发省以上医学论文20余篇,14次荣获军内外科科技成果和学术论文奖。晋升副主任医师职称,享受师职待遇。退休后曾在湖南浏阳民间药研究所主持通脉医学研究。

    【魏强】进于公第15世裔孙。(排名道福,乳名凤芝)1925年2月生,湖南慈利县东岳观道人山人。1947年入青年军206师,2年后取得辎重兵少尉预备军官资格。后相继考入陆军军官学校、陆军步兵学校、陆军后勤管理学校,毕业后由特务长、行政官、排长、副连长、队长、连长、组长、教官、主任升至师参谋。1974年退役,参加文官高等考试,先后任科员、股长、高员稽查、视察、委员等职。现居台湾。

    【魏义胜】荣权公第19世裔孙。湖南桃源县双溪人。历任桃源县委党校教员、桃源县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桃源县人民法院审判员、刑事庭庭长、桃源县人大法制委委员、审判委员会委员。退休后从事律师工作。魏义胜的突出贡献,是先生退休后,与魏仁兴、魏琮、魏义芳等着力族谱史料研究,抢救了大量即将遗失的氏族资料。文化部曾发文通知:家谱是记载同姓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谱,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湘北魏氏族谱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的题词墨迹,是难得的史料墨宝。如:

    1“百世流芳”覃振题

    覃振:(1885-1947)——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人物,历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代理院长,司法院副院长。曾与邹鲁、谢持、居正等人(又称“西山会议派”)进行反共、反对国共合作的活动。同时,他又与毛泽东、林伯渠保持很深厚的个人友谊,并同情与支持中共的抗日活动。

    2“曲城望重”郑洞国题

    郑洞国:(1903—1991.1)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石门人,1903年1月生。1924年加入国民党。1925年1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大革命时期历任国民革命军连党代表、营党代表、营长。1927年至1937年,任团长、旅长、师长。抗战期间,任第五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第八军军长,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副总指挥、新一军军长,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昆仑关战役。1945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此后任东北保安司令部副长官,东北行营副主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中将司令,吉林省政府主席。1948年冬在长春投诚。建国后,历任水利部参事,国防委员会委员,黄埔同学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等。是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79年10月后,连续当选为民革第五至七届中央副主席。1991年1月27日在北京病逝。

    3“国族之光”刘建绪题

    刘建绪(1892-1978.3)字恢先。仙霞清安铺人。民国初,入陆军第2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第3期炮兵科。毕业后到湖南,入唐生智、程潜等所部湘军,与北洋军作战,由排长递升团长。

    民国15年(1926),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2师第4旅旅长。第2师在武汉扩编为35军,升任副军长兼师长。“马日事变”后,随何键投靠蒋介石。18年1月,35军扩编为第4路军。任28军军长。跟随何键,配合蒋介石嫡系部队“围剿”红军,屠杀工农群众。24年9月,任第四路军总指挥。1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以递补执行委员。1936年9月晋升为陆军上将。抗日战争爆发后,第四路军改编为第十集团军。任总司令,率部参加“八·一三”淞沪战役,旋兼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在四路军任期间,积累财富,在长沙创办复兴银行,自任董事长。抗战胜利后,先后在上海、广州、武汉、香港、醴陵等地设分行。刘从复兴银行拨款资助湘东、兰谊两年中学。被推举为两校董事长。

    民国30年8月,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免去第十集团军总司令,保留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空衔。主闽时,已是抗日战争中、后期,政治、经济状况更趋恶化,刘既非蒋介石嫡系,又与福建各派势力素无渊源,面对现实,遂在政治上力求安定,注意搞好与地方绅士、海外华侨关系;继则逐步倾向开明,将几个反共骨干分子调出省政府,暗中掩护中共地下党员和民主人士,聘请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为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共地下党员、国际问题评论家杨潮为研究员,中共地下党员余志宏和进步人士陈公培、马子谷先后到永安,刘皆以礼相待。37年春,福建发生学潮,刘暗中通知协会和大学学生领袖及时转移,使免遭特务迫害。由于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节节胜利,蒋介石政权即将垮台,福建省地方势力要求“闽人治闽”,遂辞职回湘。适逢程潜等酝酿起义,刘暗表示赞同。

    民国38年春,携家眷赴香港。8月13日,在香港与刘斐、龙云、黄绍厷、李默庵等国民党中委、立委44人,发表《我们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联合宣言,表示与国民党划清界线,拥护中国共产党建设新中国。不久,托刘运升携亲笔信回湘找程星龄,商讨日后行止。程转达周恩来意见:“欢迎刘建绪和李默庵到北京定居。”刘犹豫不决,在香港观望一年之久。1950年6月,美国发动侵朝战争。于1951年初在报纸上发表反共启事,随后去巴西定居。1978年3月,病死于巴西。

    4“国族丕基”张镇题

    张镇(1899—1950.2)国民党陆军上将。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人,1899年出生于常德县丁家港乡五里冲。青年时就读湖南省立第二中学。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分配到校政治部任干事。1925年,赴莫斯科入孙逸仙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赞同托洛斯基观点,被遣送回国。

    1928年初去徐州,以黄埔一期学生身份谒见蒋介石,授予中校军衔,安排到总司令部工作。1932年任委员长侍从室上校侍从副官。1933年任特务团少将团长,后任宪兵一团团长。1936年任陆军第八师少将副师长,驻军天水。西安事变发生后,奉命率部向西安迸发,获悉事变和平解决后,留驻宝鸡。1937年调驻江苏。卢沟桥事变后,移防上海。淞沪抗战中,率部与日军浴血奋战10昼夜,挡住日军。部队换防时,日军乘机猛扑,他见接防友军仓促应战,防线有攻破之险,又身先士卒,激励将士上战场,经过激烈战斗,终将日军击退。10月,由上海调至南京,任宪兵副司令。12月,南京危急,率宪兵司令部撤至长沙驻防。1938年10月,武汉三镇失守,日军向湘境逼近。11月12日下午,率宪兵司令部向湘西芷江转移。长沙大火后,接蒋介石电令,带5万元现金和宪兵一团,星夜驰赴长沙救灾。抵长后,参与主持救灾委员会工作,办理赈灾事务,负责警戒和恢复长沙社会治安。1940年底,宪兵司令部由芷江迁往重庆。1941年晋升为中将宪兵司令。

    抗战胜利以后,毛泽东飞赴重庆谈判期间,曾发生八路军干部李少石被枪杀事件。为了保护毛泽东的安全,周恩来把他找来,提出安全保卫毛泽东主席的要求。他遵周恩来所嘱,亲自护送毛泽东到下榻的寓所,并命宪兵九团团长(与他私人关系密切的常德人)蔡隆仁具体负责,对毛泽东进行特别保卫。毛泽东离渝返延安时,他亲自护送到机场。曾家岩纪念馆现在还陈列着在机场毛泽东与他握手的照片。周恩来曾交待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罗青长,不要忘记在台湾的张镇将军做过的这件好事。

    1946年6月,宪兵司令部由重庆迁回南京,他任宪兵司令,还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三青团中央监察委员。后兼任过首都卫戍司令。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前夕,他率宪兵随国民党政府由南京撤至黔阳、广州,又撤至重庆,后与空军司令周至柔同机飞往海南岛,旋即转往台湾。1950年2月在台北病逝,终年51岁。

    5“十思家风”魏云千题

    魏云千,生卒不详。1930年,任交通银行长生办事处主任。1932年任湖北省银行总经理。1937年被推选为湖南银行公会主席。

    6“积厚流光”霍揆彰题

    霍揆彰(1901-)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南省酃县人。黄埔一期毕业,参加过东征和北伐,历任排连营团和旅长,抗战爆发,升任54军军长。1942年升任20集

    团军总司令,中将衔。1944年编入滇西远征军序列。1944年5月11日,滇西大反攻开始,担任右翼攻击集团,北从栗柴坝、南至惠仁桥,强渡怒江天险,仰攻高

    黎贡山,夺占南、北斋公房,激战腾冲城,并于1944年9月14日收复腾冲,全歼守敌。因战攻卓著,获盟军(美国)嘉犹勋章一枚。

    7“源远流长”李觉题

    李觉,湖南长沙人。1924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9期。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曾任国民党政府第25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重庆中央训练团主任、总统府侍从武官。1949年参加湖南起义。同年8月与黄绍*等人在香港联名通电起义。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第21兵团副司令员,中南军区高级参谋。中南行政委员会参事,民革第三、四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五、六届中央委员。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8“守道者昌”游青程题

    游青程(1899——1952)国民党陆军少将,湖南省桃源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毕业,曾任长江防总指挥部军务处长兼第二水上挺进支队司令.1946年授予少将军衔。

    9“亲亲仁民”魏汝霖题

    魏汝霖(1908-)国民党陆军少将,河北满城人。曾任卫戍司令部上校参谋长,上海师管区司令,第20集团军参谋长,国防部参谋总长办公室兵役局副局长。去台后任国防部史政局局长。中华战史研究协会秘书长。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六期炮科毕业。著有《抗日战史》《孙子兵法大全》。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