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岭南果王俏荔枝
更新时间:2019-07-05 07:01:58 | 本章字数:8014
◆荔枝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实,原产于我国南部。荔枝含有丰富的糖分、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脂肪、柠檬酸、果胶以及磷、铁等,享有“岭南果王”和“果中珍品”的美誉。古文献中,荔枝最先名为“离支”,栽培始于秦汉,盛于唐宋。我国栽培面积1075万亩,居世界首位。荔枝品种品系有140个以上。以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台湾、云南等地栽培最多。荔枝所含丰富的糖分具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
荔枝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实,原产于我国南部,以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台湾、云南等地栽培最多。每年6~7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去外壳,取假种皮(荔枝肉)鲜用或干燥后备用。果实心脏形或球形,果皮具多数鳞斑状突起,呈鲜红、紫红、青绿或青白色,假种皮新鲜时呈半透明凝脂状,多汁,味甘甜。
荔枝含有丰富的糖分、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脂肪、柠檬酸、果胶以及磷、铁等,是对人体有益的水果。
荔枝所含丰富的糖分具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研究证明,荔枝对大脑组织有补养作用,能明显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荔枝肉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荔枝有消肿解毒、止血止痛的作用;荔枝拥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促进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防止雀斑的发生,令皮肤更加光滑。 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果肉具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的功效;核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
我国栽培荔枝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历代劳动人民在选育新品种及栽培技术上,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少古文献对此亦有记载。十世纪六十年代或稍后,北宋初年郑熊《广中荔枝谱》著录荔枝品种二十二个;稍后的十一世纪六十年代,有蔡襄著《荔枝谱》,叙述了荔枝的历史、产地、运销、食性、护养、加工和品种;公元1034年无大德年间编成的《南海志》“物产”章,记述了广东荔枝的部分品种,计有十六个;公元1076年张宗闵《增城荔枝谱》著录的荔枝品种有一百种;公元1597年徐勃著《荔枝谱》,亦录有闽省荔枝主一百种,并叙述繁殖、栽培、加工利用等方法;成书于1602年的宋珏《荔枝谱》,杂录了荔枝故事及荔枝酒、烹馔等;公元1612年曹蕃著《荔枝谱》,分述二十六个荔枝品种的特征;公元1628年邓庆 著《荔枝谱》,集录了种植荔枝的见闻;吴载鳌著《记荔枝》,记述、补充蔡襄《荔枝谱》;公元1683年陈定国著《荔谱》,专述福建长乐年产“胜画”种荔枝的形态、名称产地、熟期等;约在十七世纪五十年代,林嗣环著《荔枝话》,述及荔枝的品种、害虫、估产等;十七世纪八十年代,陈鼎著《荔枝谱》,记述闽、蜀、粤、桂荔枝品种共四十三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元1826年吴应逵撰的《岭南荔枝谱》,是继已佚的《广中荔枝谱》、《增城荔枝谱》之后现存记述岭南荔枝的专书,分总论、种植、节候、品类、杂事六卷,广辑前人记述,酌附个人见闻,是一部比较完整的荔枝专著。
在古文献中,荔枝最先名为“离支”,见于公元前二世纪后期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后来又写作“荔枝”。据葛洪《西京杂记》说:汉刘邦称帝时(公元前206~195年),收到南海尉赵佗自岭南进奉的荔枝,很高兴,后来(公元前116年)他的曾孙刘彻攻破南越(亦作南粤,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地区),取岭南荔枝百株移植到陕西,建“扶荔宫”一所,连年移植不息,后因风土不适,终止移植,但荔枝果实不寒而栗源源进贡。可见,远在公元前三世纪,南海一带已广种荔枝,而且能向陕西大批移植,说明当时育苗移栽技术已有相当水平。公元前二世纪的《上林赋》描绘了当时栽培荔枝的盛况,说是“ 邱陵,下平原……煌煌扈扈,照曜钜野”。这些文击破记载,反映了我国在公元前二、三世纪,已出现荔枝的育苗移栽、广泛种植的事实。而从原始简单繁殖互育苗移栽、进而大批远程北远移栽,从原始少数栽培到平原、山地的广泛栽培,需要经过相当长的历程。
除广东外,广西、四川、福建、云南、台湾等省在古代早亦有荔枝栽培。上面提到的《吴录》关于“苍梧多荔枝”的记载,说明当时广西境内,荔枝栽培已很普遍。此外,三世纪初《南中八郡志》有“键犍为 道县(四川境)出荔枝”(据《艺文类聚》引)的记载;杜甫诗有“忆过泸戎摘荔枝”句;北宋前期(公元1059年)蔡襄的《荔枝谱》记述福建栽培荔枝之盛,说是“绛囊翠叶,鲜明蔽映,数里之间, 如星火”,并记载了栽培品种三十多种;十四世纪初期李京撰《云南志》术及云南少数民族种荔枝贩卖为业。台湾亦产荔枝,但出现较晚,约在清初才见于记载。
荔枝的品种及其特点:全世界的荔枝品种约有200多个,其中还包括一些同物异名的品种。 此外,在有用实生繁殖的荔枝产区,存在丰富的种质资源。
我国荔枝品种品系有140个以上。其中广东有70多 个品种品系,商品性生产的品种近27个,包括糯米檄、桂味、怀枝、三 月红、白糖婴、白腊、犀角子、妃子笑、黑叶、状元红、蛀核荔、青皮 甜、增城挂绿、雪怀子、鉴江红糯和挂红等品种。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商品品种除怀枝、香荔、大造、鸟叶外尚有糯米 橄、尚书怀、糖驳、鸡咀荔、江口荔、尖叶荔枝、章逻荔和四两果等品种。 福建省除早红、鸟叶外,尚有兰竹、及弟等品种。
几种优质品种的区别。桂味:果实为球形,中等大小,浅红色,壳薄脆,表皮的龟裂片锋尖锐刺手,有桂花香。糯米糍:果实为扁心形,个头大,鲜红色,表面片峰平滑,果肩一边显著隆起,肉厚核小。妃子笑:果实较大,平均单果重30克,果肉细嫩多汁。黑叶:果实呈卵圆形或歪心形,中等大小,色暗红,壳薄,表面的龟裂片平钝,而且大小均匀,排列规则,裂纹和缝合线明显,果核较大。白蜡:果实为心形,中等大小,果皮淡红带黄腊色,厚且脆,龟裂片平滑,果肉质软滑,味甜,多汁。
果实由果柄、果蒂、果皮、果肉(假种皮)及种子等五个部分构成。果实形状因品种而异,有心形、椭圆形、卵形、圆形及中间形。果肩一般平整,有的品种两边或一边耸起形成歪肩形。果顶圆形,依品种不同有浑圆、钝圆、尖圆等形状。果蒂部微凹,果柄着生在果蒂部中。果实纵径2.6-3.8厘米,横径2.1-4.1厘米×2.8-4.5厘米,平均单果重7.4-84.6克。果实未成熟时青绿色,成熟才显出该品种固有的颜色。果皮颜色因品种而不同,有鲜红、紫红、暗红等色。果皮有隆起的块状和陷下的纹沟形成的龟裂片。龟裂片的大小,凹凸深浅、尖平程度及其排列方式是荔枝品种的主要特征。
荔枝是一种长寿果树,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树仍结果累累。荔枝开始结果年龄和苗木繁殖方法、品种及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实生法繁殖的荔枝树,结果较迟,一般需要6-7年,甚至十多年;而用驳枝或嫁接法繁殖的荔枝树,种植2-3年后即能开花,但由于荔枝是高大乔木树种,营养生长消耗养分多,故成果甚少,5-6年后才有收获。营养生长旺盛的品种如大造等,开始结果较迟;营养生长不太旺盛的品种如糖驳、禾荔等,较容易转向生殖生长而成花,开始结果较早。管理精细的荔枝树进入结果期较早,如博臼县旺茂镇民丰客鹅塘村1975年种125株,种后间种柑桔,管理水平较高,1977年的荔枝树冠直径2.0米,高1.8米,平均株产75公斤。粗放管理的荔枝树进入结果期较迟,如平南县大新镇安福村荔枝场种后管理差,树势弱,7-8年后才有少量收获。一般来说,驳枝苗种后5-6年开始有少量收成,8-10年株产能达到20-25公斤,20年后进入盛产期,株产达50-75公斤。
“荔枝”两字出自西汉,而栽培始于秦汉,盛于唐宋。古名离枝,意为离枝即食。荔枝享有\"岭南果王\"和\"果中珍品\"的美誉,驰名中外。古今文人墨客对荔枝的赞美是其他水果无可比拟的,妃子笑曾是著名的朝廷贡品。荔枝种植历史悠久,我国能种荔枝的只有广西、广东、海南和福建南部等少数省(区)。栽培面积1075万亩,居世界首位。同时我国还是最丰富的品种资源,我国荔枝无疑将是国际水果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品种之一。
广东是荔枝的原产地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广东省荔枝分布区域广阔,除粤北少数地区外均有荔枝栽培。东莞、增城、高州、从化、电白、广州市郊、深圳、中山、惠来、饶平、新兴等县(市)是最著名的产区。广东荔枝的品种、品系及优良单株琳琅满目,已发现的就有200多个。进行商品性栽培的有40多个,其中糯米糍、桂味、妃子笑、增城挂绿、三月红、白糖罂、白蜡、黑叶、怀枝等为主要栽培品种。在广东,荔枝早、中、迟熟品种的整个鲜果供应覆盖期长达3个多月。
广西是原产地之一,从古籍记载可以考证广西是荔枝发源地之一。中国有荔枝记载的最早文献,是2100多年前汉朝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和六朝的《三辅黄图》。书中称“上林苑”中的“扶荔宫”种有从“苍梧”贡献来的名果异树——荔枝。可见广西荔枝栽培最早被记入史册。历代古文献提到岭南产荔枝的更多。例如,撰于一世纪后期杨孚的《异物志》,三世纪后期郭义恭的《广志》和张勃的《吴录》,四世纪初期嵇含著的《南方草木状》,都把荔枝作为岭南物产而著录;九世纪前期自居易《题郡中荔枝》诗中,有“奇果标南土”之句,九世纪中后期段公路的《北户录》,把荔枝称为“南方果美者”;十一世纪中期苏颂的《图经本草》肯定荔枝“初惟出岭南“;十六世纪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称荔枝是“炎方之果”。这些记载可作为荔枝原产我国南部的佐证。
广西有野生荔枝分布和各种类型的荔枝品种。博白县和浦北县交界的六万大山,发现有成片的野生荔枝林。1988年到博自县实地调查,该县西部至南部一带,沿六万大山山脉的镇如水鸣、那林、江宁、松、那卜、新塘等,均有野生荔枝(当地称山荔)分布。这些山荔,从植株形态、果实果皮龟裂片形状和肉包不过核、肉核难分离等特征来看,它们是野生的,不是栽培种的逸野。
广西不少荔枝品种在我国琳琅满目的荔枝品种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合浦县常乐镇李家杨联村的四季荔,四季开花,四季结果。合浦县公馆镇香山村的鸡嘴荔、四两果、大果、勾背等,果大质优。灵山县的灵山香荔、绿罗袍,高产、优质。北流县的锦钟、藤县的江口荔、平南县的章逻荔,最迟熟、果大。北流、玉林、灵川、阳朔、桂林等县(市)的龙荔,具有龙眼和荔枝两者形态和性状,可能是龙眼和荔枝自然杂交的后代。这些品种的存在,证明广西不但有外来品种,同时也有本地荔枝原始品种。
广西荔枝有树龄几百年至一千多年的老树,现在还结果累累,这也是栽培历史悠久的最好说明。灵山县新圩镇邓家村的灵山香荔,树龄有千年以上,苍梧县古凤的怀枝,树龄有600多年以上,桂平麻垌的禾荔,博自石利的糖驳,树龄在400年以上,这些老树是与所在的村庄同时诞生的。
荔枝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合产妇、老人、体质虚弱者、病后调养者食用;贫血、胃寒和口臭者也很适合。
糖尿病人慎用荔枝,阴虚火旺、有上火症状的人不要吃,以免加重上火症状,阴虚所致的咽喉干疼、牙龈肿痛、鼻出血等症者忌用;荔枝含有单宁、甲醇等,多食容易生内热,患有阴虚所致的咽喉干疼、牙龈肿痛、鼻出血等症者忌用。
驾车者慎食荔枝。大量进食荔枝又很少吃饭的话,极容易引发突发性低血糖症,出现头晕、口渴、恶心、出汗、肚子疼、心慌等现象,严重者会发生昏迷、抽搐、呼吸不规则、心律不齐等,这些症状就是大量食用荔枝后产生的突发性低血糖,医学上称之为荔枝急性中毒,也称“荔枝病”。开车时人体会消耗大量的热量,而人体中的热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研究发现,司机在开车前或开车时食用荔枝过多,不但不能及时补充糖分,反而还会增加发生交通意外的风险。
专家解释,荔枝若食之过量,轻者恶心、四肢力乏;严重者甚至昏迷,抽搐。因为荔枝含丰富果糖,食后使人体血中果糖含量显著升高,以致血中葡萄糖相对降低。而低血糖症的主要症状有看东西不清楚、心慌、手抖、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对司机来说,这是极其危险的。吃荔枝后,如果出现饥饿、无力、头晕等症状,要赶紧口服糖水或糖块,一般多能很快恢复。出现中毒表现者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荔枝的传说。
①石城“砍一发十,千年不败”的传说。石城镇谢下村前面有一座谢下山,山上长满了荔枝林。村里的老人说,谢下村的得名和山上的荔枝林,都与翰林编修杨钦有关呢。
杨钦是明朝永乐年间人。他从小读书就很聪明,老师讲头他能晓尾。杨钦又很勤奋,经常带着书本到村前的山坡,坐在一块大石上诵读,常常忘记回家吃饭。后来,杨钦赴京参加科试,中了进士,被御任为翰林编修。
杨钦在朝任职,立下了不少功绩,辞官还乡时,皇帝为了表彰杨钦,亲赐龙鞋一双,并叫人打开百宝箱任由杨钦挑选一件宝物。杨钦看到百宝箱里有一袋荔枝种,心想:如果将家乡的山岭种上荔枝,岂不是可以造福子孙万代吗?于是,杨钦什么珠宝都不要,只拿了一袋荔枝种。群臣见了无不赞叹。
杨钦拜辞了皇帝,就收拾行李,打道还乡。行至高州境地,天已将黑,便投宿过夜。由于路途辛苦,倒头就呼呼入睡了。这个店主是个非常狡猾的人,看见杨钦装束不凡,又见那个布袋,连睡觉也抱在身边,心想里面一定有什么宝物。到了深夜,店主轻轻摸入杨钦的房偷换了布袋。
杨钦回到家乡,第一件事就是种荔枝,他打开布袋,发现原来细粒的荔枝成大粒的了,回想一路的情况,晓得那个高州店主做了手脚,换了荔枝种,杨钦非常气愤,决定重上京城。他骑上白马,日夜不停地赶往京城,将高州店主偷换荔枝的事告诉皇帝。皇帝听后却笑了起来。“哈哈,高州店主种的是火山枝,我赐给你的是晋凤枝,晋凤味道虽甜,但寿命不长,而火山果红枝旺,砍一发十,千年不败哩!”
杨钦听皇帝这么一说,转怒为喜,立刻启程离京。回到家乡,马上把那袋火山枝种种在村前那座大山上。不久,这座大山便长满了荔枝树。为了感谢皇帝的恩德,杨钦把自己的村名茨桐根村改名为“谢鞋”写成“谢下”了。直到现在,谢下山传说杨钦小时候坐着读书的那块大石还在,光滑滑的,谁爬上山去,都想坐一坐。谢下山果树茂密,要数荔枝长势最好,结果最多。别的地方的荔枝树砍掉后,树根大都不能发芽,而谢下山上的荔枝树砍掉了,它的树根又会发出芽来,真是“砍一发十,千年不败”。
②考古发现:杨贵妃喜食荔枝缘起高力。“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年久居北方深宫的杨贵妃如何得知南方荔枝的美味呢?随着唐代大宦官高力士墓抢救性考古发掘的完成,这个问题终于真相大白。坐落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的高力士墓是唐玄宗李隆基“泰陵”的陪葬墓。考古结果发现,高力士本姓冯,名元一,潘州(今广东茂名一带)人,幼年被送入宫中,赐姓高。专家在研读详述高力士生平的墓志铭时,意外发现当年驿马传送进宫供杨贵妃享用的荔枝是一种产自高力士家乡的名为“白玉罂”的优质早熟荔枝。这就说明,若没有高力士的力荐,杨贵妃绝不会对岭南荔枝如此垂青。专家们于是得出结论:“贵妃喜荔枝,缘起高力士”。
③荔枝核的传说。荔枝核,就是吃荔枝剩下的果核,多数人都把它当作废物扔掉了,至于它如何成为一味中药,还有个脍炙人口的故事。相传,一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正在家中修改诗稿,有位南方的诗友来看望他,还带来一些刚成熟的荔枝。于是两人一面研究诗稿,一边品尝鲜美可口的荔枝,吃着吃着,白居易不由得诗兴大发,挥笔写了一首赞美荔枝的诗句:“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霜。”这时,他的妻子春兰进来,看见桌子上摆着许多荔枝核,就包在一起,随手放在桌子的抽屉里,时间一长,就忘掉了。
一个月后,白居易因受凉得了疝气病,行动不便。春兰到郎中家取药,郎中问明病情后,把预先包好的一包中药给了春兰。春兰回到家,因为家务活儿忙,没有立刻煎药,就顺手放在原先放荔枝核的抽屉里。过了一会活儿忙完了,春兰从抽屉里拿出郎中包好的中药,打开一看,是几粒荔枝核。她忽然想起了自己存放的荔枝核,“是不是拿错了?”于是打开另一纸包,一看也是荔枝核,两个包儿一个样。她低头思索了一会儿,难道郎中给的药就是荔枝核,这荔枝核能治疝气病?为了慎重起见,春兰又到郎中家询问,郎中说他给的药就是荔枝核,荔枝核是治疝气病的良药,他曾治愈不少疝气病人。春兰这才熬了荔枝核水,让白居易服用。没过几天,白居易的疝气病就好了。以后,他逢人就说,见人就讲,荔枝核能治疝气病。后来,白居易到京城居住,又告诉了一个御医。御医在编修“本草”时,收集上了荔枝核,就这样,荔枝核成为一味中药流传下来。后世的《本草纲目》记载:“荔枝核治疝气痛,妇人血气刺痛。”《本草备要》也记载:“荔枝核入肝肾,散滞气,辟寒邪,治胃脘痛,妇人血气痛。”现代中医临*也常用荔枝核,做为散寒祛湿佳品,肝经血分良药,能行血中之气,祛湿散寒通滞,治疗因寒而致的疝疾、胃痛等症。
④荔枝红茶的传说 。唐朝时,杨贵妃酷爱吃荔枝。每年七、八月时,唐明皇总是派大批船队将荔枝经由大运河从江南载运到北方京城。船队上还包括有各式的贡茶(进贡给皇族喝的茶,又称工夫茶)。而将荔枝和功夫红茶合并熏制成的荔枝红茶。不料竟深受皇室及杨贵妃的喜爱,而渐渐流传。为世界最早的自然水果红茶。
荔枝享有\"岭南果王\"和\"果中珍品\"的美誉,驰名中外。历代文人墨客赞美荔枝,留下不朽诗篇。
唐.杜牧《过华清宫》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二.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三.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唐.白居易 《种荔枝》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北宋.苏轼《食荔枝二首[并引]》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妨长作岭南人。
唐 徐寅《荔枝》 朱弹星丸灿日光。绿琼枝散小香囊。龙绡壳绽红纹粟。鱼目珠涵白膜浆。梅熟已过南岭雨。橘酸空待洞庭霜。蛮山踏晓和烟摘。拜捧金盘献越王。
唐.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八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科表,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北宋.苏轼《荔枝叹》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棋海,风枝露业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姇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出新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邪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宋.宋徽宗赵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宋.杨万里《走笔谢吉守赵判院分饷三山生荔子》吾州五马住闽山,分我三山荔子丹。 甘露落来鸡子大,晓风冻作水晶团。 西川红锦无此色,南海绿罗犹带酸。 不是今年天不暑,玉肤照得野人寒。
明·文征明《新荔篇》: 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
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 盐蒸蜜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 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 顾家传来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闽士咸惊呼。 还闻累累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 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 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 白图蔡谱漫夸张,文饰宁如亲目视。 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 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 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 不缘此物便增重,无乃人心贵希阔。 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 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