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21、广播传递各国友情

更新时间:2020-01-26 17:12:25 | 本章字数:1558

    阿华结束了长时间的产假后,迎来了新的学期。他们的教研组除了他们两个,其他人都升入了高年级。其实,在这个组里,他们人员之间已经相互了解了,人吗,无论在哪个地方待熟了、习惯了,都不愿意离开,老龙和阿华也一样。还好,老龙和阿华没有被分开,他们还要在一起继续他们没有完成的事业。老龙那个学期担任3个班的英语教学和低年级的卫生健康课,他们的办公室原地未动。重组人员陆续搬进这个曾经有过老龙阿华笑声的办公室,他们的说笑声音将继续留守在这里。

    阿华和老龙在一起教学很开心,互相探讨着一些不明白的东西。因为她有孩子,每天有哺乳时间,所以,上班要晚来点,下班要早些。学生有课外作业,有时,老龙没有事的时候,就帮她批改作业,这样也可以让她有更多的休息时间。做了母亲的人是很不容易的,家庭、事业都要照顾到,老龙觉得能为她做的也只有这点事情。

    就在这段时间里,老龙也经常给阿华灌输听广播的好处,真切地希望她在不影响照顾家庭、不耽误工作的时候,能够在广播这个大学里寻找到一些属于自己开心快乐的时光。逐渐地,她也喜欢上了听广播。老龙最初就是听广播,为电台写稿件引发的“作家”梦,广播是一个不用交学费的大学,在这里你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和认识天南地北的广播爱好者们,与他们交流可以使你解除烦恼,老龙的许多征文也都是通过广播传到了世界各地。

    老龙曾经问阿华:“我的话能不能代表你?”

    她说:“能啊!”

    老龙说:“我以后写信就写咱们两个的名字。”

    她说:“行。”

    后来,老龙和她就联名给电台写信,都是老龙写,她哪里有时间啊!

    他们的信曾经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罗马尼亚广播电台、蒙古之声广播过,当老龙在网上打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网站,收听第一次以他们两个人的名字写的信的时候,她的表情很兴奋,后来办公室里有人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名字什么时候也能在广播里播出啊?!”是的,谁不想自己的大名通过电波传遍大江南北呢?蒙古和罗马尼亚电台播出他们信的时候,她都没有时间听,有的老龙录了音,有的在网站上可以看到。这些电台也都给他们寄来了纪念品和收听报告证明卡之类的小礼物。

    老龙呢,由于经常收到国外的信件,就见惯不怪了,可是,阿华是非常高兴的,外国的邮票和几样小纪念品都会使她由衷地高兴。

    下面选择一次罗马尼亚电台的播出的内容和答复作为本章的结尾:

    来自辽宁的龙海天先生和任彩华女士写道:

    “我们是中国的听众龙海天和任华,我们两个联合给你们写这封信.今天上午,我把你们寄给任彩华老师的邮件交到了她的手里,当她看到那些漂亮的罗马尼亚邮票的时候,心里那种喜悦是无法言表的.这是她第一次收到的外国来信和邮票,我看到她把每张邮票看了一遍又一遍,可想她对罗马尼亚邮票的喜爱.但是,因为她的孩子还小,需要她的照顾,所以写信的时间很有限,只好委托我把她的感谢转达给你们。

    我们非常喜欢你们的电台的网站,经常查看播出的内容,我把你们播出的我的文章介绍给我的老师和学生们,他们都为我高兴,而且每篇文章他们都仔细阅读了,有的学生还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的,可想现在又有许多的人认识了你们的网站,希望收听你们广播和点击你们网站的人越来越多使她成为天下人的良师益友。另外,我也希望和你们电台的那些俱乐部成员进行书信往来,特别是那些中国以外的听众们保持联系.

    还有一件事我也想感谢你们,前几天,我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国内的书信,此人也是你们的听友,叫xx源,他是在你们的网站上知道了我的联系地址,是建立了自己集邮网站的中学生,我觉得认识这样的人是非常值得的,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听众给我们来信交友。”

    龙海天还给我们写道:“我也非常愿意与罗马尼亚广播电台听众俱乐部的成员进行书信往来,如果有愿意的,可以给我来信.我的通信地址(略)。谢谢各位,我一定做到有信必复!”

    后来,他们还真的收到了国内一个集邮爱好者给他们两个人的信和邮票等。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