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30、探讨教法相互提高

更新时间:2020-01-26 17:46:53 | 本章字数:1861

    老龙和阿华在一起工作的闲暇时间里,更多地还是谈论如何学习外语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史、经验和理想。老龙呢,是这样开始学习的。下面是他的亲身经历,他经常讲给阿华听:

    “我在中学时代开始学习外语,当时我们的学校是一届学英语,一届学俄语,我正好赶上学习俄语。当我们第一天上课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好笑,谁也不懂,只是木然地听老师给我们讲课,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沉没不语,就这样我们开始学习外语。

    俄语和中国语没有一样的地方,所以我们学起来非常地吃力,每堂课,我们都要进行书写练习,一笔一划地写着、读着、记着,好长时间也得不到进展,索性就不爱学了。一上俄语课,我们几个就去逛商店,那时几乎没有人管我们。那时,每个学校都有一块“五七”田,我们除了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工、学农、学军等,因此,每当农耕大忙的时候,我们都要到“五七”田进行劳动,另外,我们还有支援农村大会战的任务,有时一连就要劳动几天。我们带着行李、饭盒,在农民家住宿,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向贫下中农学习,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回来后,还要休息几天。这样一来,我们在校学习的时间就减少了。

    有一次,下乡回家休息,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可做的,就无意识地拿起了俄语课本,默默地看了起来。这一看不要紧,从此就再也离不开了。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我拿着书,学会了几个句子,我才觉得俄语挺有意思的,于是,我就开始努力学了起来。不久,我就成为班里的学习尖子,老师问什么,我都能回答出来。当时,并没有人对外语学习有足够的认识,我也是觉得有意思才学习的。那时的口号就是“为革命而学习”(УчитЬся   для революции。)其实,革命这个概念在我们那个时代人的心里,并不知道它真正的含义,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它的内涵呢?我就是在这样的口号的号召下,开始努力学习俄语。30年后,有一次,在老同学孩子的结婚庆典上,同学们见面,互道长短,有人还提起了我当年学习俄语的经历,他们也被感欣佩,说我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来,没有依靠任何人。

    自从那次下乡回来学会几句俄语,我就开始对俄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发言,老师第一个叫的就是我。后来,英语出现了,广播讲座、辅导班先后出现了,俄语逐渐被英语所取代。我呢,也是出自于对英语的兴趣,随波逐流地学起了英语,但是,我也没有抛弃俄语,我是学一句英语,就学一句俄语,两种语言对照着学习,效果也是蛮好的。

    毕业后,我就下乡了。我带着俄语课本和练习本一起来到了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青年点”的时候,只要一有时间,我就翻开那些书看一会儿,从来没有间断过。在乡下的期间,我还参加了沈阳广播电台英语讲座的面授辅导学习班,多次去沈阳进行辅导。记得有一次正是插秧最忙的日子,我接到一个沈阳英语学习班的辅导信涵,要求我定期去接受辅导。青年点的人都劝我不要去,因为插秧期间,挣的工分最多,如果半道停下来,原来所挣的工分也要被取消。然而我没有因此而放弃去沈阳参加面授辅导,我独自一人乘坐列车来到了沈阳。

    就这样,我对外语非常地痴迷。后来,又自学了日语,我对外语越来越有兴趣。1978年,辽河油田筑路公司招工,本来没有我们76年下乡的名额,但是由于当时的人们不愿意到油田工作,说油田是野外作业,太辛苦等等。我们青年点也有很多人报了名,又给退了,有人还劝我也退名额,一起回铁路工作。那时据说也要清点了,可是,我没有听他们的劝告,我说你们不去,我自己也要去。于是,我毅然来到了油田,当上了一名筑路工人。我现在想起来,还自觉好笑,那时,我为什么那么倔强?的确,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我们刚来油田是很辛苦,住的是帐篷,吃的是高粱米饭,许多人都不习惯,没到油田多长时间,就托关系、走后门往城里办手续。我是自愿来油田的,所以,也没有想回去的理由,我坚信一点:就是我所学的东西将来一定能够用上。事实上,现在回忆起来,这只是一个幻想。但是,不论走到哪儿里,我都带着英语书学习。

    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得这样做,不能像在学校一样,考完试就得了,事实上考试只是一个形式,我觉得是非常约束人的,现在的学生学英语就是为了这样的一种形式,有人还以为‘临阵磨枪’是好事,考试之前,动员学生加紧学习,考出好成绩。但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引导,学习不能只是为了考试,要想真正学到东西,必须持之以恒,而且参不得半点虚假。我就是这样学习外语的。”

    老龙的一生没有大起大落的经历,也没有出人头地的作为,他只是希望自己的一生平安快乐,几十年的人生要活出精彩,所以,他努力充实自己、完善自我、他要在人们不理解的眼光斜视下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