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横行无忌 第二章 歪打正着

更新时间:2020-04-14 07:47:00 | 本章字数:3142

    晨雾在河街里淡淡地飘,竹楼,水天,桃花相映成辉。花香酒香浑然一体,酽酽的甜,凉凉的爽,未吃味先尝,未饮人先醉,好个“惊上春”,“诗人”默默地想。

    竹楼里,除老宋他们外,还坐着三位客人。

    靠南坐着一位中年人。椭形脸,弓形眉,左鼻梁点缀一棵豆粒大的黑痣,两眼熠熠生光,看上去稳重老练,正吃早点。

    中年人右侧,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残疾人,脸削瘦红润,西装得体很有气度,独自品茗。

    中心桌上是一位蓄长发的青年,国字脸,两片宽唇夹着一门虎牙。正撕啃卤鸡,时而看看这个,时而看看那个,一会,便风卷残云了。

    菜端上来了,果然色、香、味俱佳。特别是那酒,人称“武陵液”。味甘醇和,筛在碗里,香浓扑鼻。三个人连连呷了几口,甘冽清爽而余味绵绵。

    老宋举起酒杯:“咱们不能喝闷酒,我出个主意,从我开始,轮流行令,谁输了,罚酒一杯。”

    “这个主意好!”诗人立即举手赞成。

    “眼镜,你呢?”老宋问。

    “要得!”眼镜拢了拢黑发。

    “就从这个店名开始。怎么样,咱们一睹风采。”老宋大手一挥,郑重地说。

    店家姑娘听说评论她的门匾,也挪了挪身子靠近坐了下来。

    老宋说:“刚才我们进门,店门书‘惊上春’,二位哪个晓得它的出处?”

    “这个还不容易。”长发青年见有机可趁,打着饱嗝套近乎,断断续续象老蛤蟆敲边鼓:“是三、三国张张飞说的。”没等他说完,人们哄然大笑。

    “眼镜”上下移动镜框,慌忙用手擦泪;中年人摇了摇头,不置可否;残疾人却没有理会,望着窗外桃花出神;店家姑娘笑弯了眉,象一株抖动的芙蓉,苗条的身段洋溢着青春的魅力。这一下也把老宋逗乐了:“小兄弟,请到这边来,你叫什么名字?”

    长发青年绿豆眼一转,一道扫帚眉下露出了莫名状的微笑。心想,我成昊鸹和文化人攀上,这贼也做得有涵养的了。随即挪了挪位,满脸堆笑地自报家门:“我是临县石门人,叫成昊鸹,神通广大的黑老鸦,和你们一样,也喜欢这花花水水的地方。”

    “黑老鸦?”中年人首先笑了,这世界真大,还有人喜欢这类名号。

    “嘻嘻,这小哥真逗,那有人叫黑老鸦的!”店家姑娘又笑了起来。

    “我叫宋涛,省大众报社摄影记者。”老宋说。“这位戴眼镜的青年,是我们三位中的秀才,江南信息报乡俗专栏编辑,叫李志清。着西服的这一位,是你们临县的业余诗人,叫张青云,笔名青锋,市文联会员。”

    成昊鸹望着三位貌不惊人的客人,酒也醒了一半。为什么叫你们出名不叫我出名,我不做手脚,就不知道我黑老鸦的厉害!忙说:“幸会,幸会!”

    中年人起身,朝宋涛等微微点头说:“我有事,先走了,列位失陪。”宋涛很礼貌的欠了欠身,店家姑娘起身送客。

    “好美的身段。”成昊鸹指着店家姑娘背影说。

    “是个不错的姑娘!你看这酒楼,这摆设,这服务质量,均属上乘。我猜想店家姑娘的文化素质也不弱,不如”老宋补充说。

    “我叫冷山泉。”姑娘落落大方地说。“这几年乡亲们富了,盖了新房,置了电器,买了家具,不满足现有水平,于是镇里办起了农民乐园,兴起了诗社,桃川宫里兴旺罗!”

    “哦!”李志清显然对此感兴趣,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问道:“你们有什么打算?”

    “我没什么打算?”黑老鸦心不守舍,目光从残疾人身上离开,“哄”的一声,众人又是一笑。

    “我们要做精神的富有者!这不,我这端盘子的姑娘也成了诗社会员了。”

    “难怪这店名起得高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张青云接着说。

    “小张,我的酒令还没解吧?”老宋一旁摊牌了。

    “遵令,如果我未说错的话,这‘惊上春’出自于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桃花出深井,花艳惊上春’。”

    “好,我再出一令,隔壁食品店牌‘桃花嫩’出自何处,这回该看眼镜的了。”

    小李不慌不忙,拿起筷子往嘴里送了一口菜,细嚼慢咽,象是品味,又象是凝思,“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妙极了!”成昊鸹鼓起掌来,那声音象老鸦绝唱。

    “该我行令了。刚才我们穿过市井,路过百货楼,那店子写的是‘千朵侬芳’,老宋你看这”张青云将了一军。

    “‘千朵侬芳’取自于唐代白敏中的诗句。”说罢,老宋朗诵起来:“千朵侬芳倚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

    竹楼响起掌声,随即进来一群旅客,泉姑娘起身忙着招呼。

    “干,干,大家都干!”气氛浓而热烈。老宋执杯,小张、小李、成昊鸹一饮而尽。

    随接,泉姑娘上茶。这是桃花源一带特有的擂茶,古时候人们称为“三生汤”。它是一种用大米、生姜、茶叶三种原料为主制成的一种饮品。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将洗净的生姜、经水泡后的上好绿茶、炒至五成熟的大米备齐,放在陶制的擂钵里,用山苍籽树木棒将其慢慢擂成浆汁状“擂茶脚子”。由于山苍籽树本身具有一种特殊的芳香,所以,由它擂成的“脚子”中,便渗透着那特有的芳香气息,“脚子”也因此不会存放数日而变质变味。

    冲服擂茶的方法十分考究:首先,必须待宾客入席之后才放上茶碗。其次,在碗里放进半汤匙“擂茶脚子”和少许食盐(爱甜食者可放入糖),再用少量开水倒入碗内将“脚子”及盐(或糖)化淡。接着壶高提,水快冲,让水在碗里冲成漩涡,使“脚子”在漩转的水中自然冲匀。此时,整个碗面冒起的缕缕清香扑鼻而来。趁热喝上两口,顿觉心胸开朗,肝脾舒适。然后,细品慢咽,香、辣、咸(甜)、涩四味俱全,异香绵长。一碗擂茶下肚,顿时筋骨舒展,精神抖擞。由于茶叶、生姜具有解表、驱寒湿、健脾胃的功能,因而擂茶又有药用、强身之作用。另外,喝擂茶时还要辅之以“压桌”,也就是伴之一些杂食,如薯片、黄豆、花生、洋姜、刀豆、糯米粑粑……如此才称得上是享受。

    “哈哈,如此神奇的茶道,也只有闻名中外的桃花源内才有,咱们这一趟,来得还值吧!”老宋品味茶道,悠悠地说。

    “所谓入乡随俗,在下闻公元前280年,秦昭王大将司马错屯兵沅水之南,在与桃花源毗邻的长茅岭南阳一带筑城,这是四川、贵州和湖南三地人民往来的开始,民间以擂茶的老祖宗——‘苦羹’的形式流传。康熙时所修《桃源县志》载,‘马援征五溪蛮……将兵行有纪,鸡犬不惊’,故‘马援凿石室以安民,民间献擂茶以报德’。马援当年和将士们开凿的石室(近似于陕北的窖洞),经2000年风雨沧桑,至今保存完好。建武23年(公元41年)盛夏,马援率军驻守桃花源,不料一夜之间许多将士纷纷病倒,马援卧病石室听取部将汇报战况,忽闻老百姓敬献汤药的禀报。病魔缠身的马援将信将疑地喝了一碗,只觉一股芳香沁人肺腑,嘴里渐渐有了滋味,遂连喝三大碗,全身大汗淋漓,四肢稍微活动,竟奇迹般地站立起来,多日淤积的痛苦,似乎也随汗水流失。‘是何神物?’‘祖传秘方五味汤。’一敬汤百姓回禀。于是三军服用,疫病大除,士气大振,举旗大捷。一说晋太元中,武陵渔郎幸入桃花源,避秦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盛情款待,传为佳话。又说唐大历年间道士瞿童遁隐桃花源,终日里擂茶修真,遇仙而去……遂流传至今。”李志清娓娓道来。

    “看来咱们的大记者还蛮有研究。”“眼睛”一旁说道。

    笃、笃,残疾人站起,迎着大家专注的目光,礼貌地点了点头,一步一拐地向楼梯口走去。

    “哎呀!”一位妇女尖叫一声,残疾人立足未稳,滚下楼梯。几乎同时,泉姑娘与成昊鸹跃起,向残疾人跑去。在泉姑娘扶起残疾人间隙,成昊鸹也在众人眼皮底下将残疾人的钱夹弄到手,那身手简直天衣无缝。老记者宋涛摄下了这珍贵的镜头。

    “摔得不重吧,您小心呀。”泉姑娘关切地问道。

    “谢谢你,姑娘。”说着,残疾人支起拐仗,笃、笃,敲击着桃花石,小楼停止了喧哗,人们目送残疾人,残疾人转头,向竹楼人群点头致谢。

    老宋突然想起了什么,咚咚咚跑下竹楼,掏出相机,对准残疾人的背影,留下了桃花源人的美。

    一会,老宋等汇入人流。人面桃花,如火如荼。真是“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河外边。”

    桃花源以其清新秀丽闻名于世,山水之美,古迹之多,碑刻之富,寺观亭阁之盛,诗文书画之丰,倾倒了古今中外多少游客。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