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五十五、喜结良缘   一份特别嫁妆

更新时间:2020-06-15 22:44:28 | 本章字数:3295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年春天,虎头拐子是万木复苏,春潮涌动。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按部就班组织实施。

    这次“一把手”亲自出马,去赵萍的母校请专家教授来虎头拐子传金送宝。

    省农大副校长薛均衡,是一个对农村、农业、农民研究颇有造旨的“三农专家”。他曾几次来虎头拐子传经送宝,深得虎头人的喜爱。张春在与薛均衡副校长交谈中,他说:“虎头搞新农建设 ,是一件为农民谋福祉的功照千秋的大好事。本来省农大党委会研究决定让赵萍留校,这是多少个农村孩子梦寐以求的大好事呀!但赵萍同志要求回到虎头参加新农建设,为造福虎头老百姓……”

    炊烟起了,

    我在门口等你。

    夕阳下了,

    我在村口等你。

    在夏天里,

    我到槐树下等你

    ……

    张春等到了,他等到了爱情,等到了志同道合的同志。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张春心想:“那我与她该有多少次的擦肩,才得以今生的相遇相守、相爱!”

    现在赵由平是肚肺上挂钥匙,开心得不得了。他的乘龙快婿是虎头拐子的“一把手”,女儿是二把手。一个是村里的支部书记,一个是村里的村主任,这对“黄金搭档”,眼下就要喜结良缘了。他这位“泰山”那个高兴的劲呀就甭提了!特别是女儿的陪嫁,赵由平是非常考究的,他动了不少脑筋,据说不是陪房陪车,也不是陪金陪银,而是一份特别的陪嫁。

    哈哈,赵由平给女儿精心地准备的陪嫁,竟然是一块六十公分见方的十分精致的匾额。这匾额上面雕刻着:“共产党员不是符号,是一种荣誉,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约束。必须把党章铭记在心里,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要别人做的,自己必须先做;要别人做好的,自己要带头做好;只说不做,少做多说,说了也是白说。要用自己的言行,带领村民在加快发展上着力,在奉献社会上用功,为群众多谋利益。”

    婚后,春儿和萍儿把这份特别的陪嫁,不但深深地珍臧在心里,而且落实到自己的言行中!在婚后的第一次全村党员会上,张春把“泰山”送给他们的特别陪嫁,挂在会堂里,当着虎头拐子全体党员干部的面,向宣读入党誓词一样,夫妻二人举手齐读一遍。

    张春说:“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祉要从群众关心的小事抓起,真正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全村人的心坎上,为群众解决点点滴滴的切身小事。切实围绕本村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聚焦本村群众关心的难点疑点问题,充分发挥服务职能,明晰职责,用心用力,细致入微……”

    张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村部办公室里很难见到他们夫妻二人的影子。“不能等着群众有了困难到门上来找,应该到群众中去了解他们诉求。雪中送炭,雨中送伞,时时刻刻地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这是农村基础党组织的义务和责任。”张春夫妻二人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无微不至地用爱心、诚心、热心、温暖着每位村民。让村民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过程中生活得更美好。

    他们结婚一转眼已经是五年了。五年后,虎头拐子里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惊叹不已!瞧,村民住宅区那鳞次栉比的楼房,宽敞笔直的马路,棋盘似的田块……这巨大的变化,在每个细节、每一个角落、每一张笑脸、每一个人的话语中都能充分体现出张春、赵萍这对“夫妻搭档”,为虎头拐子勤勤恳恳的无私奉献。

    虎头拐子楼群林立,一排排崭新的居民公寓,交相辉映;这里机声隆隆,一座座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这里的敬老院,这里的农民文化娱乐中心……这里是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这里是全省文明村……张春把土地流转、改变村容村貌作为新一任支部的首要任务。他多次召开支部会议,在支部班子内部形成统一意见后,又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还张贴公告,向群众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为了解决拆迁重建问题,他与赵萍起早摸黑挨家挨户地去做村民们的思想工作,一次做不通,就做两次,两次做不通,就做三次,直到做通最后一家农户的思想工作为止。一些农户家里,他去了十多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辛苦并没白费,群众从不理解到大力支持搞新住宅区的建设。他常说:“不管做什么工作,只有在群众知情、自愿、支持与理解的情况下,才可以做成,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如今望着虎头拐子里笔直宽阔的马路和整齐排列的新楼房……,老支书周顺昌竖起大拇指高兴地说:“张春这孩子别看他年轻,但见多识广,当支书真有一套,比我强!”

    饮水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张春经多方协调争取,引进安全饮水项目,共投资近百万元,与县自来水公司接通引水管道,让村民们家家户户都吃上了放心水。

    特别是村环境建设实现了五化,即:美化、绿化、香化、硬化、亮化。

    美化,村庄里的道路两旁,墙报,宣传画廊应有尽有,荷花池,凉亭也不禁映入眼帘;绿化,全村内外,水泥路两旁栽种着松树,柏树,柳树,紫薇………郁郁葱葱;香化,各种鲜花争芳斗艳,特别是在夜间,沁人肺腑的花香,随着微风浸入人们的梦乡,美不胜收;硬化,村里全部实现了道路硬化,修上了标准的水泥路面;亮化,全村路道全部安装了和城市一样的路灯,广场路边安装了华灯,一到夜间,亮白如昼,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为了帮助更多的群众勤劳致富,张春在全村党员干部中推行了“致富帮带”工程。要求党员干部帮带群众,致富能手帮带困难户,每人帮带一至两户,帮助提供项目、协调资金、寻找信息。帮带工程开展两年多来,全村党员干部共帮助群众一百多户,协调资金一千多万元,寻找项目三十多个,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近千人。这种先富带后富的成功做法,有效地消除了全村人的贫富差距,也极大地鼓舞了全村人共同致富求发展的信心。在外打工的人,都纷纷回村创业或上班。

    虎头拐子还紧紧抓住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积极推进产业化发展,把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转变,花卉、苗木、水果、特色水产等绿色产业成了农业主导产业。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传统的农民不再以依靠土地为生,他们也享受到养老金的发放。面对一些突发的疾病,他们也不必担心,因为村医疗保险为他们全额报销。农民们真是居有所住、食有所粮、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基本生活得到充分的保障。

    虎头拐子还以村农民文化娱乐中心为载体,筹办了首届虎头拐子农民文化艺术节。村里组建了舞龙队、腰鼓队、扭秧歌、划龙船等业余文体队十多支。这一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民文化精神生活,加快了农村城市化发展的步伐。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载体活动,在全村逐步形成了讲文明、讲科学、讲团结、讲互助、讲卫生的良好风尚。

    张春在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他以民为本、以实为魂、以干为乐,为虎头的富裕、文明、腾飞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本人也以辉煌的业绩被县委分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双强村”党支部书记、“十佳敬业奉献新青年”。虎头村党支部连续三年被上级命名为“五好党支部”。

    现在村子里的留守老人们,不但不要灰头土脑地在地里干活,而且每位老人每月可以拿到八百元以上的养老金。他们与城里的老大爷、老太太们一样,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散散步、打打牌、钓钓鱼……老党员葛大顺一改以前那样的衣着,(以前人们用四个“着”字来形容他的穿戴:帽子歪着,褂子披着,裤子刹着,鞋子搭着。)现在的他,是西裝革履,系着一条红领带,他说:“现在是新农村了。农村都新了,人还不新么?我穿西裝打领带,这叫与时俱进。“呵呵,不光是葛大顺,他的老丈人也学起城里的老人们一样,套上“红马夹”,手拎垃圾袋,每天走在村头庄尾捡垃圾。在赵由平的带动下村里的老人们不光注意自己的衣着,更注重自己的言行,主动加入到清洁卫生行列之中。

    特别是新建后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是一所多功能的学校,农民不但可以在学校里学文化、学技术,读书看报,还可以唱歌跳舞,下棋打牌。现在虎头拐子的农民是生产有套路,做人有尊严、生活有体面。村里出现了“三多”、“三少”的现象:看书读报的人多了,打架斗殴、赌博的人少了;学技术,走富裕路的人多了,到庙里烧香求富的人少了;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人多了,违法违纪的人少了。

    虎头拐子那些事,使我挥之不去的乡愁,就象一坛陈酿的美酒将虎头人醉入幸福的梦想。新时代的航船已经扬帆起航,“虎头拐子那些事”定会续写出新的华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