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4、中央红军长征时,这3人留在南方没走,后来的地位却堪比开国大将
更新时间:2022-08-25 17:22:50 | 本章字数:1192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中央红军,不得不带着86000人的主力部队进行战略转移。不过并非所有的中央苏区领导人都离开了,有3位重量级人物不光留在苏区,后来转移到福建的过程中也一直在一起。往往参加过长征的将领地位更高,但这三人虽然建国后都没有参加授衔,却堪称“闽西三巨头”,被军内公认为是大将级别的人物。三位大佬分别是谁呢?
这三人分别是张鼎丞、邓子恢和谭震林。早在1929年,中央红军在井冈山立足后不久,为了化解压力、扩大根据地并增长兵员,中央决定利用蒋桂之间军阀争斗的机会向东突进,并在福建境内发起暴动,建立一块新的根据地,这就是日后的闽西革命根据地。张鼎丞和邓子恢本身都是福建人,之前就在福建省内领导过农民运动,而且福建和江西接壤,里应外合有利于中央红军取得胜利。
果然1929年的闽西农民暴动非常成功,后来中央红军长征时的86000人,里面有接近3万人是福建红军,其中有2万多人牺牲在了长征路上。闽西根据地涌现出来的名将非常多,像刘亚楼、杨成武、罗舜初等开国将领,都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谭震林虽是湖南人,但也被中央委以重任,和张鼎丞、邓子恢一起领导了闽西根据地的建设工作。
1934年红军长征后,以寡敌众的留守部队不久后转入南方各地的游击战争,张鼎丞、邓子恢和谭震林有在福建创建根据地的基础和经验,因此带领一部分队伍重新回到闽西,最终稳住了局面。在艰难的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他们又重新拉起了1500多人的队伍,是南方八省游击队中实力较为强大的一支。全面抗战时国共两军再次合作,这1500多人被编入新四军。
为什么这三个人没有军衔,却可以被称为“三巨头”呢?解放战争时,张鼎丞是华中军区司令员,邓子恢是华中军区政委,而谭震林则出任过华东野战军的副政委。这都是什么级别的职务呢?把“闽西三巨头”和后来位居开国大将之首的粟司令简单对比一下,就不难得出结论了。
粟司令在解放战争初期,是华中军区的副司令员,张鼎丞和邓子恢都是他的直接领导;谭震林和粟司令长期共事,都是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的重要干部。他俩在野战军分别担任副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是平级干部,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时,谭、粟两人都是华野司令部的代表,进入了战役总前委五人组(另外三位分别是刘帅、陈老总和邓政委)。
由此可见,即便是三巨头当中地位相对较低的谭震林,也已经是和粟司令旗鼓相当的重量级人物了。1955年评衔的时候,张鼎丞、邓子恢和谭震林都有重要的政治职务,不方便参与授衔,不然的话他们全部都是开国大将级别,这是毫无疑问的,甚至不排除其中有的人可以“冲”一下元帅。
而在最高职务方面,建国后张鼎丞出任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邓子恢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和全国政协副主席,谭震林当过国务院副总理、人大副委员长,他们都是副国级的领导人。真正的开国大将里面,也不是所有人都干到了副国级,可见这三人的地位和资历有多么出众。没有参加长征,不代表将领的贡献不大、地位不高,而是根据客观需要决定的。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