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一部 24、哪5位开国上将,本来有望获得大将军衔?被称为“三颗星的大将”

更新时间:2022-08-30 17:48:01 | 本章字数:1938

    我军于1955年9月27日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授衔仪式,开国上将有55人,后来又追加王建安与李聚奎2人,达到57位。而比上将军衔更高的开国大将,只授予了10位功勋卓著资历过人的军队元勋。由于名额所限,有几位资历和战功非常出众的上将,只能“就低”获得上将军衔,他们也被称为“三颗星的大将”。

    1955年1月,开国大将授予方案分为3种,报中央讨论审批。第一种是只授予10个人(军委最终采纳的方案),第二种是授予15人,第三种则是22人。此时15人方案的呼声很高

    ,因为开国元帅有10位,大将比元帅低一级,所以人数适当增加也是合理的。那么比实际结果“多出来”的这5个人是谁呢?分别是萧克、张宗逊、宋任穷、王震和周纯全。

    先来看看萧克上将。萧克是正式授衔时的第一上将,素来有“萧克镇上将”的说法,一些对军衔感到有意见的将领,会被总干部管理部告知“萧克同志的军衔是上将”,听到这句话后便不再有人继续找了,由此可见萧克的革命资历之深厚:曾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可以说压过所有的开国上将。

    事实上在抗日战争时担任过八路军三个主力师6位正副师长(不包括陈光)的将领中,除了萧克都被评为元帅军衔。所以萧克即便被评为开国大将,也肯定不会有任何人有意见,在红军时期萧克便与贺老总搭档,解放战争后期还辅佐过四野的林总,担任第四野战军参谋长,率部席卷中南,萧克的资历超过任何一位上将,他落选大将也是55年评衔时比较意外的一幕。

    接下来是张宗逊。张宗逊身高一米八六,魁梧高大身手矫健,年轻时曾是主席的贴身护卫,参加过1927年的秋收起义,是本文五位将军中跟主席关系最近的,张宗逊后期提拔很快。解放战争中张宗逊担任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在西北的地位仅次于彭老总,而彭老总是解放军副总司令,评衔时位居十大元帅第二位。

    1955年评衔前,张宗逊已经成为我军总部第一副总参谋长,这种级别和履历的将领评大将是没有争议的。尤其是同为西北部队出身的许光达都评上了大将,军衔超过了老上司张宗逊,要知道解放战争时,许光达只是比张宗逊级别略低的兵团司令员。

    再来看宋任穷。宋任穷上将1926年入党,长征结束时是红28军政治委员,抗战时是129师政治部副主任,早期资历十分深厚,毫无疑问也是“准大将”的履历。之所以最终没有获得大将军衔,跟他后期的战功略逊有关。不过建国后宋任穷出任总干部管理部副部长,55年被封为开国上将后又成为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他的工作为我国核工业建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有重要贡献。

    王震被主席爱称为“王胡子”,也是一位功劳过人的战将,跟张宗逊一样是第一野战军高级将领。红军时期担任过红六军团政委,抗战时是八路军359旅旅长。与张宗逊类似,王震的早期履历也要强过一野时期的战友许光达,红军就担任军团长、政委级别的上将不多,而解放战争时他和许光达是平级,王震担任一野第1兵团司令员。他和张宗逊都是有资格评为开国大将的。

    值得一提的是,1946年解放战争初期著名的中原突围战,有王震的指挥之功,而建国后平定和建设边疆,也是王震将军的重要功绩。王震不光能打仗,搞生产也是一把难得的好手,1956年出任农垦部部长,后来更是成为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副主席,其后期履历在55年的开国上将中十分罕见。

    再来看周纯全。周纯全上将出生在著名的将军县湖北红安,红军时担任过31军军长和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一只眼睛受过伤处于失明状态,其资历非常过人。周纯全不是一位传统的战将,他十分擅长后勤工作。解放战争中出任四野后勤部长,为野战军的壮大和解放东北、挥师关内做了大量保障工作,贡献巨大,建国后周纯全更是出任我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抗美援朝时有力保障了后勤物资和粮弹供应。

    这五位将军无论资历还是革命贡献,都是可以比肩开国大将的,虽然因为一些原因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但将军们并不计较肩章是四颗星还是三颗星。全军授衔,在名额有限且综合考虑德、才、资三大因素的情况下,个别将领的军衔有所出入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最后还有一个问题:上文中多次提到许光达大将,既然许光达的战功、资历稍逊于一野战友张宗逊和王震,那为什么在仅评十位大将的情况下,许光达反而能够入围呢?

    这就涉及到红军时期的一个重要历史因素:三大根据地。在革命初期,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和湘鄂西苏区并称我军最重要的三大根据地,大量优秀军事指挥员是从这三个根据地走出来的,55年授衔时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跟其他两块根据地不同,湘鄂西苏区因为种种原因,评衔时真正有代表性的高级将领比较有限,而大将级别的评衔,还是要照顾到湘鄂西。

    许光达是湘鄂西苏区的代表,论能力和资历评上将没有问题,大将则有些勉强,但55年已经没有其他合适人选。最终中央经过权衡,决定把许光达排在了开国大将的第10位,也就是最后一位。在许光达的坚持下,虽是大将军衔,但他只享受上将级别的工资待遇。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