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53、红军创建者之一只授大校,彭帅大怒!主席得知后:必须提少将
更新时间:2022-09-02 16:34:59 | 本章字数:952
在1955年开国少将中,有一人资历十分突出,正常情况下必然可以授予更高级别军衔,此人就是陕北红军主要创建者之一贺晋年将军。即便到了49年建国前夕,贺晋年也是第四野战军军长、15兵团副司令级别的高级将领,从资历角度而言授予中将甚至上将军衔,似乎才是更合适的。
然而事实上,就连贺将军最终的少将军衔,都是在主席的亲自关怀下得以授予的。原本在授衔计划里面,贺晋年只被授予大校军衔。1955年正式授衔前夕,主席看到大校名单之后,感到十分不妥,指着名单上贺晋年的名字说道:必须升一级,提少将。因此在55年9月27日的授衔现场,贺晋年才得以穿上少将礼服上台授衔。
我军55年授衔,主要参考三点因素:资历、贡献和品德。有一些将领参加革命非常早,但是中途因为各种原因有过暂时离队的经历,是会影响个人发展及军衔授予情况的。比如段苏权和詹才芳两位少将,按照资历都应当授予更高的军衔,但他俩都有一段时间脱离过组织。这种情况确实十分微妙,因为战争年代很难完全证实离队的原因和离队期间的经历,在授衔时无疑起到了负面作用。
贺晋年虽然没有过脱离队伍的情况,但是解放战争中他属于第四野战军高级将领,五十年代初期受到与四野密切相关的高姓领导事件的牵连,严重影响了贺晋年本人的发展,包括1955年的军衔评定。虽然贺晋年没有直接受到处理,却在评衔时被连降数级,只给了一个“大校”。为此我军很多了解情况的干部都感到不满,认为这是对贺晋年多年贡献的一种不尊重,包括贺帅、朱老总等人都认为不妥。而像彭总这样火爆脾气的首长,更是直接暴怒,多次找到相关部门,为贺晋年鸣不平。
好在授衔名单最后确定前,还要主席亲自过目一下,加上主席已经得知了彭总等人反映的情况,这才有了后来给贺晋年“升一级,提少将”的典故。贺晋年早在1932年就在陕北组织游击队,担任过总指挥,他和陕北同志的工作为红军长征后在陕北扎根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样的功绩怎么可能只授予大校军衔呢?显然是不适当的。主席对于我军高级将领的特殊贡献,有着比较深刻的印象,于是在授衔前做出了十分公正的评判。
值得一提的是,主席在评衔结束后,得知贺晋年没有因为军衔相对较低而表露任何不满,感到十分欣慰,于是更加欣赏和重用这位将军。在主席的指示下,贺晋年并未受到之前事件的影响,反而在1957年成了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尽心尽力。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