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一部 153、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决定,由陈锡联接管叶剑英的军权,是何用意?

更新时间:2022-09-10 16:24:14 | 本章字数:5170

    毛泽东同志是我党历史上一位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更是伟大的战略家、诗人、思想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毛主席作为我党第一代核心领导集体的代表人物和新中国的主

    要缔造者,在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976年对每一位中国人来说,这是悲伤的一年,也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先后失去了两位伟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

    1976年初,毛主席的病情就开始恶化,在毛主席人生的最后时光中,他开始对一些重要的政治事务和军队事务进行安排。

    毛主席与周总理最后一次握手

    主席深知军队的稳定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为了确保政权的平稳交接和过渡,毛主席开始在一些军事权利的划分上反复斟酌。

    最初,做出了将叶剑英将军的军权交由陈锡联将军接管的决定。其实,毛主席做出这一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在外人看来却很不解,很多人都不明白毛主席这么做到底有

    何用意?

    一号文件的公布

    1976年元旦后,毛主席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他开始对一些中共中央的政治事务和军队事务进行具体的安排。中共中央在毛主席的授意下,于1976年2月1日发布了该

    年的一号文件,并经《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官媒和电视台、新闻广播向全国传达公布。

    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有:一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致表决同意,由华国锋担任国务院总理;二是任命陈锡联为中央军委副主席,来负责中央军委的军事事务。

    一号文件公布后,当时党内人士对于党中央的这份决议意见其实是很大的。特别是在陈锡联取代叶剑英主持中央军委这件事上,很多人都认为,无论是在军功上,还是在资历

    上,陈锡联都不如叶剑英。

    陈锡联将军

    那么,毛主席在任命陈锡联为中央军委副主席这件事上,究竟是如何考虑的呢?要想弄明白这件事,我们就需要从毛主席和叶剑英的两人的关系来说起。

    毛主席和叶剑英

    叶剑英是地地道道的广东人,其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少时家里虽然非常穷困,常常要去给地主放牛,但是叶剑英酷爱读书,特别是喜欢读一些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

    《水浒传》等。少年叶剑英认为大丈夫应该立志报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好汉,昂首行走于天底下。

    叶剑英20岁的时候,又一次去广州游历,在看了一些共产主义的书籍后就更一发不可收拾。自此开始笃信,要想救中国只有实行马克思主主义,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叶剑英和毛主席初次相识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时期。在一次党内会议中,叶剑英初次见到了毛主席,主席的睿智和思辨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叶剑英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这个来自湖南的大个子,虽然说话方言味非常重,但此人的胆识、见解、谋略,我想整个中国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但是在最初,叶剑英对于毛主席所倡导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是并不认同的。他甚至认为毛主席偏离了苏联的普遍做法,也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有很大的出入。

    而真正让叶剑英打心眼里佩服毛泽东的是在我党的第三次反围剿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在毛主席的指挥下,通过运用“游击战术”将国民党反对派的军队打得晕头转向。我军不仅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胜利,还打通了各个革命根据地之间的联系,从而壮大了红军的力量。

    自此以后,叶剑英开始成为毛主席的忠实追随者,并在遵义会议召开时给予了毛主席极大的支持。

    毛主席曾在和周围的人谈起叶剑英时说到:“没有叶剑英同志的支持,在遵义会议上我的主张得到同志们的认可是非常难的。”

    熟悉毛主席个人历史的人都知道,毛主席的一生中遇到过很多危险的时刻,甚至好几次和死神擦肩而过,而叶剑英曾经有三次在危机时刻救过毛主席。

    第一次是在红军长征的初期,毛主席率领红四军团的一个营在经过汶川市时突遭国民党一个旅的包围,当时毛主席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在形势十分危急的时刻,叶剑英率领

    红四军团的主力赶到,我军经过六个小时的战斗就将国民党反对派的这支军队全部消灭。

    第二次是在古田会议召开时,当时毛主席正在打谷场做演讲,突然,国民党一个飞行大队出现在上空,开始对地面进行轰炸和扫射。在关键时刻,叶剑英把毛主席扑倒后用自

    己的身体挡住了毛主席。

    第三次是在红军长征即将胜利时,当时以张国焘为主的党内分裂分子为了夺取权利,开始策划谋害毛主席。叶剑英在得知了消息和张国焘等人的计划后,及时地报告给了毛主

    席,从而避免了我党一次重大的损失发生。

    毛主席是一个非常懂得感恩的人,他曾多次对身边的人讲:“叶剑英同志救过我三次命,也拯救了红军的未来。”

    在革命年代,毛主席和叶剑英将军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建国后,叶剑英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很大毛主席非常赏识叶剑英忠厚、忠诚和大局观的品行与性格,也曾多次交给叶剑英一些重要的任务。

    1966年,毛主席委任叶剑英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并主持军委的日常事务。在这个新的工作岗位上,叶剑英将军将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高超的处事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在

    特殊时期推动了人民军队的稳定发展。

    叶剑英将军一直秉信:“无论在任何时刻,党都拥有对人民军队绝对的领导权。”

    叶剑英将军的贡献,也多次受到毛主席称赞。平时不爱夸奖人的毛主席,多次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对党内人士说:“叶剑英同志高风亮节,是一位真正为国、为民和为党的好同

    志。”

    在十年文化运动时期,我党很多之前在中央岗位任职的领导都被下放到农村,从而造成了干部队伍人才不足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叶剑英多次向毛主席谏言,并请求毛主席

    恢复邓小平同志的职位,

    叶剑英在信中对毛主席写道:“小平同志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的优秀人才,这样的人长期埋没在农村,是我党在新中国建设事业上的损失。”

    毛主席被叶剑英的真诚所打动了。1975年,在毛主席的支持下,邓小平被任命为国务院第一副总理,由于当时周恩来总理病重而无法工作,邓小平实际上在主持国务院的工作。

    1976年初,周总理的离世对毛主席的打击非常大。并且,随着自己病情的恶化,毛主席开始安排“身后事”。毛主席多次和叶剑英、邓小平商量今后我国军队的建设方向和方

    针,并接受了叶剑英提出的“调整我国军区和军队建制”的意见。

    同时,叶剑英也向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叶剑英将军认为,自己搞军队的建设和现代化建军的战略完全是个外行,自己擅长的地方是军队的政治建设。他向毛主席提议,可以将陈锡联同志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并

    主持工作。

    毛主席也听从了叶剑英的建议,随后,中共中央在1976年2月1日发布了“一号文件”。

    毛主席用”陈换下叶“的用意就如本文开头讲的,中共中央在颁布“一号文件”后,当时党内人士产生了很多议论。他们质疑的原因在于,陈锡联和叶剑英将军在资历和战功

    上差距很大,陈锡联能主持好中央军委的工作吗?

    在干部的提拔和委任上,毛主席向来看人非常准,也向来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当时毛主席在党内会议上是这样说的:“陈锡联同志的经历非常丰富,在革命中也屡立战功,我看过这个同志写的文章,军事战略高深的很嘞。”

    而陈锡联在主持中央军委的工作后,也充分发挥了自己认真负责的优势,不仅协调好了和老干部、老前辈的关系,更着眼于国际上各个国家的军队建设动态。

    在陈锡联的大力推动下,我军开始不断完善军事体制建设和军队建制,开始走现代化建军的道路。在1980年,陈锡联还响应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干部年轻化的号召”,主动

    请辞军委的职务,从而受到了邓小平的高度称赞。

    但其实,大多数人对于陈锡联同志的历史和经历还是并不了解的。

    陈锡联将军生平

    陈锡联将军于1915年1月,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为了补贴家用,他从小就给地主放羊、喂马。但是,陈锡联的父亲虽然是一个农民,却非常重视下一代的

    教育。他认为,在贫困时代,只有读书才是农民走出大山的唯一道路。

    陈父每次去红安县赶集,都会买一本书让陈锡联阅读。起初是一些启蒙识字类的图书,随着陈锡联阅读面越来越广,陈父发现他对一些革命类型,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最

    感兴趣。在陈父的大力支持下,陈锡联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对派开始取得在全国政权中的统治地位,陈锡联家乡的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越来越严重。陈锡联从小就目睹了农民生活的穷苦,很多农民为了生计,甚至把自己的儿女都卖给了地主,再加上陈锡联受革命书籍的影响。1930年,年仅15岁的陈锡联辞别了父

    母双亲,加入了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军队伍,成为了一位英勇的红军战士。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后,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红军队伍迅速壮大,但红军力量的成长也引起了国民党反对派的敌视。从1930年到1933年,国民党反对派先后五次发

    动了对红军根据地的“围剿”。在1930年到1931年的第一次“围剿”中,陈锡联就参加了战斗,并且在战斗中非常勇敢,活捉了国民党反对派第34师师长岳维峻。毛主席在庆功大

    会上,专门为陈锡联颁发了嘉奖令,并对陈锡联说道:“这个小娃娃,年纪小小,本事却很大,了不得。”得到了首长夸奖的陈锡联更加努力拼搏,在1931年10月的红军队伍调整

    中,陈锡联被任命为红四军第7师8团侦察班班长,成为了我军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班长。随着取得的战功越来越多,陈锡联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386旅

    第76团团长,他也由此成为我军历史上年纪最小的团长,只有22岁。

    陈锡联真正在战场上打出名堂是在“晋北机场战役”中,从1939年开始,日军开始对我党的根据地进行扫荡,日军特定制定了“网格作战计划”,即以公路网为网格,将我党

    根据地进行切割,并将我党军队进行分化消灭。

    在日军的作战计划中,航空部队是关键。当时,正在晋北带领作战的陈锡联经过调查和研究认为,阳明堡机场是日军发动扫荡最主要的作战依赖,只要摧毁日军的机场,就能

    够为我军的转移赢得先机。

    1939年11月,陈锡联亲自率领一个营的兵力突袭了阳明堡机场。他先派出大部队进行佯攻,在吸引了日军的注意后,大部队迅速地将机场日军进行了分割合围,而陈锡联亲自

    率领一个突击连摧毁了阳明堡机场的36架敌机。

    在撤退途中,陈锡联看到阳明堡漫天的火光非常兴奋,激动地大喊道:“抗日战争必胜,朱毛军队必胜。”这一仗不仅让陈锡联威震晋西北,甚至远在重庆的蒋介石都发来了

    贺电,嘉奖陈锡联的战功。

    除了“阳明堡机场突袭战”外,在抗日战争中,陈锡联还率领所部取得了全歼华北日军观摩团的胜利。1939年底后,由于日本在对八路军作战中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战果,在冈

    村宁次出任日军驻华北总司令后,开始对日军的战法进行革新。为了加强日军各师团之间的作战配合,1940年1月,日军华北司令部派遣了以服部直臣为首的日本观摩团对晋北日军

    第四旅团进行指导。邓小平通过情报得知,服部直臣的观摩团将从陈锡联的防区经过时,第一时间告诉了陈锡联。在一次军事会议上,邓小平对陈锡联说:“上次石云岭战役,你

    们团被作为预备团,我听说你发了很多牢骚对不对。”

    陈锡联直言不讳地说道:“报告首长,总部既然把我们培养为主力团,就不应该让我们干看着,不吃肉。”邓小平被陈锡联逗笑了:“你这个陈锡联,就像个地主一样,这次

    冈村宁次派了一个观摩团经过你们防区,这批日军不仅有重武器,还是主力,你敢不敢打?”陈锡联听过邓小平的话,立马回复到:“报告首长,干不掉日军观摩团,我提头来见。”

    经过策划,在战术安排上,陈锡联将部门划分为投弹营、工兵营和冲刺营。在日军观摩团经过大孤镇西北时,陈锡联迅速指挥部队分割包围了日军,陈锡联所部不到一个小时

    就投掷了近4200枚手榴弹。接着,陈锡联指挥冲刺营迅速将日军观摩团进行分割歼灭,经过3个小时的战斗,日军付出了死亡400余人的代价。其中以服部直臣为首,我军斩杀了日

    军一个少将、十位大佐。“观摩团战役”后,陈锡联的名气更大了。邓小平在给陈锡联的嘉奖令中称他为,八路军的战神。

    陈锡联将军除了在战场上取得越来越多的战功外,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特别是陈锡联非常赞同毛主席的话:“没有知识基础的将领在是不能取得更大成功的。”在

    邓小平的支持下,陈锡联于1943年8月开始到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中学习。当时毛主席也常常会在中央党校讲课,毛主席常常注意到陈锡联学习非常用功,在听课中记了非常多笔记。

    有一次在课后,毛主席找到陈锡联进行交谈,主席对陈锡联开玩笑地说道:“原来你就是那个让冈村宁次睡不着觉的陈锡联,我早就听说过你。”

    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陈锡联的军事指挥能力有了很大进步。1947年,随着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国人民解放军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而当时刘邓大军的

    先锋部队就是陈锡联部。陈锡联将军在解放战争中非常勇敢,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国后,党中央和国务院任命陈锡联为沈阳军区司令员。随后在毛主席的支持下

    ,陈锡联成为了北京军区的司令员。

    在任上,陈锡联将军任劳任怨,以工作认真、对事负责而著称,并多次受到毛主席的赞扬。也是出于对陈锡联将军的信任,毛主席才在1976年做出了任命陈锡联为中央军委副

    主席的决定。事实证明,陈锡联并没有辜负毛主席的信任,从而在特殊时期,对我国的军队稳定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