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一部 193、他是第三野战军后勤司令员,为官清廉从不收礼,女儿当了副总理

更新时间:2022-09-15 21:49:34 | 本章字数:2511

    新中国成立后,这个人的三个子女都成为了优秀人才,二女儿刘延东,成为了我国的副总理。这个为国家培养出副总理的人,叫做刘瑞龙。解放战争时期,刘瑞龙担任第三野战军后勤司令员,负责解决战士们的吃饭问题。此后一生,刘瑞龙的工作都围绕粮食展开。

    一、年少从军

    1910年,刘瑞龙出生于江苏南通。不幸的是,刘瑞龙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刘瑞龙的母亲,不得不独自支撑起养活家庭的重担。母亲每天给人绣花、缝衣服。除此之外,还要给人折纸钱。刘瑞龙很小的时候,就把折好的纸元宝揣在长衫里去送货。生活虽然清苦,但是刘瑞龙的母亲并没有耽误儿子的教育。刘瑞龙的母亲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文化水平很高。夜晚纺纱的时候,她就给刘瑞龙讲各种各样的文化典故,刘瑞龙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渴望。后来,刘瑞龙从南通师范大学毕业,做了一名老师。紧接着,1927年,刘瑞龙看中国人民饱受战火摧残,他想要改变,想要祖国安定。最后经过组织考察,刘瑞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刘瑞龙跟随大部队开展了一系列打击敌人的革命活动。有一次,刘瑞龙在对敌人进行军事打击时,同行的搭档突然叛变,导致了刘瑞龙带领的革命战士们英勇就义,只有刘瑞龙侥幸活了下来。此后,刘瑞龙看淡了生死,在战场杀死所向披靡。革命总是危机四伏,在一次革命活动中,刘瑞龙不幸被捕。后经过组织上派人将他营救出来后,刘瑞龙重获新生,革命的热情高涨。

    二、解决战士们的吃饭问题

    解放战争后,刘瑞龙被派往第三野战军担任后勤司令员,负责解决战士们的吃饭问题。由于战争激烈,粮食运输十分困难。作为后勤司令员,不能让战士们饿着肚子去打仗。刘瑞龙走到了人民群众中去,积极地动员群众们帮忙运输粮食。刘瑞龙的动员工作得到了积极响应,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加入到了运输粮食的队伍,甚至拿出自己的口粮加入到补给食物中。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刘瑞龙带领他们,一车一车地把粮食安全地运送到了驻扎地,让战士们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饭。

    三、中国红色标语第一人

    抗战期间,为了更好地动员人民群众加入到共产党的革命队伍中,以及充分了解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刘瑞龙被组织派往各地,向人民群众做好政治宣传工作。在川陕苏区乔装成商人的刘瑞龙观察了实地情况后,发现这些地方是喀斯特地貌,有许多岩石。刘瑞龙决定充分利用喀斯特地貌,做好宣传工作。很快,刘瑞龙组织一批人开始在岩石上刻字。他们把宣传标语深深地刻在岩石上,再把字描红。这样醒目的标语吸引了群众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多的人充分地了解到共产党的政治理念,群众们开始更加坚定地拥护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在川陕苏区刻下了4000多条标语后,刘瑞军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标语王”。刘瑞军离开后,当地官僚要把宣传语毁坏,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用石灰和稻草将标语遮起来,从而很好地保护了这些宣传语。由此可见,刘瑞龙的宣传工作深入群众内心。

    四、不摆官架子的领导

    建国后,刘瑞龙担任了农业部副部长职位,依旧在为国民的吃饭问题奔走。刘瑞龙经常亲自下基层,去实地了解军民们的吃饭情况。有一次,刘瑞龙和一位村民聊天。老乡说现在能吃上肉了,但是不够。刘瑞龙问他怎么才算吃够,老乡说每天都有肉吃,才能吃够。刘瑞龙百姓们的喜爱,因为他身居高位却没有官架子,对待老百姓时亲切得像一家人。甚至于,他从不拿老百姓的东西。有一次,一户人家往他的车上放了一捆大葱,刘瑞龙说什么都不接受,一定要还回去,不拿百姓的东西,因为大家的生活都不容易。结语:刘瑞龙一生清廉、刚正不阿。他的三位子女都成为了十分优秀的人,有个女儿甚至官至副总理,这完全得益于他的教育。他从来不利用自己的职权给子女提供便利,而是要求他们凭借自身的努力,去争取自己的人生。1988年,刘瑞龙在广州主持中国农史学会学术讨论会期间,因操劳过度,心在广州逝世,终年78岁。

    刘瑞龙:(1910年10月-1988年5月25日),男,江苏南通人。 曾化名石钧、李世萍、王大舜、张云生。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共产党,任南通特别党支部书记,是党在南通地区早期创始人之一。

    1929年春任中共南通中心县委书记,同年秋出席中共江苏省党的二大,被选为省委委员。1930年春任中共通海特委书记,参与领导苏北农民武装起义,成立了红军第十四军。失败后到上海,同年冬任中共江苏省委外县工作委员会书记。1931年后历任中共上海法南区委宣传部部长,中共江苏省委巡视员,中共江苏省委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兼军委委员等职。1933年3月到川陕革命根据地,曾被任为陕南红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不久改任中共川陕省委宣传部部长。参加巩固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和历次反"围攻"斗争。1935年5月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同中央红军会师后,8月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0月奉命南下川康边,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6年秋随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师。同年11月任红军西路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7年夏西路军失败后绕回到达延安。同年秋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央安吴青年干部训练班副主任,中共豫皖苏省委委员,皖东北军政委员会书记,中共淮北区党委副书记兼淮北行政公署主任等职。参与领导巩固发展淮北抗日根据地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民运部部长兼苏皖边区政府副主席,华东北线后勤部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兼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前委委员,豫皖苏财经办事处主任,第三野战军后勤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委员、秘书长等职。参与领导了华东战场人民解放军的后勤保障工作,曾动员组织几百万民工支援淮海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农业委员会书记兼华东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政务院农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农业办公室主任,中央农业行政干部学校校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兼太湖流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农业部顾问等职。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副主任。著有《回忆红十四军》。1988年5月25日因病在广州逝世。

    长女刘延淮,北京东方灵盾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专家组成员;子刘延申,学者;次女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三女刘延宁,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执行会长。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