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一部 199、截止2021年我国还健在的2名开国将军,他们是谁?过得怎么样?

更新时间:2022-09-17 21:05:23 | 本章字数:2219

    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是由革命前辈们奋斗出来的,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先辈们流血牺牲,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曲折,建立了这么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955年,那一年对于革命军人来说是特别的一年,举行了全军大授衔仪式,为了表彰那些在革命时期作出重大贡献的军人。一千余名高级将领获得了少将及以上军衔,他们都是国家的宝藏级人物。从1955年到2021年,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过去了,曾经的那些开国将军们绝大多数已经逝世了,他们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现如今,参加1955年大授衔的开国将军中,还有2人健在,他们是谁?过得如何呢?

    从放牛娃到开国少将——邹衍‍

    1915年邹衍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一户贫困的农村家庭,在那个动荡的乱世,农民百姓的日子自然不会好过,邹衍一家也是如此。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邹衍从小就开始帮家里干活,成了一个放牛娃。1928年,年仅13岁的邹衍就秘密加入了农民协会,负责打探消息,传递一些信息。每逢农协开会,邹衍负责在外站岗警戒,站岗放哨,这份工作虽然看似简单,却责任重大,关系到很多人的安全,需要可靠之人担任。据邹衍自己回忆,自己加入儿童团后,主要的工作大致是站岗放哨,查路条和做好反对封建迷信工作。

    15岁那年,邹衍加入了当地的赤卫队,前去攻打吉安。数十万的赤卫队将吉安团团包围,他们拿着大刀、土炮、长矛,染红了吉水滩头。进攻受阻,邹衍想出了一个办法,将村庄里的几百头牛集中起来,喂饱后在牛角上绑上尖刀,在牛尾吊上鞭炮,学了一把战国时期的“火牛阵”。一切准备完毕,那天晚上,几百头牛集中在吉安城外,点燃了它们尾巴上捆着的鞭炮。那些牛像一个无畏的勇士一般,向吉安城狂奔,一路上牛群冲破了敌人的工事,赤卫队在后面一拥而上,占领了吉安城外的敌人工事,敌人被冲来的“火牛”吓得慌忙逃窜。

    邹衍等人攻克吉安城后,加入了红军主力部队,2000余名赤卫队战士被编入了红20军和22军,邹衍正式成为红军战士的一员。邹衍与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罗荣桓有过短期的相处机会。第三次反“围剿”后,邹衍被调到了罗荣桓身边当警卫员,在第五次反“围剿”时,邹衍因为能够及时发现敌情,避免了红军部队的伤亡,获得罗荣桓的表扬。与多数红军一样,邹衍也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很幸运也很坚强,成功坚持了下来。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邹衍在部队担任中层职务,担任政治委员等职务。1949年,邹衍担任中央警卫师的政委,该师成为新中国首支“御林军”,邹衍身上的担子很大,他圆满完成了中央领导人安全进驻北京等重大任务,受到了毛主席本人的高度评价1951年,东北军区公安部队成立,当时全国全力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东北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邹衍担任公安部队的副政委,负责抓捕特务的工作。邹衍率领公安部队与当地的公安部门配合下,仅在1952年就抓获海上派遣特务3组80名,空降特务5组33名,生擒了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唐奈和费克图,保证了东北地区的安全。

    后来,邹衍又相继担任了东北装甲兵政委、50军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务,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被授予少将军衔。晚年,邹衍热心公益事业,将他的积蓄用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穷人。

    1988年,邹衍老将军退休,此后几十年,他心系国家教育,为希望工程和贫困的孩子捐款,仅2014年就捐出8万元,为家乡的教育做一点绵薄之力。最新消息,邹衍将军于2022年4月逝世,享年107岁!

    从童子军到开国少将——杨永松‍

    1919年,杨永松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的一个小村庄里,从小家里很穷,食不果腹。杨永松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在他五岁那年父亲就离世了,这使得原本就已经贫苦的家庭雪上加霜,日子更难过了。

    杨永松的母亲很开明,知道教育是可以改变孩子的未来,为了让杨永松受教育,一家人节衣缩食,坚持让杨永松去镇上读小学。母亲的心血没有白费,杨永松后来能够改变命运,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少将,与他受教育,有学识是分不开的。1927年,杨永松在哥哥的影响下,加入了学校的童子团,开始接受革命思想,期间为了生存需要,给人放牛羊为生,两年后,在当地的县城参加了革命工作,加入了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杨永松担任组织部部长、巡视员等职务,还做过红12军101团勤杂文书,红一军团2师政治部技术书记,与红军大部队一起经历了中央数次反“围剿”作战。抗日战争时期,杨永松担任115师政治部秘书、师政治部秘书长,教导2旅5团政治处主任等职务,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1945年,在七大会议上,杨永松以候补的代表的身份参加。

    解放战争时期,杨永松在四野工作,担任四野战车师政委一职,四野战车师部队是我军早期的机械化部队之一,杨永松为人民军队的机械化,专业化和现代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建国后,杨永松担任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一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将军之一。1968年,杨永松担任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十年后退居二线,担任工程兵顾问。1981年,杨永松离休,享受正大区职务待遇。退休后,杨永松写了回忆录,回忆了我军和自己在革命时期的艰苦岁月,出版了《硝烟往事》,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如今,杨永松已经有百岁高龄,在国家的照顾下过得幸福安详。

    老一辈的革命英雄们一个接着一个离开了我们,他们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开国少将中,健在的杨永松和邹衍二人都是从红军开始就参加革命,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从苦日子走过来的,他们的精神和毅力值得我们后辈学习,他们的经历理应被更多后辈熟知,让后辈们知道如今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正能量。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