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207、彭德怀麾下的一野十大猛将,各个骁勇善战,他们是谁,有何贡献?
更新时间:2022-09-19 13:48:46 | 本章字数:4219
一野,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解放战争期间,一野在彭德怀的带领下歼敌51万,拿下了整个大西北地区,为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除了彭德怀,一野中还共有十大猛将,他们各个骁勇善战、立功无数。那么,这十大猛将到底是谁?他们分别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
廖汉生:大西北的守护者
第十位是廖汉生,他是开国中将,建国后陆续担任中央军委委员以及沈阳军区第一政委。湖南桑植县出生的廖汉生,自幼便有一腔热血,土地革命期间,他坚持在家乡与国民党斗智斗勇,多次拿下了反“围剿”战斗的胜利。长征途中,廖汉生几度负伤,但革命意志始终坚定,在他的带领下,红二军团爬雪山、过草地。最终在大西北成功建立革命根据地,为红军队伍保留了珍贵的有生力量。
解放战争开始后,廖汉生担任晋北野战军副政委,此后,多次著名战役中,他都指挥得当,使得部队打出了亮眼的表现。尤其是在1948年初的宜川战役中,廖汉生不顾恶劣天气的影响,带兵火速赶往前线支援,成功阻截了国民党援军的到来,随即取得“西北大捷”。正因如此,新中国建立后,廖汉生被授予中将军衔。不过,他并未居功自傲,而是继续扎根大西北,为剿匪平叛、筑路生产等诸多重要工作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刘忠:千里眼,顺风耳
第九位猛将便是刘忠。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不幸失败,由此踏上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就在长征开始前夕,刘忠临危受命,被任命为红一军团侦察科长,此后,他一直走在大部队的前方。在敌军的围追堵截下圆满完成侦查工作,并帮助红军顺利突破了国民党的三道防线,刘忠也因此获得了“千里眼、顺风耳”的称号。不久后,红军被围堵在湘江之畔,处境十分危险,就在此时,又是刘忠挺身而出。他利用自身极强的侦察能力,协助大部队拿下了湘江的血战,后来又在攻取遵义、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等著名战斗中不断立功。对此刘伯承也称赞刘忠,“功不可没”。
1946年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下达命令,让晋冀鲁豫军区在上党地区给予国军以致命一击,从而增加谈判筹码。随后,刘忠接过了攻打上党地区长子县城的重任,令众人没想到的是,仅用一天时间,他便顺利完成任务。并歼敌1万余人,还活捉了19军军长史泽波,经此一役,上党地区的解放军势如破竹,很快便拿下了最终胜利。到了解放战争之时,刘忠已经成为一野声威远扬的虎将“十军长”之一了。
罗元发:打不垮的铁脑壳
而一野的第八位猛将,名叫罗元发。罗元发出生于福建的一个农民家庭,16岁那年便参军入伍。凭借自己敢打敢拼的性格,他在军中一路晋升,历任红12军排长、红3军团15连政治委员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已是著名的八路军115师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罗元发百折不挠,先后参加了平型关战斗、黄土岭战斗和百团大战等著名战斗。并且歼灭大量日军,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1947年3月,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此时罗元发正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2旅政委。
战争爆发前,朱德曾找到罗元发,并焦急地询问他,是否可以坚守五天,在敌我实力悬殊的背景下,罗元发一口答应下来。没想到,他不仅圆满完成了朱德布置的任务,还将敌军拖延一周之久,为解放军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通过这一场惊心动魄的延安保卫战,罗元发在军中声名鹊起,还获得了“打不垮的铁脑壳”这一称号,他立下的赫赫战功也多次获得中央嘉奖。
郑维山:敢于担当的少年英雄
十位猛将中的第七位便是郑维山。郑维山是新中国的开国中将,也是红军中著名的少年英雄。18岁那年,郑维山便担任红88师政委,此后历经磨难、歼敌无数,在战友眼里,郑维山是出了名的有担当。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郑维山也主动请缨,加入志愿军队伍。在金城战役中,郑维山瞅准机会,打算拿下883.7高地,从而围歼敌军,然而,上级认为这样太过冒险,让郑维山延缓攻势。然而,他坚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坚持要向883.7高地发动突袭,后来,部下劝他不要擅自行动。没想到,郑维山当场表示:“决心已定,错了我负责。”,随即,他便下令沿两路发起了围攻。后来的事情证明,郑维山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在他的灵活指挥下,志愿军很快便夺取高地。敌军从此深陷泥潭,金城战役很快也取得了胜利,从此以后,朝鲜局势更是被志愿军牢牢掌握。为了战争的胜利,郑维山宁愿冒着被处罚的风险,可见,他是一名忠诚、勇敢的共产主义战士,仅凭这点,他便值得我们敬佩。
杨得志:上甘岭战役的幕后英雄
第六位猛将名叫杨得志,和上述几人不同的是,在1955年授衔中,杨得志获得了开国上将军衔。此后,他又历任济南军区、武汉军区、昆明军区司令员,以及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1928年的湘南起义,到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杨得志几乎参与了中国革命的每一个阶段。在持续近60年的戎马生涯中,他立下的战功也不计其数,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当属1952年爆发的上甘岭战役。当时,在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的亲自指挥下,6万联合国军向上甘岭战役发动了总攻。在敌军浩浩荡荡来袭之际,身为志愿军副司令员的杨得志毫不慌乱,率部顶住压力,与敌军激战43个昼夜。期间,美军空军火力密度已经超过了二战时期的任何一次战役,不过,在杨得志的指挥下,志愿军坚守阵地,歼敌2.5万余人。虽然代价同样惨重,但最终成功守下了上甘岭,创造了坚守防御战的范例。
彭绍辉:毛主席口中的“独特人才”
十大猛将中的第五位名叫彭绍辉。彭绍辉出生于湖南湘潭,是毛主席的老乡,青年时期,他深受毛主席发起的农民运动的影响,产生了投身革命的想法。随后便参军入伍,历任红5军第2纵队总队长、红3军第1团团长、第四师参谋长等职位,作战勇猛的他,在军中也逐渐小有名气。1930年开始,彭绍辉先后参加了三次反“围剿”作战,并且多次击退敌军,立下了赫赫功勋。然而,就在1933年的第四次反“围剿”中,彭绍辉不慎被敌军击中左臂,臂骨出现粉碎性骨折。但他仍旧轻伤不下火线,坚持在战场指挥,并最终拿下了当天战斗的胜利。不过因为伤势过重,彭绍辉的左臂无奈之下只能截肢,从此以后,彭绍辉变成了红军中有名的“独臂将军”。身体的残疾并未影响他的革命热情,后来的数十年来,彭绍辉靠着一只右臂,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英勇奋战。毛主席盛赞他是“红军部队里的独特人才”,而独臂将军的故事也是至今仍在军中流传的一段佳话
贺炳炎:左手拿枪的独臂将军
第四位猛将名叫贺炳炎,与彭绍辉类似,他是解放军中的另一位“独臂将军”。贺炳炎的断臂经历发生于红军长征期间,在1935年的瓦屋塘战斗中,贺炳炎冲锋陷阵、带头杀敌,在击毙了十多名敌军后,他自己也不慎负伤。更为严重的是,在撤退途中,他被敌军炮火击中,当场倒地不起,他的右臂几乎整个都被炸断。当时,前线的医疗条件非常简陋,根本就没有麻药,但是,如果贺炳炎不及时接受手术,将会有严重的生命危险。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他主动提出,在无麻醉的情况下截肢。听到这话,为他主刀的医生不禁吓出一身冷汗,但贺炳炎却相当淡定,最后,他咬着毛巾,硬是挺过了近三个小时的手术。此后,贺炳炎改用左手拿枪,却仍旧是一名猛将,贺龙都曾表示,“他从不怕死,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敌军听到贺炳炎的名字无不闻风丧胆。1955年授衔时,他获得了上将军衔,可以说,在军中,贺炳炎绝对是一个颇受敬仰的传奇人物。
王震:南泥湾的拓荒者
排名十大猛将第三位的便是王震。说起王震,大家或许会第一时间联想到南泥湾,在抗战僵持时期,国家经济凋敝,就连八路军的粮食供应都成了问题。在危急关头,王震回想起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随即带领着部队,前往南泥湾开垦土地。当时,南泥湾一直是寸草不生的荒土,但王震却偏偏不信邪,在他的艰苦奋斗下,两年内南泥湾便获得了大丰收,也一举解决了八路军的后勤保障难题。后来,毛主席特意给他颁发“发展经济先锋”称号,还亲自为他写了幅“有创造精神”的题词。可见,王震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人,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刻,他挺身而出,改变了困难的局势。
新中国成立后,王震同样立功无数,不仅驻守边疆,守护一方安全,还发挥所长,帮助新疆地区开垦了大量土地。在1955年授衔时,王震因一野队伍人才济济,只获得了上将军衔,但在党内,他的地位一直颇高。后来还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共和国副主席等职位,纵观其一生,功劳不在很多大将之下。
周士第:奋斗一生的将军
位居一野十大猛将第二位的便是周士第。周士第是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人,自黄埔军校毕业后他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即跟着国民革命军声讨军阀、平定叛乱,在军中颇有建树。在我党打响武装起义第一枪的南昌起义中,周士第担任第25师师长,在起义期间扮演着重要角色。之后他又与诸多黄埔同学联合,试图推翻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虽然最终失败,但周士第的努力,也让革命的星星之火逐渐传播开来。在周士第的军旅生涯中,解放战争堪称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期间,他历任晋北野战军司令员、华野第1兵团副司令员以及第18兵团政委。率部拿下了晋北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和秦岭战役等诸多重要战役的胜利,大幅推动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建国后,周士第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并且在总参谋部任职,直到1979年逝世的前一天,他仍旧奋斗在工作岗位上。
许光达:多次让衔,高风亮节
力压群雄,位居一野十大猛将的,便是有着“中国装甲兵之父”称号的许光达将军。在这十人中,许光达身份特殊,是唯一的开国大将。解放战争中,他一直在大西北地区率军作战。当时,晋西北屯有大量国军,形势相当危急,为了拿下优势,许光达带领着部队,一直在各地辗转作战,为捍卫晋绥边区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他的指挥下,延庆战役、陕中战役以及兰州战役都取得大规模胜利,大西北地区最终得到彻底解放。从战功上来看,许光达获得开国大将衔位实在是实至名归。然而,他自己却十分谦虚,多次给毛主席、贺龙等人致信,要求降低军衔,虽然这一请求最后没有通过,但许光达的高风亮节也感动了军中众人。进入六十年代以后,我国改用行政级别,在许光达的再三坚持下,他被确
定为行政5级。在众多元帅、大将中,他也是唯一一位低于4级的,许光达淡泊名利的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结语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也都明白了,第一野战军中人才济济,而这十名将领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在革命的各个阶段,他们都发挥所长,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虽然这十位猛将都已经与世长辞,但我们应该记住,没有他们的英勇奋战,就没有如今安稳的国家局势和人民日益幸福的生活,只有牢记历史、铭记先烈,我们才能创造出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