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一部 371、孟良崮战前,陈毅从东北秘密运来一批物资,成为战胜张灵甫的关键

更新时间:2022-10-28 22:20:38 | 本章字数:5144

    孟良崮战役是一场综合性的大规模战役,除了粟裕神机天纵的指挥艺术,华野司令员兼政委陈毅为战役做的准备工作,同样不可忽视。尤其是1947年年初,陈毅秘密运来的一批战略物资,为战役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什么物资呢?弹药、粮食、枪械等等,特别是炮弹。老话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换个角度讲,只有米,而无妇,也做不出饭来。

    大众评论解放战争,习惯于认为英勇的人民解放军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军。那么,陈毅运过来的炮弹是做什么用的?华东野战军难道还有大炮?不错,华野的确有大炮,而且在孟良崮战役前后的系列战役中发挥了很作用。这么一说,问题又来了,小米加步枪的华野部队,从哪里弄来的炮兵部队?

    一、从敌人手里抢来一支炮兵部队华野的炮兵,编在特纵。这支特纵,完全是靠战斗缴获组建起来的。

    1947年1月,华东野战军取得鲁南大捷的辉煌胜利,全歼马励武整编26师,这一场仗,最大的收获是消灭了蒋介石的王牌机械化部队:第一快速纵队。这个快速纵队兵力有一万人,包含一个坦克营(45辆坦克)、汽车团、炮兵第5团、搜索营、工兵营、步兵80旅等,装备的基本上都是美制榴弹炮,总兵力1万余人。这个纵队组建时间不长,1946年9月才拉起架子。蒋介石兴冲冲地把快速纵队拉到鲁南战场,企图在那里击败陈粟主力,不料偷鸡不成蚀把米,粟裕巧施妙计,把快速纵队逼到泥洼地,快速纵队失去了机动能力,被华野全歼。快速纵队的坦克、大炮悉数落入解放军手中。陈毅兴奋地亲自爬到坦克上,和大家合了个影。

    但当时我军战士对大炮尚没有什么迫切的渴望。在歼灭第一快速纵队的战场上,敌人丢弃的各种战车、大炮散落了几十公里。许多大炮完好无损,连炮衣都没拆下来,就陷在了泥洼里。当时各纵队分头打扫战场,战士们最感兴趣的是枪支、子弹和其他轻步兵武器,对美制105毫米榴弹炮并没有什么感觉,甚至不少炮还被战士们不同程度地破坏。

    陈毅发现了这一问题,命令各纵队及时纠治这种落后习气,统一组织收缴重武器、车辆。随后,陈毅、粟裕等商定,成立华野特纵,又称十五纵队,把全华野的炮兵、工兵、骑兵、坦克兵都划到这个纵队。正是有了这个纵队,华野攻坚能力骤然间提升。1947年4月下旬,特纵刚组建一个多月,就接了个大活:打泰安城。

    起初担任攻坚任务的是十纵,十纵猛冲了一阵,没攻下来。接着三纵又加入战团,一起进攻,但无奈城内敌人构筑的地堡非常坚固,三纵、十纵付出了很大代价,仍然没有快速拿下泰安城。当时华野主力在鲁中、鲁西一带耍龙灯制造战机,利在速战,如果久攻不下,易被敌人吸引包围在坚城之下,到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关键时刻,华野把成立刚一个月的特纵拉了上去,让榴弹炮团对准泰安城的工事一顿猛轰。国军守将、整72师师长杨文泉万万没料到共军火力这么猛,一顿火力覆盖,一线的地堡几乎全完了。杨文泉慌忙向南京打电报求救。

    南京方面说:“顶住,顶住!”杨文泉说:“顶不住了,共军有大家伙(指美制105毫米榴弹炮)。”南京问:“共军都是小米加步枪,哪来的大家伙?”杨文泉气急败坏地说:“还不是你们在鲁南送给人家的。”后来我军顺利攻克泰安城,杨文泉以下11000余人被俘,杨文泉挑着大姆指说:“我真想不到你们的炮火组织得这样好。”可见华野特纵炮兵的利害。但是炮再厉害,关键要有炮弹。在粟裕指挥各部队耍龙灯来回调动敌人的同时,陈毅开始了物资运输,先给大家伙备足“粮草”。

    泰安之战打得顺利,弹药还都是第一快速纵队遗留下来的。消耗完了后,马上面临一个大问题,我军当时尚且没有足够的炮弹生产能力,而鲁中大会战说不定何时就要得响,怎么办呢?陈毅想到一个绝佳的补给来源:东北。

    二、顾旧情的萧华

    东北当时遗留了极为丰富的武器弹药。日军撤退后,许多枪支、炮、弹药、卡车等物资都留在了东北。早在1945年下半年,我军挺进东北后,驻东北苏军便向我军移交了大量日遣武器弹药。9月,曾克林部从沈阳苏家屯军火库里运出2万支步枪、1000挺机枪、156门迫击炮、山炮和野炮。如此丰富的军火,令穷惯了的中共部队大开眼界、大快朵颐。以至于曾克林回延安报告工作时,过分夸大了日本遗留武器之多。事实如何呢?日遗武器确实多,用来武装一个纵队绰绰有余。但随着苏方的克扣以及抢运,重型武器装备和军工厂设施,逐渐流失到苏联了。

    所以后来黄克诚听说曾克林的传言,下决心轻装前进、千里狂奔到东北时,接收到的武器连一个师的胃口都满足不了。当时总的情况是,步枪多、重炮少、子弹多、炮弹少。即便如此,东北民主联军仍然想方设法地恢复起了日本留下的军事工作,开足马力制造枪械子弹。后来威震东北的炮兵纵队,也是朱瑞半接受日遗武器、半捡洋落建设起来的。

    所以有人传闻说,是苏联援助的武器把东北野战军武装起来的,这种说法未免太过偏离事实。

    到1946年下半年,东北我军已经具备规模化制造枪械弹药的能力。陈毅在山东听说了这一情况,马上与东北局联系,请求东北方面向华东支援一些武器弹药。东北方面当时自己需求量也很大,但仍然答应了陈毅。这一方面是我军各大战略区领导同志非常具有大局观,能够从全国总战略上考虑问题,另一方面,就要说一说东北我军与山东的渊源了。

    1945年下半年中央作出挺进东北的战略决策,从各大战略区抽调干部、兵力出关。当时各战略区中,以山东解放区实力最为强劲,罗荣桓领导下的115师在山东已经发展出数万之众,再加上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清河、冀鲁边等各军区的地方武装,总实力已有十余万人。理所当然地,山东解放区承担了绝大部分挺进东北的任务。在罗荣桓等人率领下,115师各部几乎全部转移到东北。但毕竟115师各部在山东奋战多年,有着割舍不了的香火之情。

    所以陈毅一提出支援山东老根据地,东北方面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时任辽东军区司令员、曾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的萧华,对支援山东老根据地出了大力。

    至1947年5月孟良崮大战爆发前,在萧华的鼎力支持下,陈毅从东北秘密运来了一大批枪械、弹药:步枪12145支、92重机枪182挺、轻机枪56挺、掷弹筒167个、大小炮7门、刺刀11164把、子弹1021万发、炮弹43588发、掷弹筒弹6700发、炸药109950公斤。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东北野战军也正在与敌人舍命拼搏,军火需求量也相当大,能给华东野战军分出来这些弹药,陈毅、粟裕感动莫名。有识者不免会问,山东与东北隔着海,以当时解放军落后的水面装备(此时我军还没有海军),只靠渔船,就能把军火弹药从东北运来?当然靠这个绝对办不到,在运输物资中起了重要作用的,还有胶东军区。

    三、山东解放区的生命线:胶东东北和山东最便捷的交通线,便是大连至烟台的海路。我军在抗战时期就已经稳固地建立了胶东除青岛外的几大城市,控制着烟台滨海地区。1945年下半年山东大军向东北挺进时,烟台、大连之间的海路就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时许世友任胶东军区司令员,在其领导下,烟台海面成立了一支由30只汽艇、140只帆船组成的海上运输队。就是靠这支弱小的船队,许世友率军歼灭了盘踞内长山岛、外长山岛的伪军部队,牢牢守住了这条海上生命线。1945年向东北挺进时,罗荣桓和萧华都是从海路到达了东北,山东部队的绝大部分主力,也都是从海路走的。与我军的明智、高效相比,国民党军对这条路线的忽视,已经无法用后知后觉来形容了。

    国民党军当时拥有绝对优势的海军力量,尤其是青岛,还驻扎着美军的海军陆战队,其海面力量可以轻而易举地封锁我军海上通道。但蒋介石并不在意,直到1946年才把注意力向山东转移,而且绝大部分力量用在打通贯穿山东东西的胶济铁路线,对海上通路未派一兵一卒。陈毅敏锐地察觉到国民党军这个战略空窗,在加紧运输弹药的同时,还派人到东北采购了大批军火生产原料。

    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7年上半年孟良崮战役前,共采购了420吨炸药、300万只雷管、120万米导火索、200吨硝酸、100吨丙酮、15万双胶鞋。除了胶鞋,其他都是生产弹药的原料,胶东军区建立了自己的军火工厂,利用这些原料昼夜加班赶工制造,为鲁中前线源源不断提供弹药。胶东兵工厂自行研制100mm重迫击炮弹,月产量为2万发。这种加重炮弹射程可达3000米,威力很强大。据统计,当时胶东兵工厂月产炮弹数量将近3.5万发。而国民党全部兵工厂,月产量14.6万发。仅仅山东一个分区就达到这样的规模,可以说,华野的火力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当面的国民党军。

    蒋介石在孟良崮战役结束后,才回过神来,派兵进攻胶东军区,怎奈为时晚矣。许世友率兵大战胶东,虽然丢了烟台、威海等核心城市,但广大胶东解放区仍牢牢控制在我方手中,这是后话,暂不多讲。

    四、炮弹打懵了张灵甫

    那么,陈毅为孟良崮战役所作的一系列物资准备,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呢?我们从孟良崮战役的炮兵对轰中,便可窥见其一斑。粟裕指挥各部把张灵甫整74师包围起来后,把炮纵最强大的榴弹炮团拉过来,对山头进行了猛烈的轰击。但是打着打着就发现,榴弹炮虽猛,在孟良崮战场却并非最优武器。

    榴弹炮射程远,打了几个波次,敌人吃了亏后,阵形渐渐散开,榴炮的威力逐渐减弱。炮火覆盖后,轮到步兵往上冲,没料到74师的战术素养非常高,被炮打烂了防守工事,过不了一会儿又能用简易的山石修复一部分,而且又处于居高临下的优势,步兵往山上冲锋伤亡很大。

    粟裕回忆战斗情形时说得很清楚:“整74师依托阵地的反冲击,可以给对方以相当的杀伤,何况我军为了争夺每一个山头、高地,要从下向上仰攻,每克一点,往往经过数次、十数次的冲锋,反复争夺,直到刺刀见红,其激烈程度,为解放战争以来所少见。”这时候需要榴弹炮再来覆盖轰击,步兵又要撤下来,耽误时间非常多。有的连队把炮往前推得很近,进入了敌人战防炮的火力范围,据整74师被俘士兵回忆说,解放军的榴弹炮距离对方炮火太近,又不注意伪装,简直是自杀。

    炮纵司令员陈锐霆很焦急,组织官兵们研究对策,大家提出来,可以用近距离的山炮、野炮、迫击炮轰击,这样精准度高,步炮协同也更方便。陈锐霆未尝没想过这样打,但是近距离射炮,战士们的伤亡必然增大。这个想法报到野司,陈毅、粟裕一商量,事已至此,不是鱼死、就是网破,就用小炮去打吧。谁料,这个办法,正好掐中了敌人的死穴。

    原来,由于山路崎岖,整74师许多战车、重炮都留在了后方,没有带过来。而74师的近距离炮却没有华野多。华野负责合围国民党军的第1、4、6、8、9纵队16个师迅速把迫击炮都集中了过来,一查数量,总和超过500门。攻山头的部队纷纷架起迫击炮,近距离向国军阵地轰击。74师的携带迫炮数量在300门左右,数量上居于劣势。而且就迫击炮的特点来说,其弹道是标准的高曲度抛物线,山下打山上好打,反过来则很别扭。山头上的国军被华野迫击炮炸得无处藏身,反过头来用迫击炮打山下华野的迫击炮阵地,却总是遇到火力死角。

    这一场对轰,华野完胜。等到步兵往山上冲,又遇到国军的一种利器,枪榴弹。这种武器是美国制造,枪弹爆炸威力相当惊人,可以杀伤落点周围十几米的人。火力范围可控制500米。

    华野又调来2600门掷弹筒,这种武器是轻型迫击炮,专克枪榴弹。74师各种枪榴弹发射器大约600枝,这样一来,华野部队就具备了对整74师的近距离火力优势。也即是整74师第51旅第151团团长王奎昌事后所谓“孟良崮山地死角太多,炮兵重武器完全无用,而匪之炮火向我集中则非常容易”。不光是各种炮的数量上我军占优势,弹药补给,我军也比国民党军强得多。

    前面已经说过陈毅调来的巨量炮弹,我们再看看74师的弹药补给。在弹药补给方面,整74师反较华野为差。蒙阴县地处沂蒙山核心区,山虽然不高,却极为崎岖,地形复杂,道路狭窄,很不利于车队行进。国民党军的补给主要依靠交通干线,先从徐州大后沿铁路运到兖州,再沿公路逐步向蒙阴县集结。但一进入蒙阴,运输效率就急剧下降。一方面是公路较少,另一方面,鲁南、鲁中各区的中共地方武装积极配合正规军行动,派出了近万人,在蒙阴县周边进行大破路,截断敌人的交通线,有些重要路段还埋设了埋雷,使得公路交通断绝。国民党军是出了名的死道友不死贫道,道路出现这种情况,吓得都不敢前进,整74师只好自求多福,靠自己的辎重兵团一点点往前运。辎重团3个营,第1营驮马、第2营辎重车、第3营人力(扁担兵),大约200人。然而又由于张灵甫过于托大,进入孟良崮地域后,没有留心后路垛庄,被华野切断这个咽喉之地。张灵甫的辎重团都留在垛庄,战斗一打响,辎重团即遭遇华野6纵和1纵攻击,这个团没有多少自卫能力,吓得不战而逃。这无异于切断整74师的大动脉。

    74师唯一能指望的就是空投弹药,但国军空地协同很差,飞机经常找不到准确的空投地点,要么飞太低被华野战士们打跑,要么错投到华野阵地,74师日夜渴望救援,最终落下来的弹药,也只是杯水车薪。

    总而言之,华野能够成功围歼装备精力、战斗强悍的整编74师,是付出了巨大努力与牺牲才获得的。尤其是陈毅远大的战略眼光和周密的安排,提前汇集了各大战场的资源,为我攻山部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火力供给,这是取胜的极重要因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