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四十九章 晋吕源魏
更新时间:2019-06-20 06:34:44 | 本章字数:6179
◆春秋时晋国有吕氏,系从魏氏分化而来。魏武子(魏犨)次子魏(金奇)封于吕、厨,所以又称吕(金奇)、厨武子。其后子孙以邑为姓。吕氏另一脉出姜姓。其始祖为吕侯即吕尚,又称姜子牙。该部落的首领在夏时被封为吕侯,建姜姓诸侯国吕国(在今河南南阳)。春秋时,吕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吕氏。从魏氏分化而来以邑为姓和以国为氏的吕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战国未期行政管理思想家吕不韦;汉高祖皇后、辅佐刘邦平定天下的吕雉;三国枭雄吕布;东吴名将吕蒙;十六国时期后凉国建立者吕光;道教全真教尊为“北五祖”之一的吕洞宾;唐初哲学家吕才;南宋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清宣宗时福建水师统带、二品云骑尉、抗法将领吕翰。
春秋时晋国有吕氏,系从魏氏分化而来。魏武子(魏犨)次子魏(金奇)封于吕、厨,所以又称吕(金奇)、厨武子。其后子孙以邑为姓。
吕氏另一脉出自姜姓,以国为氏。其始祖为吕侯即吕尚,又称姜子牙。相传上古部族首领神农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以之为姓,称姜姓。后来姜姓羌人发展出四支胞族既\"四岳\",吕部族就是其中一支。该部落的首领在夏时被封为吕侯,建姜姓诸侯国吕国(在今河南南阳)。春秋时,吕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吕氏,史称吕姓正宗。古时,在今河南新蔡,又有一吕国,史称东吕,实为南阳吕国分出的一支。春秋时,东吕为宋所灭,其后裔也以国为氏,称吕氏。
出自少数民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原鲜卑族之代北复姓叱吕氏、叱丘氏改为汉字单姓吕氏。五代后周时又改代北三字姓俟吕陵氏为汉字单姓吕氏。
迁徙分布吕姓播迁频繁,分布比较广泛。
南阳吕国灭亡后,部分遗民被迁至今湖北蕲春。新蔡吕国亡国后,遗民主要分布于今河南南部及安徽北部。齐国吕氏在康公失国前已散居韩、魏、齐、鲁之间,其后子孙有在陕西、甘肃发展繁衍的。两汉时期,吕氏还分布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的一些地方。东汉末年,西阳人吕范,避乱移居寿春(今安徽寿县),三国时,蜀汉不韦人吕凯、魏任城人吕虔均有后裔徙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县西南)。南北朝时,今浙江、江苏的不少地方均有吕姓居民。北宋初,吕氏有一支徙居福建,分布于泉、漳二州,后有部分移居广东等地。自清代顺治康熙年间开始,闽、粤吕氏有多支移居浙江平阳和台湾,进而又有一些人远徙海外,分布于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文莱、越南、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郡望堂号
【堂号】
渭滨堂:商朝末年,吕尚(姜子牙)在渭水滨钓鱼隐居。周文王访贤聘他为宰相。他帮助周文王、周武王打下了周朝八百多年基业的基础。
东莱堂:南宋吕祖谦,官著作郎兼国史馆编修,著《东莱博议》,对春秋三传有独到的见解。
【郡望】
河东郡:秦时置郡。此支吕氏,为春秋晋国大夫吕锜之后。
淮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此支吕氏以寿县吕氏著称,其开基始祖为吕谦。
东平郡:汉时置郡。此支吕氏以寿张(今谷阳)吕氏著称,大概为吕尚19世孙康公吕贷之后。(有一支在东平县吕家庙)
金华县:东汉设长山县,隋改金华县。此支吕氏为淮南寿县吕氏分支。
晋江县:唐时置郡。6,浙江新昌县。共尊唐吕延之为始祖。
家乘谱牒
江苏:塘洋吕氏族谱10卷、白沙圩吕氏宗谱21卷首1卷末1卷、毗陵吕氏族谱22卷首1卷末1卷。
浙江:余姚新河吕氏家乘12卷附录1卷、余姚吕氏宗谱8卷首1卷、贵门吕氏宗谱10卷、东阳象冈吕氏宗谱22卷。
广东:岭南吕氏家谱1卷、潮州吕氏族谱1卷。
四川:吕氏世谱、吕氏族谱不分卷、吕氏宗谱1卷南渡吕氏族谱12卷、河东吕氏谱、吕氏族谱、河东吕氏支谱2卷、吕氏重修族谱2卷。
历史名人: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未期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城西南)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行政管理思想家。
吕不韦原为大商人,在赵国邯郸经商时,结识了在赵作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得到此人是“奇货可居”,这样就开始了他的政治投机生涯。
吕不韦一方面用金钱帮助异人,为异人安排好生活,另一方面又到秦国游说,为异人争取得到继承王位的资格。当时,秦国在位的是秦孝文王,他的宠妻华阳夫人无子,吕不韦通过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买通华阳夫人,立异人为太子。秦孝文王死后,异人得立,于公元前249年继位,称秦庄襄王。吕不韦政治投机成功了,异人感恩戴德,任吕不韦为相国(丞相),封为文信候。庄襄王死后,秦王政年幼继位(公元前246年),仍任吕为相国,称“仲父”,食邑有蓝田(今陕西蓝天县西)12县,河南洛阳10万户,门下宾客3000,家僮万人。
在秦庄襄王时期和秦王政的前几年,吕不韦抱着“欲以并天下”的心愿,为秦的统一事业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秦王政年龄的增长,即将亲政,吕不韦意识到要发生相权和王权的矛盾,便从多方面做了应付的准备,终于在公元前238年(秦王政9年)秦王政举行加冠礼时,发生了武装叛乱。秦王政在追查这一事件的过程中,发现与吕不韦有牵连,罢免了吕的相国职务,下令将其迁往蜀地。吕不韦看到大势已去,自杀身亡。
战国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术思想得到解放,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墨先起,黄老继之,进而有名、法、岳、农各家,各执一端,争论不休。吕不韦生活在战国末期,却有着要求思想统一的倾向。所以吕不韦要门下客人,个个著其所闻,综合百家九流之说,畅论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最后汇编成书,名曰《吕氏春秋》。全书有8览、6论、12纪等3个总题目,共160篇,26卷,20余万字。于公元前239年(秦王政8年)完成。这部书特别注重吸取儒道两家的学说,对法墨两家的观点往往采取批判的态度。
《吕氏春秋》是中国古代杂家的代表作,说它是“杂家”,因为它是“诸子之位兼有之”,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调和了儒、道、法的思想观点。吕不韦主编《吕氏春秋》的目的,是为秦朝统一天下进行理论论证的。这是在韩非之前进行的一种统一思想的试验,结果失败了。但是,作为《吕氏春秋》的历史任务,并不是结束于先秦,而在于启开两汉。
【吕雉】:汉高祖皇后,人称吕后。曾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公元前195年刘邦死后代理朝政。
秦时单父县(今山东单县)人。其父吕公因避仇家,移居沛县,结识刘邦,遂以吕雉许配。楚汉战争开始不久,吕雉和刘邦父母被项羽俘虏,置军中以为人质。汉王4年(前203),项羽被迫与刘邦讲和,吕雉和刘邦父母获释。次年,刘邦称帝,立吕雉为后。
吕雉为人有谋略而性残忍,在刘邦翦除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
高祖10年(前197),陈烯谋反,刘邦率兵亲往平定,吕雉留守长安,听说韩信阴谋诈赦诸官徒奴发兵策应陈烯,遂与萧何商议,骗韩信入宫后处死,并夷三族。
刘邦击陈烯,至邯郸,向彭越征兵。彭越称病不往,被刘邦废为庶人,徙居蜀地。吕后认为不可遗患,又指使人诬告彭越谋反,夷灭其宗族。
吕后生汉惠帝刘盈及鲁元公主。刘邦嫌刘盈柔弱,生前曾打算另立宠姬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由于大臣反对,吕后又多方设法为刘盈辅翼,废立太子之事未成。
刘邦死后,吕雉以惠帝年少,恐功臣不服,密谋尽诛诸将;后畏惧诸将拥有兵力,不敢下手。她毒死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挖眼熏耳,用药使之变哑,置于厕中,名曰“人彘”。对其他刘氏诸王,亦加残害。惠帝不满吕后所为,忧郁病死后,吕雉临朝称制,封侄吕台、吕产、吕禄等为王,擅权用事,排斥王陵等老臣,拔擢亲信。
但其称制的8年间,继续执行汉高祖以来与民休息的政策,奖励农耕,废除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因此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残破的社会经济也得以恢复。
刘邦曾与诸大臣共立“非刘氏不王”的誓约,吕雉封诸吕为王,遭到刘氏宗室和大臣的强烈反对。她病危时告诫诸吕部署应变,命吕禄领北军,吕产居南军,严密控制京城和皇宫的警卫。诸吕在吕后死后阴谋作乱,被太尉周勃、丞相陈平和朱虚侯刘章等迅速翦灭。
【吕布】: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东汉末年名将。擅长骑射,膂力过人,号为飞将,闻名于并州;刺史丁原用布为主簿。董卓入京后,诱使吕布杀死丁原,率其众来投。董卓大见亲侍,令布为骑都尉,随侍左右。布亦父事董卓。然董卓常因小忿而欲杀布,布惧,在司徒王允的教唆下杀掉了董卓。卓党李傕等啸聚为贼,攻打长安,布不能拒,逃走,先后投靠袁术、袁绍、张杨,最后在张邈、陈宫的策划下入主兖州,与曹操展开数度激烈的争夺战,先胜后败,投靠徐州的刘备,屯兵小沛。吕布趁刘备攻袁术之机夺取了徐州,后在曹操的调解下与备和解。袁术攻打刘备,吕布以辕门射戟为赌注,使袁军退却。袁术起兵伐吕布,吕布大败。但后曹操和刘备联军攻打,困守下邳。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又信妻言,不纳群下之言。曹操堑围三月,吕布军上下离心,其将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吕布亦就缚,与陈宫、高顺被戮于白门楼。吕布性情轻狡反复,唯利是图,为一代枭雄。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三国时东吴名将。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须数御曹军,屡献奇计,累功拜庐江太守。在军旅之时,亦发愤读书,深为孙权、鲁肃所倚赖。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于合淝战奋勇抵抗魏军追袭,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又后上代鲁肃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然而旋即得病,不治而薨,享年42岁。
【吕光】(338年—399年),字世明,,祖居单父县城东。略阳(今甘肃天水秦安县)氐人,是吕婆楼之子。十六国时期后凉国(建都今甘肃武威)建立者。在位13年。
吕光本为前秦将领。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淝水之战前夕,受天王苻坚之命征讨西域,降焉耆、破龟兹,威震西域,因此远方诸国皆来归附。吕光本来想要留在龟兹,但是受到名僧鸠摩罗什劝阻,而且部众们也想回到中原,遂回师。然而前秦于淝水败后,境内各族纷纷反叛,吕光被阻于西域,不能东归。前秦太安元年(385年),终于攻入凉州。386年,吕光收到苻坚死讯,也改元太安,并自称使持节、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389年,称三河王,改元麟嘉。396年,复改称天王,国号大凉,改元龙飞。在位末期内政不修,各族叛离,埋下亡国因子。
龙飞四年(399年),吕光病重,立太子吕绍为天王,自号太上皇帝,不久逝世。谥懿武皇帝,庙号太祖。
十六国时,吕光于386年(东晋太元十一年)占据凉州,称酒泉公,国号凉,建都姑臧(今甘肃武威),史称后凉,后改称三河王,又改天王,懿武皇帝。
吕光的先世为汉高祖皇后吕雉的族人,“诛诸吕”事起,其先人吕文和逃脱,西奔略阳(今甘肃庄浪西南),与氐人杂居,世为猷豪。357年(东晋升平元年)苻坚即位,吕光侍苻坚,任步兵校尉、骁骑将军,屡立战功,先后灭前燕、前凉及代国,一度统一北方。
383年(东晋太元八年)奉苻坚命进兵西域,降服焉耆,攻破龟兹,归服者30余国。略平西域后,还师至姑臧附近,闻苻坚被害,遂驻兵割据,自署护校尉、凉州刺史,旋即大败原州刺史梁熙军,进入姑臧,改称三河王,不久即大凉王位,史称后凉。在位13年(386-399)病逝,传位于子吕绍。403年(东晋元兴二年),后凉为后秦所灭。
【吕洞宾】:吕岩,字洞宾,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4月14日。号纯阳子,唐代八仙之一,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吕洞宾被道教全真教尊为“北五祖”(五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之一。内外丹家,有《内外丹百字吟》存世。其曾父吕延之,曾任唐浙东节度使;祖你吕渭,唐德宗时为礼部使郎;父吕让,历任太子右庶子、海州刺史。
【吕才】(600~665)唐初哲学家。今高唐县清平镇吕庄人,是深得唐太宗李世民信赖的多能学者。他通晓阴阳、方技、舆地、历史,尤长于乐律,曾任大常博士,太常丞等官职。奉大宗之命勘正《阴阳书》颁布天下。贞观18、19年(644~645)受命完成地理著作《方域图》和军事著作《教飞骑战阵图》,高宗永徽六年(655年)修《文恩博要》、《姓氏录》等书,是年著《因明注释立破义图序》多篇。高宗显庆元年到5年(656~660)修订《白雪曲》,同时增订南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并作图解,成书54卷,龙朔元年至3年(661~663)作《刻漏经忖卷,井著史书《随记》20卷。
【吕祖谦】(1137~1181)南宋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复中博学鸿词科。授太学博士,官至直秘阁、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与朱熹、张□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他主张\"明理躬行\",治经史在于致用,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在文学上则力求融合道学与辞章。
吕祖谦学问渊博,著作宏富,有《古周易》、《书说》、《吕氏家塾读诗记》、《东莱左氏博议》、《历代制度详说》等10余种,并与朱熹合撰有《近思录》。其中《东莱左氏博议》一书,收录他论《左传》的文章80多篇,深入浅出,论辩有力。陆游在给曾逢的信中曾加以赞扬。《吕氏家塾读诗记》是宋人研究《诗经》的重要著作。他编有《宋文鉴》150卷。又编有《古文关键》,选辑韩、柳、欧、苏、曾等人文章60余篇,在评注批点中,可以见出他对古文体格源流、命意结构、句法字法等的一些可取的见解。
吕祖谦的诗文大多为\"不得已而作\",\"诗多挽诗,文多铭志\"(吴乔年《东莱集》序)。他的议论文笔锋犀利,闳肆辩博。《入越记》、《入闽录》等记会稽、武夷之游和鹅湖之会,叙事井然,写景清丽,不失为长篇游记中的佳作。诗有80多首,其中少数写景的七律和七绝较有情致。但不如学术有成就。
诗文集《东莱集》,通称《东莱吕太史文集》40卷,有宋嘉泰4年吕乔年刻元明递修本、《续金华丛书》本。
【吕翰】(1852—1884)字赓堂,清宣宗时福建水师统带、二品云骑尉。抗法将领。广东鹤山人。
1867年6月,沈葆桢(林则徐女婿)到福州马尾船政学堂(福州船政学堂)任职。以制造轮船须培养造船人才,开办制造学堂(前学堂);因法国长于制造,故应用法文教学。以驾驶轮船须培养驾驶人才,开办驾驶管轮学堂(后学堂);因英国长于驾驶,故应用英文教学。这两个学堂与船厂同时兴办,所招学生,自是福建省本地人。船政第一次招考学生后,又从广东招来已学过英语,并且基础较好的学生叶富、邓世昌、吕瀚、李和、张成、李田、黎家本、林国祥、梁梓芳、卓关略等十余人。15岁毕业于上海英华书院,同年(1867)选入船政学堂驾驶专业第1届,1871年堂课毕业。1873年9月晋升长胜舰舰长,随后调任振威舰舰长,驻守澎湖,参加1874年保卫台湾的军事行动。1875年授守备(五品),加都司衔,因参加保卫台湾有功,旋升都司(四品)。1876年任飞云舰舰长,1877年调任威远舰舰长兼实习教官,奖升游击(从三品)。1881年调赴天津北洋水师任职,赏戴蓝翎,授参将衔。1884年调回船政后学堂任驾驶教官。
1884年7月,法舰队侵驻马尾,对福建水师形成严重威胁。他身为教官,积极请求参加抗击法国侵略军,被委任统带福胜、建胜两舰,驻节建胜舰。他登舰抚炮而笑曰:“酬我志者,此也。”战前将母亲、妻子遣送回广东,并预立遗书:“翰受国恩,见危授命,决不苟免。”决心与法军血战到底。
8月23日,法舰队突袭福建水师,爆发马江海战。他率领建胜和福胜两舰奋勇向敌舰开炮还击。战斗中,他短衣仗剑,冒炮火指挥作战,面额中弹,血流满面,裹伤再战,督舰冲向敌舰,复中敌弹,身碎舰沉,壮烈牺牲,年仅32岁。战后,入祀昭忠祠,照二品例抚恤,赐云骑尉世袭,恩骑尉罔替,清帝命粤督在原籍致祭,事迹付清史馆立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