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历史名人 49 南宋时抗金名将都统制节度使——魏胜
更新时间:2019-08-05 10:26:54 | 本章字数:1427
●魏胜(1120—1164),字彦威,淮阳军宿迁县人,南宋抗金名将。出身农家,早年曾为弓箭手。胆略过人,骁勇善战。绍兴31年7月,魏胜探知金军大举进攻,遂乘机聚宿迁忠义军起义。收复州辖怀仁、朐山、东海、沭阳诸县,声势大震。魏胜先后任海州、楚州知州,山东忠义军都统制,淮阴征战中,魏胜援绝箭尽,依岗列阵,顽强抗击,中箭落马,终年45岁。朝廷赠保宁军节度使,谥忠壮。史学家章颖将他列入“南渡四将”,誉为“山东忠义之冠”。
魏胜(1120—1164),字彦威,淮阳军宿迁县(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南宋抗金名将。
出身农家,早年曾为弓箭手。胆略过人,骁勇善战。绍兴31年(金正隆6年,1131)7月,金军即将南犯,魏胜率义军300人,渡过淮河占领涟水。
南宋绍兴31年至隆兴2年(金正隆6年至大定4年,1161—1164年),在南宋军民抗金战争中,宋忠义军将领魏胜率部据海州(治朐山,今江苏连云港西南海州镇),抗击金军进攻的作战。
绍兴29年,金海陵王完颜亮恃累世强盛,决意兴师攻宋,施行虐政,激起各地军民反抗。
31年7月,魏胜探知金军大举进攻,遂乘机聚宿迁(治今江苏宿迁西南古城)忠义军起义。
8月初一,北渡淮河,攻克涟水军(今江苏涟水),乘势进抵海州。金将高文富闭城自守,魏胜乃施疑兵计,令军多张旗帜,大举烟火,以诈攻取州城,杀抗拒者千余人。继收复州辖怀仁、朐山、东海、沭阳诸县,声势大震。魏胜自称制置司前军都统制,招募义勇,整编队伍,分忠义兵为5军,据险设防,严阵以待。
金同知海州事蒙括镇国率兵万余夺海州,魏胜闻知,预设伏州北新桥。及金军至,伏击大败金军。
10月,闻沂州(治今山东临沂)苍山义军遭金军围困,乃提兵往救,陷伏被围。魏胜冒刃突围后,料金军必复攻海州,乃佯弱退兵,诱金军追击,以解苍山之围。金军果撤围尾追,至海州连攻7日不克。魏胜督军突起反击,再败金军。
旋完颜亮举兵渡淮,又虑魏胜威胁侧后,再次分兵数万攻海州。时浙西马步军副总管李宝率舟师于东海登陆,与魏胜军内外夹击,先后于新桥、关子门、砂堰连败金军。
8月初,又“率其徒数百人至海州,自称制置司前军,大兵且继至”,金守将高文富(多)闭城门拒守,魏胜在城外多树旗帜、举烟火,魏胜率部众攻上城头,民众又开城门,魏胜遂占领海州,附近各县也纷纷归降。南宋随后任命魏胜为统制忠义军马。魏胜又一度出兵攻入沂州。
同年10月,金军围攻海州,浙西副总管李宝率水师登陆击退金兵,魏胜被任为海州知州。
绍兴32年5月,魏胜升任山东忠义军都统制,仍兼海州知州,金军又围攻海州,金帝完颜亮被杀于扬州后,金军撤围退兵。
隆兴元年(1163),枢密使兼都督张俊派贾和仲任山东、河北路招抚使,置司海州。魏胜被诬告,因而改任京东路副总管、都督府统制,驻扎建康府。不久,张浚得知魏胜被贾和仲诬陷,恢复魏胜旧职重回海州。
隆兴2年,因宋金议和,改命魏胜为楚州知州,专守楚州西南的清河口,淮东安抚使刘宝守楚州。
金将徒单克宁进攻魏胜于淮阴东18里口,“魏胜取敝舟凿其底,贯以大木列植水中,别以船载巨石贯以铁锁,沉之水底,以塞18里口及淮渡舟路”。魏胜抗击金军,“自卯至申,胜负未决”,金军又增派援军,魏胜全力抗战,并向李宝求援。“李宝在楚州,相距40里,坚谓方讲和,决无战事,迄不发一兵”,魏胜援绝箭尽,仍依土岗列阵,坚苦抗击。以步兵列前,骑兵殿后,魏胜中箭落马而死,终年45岁。赠保宁军节度使,谥忠壮。
史学家章颖将他列入“南渡四将”,这不仅因为魏胜忠心报国、战死疆场,更因为他是“山东忠义之冠”,代表着抗金阵营中的忠义军这支重要抗金力量。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