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史海钩沉 05 文侯轶事
更新时间:2019-12-23 22:00:38 | 本章字数:4332
◆魏开国君主魏文侯(前445——前396年执政),魏文侯礼遇段干木,贤士田子方、李克、翟璜、吴起等人都被求贤若渴的魏文侯重用。用李悝为相,推行变法。李悝主张按“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之原则,把禄位授予有功之人,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集各国法律之大成而撰《法经》。在经济方面,实行“平籴法”,提倡“尽地力之教”。魏文侯除重用李俚外,又任西门豹为邺令,大兴水利,开凿漳河12渠;用吴起为将,大力改革军制度。通过魏文侯的改革,魏国遂成为战国时代的首强,一度称雄于中原。
魏文侯礼遇段干木
段干木是战国时晋国人,赵、魏、韩三卿三家分晋后居于魏。他小时候家里贫穷,社会地位低下,因而他的志向难以实现。他游学西河,师事孔子弟子卜商(子夏),成为很有学问的人。
同段干木一同寓居魏国的贤士田子方、李克、翟璜、吴起等人都被求贤若渴的魏文侯重用,做了高官,惟独段干木坚守自己的志向,不愿做官。魏文侯想见见段干木,前往他的住所拜访,段干木翻墙躲避文侯。文侯仍以客礼待他。
一次,文侯外出,经过段干木居住的草房时,他从乘坐的马车上站起来,扶着车的辕木表示敬意。他的车夫感到纳闷:“段干木不过一介草民,您经过他的草房表示敬意,不是太过分吗?”魏文侯答道:“段干木是一位贤者,他在权势面前不改变自己的节操,有君子之道。他虽隐居于贫穷的里巷,而名声却远扬千里之外,我经过他的住所怎敢不对他表示敬意呢?他因有德行而取得荣誉,我因占领土地而取得荣誉;他有仁义,我有财物。土地不如德行,财物不如仁义。这正是我应该学习、尊敬的人啊!”
文侯终于见到了段干木,诚恳地邀请他任国相,段干木谢绝了。他在与段干木交谈时,站得累了,也不敢坐下来休息。后来两人成为莫逆之交,魏文侯经常向段干木讨教,他见段干木生活困难,送给他一些钱帛,段干木也不推辞。
魏国人听说国君如此礼遇贤者,都很高兴,大家一起歌颂道:“我们的国君爱好正直的人,对待段干木很尊敬;我们的国君爱好忠信的人,对待段干木的礼节很隆重。”
没过多久,秦国想兴兵攻打魏国,司马唐且向泰国国君进谏道:“段干木是贤人,魏国礼遇他,天下没有不知道的。像这样的国家,恐怕不是能用军队征服的吧!”秦国国君觉得有道理,于是按兵不动。
魏文侯与乐羊
战国初年,魏文侯派将军乐羊出兵讨伐中山国,正巧乐羊之子乐舒在中山国做官。两国交战,中山国利用乐羊之子,想迫使魏国退兵。为争取民心,乐羊对中山国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
消息传到魏国,一些谗臣纷纷向魏文侯告状,称乐羊之所以围而不攻,是为了保护儿子。魏文侯不予轻信,当即决定派人到前线劳军,并为乐羊修建新宅。
被围困已久的中山国国君眼看已无破敌之计,便杀死了乐舒,煮成肉羹,送给乐羊。乐羊说:“乐舒帮昏君做事,死如粪土。”随即下令攻城,中山国灭,国君自杀。
乐羊班师回朝后,魏文侯大摆庆功宴。众人离席后,文侯命人拿来了两只箱子,让乐羊看。乐羊打开之后,发现全是揭发他私利为重、围城不攻的奏章。乐羊什么都明白了,激动地对文侯说:“没有大王的明察和气度,不但破不了中山国,我乐羊早成为刀下之鬼了。攻下中山国并非我的功劳,大王排除各种杂音,彻底相信我,所以这份功劳,应该算在大王您的头上啊。”
魏文侯高兴地对乐羊说:“既然我派你去攻打中山国,我就必须支持你、相信你,不管怎么说,这次攻下中山国你的功劳无人能比。”
随后,魏文侯重赏了乐羊。历史事件生动地表明,用人不疑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不谈乐羊的大义灭亲,但魏文侯用人不疑的气魄。足以让后人从中有所借鉴。
魏文侯与西门豹
西门豹接受魏文侯委命,前往邺地当县令。他一到邺县,就深入民众,得知邺地的三老、廷掾借“为河伯娶妇”之名,赋敛百姓,溺害少女。他便不动声色,在为河伯娶妇这天,假说“妇丑”,机智地叫巫妪去向河伯说情,投她入水,后又连投3个弟子,再投三老,终于使那些巫祝、廷掾不敢再言为河伯娶妇事。
于是西门豹疏浚邺河以防旱涝,兴修农具,为民办实事,一年内就使邺县大变样,使得百姓富足,生活安宁。而西门县令自己清正廉洁,明察秋毫,得到了百姓的称誉。
魏文侯身边的心腹侍从经常来邺县,西门豹却从不陪吃。至于玩乐、女色服务之类却连想都没想过要安排,走的时候更没有大的“土特产”相赠。这帮侍从受到了与过去来邺地时的不一样待遇,心里十分气愤,恰好碰上那几个巫祝,于是由他们写了揭发西门豹虐待“百姓”的检举信,串通一气,在魏文侯面前隔三差五地送上那些奏章,把西门豹说得一塌糊涂。
一年任期到了,西门豹来朝廷汇报政绩,魏文侯没有接见他,只传出一道君令,说他治理不当,民怨沸腾。收回了西门豹的官印。
西门豹不是等闲之辈,稍一思考,便知其中蹊跷。于是他千求万托通过魏文侯左右近臣关系,终于见到了魏文侯,便向魏文侯请求说:“我过去不知怎么治理,现在我找到了治理方法,一定让你满意。我希望您发给我官印,让我再去治理邺县。如果不符合大王的意思,我愿意接受腰斩的死罪。”魏文侯不忍心拒绝,又把官印交给了他。
于是,西门豹又来到了邺县,他出台了各种赋敛的办法,加紧搜括民财。并建筑了高级宾馆,县衙专门设立了接待办,强集县内十七八岁的美女为服务员。
百姓生活一下又落入低谷,只是鸡蛋难碰石头,敢怒不敢言罢了。
魏文侯身边的心腹侍从一到,西门豹白天陪吃陪喝陪玩。酒是杜康,菜是珍肴,一喝就是三四个钟头。西门豹还特地学会了麻将,借机把大把大把的钱输到
他们手中。晚上自然安排那些“服务员”供心腹侍从吟唱玩乐。他们离开时,“土特产”满车装,“送别金”个个分。这下,那些心腹侍从上车前,总是拍拍西门豹的肩膀说:“老兄,你有什么都包在我们身上,我们还有什么事不能摆平的。”西门豹一副媚态地向他们行大礼。
一年后西门豹又到都城向朝廷申报政绩。这时魏文侯亲自出来迎接,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他,并发嘉奖令,说他政绩不凡,特为全国示范县令,布告魏国各县。
西门豹没有去接那嘉奖令,只是上前向魏文侯拜了两拜,站起来说:“往年我是替您治理邺县,惩治腐恶,兢兢业业,爱民富民,您却说我治理不善,夺掉我的官印。现在我替你的心腹治理邺县,只要您的心腹欢心我什么事都干,百姓敢怒不敢言,您却向我施礼。那您不是教我不要为您、为国尽职,而只要能为您的心腹尽心就什么事都可以干,什么好处都可得到吗?我不想当这样的官,我无法这样来治理邺县了。”于是西门豹脱下官袍交还官印,走出宫去。
魏文侯忙叫卫士拦住他,走下王座,来到西门豹面前,对他恭恭敬敬施了个礼,说:“我以往不了解你,只听了他们的胡语;现在我了解了你。希望你努力为我治理邺县?”西门豹提出了要那些心腹退还贿赂金等3个条件。魏文侯便一一答应。于是西门豹只得接过官印重新到了邺地。
一到邺县,西门豹便如实向百姓说明原委并赔礼道歉,把退回的贿赂金发还给百姓,把高级宾馆改为了学校,进一步加强水利,开凿了12渠道,改革农业生产,邺县一下子又现出生气勃勃的样子。人民过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邻县百姓纷纷要求搬迁到邺县安居,使得邻县县官不得不来向西门豹请教,西门豹没有说什么,只是说只要心中有百姓,办事有诚信,自然会有办法治理好的。
据说直到汉代,是西门豹时建筑的水利设施,定下的规章制度,一一流传下来。
李克助魏文侯荐相
一次,魏文侯召见外臣李克讨论治国安邦之道。
文侯对李克道:“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魏国尚不够强大,想要设置国相帮我治理国家,用魏成子或翟璜,此二人你看如何?”
李克答:“只要考察一下他们过去的举止表现就可以确定了。看其平时喜欢亲近哪些人;富裕时能给予别人什么;显贵时能举荐什么人;处于逆境时干什么
事;贫困时不要什么。从这5个方面进行审察,心中就有数了。”
魏文侯听后高兴地说:“听了你的话,选谁为国相之事,可以确定了。”
李克辞别文侯后,来到翟璜家里。
翟璜问:“听说国君召见先生去选荐国相,最后选定谁做国相?”李克答:“魏成子。”
翟璜愤然变色说:“我有哪一点不如魏成子?西河太守,为我所推荐;君王为邺城之事忧愁,我又荐举了西门豹前往治理;国君要讨伐中山国,是我举荐了乐羊子而取胜;攻克中山之后,无人守卫,是我举荐了先生您去任职;世子缺少老师,也是我推荐了屈侯鲋。你说,哪一点我不如魏成子?”
李克听后义正辞严地反问:“当初把我推荐给国君,你难道不是为结党营私以求做大官吗?你怎能与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虽享有俸禄千种,但9/10用于为国招贤,1/10用于个人生活。他从东方招来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3人皆属天下奇才,君尊为师,向他们学习治国之道;而你所推荐的5个人,君王只是当臣来用。由此可见,你怎能与魏成子相比呢?”
翟璜听了李克一席话,猛然醒悟,他恭敬地向李克行了两个跪拜大礼说:“翟璜实在是无知,刚才说了不少错话,愿向您赔礼学习。”
冒雨期猎
据《资治通鉴》载:魏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乃往,身自罢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的故事。
说的是有一次,魏文侯与虞人(掌管山泽园圃和田猎的官员)约定,将于某一天一同去附近的一个山上打猎。
这一天到了。几个大臣在宫里陪着魏文侯,一边饮酒,一边欣赏着歌舞。文侯很高兴,大臣们更是高兴。
正在这时,天突然下起雨来。文侯也忽然想起今天是他与虞人约定打猎的日子。于是就令人备马和弓箭,准备出去。
左右臣僚们非常不解地问:“我们今天饮酒饮得很高兴,天又正下着雨,请问主公您现在要到哪里去呢?”
文侯说道:“刚才我忽然想起来了,今天是我与虞人约定去打猎的日子。虽然我们饮酒也很快乐,难道我可以因此而不去赴约吗?”
于是,魏文侯便冒雨出宫与虞人一同打猎去了。
开口相约,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但要信守约定、践行约定,就不那么容易了,只有诚信之人才能够做到的。守约是诚信的要求和表现,魏文侯信守约定,冒雨期猎,体现了他的诚信。诚实守信,以信服人,言而有信,信而有行,行而有果。君王的诚信对一个国家是至关重要的,魏国能成为当时的强国,与魏文侯的诚信应不无关系。
置身事外
春秋战国时期,韩、赵两国发生战争,双方都派使者到魏国借兵,但魏文侯一口拒绝了。
两国使者没有完成任务,怏怏而归。
使者回国后,才知道魏文侯己分别派使者前来调停,劝告双方平息战火。
韩、赵两国国君感激魏文侯化干戈为玉帛的情谊,都来向魏文侯致谢。韩、赵两国力量相仿,都不可能单独打败对方,因此都想借助强国魏国的力量。在这种情形下,魏国的行动直接关系到韩赵之战的胜负。
魏文侯没有去介入两国之争,以第三者公平的立场加以调停,战争变成了和平,从而使魏国取得了三国关系中的主导地位。
显而易见,当双方相争时,第三者越是不介入,其地位越是重要,当他以置身事外的态度进行仲裁时,更能显示其权威性。置身事外,不失为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