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七卷 魏风遗韵 魏风遗韵 故事梗概①

更新时间:2020-01-03 21:14:51 | 本章字数:5496

    01 魏之长城

    驰名中外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完成的一项宏伟工程。魏长城,又称魏国西长城,是战国时期魏国为了防御秦国的进攻而修筑的军事防御性建筑,主要分布于陕西渭南市境内。它是我国最早的长城防御工程,比秦代长城还早130年。魏长城南起华阴市华山玉泉院涧西的朝元洞,依地附势蜿蜒北上,经大荔、澄城、合阳直到韩城的黄河边沿,全长约300余里。秦统一后,魏长城的实际作用随之消失,魏长城成为研究古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可靠资料和凭证。

    02 魏都大梁

    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魏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为巩固霸业,魏惠王9年,将国都从安邑,迁至大梁,这也是开封有史可考的第一次建都。时的大梁城东西长达10里,人口30万,是与秦都咸阳、楚都郢城、齐都临淄、赵都邯郸齐名的大都城,可谓中原“万家之都”。惠王27年(前344年),逢泽(今开封市东北)会盟,魏国盛极一时。魏王假3年(前225年),秦将王贲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城,虏魏王假,魏国亡。魏国从立国到灭亡,历8位君主、220年,有6位君主定都大梁大梁,魏国国都存在了将近140年时间。

    03 安邑禹城

    夏县古称安邑,相传是夏禹建都处。古史中所说的“禹都安邑”就是指这方土地。传说中的夏禹旧都遗址叫禹王城,也叫夏王城。夏县古称安邑,战国初期为魏国都城。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对其遗址进行过全面考察,但初步认定为战国时期所筑,是战国时期魏国都城的遗存。据文献记载,魏之先世毕万以军功封于魏(今芮城县境内),是魏悼子徙居于霍(今霍州市境内),前562年,魏昭子始居安邑,即今禹王城。到战国时,魏惠王331年(前339年)才迁居大梁,其间安邑作为魏都共计223年。

    04 惠民庄园

    山东省惠民县魏肇庆的魏氏庄园为中国有名的三大地主庄园之一,是中国北方现存惟一的城堡式庄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氏庄园建于清朝晚期,它的身上浓缩了百年的风风雨雨,通过它可以形象地了解晚清时代的社会状况和当时的社会心态建筑风格,更重要的是,从庄园的兴衰和魏氏家族的命运,可以看到一百多年来社会和时事的变迁。魏氏庄园地处惠民县魏集镇魏集村南,是清代定府同知魏肇庆的宅第,整个庄园呈一组建筑群,包括住宅、池塘、广场、祠堂、花园等部分,占地面积27613平方米。庄园城垣不仅具有中国古代城垣建筑的基本构件,而且还有冷兵器时代城垣所不具备的特点。

    05 魏铁观音

    “魏氏观音,茶中极品”,这是茶界泰斗张天福给福建魏氏茶叶有限公司的题词。在北京、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地,只要喜爱铁观音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魏氏”的。可以说,魏氏铁观音,已成为茶人的最爱。1998年,魏氏名茶第一家铁观音专卖店落户泉州。魏氏名茶已发展成为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配送中心和遍布北京和福建各大城市的几十家直营连锁店。相传,1725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老茶农魏荫,勤于种茶,因观音托梦发现铁观音。1736年,王仕让将西坪铁观音送给礼部侍郎方苞,方转送内廷,皇上饮后大加赞誉,赐名“铁观音”。首届中国安溪铁观音茶王电视大奖赛中,魏氏获得金奖茶王。

    06 皮影世家

    魏氏,黄土高坡孕育出来的关中大家族、家族皮影世家。从事皮影戏表演以有上百年的历史,现祖孙3代20余人仍以从事皮影的演唱、雕刻、收藏为生。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曾报道,出访德、日、法等国家和港台地区进行表演,并参与了国际导演张艺谋的电影《活着》演出,蜚声国内外。第二代传人有签手、皮影雕刻艺术家、皮影收藏家魏智全;皮影戏板胡演奏师、中学特级教师魏放全;板胡演奏魏养民;全签手、皮影雕刻大师、皮影收藏家魏金;皮影演唱艺术家史蝴蝶。

    07 永安魏坊

    魏坊村,是历史上最早进入福建的魏姓人。他们入闽,始于五胡乱华时期。东晋初,元帝渡江建都建康。时值战乱,元帝任命当时以孝行著名的魏氏第33世远祖魏宗生负责督运粮储,为福建转运使,迁居福州,魏宗生成为钜鹿魏氏的入闽始祖。到魏十五郎定居魏坊,经历了自东晋至元朝约1000年的辗转迁徙。在魏坊村旁的河边田畴上,矗立着一棵古老的香樟,是福建省级保护名木。枝叶繁茂,郁郁葱葱,表现出魏氏客家顽强的生命力。

    08 魏之国号

    古魏国,中国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国,其所在大约相当于现在陕西大荔县和山西芮城县一带。古魏国原为商朝时的古芮国,西周分封时改为“魏”;魏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国家,属于战国七雄之一。由魏文侯于前403年为周威烈王册封为侯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179年;三国时的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魏朝,计曹操共6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09 北东西魏

    北魏(386年-534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初,建都云中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398年,迁都于平城(今大同),439年,统一北方。493年起迁都洛阳。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534年-550年),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地方性政权,由鲜卑化汉人高欢拥立北魏孝文帝年仅11岁的曾孙元善见为孝静帝。西魏(535年-557年),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地方性政权,由鲜卑人宇文泰拥立北魏孝文帝的孙子为帝。

    10 文学人物

    我国通俗文学及流传的说唱艺术《兴唐传》《隋唐演义》《说唐》《响马传》和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创作和丰满了一大批大众所喜爱的文学传奇人物,其中魏姓突出的有三位:隋潼关总兵武圣刀魏文通;三国蜀汉名将南郑侯魏延;水浒英雄神火将军魏定国。

    11 大辽紫衣

    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素有“都门胜地”之誉,年代久远,史迹斑驳。陶然亭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历史胜迹。慈悲庵、文昌阁前的辽代石幢建于辽寿昌5年(公元1099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幢名为“慈智大德佛顶尊胜陀罗尼幢”。慈智大德师,被辽皇钦赐“紫衣”,为魏姓高僧。

    12 魏体书法

    魏碑书法艺术,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佛教的造像题记;一类是民间的墓志铭。仅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就有三千余品,而著名的是《龙门二十品》。墓志在南北朝时十分盛行,其中北魏的墓志铭比前代都多,书法中带有汉隶笔法,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魏碑是楷书的一种,魏楷和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魏碑表现出由隶书向典型的楷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过渡因素。魏碑经过标准化成为“魏体”字,是现在最常用的汉字印刷字体之一。

    13 诗词雅韵①

    北朝(01-02)【魏收】北朝齐历史学家、文学家。字伯起,小字佛助。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他15岁已能属文,显露才华。入仕后,曾任太学博士等职。26岁迁散骑侍郎,典起居注,并修国史,兼中书侍郎。在东魏,官至秘书监,兼著作郎,定州大中正。入北齐,任中书令,兼著作郎。天保二年至五年(551~554),奉命编成《魏书》130卷,此后历任要职,加开府仪同三司,累迁尚书右仆射。追赠司空尚书左仆射。录诗4首。【魏淡】北朝齐历史学家、文学家魏收之弟,录诗4首。

    14 诗词雅韵②

    北朝:【魏胡太后】生卒不详,北朝北魏宣武帝皇后,政治家。录诗2首。唐:(01-08)【魏承班】字里、生卒年均不详。今存二十一首(见《唐五代词》)。录诗7首。【魏璀】天宝进士。诗一首。【魏兼恕】生卒不详。录诗1首。【魏峦】生卒不详。录诗1首。《魏朋妻》生卒不详。录诗1首。【魏朴】字不琢,毗陵人。录诗二首。【魏求己】官御史,谪山阳丞。录诗一首。【魏氏】生卒不详。求己之妹。录诗1首。宋:(01-04)【魏顺之】生卒不详。录诗1首。【魏庭玉】字句滨,宛陵人。嘉熙四年(1240)任吴县令。录诗2首。【魏掞之】初字元履,后字子实,人称艮斋先生。建州建阳人。南宋学官。赐录诗1首。【魏子敬】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云:未详何处人。有云溪乐府四卷,不传。录诗1首。

    15 诗词雅韵③

    唐(09-15)【魏征】我国初唐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主持编纂资政大典《群书治要》;主持编写五代史。录诗10首。【魏谟】唐文宣宗门下侍郎户吏部尚书。集十卷,今存诗1首。【魏元忠】武则天、中宗时的宰相。曾抵御吐蕃和突厥。录诗2首。【魏知古】大唐睿宗玄宗时期两朝宰相,集七卷,今存诗5首。【魏扶】中唐时代宣宗时兵部侍郎宰相。魏扶颇具文采。有诗流传于世。录诗4首。【魏奉古】人称为聪明尉。终兵部侍郎。录诗1首。【魏万】尝居王屋山,后名颢。录诗2首。

    16 诗词雅韵④

    宋(05-12)【魏野】北宋真宗时期著名诗人、著作郎。《宋史·艺文志》著录其《草堂集》2卷,《钜鹿东观集》10卷。另《补遗》1卷,《附录》1卷。录诗10首。【魏杞】南宋孝时宗枢察使、丞相、鲁国公。魏杞一生著作甚丰。录诗9首。【魏良臣】南宋参政知事、建康郡开国侯。录诗2首。【魏了翁】南宋著名理学家、尚书、秦国公。著有《鹤山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录诗10首。【魏庆之】字醇甫,号菊庄,南宋建安人。无意仕进,著《诗人玉屑》二十一卷。录诗4首。【魏玩】字玉汝。襄阳邓城人。北宋女词人,出身世家。自幼博览群书,尤以诗词见长。封鲁国夫人。录诗词5首。【魏泰】字道辅,号汉上丈人,襄阳人。曾布妇弟。录诗1首。【魏勇】(生卒不详),字尘影,号观风居士,蒲圻人。仕至礼部尚书,进资政殿学士。录诗2首。

    17 诗词雅韵⑤

    元(01-01)【魏初】(1226-1286),字太初,号青崖,弘州顺圣(今河北阳原县)人。从祖父魏璠,金代进士,父思廉,金甄官署令。魏初幼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曾从元好问学。中统元年(1260),为中书省掾史兼掌书记。后以祖母老,辞归,隐居教授。至元七年(1270)授国史院编修官,拜监察御史,历仕陕西、河东按察副使,行台扬州、江西按察使等职。《元史》卷一百六十四有传。著有青崖集五卷。录诗12首。

    18 诗词雅韵⑥

    明:(01-06)【魏光绪】字孟韬,号元白,山西省武乡县人。人称铁面御史。崇祯元年,升为太仆寺正卿。著作颇丰。录诗5首。【魏观】字杞山,湖北省蒲圻县人。洪武七年,任苏州知府。录诗4首。【魏裳】字顺甫,明蒲圻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以刑部侍郎出守济南。裳著有《云山堂集》六卷。录诗2首。【魏允贞】(1542-1606)字忠,明南乐人。其弟魏允中、魏允孚同中进士,人称“三凤”。抚晋10年,山西大治,人称其青天神明。录诗1首。【魏学洢】字子敬,明朝末嘉善人,明“骨鲠之臣”魏大中的长子。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著有《茅檐集》。录诗1首。【魏一鳌】字莲六,直隶新安人。明崇祯举人,官忻州知州。有《雪亭诗草》、《虫音》。录诗3首。

    19 诗词雅韵⑦

    清(01-05)【魏禧】清代散文家。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宁都人。魏禧与其兄祥、弟礼,都能文章,世称“三魏”。著有《魏叔子文集》22卷,《诗集》8卷等,录诗10首。【魏礼】字和公,魏禧胞弟。著有《魏季子诗文集》16卷,《清史列传》行于世。录诗5首。【魏际瑞】字善伯,原名祥,魏禧胞兄。著有《魏伯子文集》10卷、《杂俎》5卷、《四此堂稿》10卷。他的《与子弟论文书》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论宝库中的珍品。录诗10首。【魏世杰】字兴士,江西宁都人,际瑞之子。与从弟世仿、世俨,时称“小三魏”。际瑞遇难,拔佩刀自刎。世杰著有梓室诗文集,《国朝先正事略》传于世。录诗3首。【魏源】近代经史学者、思想家、文学家。官至高邮州知州。湖南邵阳县隆回人。辑《海国图志》,录诗8首。

    20 诗词雅韵⑧

    清(06-12)【魏耕】原名璧,字楚白,归安人。录诗5首。【魏勇】字尘影,号观风居士,蒲圻人。曾任礼部尚书,进资政殿学士。录诗2首。【魏象枢】字环极(一作环溪),号庸斋,又号寒送,蔚州人。清初著名的大臣和学者,被史家誉为“清初直臣之冠”。录诗8首。【魏裔介】字石生,号贞庵,柏乡人。

    累官至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史称乌头宰相。录诗7首。【魏秀仁】字伯肫,一字子安,又字子敦,号眠鹤主人、眠鹤道人,又号咄咄道人、不悔道人,清福建侯官人。曾任陕、晋、川幕僚。清小说家。著有小说《花月痕》等。录诗2首。【魏成宪】字宝臣,号春松,浙江仁和人,乾隆49年(1784)进士,历官御史,

    有《浅斋文集》。录诗2首。【魏定一】字不坡,一字元伯,又号也野,云南昭通人。清乾隆57年(1793)举人。品行卓绝,淡于荣利。历主昭通威宁书院讲席。以诗古文辞、书、画自娱。著也野语录、松竹草堂吟稿、百花词行世。录诗2首。

    21 诗词雅韵⑨

    清(13-14)【魏瀚】字南崖,清湖南衡阳(今衡南县)人。嘉庆庚辛,授浮山知县,为政清廉,驭胥役严。调安邑,赋役繁重,簿书填委,瀛台以简治。移武乡县,以善决狱,调省城司谳。着有《耶姜山房诗文集》十三卷。录诗2首。【魏锡曾】字稼孙,仁和人。贡生,福建候补盐大使。有《绩语堂诗存》。录诗5首。

    22 诗词雅韵⑩

    当代(01-03)【魏嫲】女,广东五华龙村老田人。革命烈士。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后被敌人杀害。录诗1首。【魏巍】(1920-2008.8.24)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1942年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1950年至1958年间三次赴朝鲜,写下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荣获1982年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创作奖)。录诗2首。【魏义芳】(1949.3-)笔名东方鹰,湖南桃源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中国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科学诗人协会、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中国当代民间艺术家协会、湖南省诗词学会、湖南省楹联协会、湖南省诗歌协会、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乡土作家协会理事。1999年被世界文化名人成就金像奖常设机构、中国国际名人院、中国国际名人协会、北京名人文化研究中心授予“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录诗12首。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