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魏风遗韵 04 惠民庄园
更新时间:2020-01-06 08:08:51 | 本章字数:1824
山东省惠民县魏肇庆的魏氏庄园为中国有名的三大地主庄园之一,是中国北方现存惟一的城堡式庄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氏庄园建于清朝晚期,它的身上浓缩了百年的风风雨雨,通过它可以形象地了解晚清时代的社会状况和当时的社会心态建筑风格,更重要的是,从庄园的兴衰和魏氏家族的命运,可以看到一百多年来社会和时事的变迁。魏氏庄园地处惠民县魏集镇魏集村南,是清代定府同知魏肇庆的宅第,整个庄园呈一组建筑群,包括住宅、池塘、广场、祠堂、花园等部分,占地面积27613平方米。庄园城垣不仅具有中国古代城垣建筑的基本构件,而且还有冷兵器时代城垣所不具备的特点。
山东省惠民县魏肇庆的魏氏庄园为中国有名的三大地主庄园之一,是中国北方现存惟一的城堡式庄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氏庄园建于清朝晚期,它的身上浓缩了百年的风风雨雨,通过它可以形象地了解晚清时代的社会状况和当时的社会心态建筑风格,更重要的是,从庄园的兴衰和魏氏家族的命运,可以看到一百多年来社会和时事的变迁。
魏氏庄园地处惠民县魏集镇魏集村南,与济南到滨州的220国道相邻,从济南坐汽车只要一个多小时就到了。魏氏庄园是清代定府同知魏肇庆的宅第,整个庄园呈一组建筑群,包括住宅、池塘、广场、祠堂、花园等部分,占地面积27613平方米。从建筑风格上看,它把具有防卫功能的城垣与北京四合院住宅模式融为一体,既承袭了北方传统建筑的对称、严谨、雄厚之风,又体现出南方建筑空间布局灵活多变之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庄园城垣不仅具有中国古代城垣建筑的基本构件:高大而坚固的墙体,墙顶部设有女儿墙、垛口,中间有供守卫人员游动的跑道;而且还有冷兵器时代城垣所不具备的特点,表现在城垣角上建有碉堡,内壁上设有掩体,碉堡和掩体都布有密集的射击口,用于火枪对外射击,这就具备了现代战争防御设施的性质,在
19世纪末颇具超前意识。庄园大门前有拱桥,桥前有两根高耸的旗杆。南侧有一棵古槐,是取“门前有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之意。城垣内是住宅区,有3进9座院落,布局合理,装饰精美,古朴典雅。
魏氏家族延续到修建庄园的魏肇庆,已是第十世了。此时,魏氏家族已到了鼎盛时期。这时的魏氏一门在仕途上官运亨通,在经济上也是富甲一方。在几代人中相继有二十多人在朝为官或被皇廷封赠为官,在北京、天津、济南、青岛及惠民四周各地开设了十余家钱庄、当铺,而且还开设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手工作坊。当时,济南北郊最大的纺织厂和济南货栈场地也有魏家的股份。另外,魏家还与章丘巨富孟家联姻,在孟家的“瑞蚨祥”号绸布店中也持有股份。魏家在魏集
村的周围拥有200公顷良田,成为鲁北一带远近知名的名门望族。
魏氏家族的第一代先人魏自显,原本是一个以种田为生的普通农民。由于明朝洪武年间的大移民而由河北枣强迁到山东的棣州(雍正十三年为武定府,今惠民县城内)东南15公里的永安镇。靠几代人的勤奋耕耘,俭朴持家,魏家慢慢富裕起来,成为本地极具实力的大家族,永安镇也因此改为魏家集。
到了第七世魏毓柄时,魏氏一族已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巨富人家。魏毓柄20岁开始经商,长期的商场磨练使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全国各地的市场、物价情况,甚至当地的风土人情,他都能熟知详记,这些都为他日后经商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惠民乡里,流传许多关于魏家的故事。
其中流传甚广的当属“一张柄(饼)卷了蒲台城”的说法。有一天,魏毓柄骑着毛驴到北镇(现今的滨州市区)了解市情。中午后,他过了大堤,到了蒲城的一家旅店住下。在上厕所的时候,有两位白发长者随他上厕所,隐约之中听到两位长者中有个说“白的涨钱”。魏毓柄一听,心中一动,急忙起身想上前去问个究竟,但那两位老人已经走远了。魏毓柄回到旅店,一边喝茶一边琢磨刚才听到的话。白的涨钱?不就是说银子涨钱吗?于是,魏毓柄当晚便跑遍了蒲城的3个银贷铺,买下了铺子里所有的银子。他与银货铺主人约定好:先交部分定金,其余大部分待取银时付清。三五天过后,白银的价格果然大涨。待白银价格涨到高处时,魏毓柄便将所买白银全部转手卖出。魏毓柄以小搏大,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被人传为“一张柄(饼)卷了蒲台城”。
在这个时期,魏毓柄又涉入了一本万利的私盐生意。他借助家族的势力取得了官府的默许和支持,得到了食盐专卖权,开办了多处盐店。这便成为魏氏家族暴富的又一重要财源。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魏氏家族在当地及附近州县的社会威望和名声大大提高了,对其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维持经营的规模,以及与名门官宦之家的联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