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铿锵音律 14 宋官品级辽金制
更新时间:2020-02-04 11:55:31 | 本章字数:9083
●宋代以节度使和观察使合称“两使”。自唐末以来,节度使之权虽重而除授极滥。◆宋代的兵制非常复杂,有禁军、厢军、乡兵、蕃兵之分。维护宋代封建政权的主要军事力量是禁军。保卫京城、戍守边境、对外作战、对内镇压人民,主要是依靠禁军。◆宋朝官员品级:诸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王,为正一品。(全为加官,不是常职。南宋末年的左右丞相,也为正一品)诸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嗣王,郡王,国公,为从一品。诸金紫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开国郡公,上柱国,为正二品。诸银青光禄大夫,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御史大夫,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开国县公,柱国,为从二品。诸宣奉、正奉大夫,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上护军,为正三品。诸正议、通奉大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开国侯,护军,为从三品……
宋朝魏姓风云人物:
★魏丕,生卒年不祥。北宋建国,自始至终北方与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威胁未曾间断(契丹、西夏、女真接踵而兴)。太祖初即位,即以“魏丕为作坊副使”,负责军器的监制与改良工作。为北宋精于设计的机械人才。后任代州剌史,兼领作坊使,为火药及火药武器在军事科学领域的应用,防御外族侵略,维护中华各民族统一,作出了贡献。后裔魏定国,宋凌州团练使,精熟火攻法,上阵专用火器取人,人称“神火将军”。后归顺梁山。★魏野,宋初诗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原为蜀地人,后迁居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东郊人)。自筑草堂于陕州东郊,常在泉林间弹琴赋诗。北宋景德3年(公元1006年),寇准罢相,出任陕州知州。得知魏野文才,常去拜访,二人结为好友。魏野的诗效法姚合、贾岛,苦力求工。《宋史·艺文志》著录其《草堂集》2卷,《钜鹿东观集》10卷。天禧3年12月,魏野卒,陕州令报朝廷,宋皇追赠为秘书省著作郎。《宋史·艺文志》著录其《草堂集》2卷,《钜鹿东观集》10卷。居住过的草堂山庄被誉为陕州八景之一——“草堂春晓”。★魏杞,字南夫,一字道弼,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宋绍兴11年中进士,历官县尉、县令,后朝臣推荐为太傅寺小簿、宋正少卿。隆兴2年金国进犯,宋孝宗授假吏部尚书,为金国通问使。魏杞出使,不辱使命,取得“一正名、二退师、三减岁币、四不发归附人”的外交成就。迁给事中同知枢察院,进参知政事右仆射兼枢察使。“繇庶官一岁至相位”成为一时重臣。魏杞一生著作甚丰。有《童讽》30卷、《三苏言论编》、《勤斋诗》3卷、《山房集》30卷和《魏文节遗书》1卷、《附录》1卷问世。★魏良臣,字道弼,高淳崇教乡南塘人。宣和2年考取了进士,初拟任为丹徒县尉。后调任严州寿昌令。魏良臣因政绩被皇帝召见,直接任命为吏部郎。加升左右史检出使金国。金兀术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威胁,魏良臣大义凛然,用他特有的气质和辩驳能力折服了金兀术,迄定初议,维护了南宋的利益。在参政知事的位置上,他纠正冤假错案,起用被奸臣打击压制的国家有用之才,整顿朝纲、厉行节约。晚年魏良臣历知绍兴、宣、潭、泗四郡,享年69岁,赠光禄大夫建康郡开国侯,谥敏肃。★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人。南宋理学大师。南宋己未科进士,嘉熙元年以校书郎出知嘉定府,累官工部侍郎、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等职。曾於两淮力主抗金,献边防十策。後为奸臣黜退,领其四子随宋南宗子南迁泉州,卜居白鹤山下,著书立说,开馆讲学,称鹤山先生。三子魏国佐,字延龄,辛丑科进士,任漳州军事推官,后升川滇粤等五军都统制,与元军三战江西,淳祐10年为国捐躯。延龄子天中,赐进士出身,德祐元年任御史,以文职兼武衔入宫,任皇帝侍卫。景炎年间随端宗皇帝南逃,至漳州以南九龙岭下,被元兵围困,元将阿利罕逼端宗皇帝饮鸠自杀。魏天忠为解宋主之危,暗换帝服,代帝饮鸠殉难。明洪武元年,朝廷为表彰魏氏一门忠烈,追谥为“九龙三公”。魏了翁是南宋后期著名的理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魏文翁,字嘉父,南宋蒲江人。终年51岁。父魏孝寿,淳熙13年(1186年)中丙午科举人。堂兄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累官工部侍郎、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等职。南宋理学大师。宋宁宗嘉定4年考取进士,时年31岁。旋任四川制置司干办、上津县令、新繁县令、成都通判职。在诸任中,简政薄赋,多有政声,后升调叙州知州。魏文翁生平著作有《读书日记》20卷、《中庸大学讲义》2卷、《杂稿》10卷等。魏文翁立身处世重在务实,提倡知行合一,见义必为。享誉南宋,学者称他为“果斋先生”。★魏胜,字彦威,淮阳军宿迁县人,南宋抗金名将。出身农家,早年曾为弓箭手。胆略过人,骁勇善战。绍兴31年7月,魏胜探知金军大举进攻,遂乘机聚宿迁忠义军起义。收复州辖怀仁、朐山、东海、沭阳诸县,声势大震。魏胜先后任海州、楚州知州,山东忠义军都统制,淮阴征战中,魏胜援绝箭尽,依岗列阵,顽强抗击,中箭落马,终年45岁。朝廷赠保宁军节度使,谥忠壮。史学家章颖将他列入“南渡四将”,誉为“山东忠义之冠”。★魏玩,字玉汝。襄阳邓城人。北宋女词人,出身世家。自幼博览群书,尤以诗词见长。后嫁右仆射曾布(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弟弟)为妻,是诗论家魏泰之姊,俗称魏夫人。曾布参与王安石变法,后知枢密院事,为右仆射。魏玩极力提倡并恪守封建伦理道德,多次受北宋朝廷褒奖,封鲁国夫人。弟魏泰,著有《临汉隐居诗话》、《东轩笔录》。
●辽朝(耶律氏)是契丹贵族建立的政权,在皇帝之下设立了两套官僚机构:一是北院,掌管朝廷大政及契丹本部事物;另一是南院,掌管境内汉人州县等事。俗称北面官、南面官。◆北面官设有北、南枢密院,有枢密使、知枢密院事等为其长官。北枢密院掌管全*政,类似唐朝的兵部;南枢密院掌管铨选、丁赋等政。枢密院下还设北、南宰相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宰相”作为正式官名),北、南宰相都由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所把持。此外还有北、南大王院、宣徽院、敌烈麻都司、夷离毕院等。◆南面官多仿唐制,也有三省六部、各台、院、寺、监、诸卫等官,多用来安置汉人的,但是并无实权。地方的燕云十六州等汉人居住区,实行州、县两级制,州长官为刺史,县长官为县令。
●金朝(完颜氏)是女真贵族建立的政权。金初,熙宗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废除了奴隶制的贵族会议,采取了封建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金朝实行一省制,只设尚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不设中书、门下二省。虽以尚书令为最高行政长官,但仅是皇族贵戚的荣誉衔,因此下面的左右丞相便成为实际的宰相了,又有“平章政事”也为宰相。再下有左右丞、参知政事为执政。汉人可担任执政金朝的地方行政仿照辽、宋制度,建立路、府、州、县四级体制。
金朝魏姓风云人物:
★魏子平,字仲均,弘州人。登进士第,调五台主簿,累除为尚书省令史,除大理丞,历左司都事,同知中都转运使事,太府监。正隆3年,为贺宋主生日副使。世宗即位,任户部侍郎。大定2年,进户部尚书。大定6年,复为贺宋主生日使,拜参知政事。大定11年,罢为南京留守。大定15年,起为平阳尹。大定26年,魏子平薨于家。
武职充任最亲信的近侍为带御器械,这是因为五代时皇帝多在军中,故有此习惯。宋代沿袭,非极亲近之人,不令其在左右持带武器作侍卫。《宋史·职官志六》说:“宋初,选三班以上武干亲信者佩櫜■、御剑,或以内臣为之,止名“御带”。咸平元年(公元998年)改为“带御器械。”宋仁宗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定其人数不得超过6人。《职官志六》又载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枢密院奏言:“带御器械官当带插。”宋高宗说:“此官本以卫不虞,今乃佩数笴骹箭,不知何用。方承平时,至饰以珠玉,车驾每出,为观美而已。他日恢复,此等事当尽去之。”虽然绍兴二十九年曾再次诏增带御器械4员,实际上仅作为装饰而已。
又有几种中央派出的外任官、与前代有所不同,必须说明:
宋代以节度使和观察使合称“两使”。自唐末以来,节度使之权虽重而除授极滥。宋代派文臣知军州事、代替节度使之职,于是节度使之权虽尽去,而官位反而提高,只有亲王外戚及前任将相大臣中有特殊资望者,方授以此官。但名为某某道或某某军节度使,实际并不履任。例如元丰中,镇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傅韩绛为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名府,其中镇江军节度使为虚衔,判大名府才是实际职务。凡节度使兼中书令或侍中或中书门下平章事者谓之使相,检校官加节度使出判府州者,亦谓之使相。节度观察留后本是唐代藩镇以其亲信留充后务之称,作为次于节度使一级的官名,后改为承宣使。此外,观察、防御使、团练使以及刺史都作为虚衔,虽带某州之名,但并不履某州之任,名为“遥郡”。
宋代的节度使、观察使名存实亡,但两使之下的判官、支使、掌书记、推官等幕职却依然如故,就连防御、团练、军事州都仍有幕职,作为入官的初阶,这是一种奇特的制度。判官也有称签书判官厅公事的,简称签判。签判之下的幕职官,其实都是闲职。
◎兵制
宋代的兵制非常复杂,有禁军、厢军、乡兵、蕃兵之分。维护宋代封建政权的主要军事力量是禁军。保卫京城、戍守边境、对外作战、对内镇压人民,主要是依靠禁军。禁军原来是皇帝的卫兵。禁军的名称始于唐代,当时数量很少。五代的皇帝许多是由节度使爬上来的。他们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以后,往往把他们原来统率的军队调到中央当禁军,作为自己的亲兵。后梁朱温时,已经有“侍卫亲军”的名号。到了后汉,侍卫亲军的统帅——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就握有很大的权力。后周柴荣为了加强中央的权力,除了保留侍卫亲军以外,又下令各地选募壮士到开封,由当时任殿前都虞候的赵匡胤挑选武艺高强的编为殿前诸班,也作为禁军,而且比侍卫亲军更见信用。宋代在首都设殿前司,置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其职掌据《宋史·职官志六》说:“掌殿前诸班直及步骑诸指挥之名籍,凡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皆总其政令。”五代后周时,本设有都点检、副都点检之官,位在都指挥之上,因为赵匡胤在北周时任过“都点检”,故即位之后不复置。此外又设环卫官,共十六卫(如左右卫、左右金吾卫等),各卫有上将军、大将军等官。
厢军、乡兵和蕃兵都是地方部队,一般不离开本地,乡兵主要是河北、河东(山西)、陕西等地为防御辽和党项而设的;蕃兵从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中召募。这两种军队数量不多,力量分散。厢军遍布各地,数量很大,但是不进行军事训练,没有什么战斗力,主要供地方上役使,实际上是一种役兵。
宋朝官员品级
诸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王,为正一品。(全为加官,不是常职。南宋末年的左右丞相,也为正一品)
诸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嗣王,郡王,国公,为从一品。
诸金紫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开国郡公,上柱国,为正二品。
诸银青光禄大夫,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御史大夫,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开国县公,柱国,为从二品。
诸宣奉、正奉大夫,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上护军,为正三品。
诸正议、通奉大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开国侯,护军,为从三品。
诸通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卿,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开国伯,上轻车都尉,为正四品。
诸太中大夫,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七寺卿,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轻车都尉,为从四品。
诸中大夫,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开国子,上骑都尉,为正五品。
诸中奉、中散大夫,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太子左、右庶子,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开国男,骑都尉,为从五品。
诸朝议、奉直大夫,集英殿修撰,七寺少卿,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尚书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太子少詹事、左右谕德,入内内侍省、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入内内侍省、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骁骑尉,为正六品。
诸朝请、朝散、朝奉大夫,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尚书诸司郎中,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飞骑尉,为从六品。
诸朝请、朝散、朝奉郎,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尚书诸司员外郎,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开封府司录参军事,枢密副承旨,枢密院诸房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太子侍读、侍讲,两赤县令,云骑尉,为正七品。
诸承议郎,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合门宣赞舍人,太子中舍人、舍人、诸率府率,亲王府翊善、赞读、直讲,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武骑尉,为从七品。
诸奉议、通直郎,七寺丞,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开封府诸曹参军事、军巡使、判官,京府判官,亦畿县令,两赤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令,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为正八品。
诸宣教、宣议郎,御史台检法官、主簿,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寺、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合门祗候,枢密院逐房副承旨,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太子诸率府副率,亲王府记室,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监判官,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京府、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推官,诸州签判,节镇、上中下州录事参军,京府诸曹参军事、军巡判官,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丞,诸州上中下县令、丞,两赤县主簿,尉,诸府诸曹,节镇、上州诸司参军事,节度副使、行军司马,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三省枢密院主事,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为从八品。
诸承事、承奉郎,理亲民资序者,从八品,承务郎准此。
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主簿、尉,三京赤县主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为正九品。
诸承务郎,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中、下州诸司参军,诸州上中下县主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为从九品。
宋朝魏姓风云人物:
★魏丕,生卒年不祥。北宋建国,自始至终北方与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威胁未曾间断(契丹、西夏、女真接踵而兴)。太祖初即位,即以“魏丕为作坊副使”,负责军器的监制与改良工作。为北宋精于设计的机械人才。经过他改良后*子弩,射程“增至千步”。在魏丕的操作下,北宋的武器改良有了良好的开端,奠定了火药被大量用于武器制作方面的环境因素。后任代州剌史,兼领作坊使,为火药及火药武器在军事科学领域的应用,防御外族侵略,维护中华各民族统一,作出了贡献。后裔魏定国,宋凌州团练使,精熟火攻法,上阵专用火器取人,人称“神火将军”。后归顺梁山。
★魏野(960~1019)宋初诗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原为蜀地人,后迁居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东郊人)。自筑草堂于陕州东郊,常在泉林间弹琴赋诗。北宋景德3年(公元1006年),寇准罢相,出任陕州知州。得知魏野文才,常去拜访,二人结为好友。魏野的诗效法姚合、贾岛,苦力求工。《宋史·艺文志》著录其《草堂集》2卷,《钜鹿东观集》10卷。天禧3年12月,魏野卒,陕州令报朝廷,宋皇追赠为秘书省著作郎。《宋史·艺文志》著录其《草堂集》2卷,《钜鹿东观集》10卷。居住过的草堂山庄被誉为陕州八景之一——“草堂春晓”。
★魏杞,(1121-1184)字南夫,一字道弼,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宋绍兴11年中进士,历官县尉、县令,后朝臣推荐为太傅寺小簿、宋正少卿。隆兴2年金国进犯,宋孝宗授假吏部尚书,为金国通问使。魏杞出使,不辱使命,取得“一正名、二退师、三减岁币、四不发归附人”的外交成就。迁给事中同知枢察院,进参知政事右仆射兼枢察使。“繇庶官一岁至相位”成为一时重臣。魏杞一生著作甚丰。有《童讽》30卷、《三苏言论编》、《勤斋诗》3卷、《山房集》30卷和《魏文节遗书》1卷、《附录》1卷问世。
★魏良臣,字道弼,高淳崇教乡南塘人。宣和2年考取了进士,初拟任为丹徒县尉。后调任严州寿昌令。魏良臣因政绩被皇帝召见,直接任命为吏部郎。加升左右史检出使金国。金兀术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威胁,魏良臣大义凛然,用他特有的气质和辩驳能力折服了金兀术,迄定初议,维护了南宋的利益。在参政知事的位置上,他纠正冤假错案,起用被奸臣打击压制的国家有用之才,整顿朝纲、厉行节约。晚年魏良臣历知绍兴、宣、潭、泗四郡,享年69岁,赠光禄大夫建康郡开国侯,谥敏肃。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人。南宋理学大师。南宋己未科进士,嘉熙元年以校书郎出知嘉定府,累官工部侍郎、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等职。曾於两淮力主抗金,献边防十策。後为奸臣黜退,领其四子随宋南宗子南迁泉州,卜居白鹤山下,著书立说,开馆讲学,称鹤山先生。三子魏国佐,字延龄,辛丑科进士,任漳州军事推官,后升川滇粤等五军都统制,与元军三战江西,淳祐10年为国捐躯。延龄子天中,赐进士出身,德祐元年任御史,以文职兼武衔入宫,任皇帝侍卫。景炎年间随端宗皇帝南逃,至漳州以南九龙岭下,被元兵围困,元将阿利罕逼端宗皇帝饮鸠自杀。魏天忠为解宋主之危,暗换帝服,代帝饮鸠殉难。明洪武元年,朝廷为表彰魏氏一门忠烈,追谥为“九龙三公”。魏了翁是南宋后期著名的理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
★魏文翁(1180—1231),字嘉父,南宋蒲江人。终年51岁。父魏孝寿,淳熙13年(1186年)中丙午科举人。堂兄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累官工部侍郎、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等职。南宋理学大师。宋宁宗嘉定4年考取进士,时年31岁。旋任四川制置司干办、上津县令、新繁县令、成都通判职。在诸任中,简政薄赋,多有政声,后升调叙州知州。魏文翁生平著作有《读书日记》20卷、《中庸大学讲义》2卷、《杂稿》10卷等。魏文翁立身处世重在务实,提倡知行合一,见义必为。享誉南宋,学者称他为“果斋先生”。
★魏胜(1120—1164),字彦威,淮阳军宿迁县人,南宋抗金名将。出身农家,早年曾为弓箭手。胆略过人,骁勇善战。绍兴31年7月,魏胜探知金军大举进攻,遂乘机聚宿迁忠义军起义。收复州辖怀仁、朐山、东海、沭阳诸县,声势大震。魏胜先后任海州、楚州知州,山东忠义军都统制,淮阴征战中,魏胜援绝箭尽,依岗列阵,顽强抗击,中箭落马,终年45岁。朝廷赠保宁军节度使,谥忠壮。史学家章颖将他列入“南渡四将”,誉为“山东忠义之冠”。
★魏玩,字玉汝。襄阳邓城人。北宋女词人,出身世家。自幼博览群书,尤以诗词见长。后嫁右仆射曾布(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弟弟)为妻,是诗论家魏泰之姊,俗称魏夫人。曾布参与王安石变法,后知枢密院事,为右仆射。魏玩极力提倡并恪守封建伦理道德,多次受北宋朝廷褒奖,封鲁国夫人。弟魏泰,著有《临汉隐居诗话》、《东轩笔录》。
辽朝(907—1125)官制
辽朝(耶律氏)是契丹贵族建立的政权,在皇帝之下设立了两套官僚机构:一是北院,掌管朝廷大政及契丹本部事物;另一是南院,掌管境内汉人州县等事。俗称北面官、南面官。
北面官设有北、南枢密院,有枢密使、知枢密院事等为其长官。北枢密院掌管全*政,类似唐朝的兵部;南枢密院掌管铨选、丁赋等政。枢密院下还设北、南宰相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宰相”作为正式官名),北、南宰相都由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所把持。此外还有北、南大王院、宣徽院、敌烈麻都司、夷离毕院等。《辽史》说:“北枢密视兵部、南枢密视吏部,北、南二王视户部,夷离毕视刑部,宣徽视工部,敌烈麻都视礼部,北、南府宰相总之。惕隐治宗族,林牙修文告,于越坐而论议以象公师。”
南面官多仿唐制,也有三省六部、各台、院、寺、监、诸卫等官,多用来安置汉人的,但是并无实权.地方的燕云十六州等汉人居住区,实行州、县两级制,州长官为刺史,县长官为县令。
金朝(1115—1234)官制
金朝(完颜氏)是女真贵族建立的政权。金初,熙宗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废除了奴隶制的贵族会议,采取了封建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金朝实行一省制,只设尚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不设中书、门下二省。虽以尚书令为最高行政长官,但仅是皇族贵戚的荣誉衔,因此下面的左右丞相便成为实际的宰相了,又有“平章政事”也为宰相。再下有左右丞、参知政事为执政。汉人可担任执政。
金初还改变了过去部落组织猛安、谋克为兵民合一的制度,设置枢密院,主管全*事,以枢密使、副使总领院事。还设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监察机构,以御史中丞为首脑,掌管监察和重大案件的审理。
金朝的地方行政仿照辽、宋制度,建立路、府、州、县四级体制。路设兵马都总管统领军兵;路治所在的府称总管府,以兵马都总管兼府尹。各州刺史、节度使既领兵也管民事。县设县令只管民政。
金朝魏姓风云人物:
★魏子平,字仲均,弘州人。登进士第,调五台主簿,累除为尚书省令史,除大理丞,历左司都事,同知中都转运使事,太府监。正隆3年,为贺宋主生日副使。世宗即位,任户部侍郎。大定2年,进户部尚书。大定6年,复为贺宋主生日使,拜参知政事。大定11年,罢为南京留守。大定15年,起为平阳尹。大定26年,魏子平薨于家。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