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一章 介绍

更新时间:2019-05-31 14:44:29 | 本章字数:2758

    【编辑按】小说以朴实的语言,从介绍两位男女主人张万年和刘海霞开始,拉开了故事的序幕。张万年,一位下过放、当过筑路工人,也是一位勤奋好学、敢想敢干敢闯的年轻人。等车的空闲,他突发奇想,想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曾经的梦想,去当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教育局的领导,学校的领导,对于张万年的外语特长,很是欣赏。不知张万年能否能加入教师队伍?且待下集精彩!(编辑:永铭家珍)

    他叫张强生,是一个小学老师。他个子很高,但却不爱好体育运动,只是后来在一个女老师的感召下,才进行长跑,最喜欢的就是学习外语。在当老师之前,他下过乡、在农村接受了两年的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后来,他又从青年点招工到了油田成了一名筑路工人,再后来就毛遂自荐地来到了学校,当上了一名小学老师,终于圆了他少年时代的梦想。

    她叫刘海霞,是一个公交车上的售票员,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每年都把劳模的奖状拿回家里,她走了好几个单位,但不管在哪儿工作,她都是一如既往,从来不在工作中打折扣。所以,她得到了同志们的好评和赞赏。

    她个子不是很高,但却格外精神、很漂亮,浓眉大眼,喜欢养花养草,也是一个不知疲劳的人,完全是属于“铁娘子“型的人。

    张强生除了正常工作以外,很少与人说话,是属于内向型的男子。但他却有很多的业余爱好,比如,学习外语、集邮、听广播、还有喜欢交外国朋友。当然,这些可爱的老外朋友都是通过广播、通过写信认识的,就是“笔友。“张强生就是通过这些外国朋友了解了许多国家的风土人情,使他的知识不断地更新增多。

    刘海霞每天就是在公共汽车上跟班卖票,从早到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张强生是上世纪1981年从筑路调到了学校,当老师是他今生根本就没有想过的事情,也是事出有因,才使他产生了当老师的愿望。

    那是一个下雪的冬日,他要回单位,就在交通总站里面等车,车站里人很多,都坐在大长板凳上等车。人们不断地吸烟,整个大厅烟雾缭绕,被呛的人咳咳的。那时的人们因为对健康重视的不够,还不知道烟草对人们身体上有什么危害。张强生在农村也学会了吸烟,由于当时的经济情况,老农们抽的都是旱烟。在劳动的间歇休息的时候,老农们就会“热情洋溢“的招呼着:“喂,大家休息了,来,万年,抽支烟,来,卷一根吧。什么?不会?咳,这有什么不会的?你看,这样。“老农还真的耐心,手把手教会了张强生卷烟。呵呵,扯远了,还是回到车站吧。

    因为下雪,车次少了许多,哦,对啦,那时候他们坐车、看病是不花钱的。在他的大脑里,那个时候好像就是“共产主义“的生活了。他坐在长凳上抽着老汉烟,不时地把头转向室外看车来了没来。这等车的滋味真的挺难受,但丝毫没有办法,只有等待是唯一的出路。在他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涌进了他的大脑里,“这边有一个学校,缺不缺老师?要不,我当个老师得了。我正好会英语,说不定以后会有用的。“想到这儿,他索性就站起来就向站外走去,来到了教育局,找到了局长就询问起来。

    局长问他:“你今年多大了?在什么单位工作?“

    张强生说:“我22岁,在筑路四大队工作。“

    “为什么要当老师?“

    “因为我喜欢教育、喜欢孩子。“

    “你有什么特长吗?“

    “我会英语、日语和俄语。“

    这句话一出口,局长的脸上现出了微笑。原来他也在跟着广播学习日语,这俩人的谈话不就吻合了吗!

    局长说:“哦,你也在学习日语?日语挺难的,你学习得怎么样?“

    “我就是爱好,跟着广播在学习。“

    “那么,我问你几句话。桌子上有电话,这句日语怎么说?“

    张强生都没有考虑就脱口而出:“机の上に電話があります。“

    局长说:“嗯,说对了。那么,电话在桌子上,怎么说?“

    张强生说:“電話は机の上にあります。“

    局长说:“又说对了。行,你以后到学校自己问问,看看是不是需要人,如果学校需要,到我这里办手续,我就通过了。“

    他们又谈了一些学习日语的心得,互相鼓励一下,张强生看看时间就走出了局长的办公室。

    这是张强生第一次与局长打交道,他乐滋滋地回到了车站,继续等车,心里挺敞亮的,因为自己独自地走出了第一步。他也想不到这个教育局长会那么和蔼可亲,一点架子都没有。在车上,他还在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骄傲呢。

    张强生回到单位以后,就把这个想法向他的好朋友,杨海天说了。杨海天对他的决定表示支持,说:“也行。你看咱们这儿是野外作业,成年累月的风吹日晒,有什么意思?学校呢,是室内工作,比这里强多了。不说别的,就在咱这儿工作,将来连个对象都娶不上,还说什么呀!“话是这么说,其实没有一个单身一辈子的。

    张强生听了杨海天这番话觉得也有道理,这个中队有好几个已婚年龄的哥们娶的都是农村的媳妇,不是说农村不好,在那个年月,户口决定了一切。和农村姑娘结婚,那要过着长期的两地生活,只有周日才可以回家与妻子见面。要想农转非那是比登天还要难,每年只有几个名额,哪那样容易轮到我们这些工人身上啊!有个娶了农村媳妇的哥们曾经对张强生说过:“万年啊,大哥告诉你,娶媳妇千万别娶农村的,生活太辛苦,你看我每个月只能回家一趟,回家就呆那么两天。每次和你嫂子见面都热泪盈眶,走了也是泪流满面舍不得,那又能怎么样?我们还得上班养家糊口啊!“

    是的,从现在往前数四十年,也就是六十左右岁的人就是在那个年代走过来的,每一个都会有很多的的感触。

    几十年过去了,这位哥们说的话仍然记在张强生的脑子里,他也下乡当过农民,知道农民的辛苦,对农民有感情。那个时候,他还小,还没到考虑这个问题。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学习外语,在哪里都这样,把学习外语当作兼职工作一样,当然,那个时候“兼职“这个词好像还没有出现在我们的字典里,没听有人说过,只能用现代人的词汇描写过去的情景。单位里的,教导员和管财务的小伙都很折服他,有好几个晚上,他被邀请教同志们学习英语。

    张强生和教育局长有了接触之后,又一次来到了局长的办公室。局长让他自己到学校去问问,那也是很冷的一天。他来到了中学英语教研组,说明了情况,那个组长还真的不错,带他找到了校长的家里。他们三人一起来到了校长的办公室,围着火炉开始聊起来。那时候,许多办公室都是活动板房搭建起来的。校长就问校长问:“为什么要当老师呢?“

    张强生说:“我对教育比较感兴趣,想当老师教英语,为四化做贡献。“

    “你的英语是怎么学的?“

    “我是自学的。“

    “哦,是自学成才啊,好啊,年轻人,有毅力。“

    突然,那个教研组长用英语说:“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Zhang Qiangsheng.“

    “How old are you?“

    “I’m twenty-two years old. I’m twenty-two.“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这些问话,张强生都听得明白,也能用英语回答出来,但这个问题他没有用英语回答,只是说:“我明白你问的话,但我能不能用汉语回答?“得到了对方的允许,他就用汉语回答了这个问题。对方很满意。校长也挺满意。但是,调动的事情毕竟不归他们管,他们能做到的只是让他回去等消息。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