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进修学习
更新时间:2019-05-31 14:46:36 | 本章字数:2899
【编者按】什么叫幸福呢?作者在这段故事里,晒了张强生的幸福。第一个幸福,到了学校三天就派出去学习。一个外行,这么快就有学习机会,可谓幸运。虽然经历了排大队买票的艰难,但对于掌握了教学知识来说,真是小巫见大巫了。第二个幸福更大,派到师范学校进修两年,而且是带薪进修。尤其是这个注重学历的时代,进修更为必要。可是,当时他还不情愿呢!要不是有贵人激将和鼓励,后悔的就是他了。作者语言流畅自如,如同坐对面唠家常,十分亲切,同时反应了那个计划经济时代什么都要票的特色。不知后续情节如何,我们期待着!(天涯何处)
张强生很幸运,就在他改行到学校当老师的第三天,学校就有一部分老师要到大连某学校去听课。学校也让他去了,他高兴极了。因为那时他还没有去过大连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让他去的目的还有一个,就是让他买车票。过去,买车票都要站很长的队,而且是人挤人,有的甚至都爬到人的脑顶去买票,秩序混乱。他只好扮演被挤的那个角色,毕竟他是一个富有朝气的年轻的小伙子。
在几天听课的时间里,他们还旅游了好几个风景区。张强生因为和这些老师都不熟,他本来就是一个内向型的男子,不好意思混杂在一群女老师当中,所以,他就单独行动,去了老虎滩等地,第一次欣赏到了美丽的海边城市的风光。也就是在那次去大连的路上,有人第一次叫他“老师“。开始,他很不好意思,可能脸都被羞红,发热了。有一个年纪较大的老师就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在学校都叫老师,不管是年轻的,还是老的,都这样叫,你习惯了就好了。“
张强生心里想:“这辈子想不到还有人管我叫老师,咳,随他们叫吧。“就这样,他默默地接受着人们对他“老师、老师“的称呼。那次去大连听课是两个学校组织的,在几十个老师中,就两个男老师,他和另一所学校一个男老师。所以,买火车票都是这两个大老爷们去挤。过去的人觉悟都不高,也不像现在这样有秩序,电影院、车站、火车站售票处都是人最多、最乱、最拥挤的地方。看来学校让他来学校的决定还是对的,真的让他有了用武之地。
大连之行给张强生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想不到这辈子还能到大连看看,挺好啊,来学校也不错,还可以到外地听课学习,他感觉好极了。
从大连听课后,张强生每天跟英语老师学习、听课,拿个听课笔记,坐在教室的后面,很多学生的眼睛不时地向他这边张望。他也不知道怎么听课、在听课笔记上应该记些什么,这些对他都是陌生的,他从来没有经历过也没有告诉过他。后来有老师主动告诉他,上课应该注意什么,怎么能把自己的知识传达给学生,让他们接受等等,他这才逐渐地对自己有了信心。当然,很多的东西和经验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积累,慢慢地走向成熟。
几天跟随老师听课学习后,学校也开始让张强生独当一面了。当他拿着教案和课本第一次走进课堂的时候,教室里鸦雀无声,静得让他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那时候的孩子们既老实又听话,不像现在的孩子们,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有时老师不敲桌子都安静不下来或者大声地喊叫。他看着教室里的孩子们都用陌生的眼神看着他,他觉得很好玩,有时候,他讲着讲着,就噗哧笑出声来,学生们也跟着他笑。每当看到学生那一对对眼睛瞅着他的时候,他都抑制不住每节课要笑几次。
下课,有的学生问他:“老师,你笑什么?“
张强生摸着学生的头,笑呵呵地说:“我看你们有意思了。“
过了很长的时间,张强生才适应了这个新的工作环境,在这个学校扎根了,一干就是三十年。
当时,这个学校有三个校长,都是女性,都是上了岁数的人,她们很慈祥和善,对这个新来的小伙子也算满意。出力的活,每次都跑不了他。有几次,学校到北镇去拉土,栽花,那里的土质比张强生所在地的土质好,栽花容易活。有老师家在北镇的,他就跟后勤老师一起去。张强生年轻体壮,一身的力气,干这点活对他来说也是轻松愉快的,想当年,在筑路干的活比这个不是累的多的多。领导让干啥就干啥,吃苦耐劳一贯是他的本色。
有一个姓李的校长,对张强生很好,经常把家里剩下的挂面都让他购买,那时候吃粮食要靠粮店定量供应。但是由于他年轻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供应的几十斤粮食是不够的。
于是,李校长就把她家吃不了的挂面送给张强生,把粮食本给他,让他自己去买,对他也可以说是关心备至。而他的学生也很好,中午有的学生不回家,在他那儿逗留,他就给学生们做饭一起吃。他的临时住地就是一个办公室,搭了一张床,白天,老师们在这里办公,晚上就是张强生的宿舍。
那时候,机关有食堂,他的三餐大多是在那里打回来吃,有时自己也做饭吃。虽然艰苦一些,但是比刚到油田,在筑路的时候,住帐篷、住板房好多了。
在这期间,也发生了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中学部,有一名老师因公死亡。那时,中小学都在一个院里,后来才分开。为了悼念死者,学校买了几个花圈,就放在了张强生住的办公室的隔壁,晚上有点恐怖,那时的他毕竟是年轻没有经历过这事。学校值班的老头儿每天半夜都有一顿夜宵,12点左右就去食堂打饭。有时候,值班老头儿就把饭票给张强生,让他替他值班。那几天的晚上,张强生胆战心惊地半夜起床去食堂打夜宵。他往隔壁的办公室里一看到那几个花圈浑身就打哆嗦,慎人啊!
到了下半个学期,一开学,学校就从南楼往北楼搬。张强生也在搬家的队伍中来回地搬运着桌椅。在休息的时候,李校长对张强生说:“张老师,教育处要派一些英语老师到外边进修学习,我给你报名了,你去学习吧,两年后就回来了,可以得到大专文凭。要不你年轻轻的,以后怎么在学校工作啊!“
那个时候人们对文凭似乎还很陌生,在张强生工作的学校里,很多老师都是随夫家属,哪有文凭啊!只是过了几年后,人们才认识到文凭的重要。那些妇女老师就到原籍去找高中毕业文凭、中专毕业文凭等能够证明自己学历的证明,挺费劲的,原因是年代太久了。
张强生听了校长的话,也有一份欣喜,因为他要到高校带薪去进修学习。校长还说:“过一段时间,教育处要举行一次摸底考试,及格的才能去,你就好好准备一下吧,争取考及格。“
张强生说:“我不想去学习。“
校长问:“为什么呢?“
“我刚来学校还不到半年。“
“那怕什么呀!两年毕业后,还回咱们学校。“
张强生不想去进修,他只是想把学校作为一块跳板,再活动活动,在机关这一带找一个更适合他的位置。既然领导给报名了,他也不应该违背,他就参加了考试,还真的及格了。当机关党委把这件事告诉张强生的时候,他又忧虑了,真不想去进修了。但是党委负责这个事的人说,不,不是说,而接近了骂的程度:“张强生,你别觉得你不去就没有人去了,我告诉你,想去的人多着呢。你要是不去,就不去,以后我看你后悔怎么办。去不去,三天后给我答复,你不去,有人等着去呢。“话非常的尖刻,这个老家伙真的生气了。张强生回来后,想了又想,最后还是决定去学习。
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党委那个负责人后,那个人笑呵呵地说:“这就对了,年轻人多学点东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多好的机会啊,还不去?带薪学习多好啊!“
就这样,张强生又和几十个英语老师一起坐着教育处配置的专车,走进了营口市师范学校,开始了新的学生生活。除了他们,还有本市的教师和其他学校的老师,三十多个人组成了一个“英语老师进修班“。张强生在这里度过了两年的学习时间,最终取得了大专毕业文凭。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