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24 亚热带果品黄皮

更新时间:2019-07-17 06:53:59 | 本章字数:5372

    ◆黄皮为芸香科黄皮属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小乔木。又名黄批、黄罐子。原产中国南部,越南、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美国的佛州等有零星栽培。我国已有1500年以上栽培历史。中国的广东、海南、广西、福建、贵州、四川、台湾等地有栽培。四川、云南也有分布。黄皮地方品种约20多种,我国原产的有7种。按果实风味分为甜黄皮与酸黄皮2类。甜黄皮多作鲜食,酸黄皮用以加工果脯、果汁、果酱。黄皮有消除胸腹胀满、生津、止渴、顺气、镇咳的功效;苦味较重的黄皮,效果尤佳。

    黄皮为芸香科黄皮属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小乔木。又名黄批、黄罐子。学名Clausenalansium(Lour.)Skeels。果为黄褐色卵状球形浆果,外披柔毛,直径约2厘米。甜蜜的白色果肉可生吃,内藏数枚翠绿色的种子。

    黄皮原产中国南部,越南、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美国的佛州等有零星栽培。我国已有1500年以上栽培历史。有关黄皮的记载最早见于《齐民要术》(公元533—544年)。《岭南杂记》(17世纪)记载黄皮“果大如龙眼,又名黄弹,皮黄白有微毛,囊白如猪脑,夏末结果”。对黄皮的特征特性作了初步描述。中国的广东、海南、广西、福建、贵州、四川、台湾等地有栽培。四川、云南也有分布。广东的潮汕地区及番禺、增城、连平、广州郊区,福建的福州、罗源、同安、永春,广西的玉林、梧州、南宁、钦州、柳州和百色等地区栽培较多。

    黄皮高6-10m。实生树干直立,嫁接树分枝较低,主干不明显。树皮灰褐色,常有白斑,成年树树皮粗糙,常见纵裂痕。叶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小叶5-13片,有小叶柄,先端短尖基部偏斜,边缘波浪形或见细齿,叶色深绿,叶脉突起,油泡细密,揉碎后有特殊香味。花两性,整齐排列;于春季开花。花白色,细小,由四或五枚花瓣组成。花聚生于枝条末端,成圆锥形花序。黄皮花小、黄白色,雌蕊淡绿色,子房有茸毛,果为小浆果,长2-3cm,圆珠形、卵形、心脏形,色黄带褐,果皮有茸毛、具特殊芳香,种子1-5粒,肾形或长卵形,上黄褐下绿色,种皮有白膜。

    黄皮原产亚热带,喜温暖,宜种植在年均温20℃以上地区。成年树每年抽2-3次梢,以秋梢量最多。花期在3-4月初,果在8月成熟。对土壤适应性强。

    中国黄皮地方品种约20多种,我国原产的有以下7种(不少属同物异名):1.黄皮(Clausenalansium(Lour.)Skeels),是目前供食用的栽培种黄皮。2.宜昌黄皮(C.dentateVar.Henryi,Swingl)湖北宜昌原产,云南有分布,果可食用,可作为杂交用的原始材料。3.贵州黄皮(C.dentateVar.Dunniana(Lev.)Swingl.),原产贵州。4.云南野生黄皮(C.dentateVar.robustaTan.),云南原产。5.光滑黄皮(C.lenisDrake),在华南地区及云南省都有分布。6.小叶黄皮(C.microphyllaMerr.etChun),海南省原产。7.假黄皮(C.moningeraeMerr.),海南省原产。目前,黄皮属的种多属野生,其中假黄皮的枝、叶、花、果均有独特香气,可制作香料、佐料。

    按果实风味分为甜黄皮与酸黄皮2类。甜黄皮多作鲜食,酸黄皮用以加工果脯、果汁、果酱。甜黄皮以鸡心种最为著名,果大皮厚,种子一般3-4粒,也有独核品系,酸甜适中,肉黄白,形如鸡心。品种有:广东的大鸡心、红嘴鸡心、鸡子黄皮,福建的奎章种、鸡心种、尖尾种,广西的鸡心仔均属此类。酸黄皮多属实生树,品种杂,缺乏分类。用作加工果汁果酱的有大圆皮、大牛心等,皮薄,核多,丰产,用作加工果干果脯有细鸡心、半尖尾、圆皮等,核少肉厚,酸中带有黄皮特有香味。

    无核黄皮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粮糖、有机酸和果胶,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果冻、果酱、蜜饯等,由于黄皮果实能健胃消食、行气止痛、解暑祛风、去疳积、清热解毒,所以是加工保健饮料的好原料。红日大果无核黄皮无核率高。

    主要优良品种:

    1.郁南无核黄皮。原产地广东郁南建城镇,1986年评为广东优质水果之一,广东各地均有引种。果穗较大,着果疏散,果粒大小均匀,果椭圆鸡心形,单果重9~10克,大者可达16~18克。果皮较厚,不易裂果。充分成熟时,向阳面橙红色。果肉橙红色,肉质结实嫩滑,纤维少。绝大多数无核,少数具一退化种子,可食率85%。与普通的二倍体黄皮混栽,其所结果实的无核率也达65%,有核果也仅含一粒正常或退化种子,未发现2粒以上种子。含可溶性固形物17.5%,含酸0.23%,甜酸可口,为中熟优质鲜食品种,但产量较低。郁南无核黄皮是三倍体变异株,花粉败育率很高,是无核原因之一。虽花穗大,小花1000朵以上,但因授粉不良而影响坐果,致结果稀疏,产量较低。可与有核黄皮混栽,提高坐果率和产量。

    2.大鸡心黄皮。主产地广东广州市郊区,广东全省都有栽培。果穗长大,每穗果重达500克以上。果似鸡心形,果粒均匀饱满,单果重8~10克,大者可达15克。果皮较厚,蜡黄色,果肉黄白色,果汁多,味甜微酸,有黄皮特有香气。肉质结实,较耐贮运。种子2~3粒,可食率较高,为47~62%。可溶性固形物12.0~16.7%。为在大暑前后成熟(7月下旬),为迟熟优良鲜食品种。嫁接苗定植后3年开始结果,单株产量约5公斤,成年树株产可达100公斤,适应性强,丰产稳产。

    3.钦州无黄皮。主产地广西钦州市,果长圆形,单果重8~10克,大者可达15克。果皮较薄,黄蜡色。果肉浅黄色,透明,味甜汁多,肉质脆,无核或极少核,可食率高,可达81%。可溶性固形物18.5%,甜酸可口,风味好,品质极优。在当地7月上中旬成熟。

    4.其他栽培品种有广东的岐山黄皮、龙山无核黄皮、长鸡心黄皮和白糖鸡心黄皮;福建福州的鸡心黄皮、晚熟黄皮、牛心黄皮和白蜜黄皮;广西钦州的长圆黄皮等。

    生物学特性。黄皮为常绿性小乔木,高6~10米。实生树干直立,嫁接树分枝较低,主干不明显。树皮灰褐色,成年树皮粗糙,常见纵裂。树冠开张,叶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复叶长30~40厘米,小叶5~13片,卵形或披针形。叶面深绿,叶背浅绿,叶脉突起,油胞细密,搓碎有黄皮的香气。花顶生圆锥花序,花小,黄白色,完全花。萼片青绿色5裂。花瓣5枚,雄蕊10枚,5长5短,雄蕊淡绿色,子房5室,每室2枚胚珠。果为小浆果,果皮黄色或黄褐色、橙黄色,有茸毛,具特殊芳香。果实圆形、长圆形、卵形、鸡心形。肉多与皮粘连。种子1~5粒或无,肾形或长卵形,上黄褐色下绿色,种皮有白膜。

    黄皮也是春季现蕾开花、夏季结果的果树。自然坐果较荔枝、龙眼高,开花遇上好天气,还要进行疏果才能保证果实品质。

    黄皮营养丰富,据分析100克果肉中含维生素C30~65毫克,糖8.7克,酸1.02~1.74克,且还含其他矿质营养。黄皮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多种制品。种子、根可入药。木材坚硬,可作家具。果实成熟正是夏末秋初水果之淡季,是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南方果树。

    黄皮果,每100克含可食用部分59克。热量(千卡):31B1硫胺素(毫克):.13CA钙(毫克):0蛋白质(克):1.6B2核黄素(毫克):.06MG镁(毫克):16脂肪(克):.2B5烟酸(毫克):0FE铁(毫克):.4碳水化合物(克):5.6VC维生素C(毫克):35MA锰(毫克):.6膳食纤维(克):4.3VE维生素E(毫克):0ZN锌(毫克):.32维生素A(微克):0胆固醇(毫克):0CU铜(毫克):.04胡罗卜素(微克):.7钾(毫克):226P磷(毫克):0视黄醇当量(微克):87.6钠(毫克):6.5SE硒(微克):.64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热带水果。

    黄皮可用切接、芽接或劈接等嫁接繁殖,最适宜的嫁接时期是春季(1~3月)和秋季(9~10月)。砧木可在每年的7~8月黄皮果实充分成熟时,选择普通的酸种黄皮,取出种子,洗净后随即播种。一般播后半个月发芽。幼苗长出后,加强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促进苗木生长健壮。当砧苗茎粗达到0.8厘米以上时便可嫁接,在良种母树上选取生长健壮、芽眼饱满、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或一年生枝条作接穗。接后半个月左右,接芽便陆续荫发,必须及时去除砧木芽、立支柱、防病虫及除草施肥等,对接芽应及时进行摘心,培养2~3个分枝,当苗高达30厘米以上时,便可出圃种植。

    黄皮应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建园,在春天或秋天种植,以3~4月种植成活率高。株行距采用3米×4米或2米×3米,每亩种植60~100株。种植前应先挖好深、宽各60~80厘米的植穴,施入基肥。因黄皮根浅,不耐积水,不宜种得太深。幼树期间可以间作,但不宜种植与黄皮争肥、争水、争阳光的作物。

    黄皮抗逆性较强,病虫害较少。常见的病害有为害果实的炭疽病、溃疡病,寄生于叶背及嫩枝上的煤烟病,以及为害根部的根腐病和煤烟病等。虫害有蚜虫、天牛、吹绵介壳虫及螨类等。

    黄皮的叶片呈阔椭圆形,背面具有凸起的腺体,叶面则布满透明的油点。其枝叶带香味,揉碎後发出的香味更浓。黄皮黄褐色的果实,呈卵状球形,表面披柔毛,可供食用,香甜可口,且有帮助消化的功效。

    黄皮的果实黄皮的果实成熟后除可以生吃外,还可以加工制成果酱、蜜饯、饮料和糖果。果皮及果核皆可入药,果皮味苦,有利尿和消肿的功效;果核有行气、止痛、健胃消肿的功效,主治胃痛、经痛和风湿骨痛。

    已经有上百年历史的黄皮酱是南宁市首创的特色调味料之一。制作黄皮酱的主要原料是广西特有的野生山黄皮,也称鸡皮果。山黄皮比我们一般吃到的黄皮果小一些,而且皮比较薄。现在的黄皮酱制作工艺依旧保持了传统的手工制作,并引进了先进的消毒、包装工艺。每年的六七月份收购山黄皮之后,工人们便将黄皮洗净、去核、放盐,放置到大瓦缸里进行几个月的封存腌制,然后再加以白糖、特级豆酱、辣椒、蒜米、甜酒、芝麻酱等配料,经过科学的方法制作而成。制成的黄皮酱有一种独特的山黄皮香味,味道酸甜可口、辣味适宜,既可以拌粉、面直接食用,也可以作为蒸、炒各种肉类和鱼类的佐料。

    药用价值:

    黄皮有消除胸腹胀满、生津、止渴、顺气、镇咳的功效;苦味较重的黄皮,效果尤佳。有黄皮的苦味,可以刺激胆汁分泌,促进消化,使吸收机能畅旺;此种苦味质,还有强心作用,又能松弛胸腹肌肉紧张,胀满状况得到减少或消除,黄皮之所以能顺气、镇咳,就是由于它具有松弛胸腹肌肉紧张作用,使呼吸顺畅,没有障碍问题,咳嗽自然停止。

    性味:气香、性平、味酸、微苦、辛。成分:种子含油量达53.2%。果皮、叶均含挥发油。叶又含酚类、黄酮甙、氨基酸。树皮含小薜硷、黄柏硷、掌叶防己硷等多种生物硷、舀醇、粘液质,酯类成分。

    功用:宣解郁热,理疝痛。叶可防治流行性感冒。根能治气痛及疝痛。这是南方群众广为使用的一种民间药。.

    便方:1.防治流感,感冒,疟疾:黄皮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2.肝胃气痛:生黄皮果晒干,每日10个,水煎服。或用黄皮树根l至2两,水煎后去渣,加黄酒冲服。3.疝气偏坠:黄皮树根2两,小茵香5钱,水煎后去渣,冲入黄酒适量,温服,一日2次。4.风痰流注,寒性脓疡:黄皮树嫩叶,黄皮果核焙燥研细,龟板砂炒研末,各4两,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2钱,一日2次,以黄酒送下。5.蛔虫上攻,心下痛:黄皮果6钱(鲜者2两),水煎空腹服。6.毒蛇、狂犬咬伤:黄皮树叶2两,焙燥,研细,用适量好黄酒隔水炖煮,一月分2次温服,并以药渣敷于伤口。7.肠痉挛,肠癌痛,胃神经痛:黄皮果核炒香,研细末,以水或黄酒送下,每服2钱,一日2至3次。8.解秽恶,消风肿,治疥癞,去热散毒:黄皮叶煎水洗。(《岭南采药录》)

    黄皮与文化。

    ①黄皮豉与传说。闻名海内外的潮汕凉果黄皮豉制作历史已有800多年。它是用黄皮树的果实作为主原料制成的。据吴修仁编著的《潮汕植物志要》称:“黄皮树为常绿乔木,其浆果近球形,皮有些油,披小毛,果可食,性味入肝、脾、胃经,尤有促进消化之效用,果核治疝气,树叶治流行性感冒和疟疾。”鉴于该树(果)的药(食)用价值,自宋代以来潮汕乡民就用其果加下去核,盐渍、晒胚、蒸熟;再掺入白糖、甘草末、香料,反复蒸晒而成。其味甘酸浓郁,有驱风去瘀、止咳消痰、健脾开胃、生津解渴之功能。口含咀嚼,开水冲服,均有奇特风味和香气。有人用黄皮果盐渍成果汤,如酸梅汤一样为家中开胃止渴饮料,也有同样功效。据《潮汕百科全书》载:黄皮豉于明代起就与潮汕其他珍贵蜜饯、凉果一起作为地方官员遴选的“潮式贡品”献给朝廷,今天它更成为来访的国外友好人士、嘉宾、华侨以及台、港、澳同胞送礼佳品。

    在潮汕一带,黄皮豉还流传着一段美丽的传说:古时候有一皇家公主不知得了何种怪病,肚腹涨风不退,进食积滞不畅,太医给她服了很多贵重药物均未见效,金枝玉叶般的身体日见衰败凋零。眼见自己的掌上明珠遭此病痛折磨得不像样子,皇帝忧心如焚,便下一旨:谁人有良药治好公主之病必得重赏。潮汕一小伙子上前揭榜,带上黄皮豉进京应旨。他让公主食用了一段时间的黄皮豉后,公主的身体竟奇迹般的好起来。皇帝于是龙心大悦,问小伙子要官要宝尽管说。小伙子说他什么都不要,只要回潮汕。而公主此时已觉得自己再也离不开小伙子和黄皮豉,愿随他一起到潮汕,皇帝也只好允了。于是接纳小伙子为婿,并派他俩一起回到潮汕的土地上广植黄皮树,广制黄皮豉,广济天下。

    ②黄皮寺位于浙江永嘉县溪下乡黄皮村。1929年11月19日,中共永嘉中心县委领导暴动农民在溪下成立革命委员会和红军游击队,黄皮村贫苦农民踊跃参军。次年2月3日,红军游击队在黄皮革命群众支持下,击败仙居十八地地方民团。3月上旬,中央军委派胡公冕到浙南领导武装斗争,集合永嘉、仙居等地农民武装在黄皮寺整编,并成立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胡任总指挥,刘蜚雄任参谋长,下分3支队,41分队,计400余人枪。黄皮寺始建于北宋年间,现存建筑属晚清,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由金刚殿,大雄宝殿,两厢房36间组成合院。1992年,列为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