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25 清甜补血果甘蔗

更新时间:2019-07-17 18:36:06 | 本章字数:6429

    ◆甘蔗,甘蔗是禾本科甘蔗属植物,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别名甜棒儿、薯蔗、干蔗、接肠草,糖蔗,黄皮果蔗,黄皮米蔗等。果蔗的糖分是由蔗糖、果糖、葡萄糖三种成分构成的,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含有多量的铁、钙、磷、锰、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铁的含量特别多,每公斤达9毫克,居水果之首,故果蔗素有“补血果”的美称。深受人们喜爱的冬令水果之一。甘蔗的营养价值很高,用途广泛,为果中佳品。我国是世界主要产糖国之一。我国古代医学家还将甘蔗列入“补益药”。

    甘蔗,甘蔗是禾本科甘蔗属植物,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别名甜棒儿、薯蔗、干蔗、接肠草,糖蔗,黄皮果蔗,黄皮米蔗等。甘蔗是一种高光效的植物,光饱和点高,二氧化碳补偿点低,光呼吸率低,光合强度大,因此甘蔗生物产量高,收益大。甘蔗是我国制糖的主要原料。黄皮果蔗具有皮薄、汁饱、清甜、花香味,口感好、不上火的优点,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冬令水果之一,其含糖量十分丰富,约为18——20%。值得一提的是,果蔗的糖分是由蔗糖、果糖、葡萄糖三种成分构成的,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还含有多量的铁、钙、磷、锰、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铁的含量特别多,每公斤达9毫克,居水果之首,故果蔗素有“补血果”的美称。除此之外,果蔗还富含18种氨基酸,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健胃之功效,其不仅可以生食,可榨汁加工成各类饮料,用途广泛,深受食客的喜爱。

    甘蔗的起源有三说,一是起源于印度,二是起源于南太平洋新几内亚,三是起源于中国。中国是世界上古老的植蔗国之一。甘蔗栽培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我国就有种植甘蔗的历史记载,至唐朝大历年间已有制冰糖的记载。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甘蔗有几个起源中心,而中国则是其中之一。

    甘蔗的分布主要在北纬33°至南纬30°之间,其中以南北纬25°之间,面积比较集中。如以温度线为世界蔗区的分布是年平均气温17~18℃的等温线以上。甘蔗的垂直分布在赤道附近可达1500米。在我国云南的滇西南蔗区,海拔已达1500米~1600米。我国地处北半球,甘蔗分布南从海南岛,北至北纬33°的陕西汉中地区,地跨纬度15°;东至台湾东部,西直到西藏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跨越经度达30°,其分布范围广,为其它国家所少见。我国的主产蔗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江西、贵州、湖南、浙江、湖北等南方11个省、自治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蔗糖产区迅速向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转移,至1999年广西、云南两省的蔗糖产量已占全国的70.6%(不包括台湾省)。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中国位居第三,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还有古巴、泰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等。

    我国是世界主要产糖国之一。1998~1999年世界原糖总产是1.287亿吨,其中我国食糖总产893.4万吨,成为世界第三产糖大国。近50年来,我国蔗糖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甘蔗种植面积从1949年160万亩发展到1998年2000万亩;甘蔗总产从1949年264.2万吨发展到1998年的8343.8万吨,至1998~1999年,全国蔗糖总产达到770.1万吨,占全国食糖总量的86.2%。

    甘蔗的广泛用途:制糖。还可制成蔗糖酯、果葡糖浆等。蔗渣、废蜜和滤泥等可制成纸张、纤维板、碎粒板、糠醛、饲料、食用品培养基、酒精、干冰、酵母、柠檬酸、赖氨酸、冰醋酸、味精、甘油、水泥、肥料等。蔗梢、蔗叶、蔗渣糠、废糖蜜或酒精废液作牛、羊等可作反刍动物的饲料;把糖蜜、滤泥掺到谷物类饲料中可制成颗粒饲料;糖厂排出的废渣、废液又可作甘蔗的肥料。

    甘蔗是我国制糖的主要原料。在世界食糖总产量中,蔗糖约占65%,我国则占80%以上。糖是人类必需的食用品之一,也是糖果、饮料等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同时,甘蔗还是轻工、化工和能源的重要原料。因而,发展甘蔗生产,对提高人民的生活、促进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此外,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甘蔗不但能给食物增添甜味,而且还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和热量。

    甘蔗的营养价值很高,它含有水分比较多,水分占甘蔗的84%。甘蔗含糖量最为丰富,其中的蔗糖、葡萄糖及果糖,含量达12%。此外,经科学分析,甘蔗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其他物质,如蛋白质0.2克、脂肪0.5克、钙8毫克、磷4毫克、铁1.3毫克。另外,甘蔗还含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等多种有利于人体的氨基酸,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维生素C等等。甘蔗的含铁量在各种水果中,雄踞“冠军”宝座。

    我国古代医学家还将甘蔗列入“补益药”。中医认为,甘蔗入肺、胃二经,具有清热、生津、下气、润燥、补肺益胃的特殊效果。甘蔗可治疗因热病引起的伤津,心烦口渴,反胃呕吐,肺燥引发的咳嗽气喘。引外,甘蔗还可以通便解结,饮其汁还可缓解酒精中毒。

    甘蔗虽是果中佳品,但亦有不适合它的人群,比如患有胃寒、呕吐、便泄、咳嗽、痰多等症的病人,暂时不吃或少吃甘蔗,以免加重病情。另外还必须注意:若保管欠妥易于霉变。那种表面带“死色”的甘蔗,切开甘蔗,其断面呈黄色或猪肝色,闻之有霉味,咬一口带酸味、酒糟味的甘蔗误食后容易引起霉菌中毒,导致视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严重者还会使人双目失明,患全身痉挛性瘫痪等难以治愈疾病。甘蔗渣属於粗纤维质,人类的肠胃并无法消化这种纤维,还有可能会造成消化道受伤。

    甘蔗,谨记要分清蔗有两种。

    皮色青黄的黄皮蔗,俗称黄皮果蔗,则味甘而性凉,有清热之效,能解肺热和肠胃热肺热咳嗽,痰多且痰色黄稠浓浊的人士,大可用竹蔗汁配梨子汁,增强润燥清肺热的功效。竹蔗加生莲藕榨汁也有同效。至于肺热咳,咳至吐血之人,饮用后可得以舒缓。此外,据说此方对于泌尿系统受感染,俗称(赤尿)也有疗效。

    皮色深紫近黑的甘蔗,俗称黑皮蔗,性质温火,喉痛热盛者不宜。蔗汁本身带凉,体质虚寒人士不宜多饮,若寒咳(痰白而稀)者误饮,病情有可能实时加重。相传将蔗蒸熟后才榨汁可免此弊端,但确实功效如何,仍有待验证。倒是竹蔗配白茅根、红萝卜煮水确有清热的功效,小朋友多眼屎兼脾气暴躁时最适宜。若再加荸荠(马蹄),可于小儿出水痘或麻疹时,当水常饮,清热解毒,既可帮助病毒透发,亦可加快痊愈。作为食糖的主要来源,甘蔗营养价值之丰富,实在毋须置疑。若嫌蔗汁单调,可用蔗汁煮饭,能够和胃宽中,令你胃口大开。

    中国医学典籍有详细记载。

    1.《名医别录》(辑者佚名,一作陶氏。约成书于汉末。是秦汉医家在《神农本草经》一书药物的药性功用主治等内容有所补充之外,又补记365种新药物)载:“甘,平,无毒。”

    2.孟诜(621——713,唐汝州人。著有《食疗本草》、《必效方》、《补养方》各三卷。):蔗有赤色者,名昆仑蔗,白色者名荻蔗。竹蔗以蜀及岭南者为胜,江东虽有,而劣于蜀产。会稽所作乳糖,殊胜于蜀。

    3.《本草纲目》:蔗皆畦种,丛生,最困地力,茎似竹而内实,大者围数寸,长六、七尺,根下节密,以渐而疏。抽叶如芦叶而大,长三、四尺,扶疏四垂,八、九月收茎,可留过春,充果食。按王灼《糖霜谱》云,蔗有四色,曰杜蔗,即竹蔗也,绿嫩薄皮,味极醇厚,专用作霜。曰西蔗,作霜色浅。曰竻蔗,亦名蜡蔗,即荻蔗也,亦可作沙糖。曰红蔗,亦名紫蔗,即昆仑蔗也,止可生啖,不堪作糖。凡蔗榨浆饮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隽永也。

    4.《随息居饮食谱》(《随息居饮食谱》为清·王士雄撰,成书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是一部著名的营养学专著。):甘蔗,榨浆名为天生复脉汤。药用部位:甘蔗的茎秆。本植物的茎皮(甘蔗皮)、茎节间生长的嫩芽(蔗鸡)亦供药用。

    性味归经:甘,寒,无毒。①《名医别录》:“甘,平,无毒。”②《日华子本草》:“冷。”③《滇南本草图说》:“气味甘,性微寒,无毒。”④《本草纲目》:“甘涩,平,无毒。”

    入肺、脾、胃经。①《本草经疏》:“入手、足太阴,足阳明经。”②《本草新编》:“入脾、肺、大小肠。”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食疗作用:甘蔗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和胃止呕、滋阴润燥等功效;主治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小便不利,大便燥结,消化不良,反胃呕吐,呃逆,高热烦渴等。蔗浆粥:取新鲜甘蔗几段,削皮去节,榨取汁。大米50克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蔗汁,再加入少量蜂蜜,每天服此粥1~2次,对干咳无痰者有帮助

    甘蔗是能清、能润,甘凉滋养的食疗佳品,古往今来被人们广为称道,就连那些清高儒雅的文人墨客们对其也情有独钟。唐代诗人王维在《樱桃诗》中写道:“饮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而大医学家李时珍对甘蔗则别有一番见解,他说:“凡蔗榕浆饮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永也”,将食用甘蔗的微妙之外表述得淋漓尽致。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者慎服。①《本草经疏》:“胃寒呕吐,中满滑泄者忌之。”②《本草汇言》:“多食久食,善发湿火,为痰、胀、呕、嗽之疾。”

    用药配伍。蔗浆煎炼:与鱼笋之类同食,皆不益人《本草纲目》。配莱菔:清热解酒。配生姜:温中降逆。配粟米:补脾润肺。

    优质甘蔗选择:鉴别甘蔗时应掌握“摸、看、闻”的原则,摸就是检验甘蔗的软硬度;看就是看甘蔗的瓤部是否新鲜(新鲜甘蔗质地坚硬,瓤部呈乳白色,有清香味);闻就是鉴别甘蔗有无气味。霉变的甘蔗质地较软,瓤部颜色略深、呈淡褐色,闻之无味或略有酒槽味;不能食用那些被真菌感染变质的甘蔗,否则,吃后会引起呕吐、抽搐、昏迷等中毒症状;民间常用蔗汁、葡萄酒各50克,混合服,早晚各一次,对治疗慢性胃炎、反胃呕吐有很好的疗效。

    甘蔗是一年生宿根热带和亚热带草本植物,属C4作物。甘蔗秆直立,粗壮多汁,表面常披白粉。叶为互生,边缘具小锐齿状,花穗为复总状花序。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500~8500℃,无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气湿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时数在1195小时以上。甘蔗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广泛,以粘壤土、壤土、砂壤土较好。土壤pH值在4.5~8.0,甘蔗都能生长,但以土壤pH值6.5~7.5为适宜。

    田间甘蔗种植不由种子开始,一般都直接种植蔗苗。蔗苗来源很多,最主要是蔗茎,因为蔗节上会长芽,方法是取整支蔗茎,分切成一段段双芽苗,然后平植或斜植。近来为了节省人工,也有采用整株平植的。早期人工充裕时,在将要采收的原料茎的梢头上,采取二支双芽苗或三芽苗,此法要配合开工期,只能用于春植或一期糊仔。其它还有分櫱切离苗及各种侧芽苗等。另外还可以采用宿根方法,就是当原料甘蔗采收时,不挖蔗头,采收后再经过切头、开根、排土、施肥即可。

    1887年Soltwedel在爪哇,J.B.Harrison和J.R.Bovell在巴巴多斯看到甘蔗产生种子可以萌芽成幼苗,这一发现揭开了甘蔗有性杂交育种史的序幕。此后,各产蔗国家无不以有性杂交育种为改良甘蔗品种的主要方法,尤其以种间杂交更为重要,创造出许多优良品种,为世界甘蔗育种事业奠定了基础。爪哇以热带种与割手密杂交,通过3次高贵化育成一系列大茎、高糖、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其中以POJ2878最为著名,称为世界第一号蔗王。印度以热带种、割手密和印度种3个种杂交,育成Co213、Co281等优良品种。美国夏威夷以热带种、割手密、印度种、大茎野生种和中国种5个种杂交,育成H32-8560、H49-5等良种。世界各国都不惜巨资从事甘蔗杂交和新品种选育,并选育出一批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甘蔗新品种,促进了各国蔗糖业的发展。

    我国自1953年在海南建立杂交育种场以来,大陆各地甘蔗科学研究单位相继开展了甘蔗新品种的选育和研究,迄今已育成100多个甘蔗品种供生产使用,推动了我国蔗糖事业的发展。如广东的粤糖57-423、86-368,广西的桂糖11号、桂15,福建的闽糖70-611,云南的71-388、89-151等。1998~1999年全国面积最大的五个品种为:桂糖11、新台糖10号、选三、粤糖63-237、新台糖16,分别占全国总面积21.04%、9.27%、8.72%、6.77%和6.53%。

    甘蔗与文化。

    宋.苏轼《甘蔗》老境於吾渐不佳,一生拗性旧秋崖。笑人煮积何时熟,生啖青青竹一排。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的当代诗人郭小川,六十年代,便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甘蔗林-青纱帐》等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强烈战斗气息的诗篇。郭小川的诗激情澎湃,具有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哲理。在诗歌形式上借鉴了古代诗歌和民歌的优点,语言节奏鲜明、流畅。“南方的甘蔗林哪,南方的甘蔗林!你为什么这样香甜,又为什么那样严峻?”

    甘蔗的传说。

    ①桂林五通甘蔗的传说。相传,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带领着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征战桂林郡。南方的天气和北方不同,太阳大得很。田地晒开裂了不算,树叶都给晒干了。士兵们个个都汗流浃背,嘴巴里头都冒火了,一走起来,尽喘气。地面都被晒烫了,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的士兵晒得瘫在地上,连动也动不得。有的士兵热得受不了啦,一边走,一边到山上捡野果子和摘野菜吃,有毒没毒也不管,尽往嘴巴里面塞,有些士兵就被毒死了。

    秦始皇带着兵马到了五通,看到路上长着很多像竹子一样的大芭芒,叶子像剑一样,长长的。开路先锋挥起宝剑,一丛一丛地砍倒了。这些像竹子一样的大芭芒流出水来,兵士们怕有毒,不敢吃。有一个麻子兵看到,就想,自己要是被干死渴死,不如痛痛快快的吃一餐这种东西,得享点饱福,见了阎王爷也值得。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他拿起一根就嚼。汁水甜得蜜糖一样,他吃了一根又吃一根,吐出一团团像棉花一样的碎渣。吃罢,他觉得一身都长了力气,高兴地喊了起来:“我吃了比甘露还要好吃的东西!”

    旁边的士兵见了麻子兵吃了那种东西没得事,又听说好吃,于是,个个都去捡起吃了起来。他们又写了个牌子插大路边,告诉后边的兵马,路边砍倒的像竹子一样的大芭芒可以捡来吃。后来,士兵们又根据这种东西比甘露还甜,砍倒的时候又发出“渣渣”的声音,就把它叫做“甘渣”。叫来叫去就叫成甘蔗啦。

    秦始皇征服了桂林郡以后,就叫老百姓在义江两岸种起甘蔗来,每年都要老百姓把甘蔗进贡给郡主和皇上。从此,五通甘蔗就出了名。

    ②沱江流域甘蔗的传说。古代内江地域不出产甘蔗。内江城东五十里的龙门坝有个名蔗妹的姑娘,同对面虎子山上的小伙子甘哥相爱。蔗妹的父亲因寻找甜草,被恶龙咬伤而死。他留下一把刀,刀把上刻有“找回甜草,方为吾婿”四个字。于是甘哥驾起小船,顺沱江而下,行了七七四十九天,寒到大海中一个小岛,岛上有一种像芦蒿的草,散发出甜香味,又用口尝,知为甜草,就捆了甜草,准备运回。突然海中恶龙扑来,被甘哥用刀斩断一只爪。甘哥得以开船回到龙门坝,谁知那条受伤的恶龙跟踪而来,又从水底跃出,撞翻小船,后来蔗妹找到了甘哥的尸体,他手中仍紧紧抱着一捆甜草。蔗妹同乡亲们种下甜草,长得遍山遍野都是。人们为了纪念甘哥和蔗妹,就把甜草叫做甘蔗。

    ③甘蔗寓言故事。一天一个老樵夫在悬崖上饥渴难耐,就从一个不知名的植物上吸吮体液,感到很甘甜。于是迫不急待地将它全部嚼了一遍。之后才想起要带一些回去给家人、子女品尝同时也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新发现,但他环顾四周再也没有了。于是就将吃过的残渣带了回去。

    回到村里,家人子女以及众乡亲都有幸品尝了甘蔗渣,他们都为残渣中的甘甜味而着迷。看到这里,老樵夫又上山去了。但此次一去就没有回来。村里也没人再敢上山了。但对甘甜的着迷程度并未减低,他们将甘蔗渣视为宝物,选派味觉和文笔表达能力最好的人,反复龃嚼并将感受用文字等形式描述下来以供众人“品尝”……就这样一代又一代…

    时间久了甘蔗渣中的甘甜味渐渐地被酒糟味、梅干菜味和各种各样的牙垢味所取代。但是众人还是着迷地“品尝”着。然而村里有些青年的后生已经意识到:“这种由对甘甜的渴望演变成对甘蔗渣的崇拜是愚蠢和徒劳的,从中人们并不能得到真正的甘甜。应该向老樵夫学习,去攀登、去探索、去采摘。”

    那些勇敢的后生有的摔死了、有的摔伤了、有的终年在荒山野外一无所获……不知过了多少年甘蔗终于被人发现并且引种到平地上,之后又从甘蔗汁中提取出食糖,从此甜满人间。老樵夫也在九泉之下为此会心地微笑。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