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一章     两千秋建制多变  民国初沅州府终

更新时间:2019-11-26 22:12:32 | 本章字数:2144

    沅州,周秦未有,两汉亦无,以沅名州,史载为陈,是以沅水得名。沅州山重水复,界于楚黔川鄂之间。因地处偏僻西南,天高皇帝远,当时名声不大。直至明朝万历年间,置偏沅巡抚(湖南巡抚前身)驻节沅城(今芷江城),遂而声名远播。

    沅州前后又称辰州地、巫州地、舞州地,又鹤州地,又业州、叙州、奖州……

    沅州自建州到民国二年撤沅州府,绵延近两千年,其历史沿革、源流变迁,非常复杂。沅州古属“五溪蛮地”,《禹贡》为荆州之域,商周为荆州西南境,战国属楚黔中地,秦为黔中郡地。西东两汉属武陵郡地。三国时,初属蜀为武陵郡地,后属吴,仍隶武陵郡地。南北朝宋齐仍属武陵郡地。梁时属南阳郡地,南陈太建七年(575)武州改沅州,属沅陵郡地。

    隋开皇九年(589),隋灭陈后,改沅州为朗州,废沅陵郡置辰州,属辰州地。大业又废州,复置沅陵郡。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仍置辰州。贞观八年(634),分辰州龙檦县地,改巫州,以龙檦析置夜郎、朗溪,思征三县。天授二年(691),改巫州为沅州(《杜氏通典》:天授中以巫山不在州界,而沅水实出焉,改为沅州)。长安四年(704),分沅州之夜郎、渭溪置舞州。开元十五年(725)又改沅州为巫州,属江南西道潭阳郡,后又改鹤州。开元二十年又改奖州,仍为潭阳郡。领龙标(檦),朗溪,潭阳(今芷江)三县,那时县的疆域比现在大。

    唐朝末年,五溪群蛮分据地盘,各自立为刺史。五代十国,在湖南创立楚国,据长沙的楚王马殷之子马希范,承袭楚王,于长兴三年(932)领湖南节度使,将奖州又改为懿州,州治仍为潭阳县(今芷江),后马希范之弟马希萼袭位,又改洽州。

    宋太宗建隆中,平湖南、复奖州、叙州等。此时群蛮舒、田、向三大氏族分据各地,私置十三州,在平蛮剿抚下,都归附于朝廷,隶于懿州,年年入贡。(《宋史·蛮夷传》:江南诸蛮各有溪洞,曰叙、曰峡、曰中胜、曰元,舒氏居之;曰奖、曰锦、曰懿、曰晃,田氏居之;曰富、曰鹤、曰保顺、曰天赐、曰古,向氏居之。)

    宋乾德三年(965),复改洽州为懿州,属荆湖北路。熙宁七年(1074),五溪群蛮悉数平定,复置沅州,以懿州(今芷江)为治,改潭阳县为卢阳(今芷江县)。以辰州、麻阳、招渝二县隶属。八年,省招谕,并锦州寨户入麻阳。元丰三年(1080),废龙标故城,为黔江新城,并镇江寨户,置黔阳县,属荆湖北路。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5),置沅州安抚司。十四年改沅州府为沅州路,并改沅州安抚司为沅州路总管府,领卢阳、黔阳、麻阳三县,属湖广行中书省。后为元末起义军陈友谅攻陷所据。至元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攻占沅州,复改沅州路为沅州府。

    明代洪武九年(1376),沅州又降府为州,隶辰州府,仍领卢阳、黔阳、麻阳三县,属湖广布政使司。

    嘉靖二十七年(1548),于沅州设湖广、四川、贵州总督府,四十二年(1563)裁撤。万历二十七年(1599),明神宗为讨伐播州(今贵州遵义市)宣慰使杨应龙叛乱,特派佥都御史江铎于沅州设偏沅巡抚,平时驻沅州城,战时驻偏桥镇(今贵州施秉县),直至清康熙三年(1664),偏沅巡抚移驻长沙。雍正二年(1724)方将偏沅巡抚改为湖南巡抚。

    清朝顺治九年(1652)五月,张献忠部将、义子孙可望及李定国等联合明朝残余势力抗清,迎永历帝朱由榔入黔,设南明朝廷于贵州龙安府(今龙安县),率兵入湘攻下沅州。孙可望自封秦王,改沅州为黔兴府,府治兴沅(今芷江),领兴沅、靖州、黔阳、麻阳、通道、会同、绥宁、天柱、清浪(今贵州省岑巩县南部)、平溪(今贵州省玉屏县)。顺治十五年(1658),清军将领袁廓宇招降了孙可望,复改黔兴府为沅州府。

    雍正八年(1730),沅州改直隶州,领芷江、黔阳、麻阳三县。

    乾隆元年(1736),湖南巡抚钟保上奏请旨:“窃臣查湖南之沅州,地处楚边,最关紧要。东为辰常锁钥,南连宝武瑶山,北与红苗接壤,西通黔夷交界。上通滇省,右接蜀地,诚为全楚之咽喉,滇黔之门户也。上年,黔苗滋扰,逼近沅州。臣随檄令驻扎镇筸之署,辰永靖道李珣暂驻沅州弹压,并安插黔省难民,运济粮石,一切军需就近办理,方免迟误。伏查,以前巡抚驻扎沅州,康熙三年(1664)改驻长沙,之后尚有总兵官、兵备道两大员弹压。今镇道俱移镇筸地方,而沅州地内仅有副将、知州两员,于要害之地似觉单薄。臣再四筹度,请以沅州改为府治,设知府一员、通判一员,附府设知县一员。将现在之知州、州同、吏目裁改,其附近之黔阳、麻阳二县改归知府管辖。如此,庶外可御黔苗,内可安楚境,似乎苗边地方甚有裨益。倘蒙俞允,恭请钦定府县佳名。其铸给印记及添建衙署各项事宜,容臣另行题请,奉旨饬部议覆准行。”高宗允湖南巡抚钟保奏,沅州升州为府,隶属湖南布政司,以府治增置芷江县附廓,领芷江、黔阳、麻阳三县。

    中华民国元年(1912)三月,撤芷江县,存沅州府。民国二年(1913)撤沅州府,复置芷江县,隶辰沅道。民国五年(1916),辰沅道治由沅陵移驻芷江。中华人民共和国1952年,沅陵专区与会同专区合并,新设芷江专区(也就是现在的怀化市前身),治地芷江(即沅州治地)。

    沅州从辖地范围及州治而言,历史上出现三个沅州,但都地处湖南湘西及贵州东南地域之内,而芷江必在其中。以芷江为州治和府治的沅州,历史悠久,而其它地方的州治的沅州,只是昙花一现。因此民间所讲的沅州与史书上所说的沅州,都是以芷江为中心的沅州,本书所述沅州史话亦是如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