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二章     古沅州五溪蛮地  拓疆土历朝看重

更新时间:2019-11-26 22:13:04 | 本章字数:2659

    《州城记》中说:“沅州,荆楚之要地,而辰常之上游也。西扼滇贵,东控江湖,北连三巴,南尔百粤。”自古沅州为“滇黔孔道”、“楚黔咽喉”。它深谷峻岭,地错犬牙,三邑勾连,疆域辽阔。据《沅州府志》记载:它在湖南省一千二百二十五里,由州府治东北四千六百四十里达于京师。

    东西广三百五里,南北袤二百五十五里。

    东陆路至辰州府辰溪县界一百三十五里,水路至辰溪县界三百六十里。

    西陆路至贵州思南府玉屏县界一百七十里,水路至玉屏县界一百七十里。

    南陆路至靖州会同县界一百二十五里,水路至会同县界二百五十里。

    北陆路至辰州府五寨司界一百三十里,水路至五寨司界六百里。

    东南陆路至靖州会同县界一百九十里,水路无。

    西陆路至贵州镇远府天柱县界一百一十里,水路无。

    东北陆路至辰州府泸溪县界二百二十里,水路无。

    西北陆路至贵州思州府黄道司界八十里,水路无。

    沅州疆域内山川形胜。武陵山、雪峰山、西晃山、明山、罗山、天雷山、龙标山、赤宝山、雄山、罗瓮山等,重峦叠嶂。沅水、  水、辰水(锦江)、青江等溪河纵横,可谓诸水合流而注湖会江,万山环耸而削玉凌空。

    沅州一般领三县,即芷江(含晃县、怀化等地)、黔阳(洪江、原黔阳、怀化等地)、麻阳(含凤凰县)。州治和府治在今芷江。军事上兼管乾州厅、凤凰厅、永绥厅、晃州厅。

    沅州疆域广袤,馆毂五省,控驭五溪,是五溪腹地。对于五溪,历史上有多个不同的注释,最早作出解释的是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满溪, 溪,酉溪,辰溪。”元代马端著《文献通考》,对“五溪”作了大的变动,认为武陵五溪乃酉、辰、巫、武、沅。“巫”即巫水,是雄溪的别称;把沅水作为“五溪”之一则是前人没有的提法。也有今人认为“五溪”应为酉溪(酉水)、辰溪(包括绵江)、  溪(  水)、雄溪(巫水)、清溪(清水江)……除五溪之外,有朗溪、溆溪、龙溪、桂溪,合之则称为“九江”。从众多的古文献所注释归纳起来,我以为五溪指的就是沅水及沅水中上游地区五支主要河流。即沅水(含锦江、辰水)、酉溪(酉水)、  溪(  水)、雄溪(巫水)、满溪(沱江)。

    五溪之地,从广义的范围是五溪流经的区域,即湘、鄂、黔、渝、桂等五省周边地区,共三十多个县市。从狭义上的五溪,是指湖南省怀化市及最相邻二十余县市。沅州所属的五溪地区古属荆州,春秋属楚,战国属楚之黔中郡,汉属武陵郡,三国以后称武陵地域为五溪地区。

    五溪地区现有三十一个少数民族,历史上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而沅州所属的五溪地区又属武陵郡,历史上称五溪人为“五溪蛮”或“武陵蛮”。

    “五溪蛮”是历史上中原朝廷及汉人对五溪之地所有少数民族的一个贬称,因五溪之地偏僻,万山莽互,河流纵横,天高皇帝远,中原文化的引进,王道的开化都比较晚,聚居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十分彪悍,具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不屈性格,所以中原朝廷及汉人认为五溪人很野蛮,故称“五溪蛮子”、“五溪南蛮”,简称“五溪蛮”。

    “五溪蛮”是从远古时代三苗部落建立的“三苗国”发展而来,三苗部落与欢兜部落相处十分融洽。到尧帝晚年,欢兜部落推荐共工继承尧位,尧只任共工为工师。舜帝摄政时,尧以天下禅让舜,欢兜部落有非议,三苗部落也不满。欢兜部落及共工部族被舜指为“凶族”罪名,流放三苗国(南海,即如今广东广西,那时这一带是人迹罕至,荒芜偏僻的地区),欢兜族南迁,融入“蛮夷”。三苗部落与尧帝之子丹朱反叛。舜帝执政时,舜帝率兵征讨三苗,三苗战败,远走江淮、荆州,大部分迁往湖南西南山区,与土著蛮族融合,成为了荆蛮苗族。夏朝(先楚时代),楚人生活在湖南湘西,被中原王朝贬之为“楚蛮”、“荆蛮”,是“五溪蛮”之前身。

    “五溪蛮”形成之初,是在商朝至春秋晚期之间。商朝,濮部自四川涪水流域向东扩展,进入鄂西,成为“江汉濮”。西周,古濮人成为澧水、沅水流域主要居民。周宣王二年(公元前826),荆州蛮反叛王朝,周宣王遣方叔领兵征讨之,因荆蛮势力还不够强大而战败归服。于是《诗经》有采芭之诗。春秋初期(公元前757-前741),楚蚡冒熊眗治楚,军事及政治势力进入沅水下游地区,镇压蛮濮。春秋时,湘西濮与三苗、荆蛮混杂融合,交织并存。春秋中期(公元前671-前626),楚成王熊恽治楚,镇压濮夷。

    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5),吴起为相。这吴起是个狠角,为求将而杀妻子(因妻子为齐人,怕别人议论他会投齐国,故杀妻以表心迹),取得楚悼王熊疑的信任。他上任伊始,就开始实行变法,打压豪族,整肃军队。贵族们对吴起十分愤恨,但也无可奈何。吴起接着帮助楚悼王征伐南方,占领湖南,镇压土著时遭到反抗。这些百越土著苗瑶侗等部落,平时打劫官府还行,但对朝廷的正规军队却难以抵挡的。吴起采用恩抚手段,湘西南各部落酋长纷纷归顺。后在湘、资、沅、澧四水流域交通要道,建立据点。沅设置黔中城,春秋晚期,楚国设黔中郡,并在水陆要道城邑设置关卡,委派税官,征收过往商旅车船的税收。并且封同姓或异姓贵族为王公,统治五溪,统治湖南。封鄦阳公统治今黔阳(洪江市)、中方、鹤城、芷江、麻阳、新晃。

    公元前339年至公元前227年是外来文化对“五溪”有记载之始。周显王(公元前339-前329),楚威王熊商派大将庄跻溯沅水而上,攻打夜郎国(今黔阳、会同、芷江、新晃、天柱、玉屏等地),一路直打到滇池(今昆明湖、昆明池),后建滇国。

    周赧王三十八年(公元前227),秦国司马错征南,留蜀守将张若率兵攻打楚国,占领了黔中郡、巫都、楚郢都,在朗州筑城抗楚军,统治五溪地区。

    秦国在五溪设置黔中郡。郡治先在沅陵,后在溆浦、黔阳。

    两汉时期,是为五溪蛮地郡县设置,“五溪蛮”名称之开始,也是朝廷对“五溪蛮地”和“五溪蛮”重视的开始。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置无阳县(今芷江县)、镡成县(即黔阳县,今洪江市)、沅陵县(含部分麻阳地)、辰阳县(含今辰溪县、部分麻阳县地),均属武陵郡,而沅州正处在“五溪蛮”腹地。

    两汉时期的五溪蛮还是以氏族、部落而居,部落首领称为“精夫”,在武陵郡内耕田织布、打猎捕鱼,自给自足。东部边缘地区的部分与汉族地区相交错,与汉族民众之间有来往;中心地区者则多与原夜郎国的僚、濮族(仡佬、侗、布衣族等先民)相杂居,与汉族的交往很少。汉王朝对五溪蛮的统治,实际上也是一种间接控制;氏族、部落仍然保留,对各氏族、部落的“精夫”“赐印缓”,也就是封官,精夫同时也成了地方官,然后通过各“精夫”来向五溪蛮征收贡赋。

    两汉时期,中央王朝的精力主要是应对北方强大的匈奴,基本上无瑕顾及已遁入五溪融入“溪峒”的苗民,西汉王朝在五溪地区维护一个宽松的羁縻政策,故而民族矛盾相对缓和。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