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七十二章  战湘西护国讨袁  复帝制内外交困

更新时间:2019-11-26 22:40:46 | 本章字数:3006

    从光绪三十三年(1907)到宣统三年(1911)的四月当中,中国各地出现许多“救亡反清”的武装起义,仅孙中山就在广东和云南连续发动了八次起义。虽然这些起义都失败了,但一次又一次地震动了全国,使满清政府惶惶不安。在这些武装起义的带动下,全国各地的民众纷纷拿起武器,与清王朝进行各种形势的革命斗争。

    宣统三年(1911)十月十日,同盟会策动了武昌新军起义,因这年是中国农历的辛亥年,所以被称作辛亥革命。到十一月中旬,全国有十四个省宣布独立。十二月二日,起义各省代表会议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二十九日,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一九一二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二月十二日,清朝皇帝宣布退位。二千多年来中国皇帝统治的历史结束了。

    清朝皇帝下台不到两个月,孙中山在袁世凯的威逼和欺骗下,被迫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把政权交给了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这是因为在武昌起义之后,清政府为了扑灭革命,授权袁世凯总理政务,并负责统兵镇压南方革命。在掌握清政府大权之后,袁世凯认识到清政府已经朽不可长,因此他一方面以军事优势向南京革命政府施加压力,另一方面秘密派出代表与南方革命政府进行谈判,要求以逼迫清朝皇帝退位为条件,换取共和国总统的职位。当时南方革命政府幼稚地与袁世凯的代表达成协议,以袁世凯服从共和,逼迫清帝退位为条件,革命政府推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当了总统之后,中国仍就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的参加者吴玉章有一首诗说的正是当时的情景:“革命党随革命消,中山无力挽狂潮。拱手让权袁世凯,阴谋窃国祸心包。”袁世凯窃取政权后,对“中华民国”这块牌子很不满意,他做梦都想做皇帝。民国三年(1915)十二月二十三日,袁世凯公然砸了“中华民国”这块牌子,换上了“洪宪元年”,解散国会,取消内阁和内阁总理,并自封为皇帝。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联合部分原国民党人,成立中华革命党并任总理,发表《讨袁檄文》,以犀利的笔锋,揭露袁世凯的种种阴谋,号召人们起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武装斗争。

    武力讨袁,最早是从云南开始的。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云南讨袁的主持者蔡锷,说服了唐继尧,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组成护国军政府,推举唐继尧为都督,并组织了护国军。第一路军由蔡锷任总司令,率部入川作战;第二路军由李烈军任总司令,率部出兵两广,拉开了护国战争的序幕。

    袁世凯对云南宣布独立极为震惊,急忙调兵遣将,派曹锟、张敬尧、马继增等率十万余兵力,分三路从四川和湖南西部向护国军反扑。

    民国四年(1916)一月二十七日,贵州都督刘显世在孙中山派去的王伯群策动下,也宣布贵州独立。为“同心巩固共和”,配合已入川作战的蔡锷,保证云南右翼安全,牵制两广,刘显世任护国军第三路总司令。升任王文华为东路司令,分三路从湘黔边境的铜仁、玉屏、天柱向湖南进兵。以彭文治部为左路进军沅州麻阳;以吴传声部为右路进军沅州、黔阳、托口、洪江、会同;王文华率主力为中路经晃县龙溪口,向沅州芷江进军。

    为阻挡护国军的进攻,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袁世凯遣马继增(北洋军第六师师长)为第一路军司令,督率第六师全部及第五师第五旅(旅长汪学谦),由湖南向贵州出发;随后又令奉天范国璋第二十师第二混成旅、河南唐天喜第七混成旅加入第一路作战。马继增统率四个混成旅并湘西镇守使田应诏队伍等步、骑、炮兵三万余人,号称十万大军,设大本营于沅陵,司令部设辰溪。一九一六年一月十七日,第一路军前锋汪学谦沿水西上,抵达芷江,小关、大关、蜈蚣关及晃县城等处,因贵州刘显世以重兵封锁黔东各要隘,无法继续西进。

    一九一六年二月二日,正值农历除夕,北军(袁军)官兵联欢度岁,王文华急令中路胡瑛率一营人马,入夜乘马继增部官兵酒酣耳热之际,突发奇兵,袭击占领晃县城及大鱼塘,毙敌三十余人,生擒十一人,夺获枪支无数。五日,攻克蜈蚣关、龙门坳,毙敌五十余人。七日夜,王文华率一团兵分两路,一路绕大、小关设伏,主力于次日黎明向新店坪北军阵地发起攻击,歼敌二百八十余人,生俘一个排,缴获枪二百三十余支。十一日,王文华率军继续东进,在五里牌与北军激战,毙敌七十余人,余敌退入芷江城。

    吴传声率领第三团的右路,由天柱相机向湖南挺进。二月三日在“沪平、矿山等地与北军遭遇,击毙北军十四人,擒获数十人,并俘连长一名。”随后攻取会同县城。五日攻克黔阳城,俘敌二百五十余人,缴获枪支二百余支、银洋二万余块,其它军用器材、粮食、辎重无数。六日占领洪江。十二日,黔军王文华部一、三团进兵芷江。

    十三日,吴传声率部进至岩桥、小河口一带,当夜强渡  水,在大垅坪、唐家桥一线集结。第一团胡瑛前卫营也于当夜由  水西岸桃花溪渡河。王文华率袁祖铭第一营及王天培连,突破北军汪学谦旅部江西桥(今龙津桥)阵地,绕道至东门外,架云梯翻过城墙,登上东门城楼,向协操坪(今英雄广场)搜索前进,在南端遇敌交火。

    十四日三时,各路围城部队同时发起攻击,枪声四起,炮火连天,一时喊杀声、枪炮声惊天动地。这时先潜入城的王天培连忙打开城门,黔军如潮水般攻入城内。由于汪学谦旅已调三个营增援麻阳,城内兵力减少,无法阻挡黔军的攻击,汪学谦化装逃跑,城内北军向东溃退。吴传声率三团及一团三连乘胜追击,在望城坡与敌抢占高地时激战,吴团长中弹阵亡。黔军闻知吴传声牺牲,都高喊着“为吴团长报仇”,奋不顾身,在冰天雪地里挺进奋战,北军不敌,向罗旧方向溃逃。

    黔军卢涛、彭文治率第二团的左路军由铜仁向麻阳进发。二月二日,前锋由漾头司进驻半坡田,直逼麻阳的文昌阁。五日,进抵小坡,逼近麻阳。汪学谦闻报,一边急电马继增、周文炳,火速派兵“救应麻阳”,一面电请湖南督军汤芗铭致电田应诏“无分轸域,加兵速救”。当日,马继增部殷本浩营赶到麻阳,分兵据童湘溪。相持数日后,黔军改用声东击西,以一部与童湘溪之敌继续周旋,而大部分兵力投入麻阳攻城战。二月八日,马继增又派第三师之第五团和第六师一个营,分别从芷江、辰溪增援麻阳,经过三天激战,麻阳守军抵不住护国军的猛攻,退守高村。十七日,护国军攻陷麻阳城。

    这时,马继增所属部队连打败仗。晃州、黔阳、洪江、会同、芷江、麻阳等县相继落入护国军之手,马继增因此受到袁世凯的谴责,于二月二十九日在辰溪羞愤自杀。代理师长周文炳为挽回败局,收拾残部,亲自率领黔军进行反扑。三月三日,从辰溪出发,先占高村,然后分三路会攻麻阳城。护国军王文华在敌我兵力十分悬殊的情况下,与敌激战一天后,向铜仁、芷江撤退。

    三月十日,王文华调集兵力进行反攻,采取不以攻取北军集结的县城为目标,而将部队化整为零,凭借黔军的优势,转向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据《护国运动资料选编》载:“湘西山路崎岖,袁军多系北方人,生长于平原,昵服革履,养尊处优,弹械箱笼拉派肩夫,结队民随,行动笨拙。而黔军多系南方人,生长于山区,登山涉水,如履平地,且装备极简,布衣布鞋,步枪在肩,弹袋系腰,行动灵活等的有利条件,广泛多变开展灵活多变的游击战争,专袭敌人兵力单弱之处。”为此,袁世凯任命熊希龄为湘西宣慰使,经调停双方遂一度休战。

    因为护国军各路屡败袁世凯的北洋军,这就使得许多原本徘徊观望的省份相继宣告独立。北洋军阀集团已分崩离析,袁世凯陷入内外交困、众叛亲离的境地。焦头烂额的袁世凯为摆脱困境,于三月二十二日被迫取消帝制,恢复“民国”年号,改政务堂为国务院。袁世凯做了八十三天的皇帝梦就这样粉碎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