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十三、  舅子护驾  讲条件不认人

更新时间:2020-06-15 22:05:28 | 本章字数:2487

    这时候的牛副县长喝得东倒西斜地踱着官步,唱着酒歌:“饮酒不醉最为高,好色不乱乃英豪……”往家走,牛赵庄紧靠大队部,小舅子李季常扶左,赵吉祥扶右,王爱晓跟后去开门。到了牛家,王爱晓为“县长”去烧茶水,李、赵二人帮“县长”大人宽衣解带,一切就绪之后,三人一块离去。

    赵吉祥走了几步说尿急,他退后去尿尿。李、王二人先走。他哪里是尿急,他快步走进牛副县长门前的柳条(杞柳)丛中。这柳条长得非常的密,人躲在柳条丛中可以注意到周围的一切,周围的人却看不清柳条里面。

    李季常与王爱晓分路的时候,王爱晓并没有回自已的家,等李季常走远了,她掉头返回到牛副县长家里。王爱晓开门的一举一动,躲在柳条丛里的赵吉祥看得清楚,这对狗男女勾搭成奸,赵吉祥早有所闻,那只是耳听为虚,今天是眼见为实。赵吉祥不声不响走出柳条丛,轻手轻脚走到牛副县长门前,从衣袋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门锁,轻轻地把牛副县长家的大门锁上了。之后,他就绕到屋后站在推草窗子旁边“守株待兔”。

    这赵吉祥是个“人精”,一年前,邻庄的小箍桶(木匠)的,在他家箍桶。这个小箍桶的生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一张嘴像个“八哥子”,讲话的声音磁性十足,好听得很。赵吉祥的老婆两只眼睛直勾勾地望着小箍桶的,连魂都飞起来了,这一幕正好被赵吉祥捕捉到。那天,他告诉老婆说不回家过夜,到县城去出差。其实,他哪儿都没去,等到天黑他偷偷回家,先把大门锁了,而后拔了一根庹把长的笆园子桩,守在自家的推草窗子旁边。过了一会儿,小箍桶的从推草窗子出来了,赵吉祥拦腿就是一棍子。这一闷棍打下去,小箍桶的一条腿当即就断了。这赵吉祥还不解恨,随即又是一脚踢,把小箍桶的踢入屋后小河里。后来,听说小箍桶的是爬回家的,回家不久就死了。他把对付小箍桶的“经验”想用在牛“大人”身上。

    屋内的牛大人与王爱晓正在颠鸾倒凤、如胶似漆、“性”趣盎然……

    这时,月亮慢慢地爬上了天,映衬着夜空的星光灿烂;风儿吹弯了月牙,吹散了白云。赵吉祥抬头看着月亮,心里想着月宫里的嫦娥会不会偷“汉子”……

    晚上,赵吉祥也喝了不少“粮食白”。他平时是不什么喝酒的,今天县长大人大驾光临,他也“舍命陪君子”多喝了几杯,加上一天的疲劳,有些犯困。这时,他望月亮的眼睛觉得好沉,恐怕用篾棒子都难撑起眼睛皮来。他一屁股坐在牛副县长推草窗下,竟然“算起帐来”,呕吐得一塌糊涂。

    忽听屋后传来呕吐声,牛副县长赶紧“下马”穿好衣服 ,想开门察看“情况”,不料大门被人锁了。他感觉到情况不妙,赶忙跑到厨房后,打开推草窗子。借着月光,他看清楚是赵吉祥,奇怪的是在赵吉祥身边还躲着一条“老母猪”。这条老母猪怎么会“乖巧”地躲在赵吉祥的身边?这是什么奇怪事?牛副县长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条老母猪是牛赵庄马三喜家养的,这几天老母猪“起性”了,拱坏了猪圈,乘夜色跑出来找“相公”却遇到了赵吉祥的呕吐物。老母猪一时嘴馋,误食了赵吉祥吐出的酒肉饭菜后,竟然醉倒了,躺在了赵吉祥的身边。蹊跷的是赵吉祥躺在老母猪旁边,手摸着老母猪的毛皮,说起了梦语:“爱晓呀,你今天穿的是毛皮大衣呀,这毛皮大衣值多钱?是不是姓牛的给你买的……”

    牛副县长牙齿咬得“咯吱吱”地骂:“赵狗蛋,你这狗日的,跟你没完。”话说得再狠也没有用,眼下开锁要紧。开锁的钥匙就在赵吉祥身上,这时也不好掏,掏醒了这个“狗日的”更麻烦。牛副县长在这关键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已小舅子,打架帮手亲兄弟,打仗制敌父子兵呀。牛副县长与王爱晓一阵耳语之后,王爱晓从窗户口轻轻地爬了出去,一点也没有惊到赵吉祥的“美梦”。

    一会功夫,李季常就来“护驾”了。但李季常这次“护驾”只认条件,不认人。具体的什么条件李季常隔着门缝一阵“叽里咕噜”之后,牛副县长点头同意了,他才开始撬锁。李季常撬锁的手段很利害,眼眨之功锁就被打开了。临走的时候李季常说:“赵狗蛋一会醒来,如果看到自已与一头老母猪睡在一起,他会自讨没趣,今晚之事他是不会声张的,这你就放心吧,万一有事我会帮你摆平。但你答应自文工作的事就拜托啦!”

    李季常的儿子李自文高中毕业之后,回到生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正准备“滚一身泥巴,干一辈子革命”时候,李自文突然接到公社革命委员会的调令。

    李自文被调到公社广播站,当上广播站的专业通讯报道员。与李自文一起回农村广阔天地的还有张三、李四、王五……其中王五是写文章的高手,李自文能写什么狗屁文章。明瞭人一想就清楚,李自文上调这里面有“猫腻”。

    那年,县城小报举办国庆征文活动。小报主编是个半百的老头,姓王。他穿得西装革履的,戴一副宽边高度近视眼镜,据说这近视眼镜是个“进口货”。王主编戴上这副眼镜,很有风度。这会儿,他正在对国庆征文严格把关。

    门“吱”的一声轻松地打开了。小报的责任编辑小张彬彬有礼地走进来,问:“主编,下期报纸的征文专栏,打算发李自文写的《村庄的变化》,这篇征文你看过了没有?”

    “看过了,看过了。”王主编随即就从那叠厚厚的稿件里,抽出李自文那份征文稿。连连称赞说:“李书记到底是南大的高材生,此文立意深邃,笔力不凡,特别是运用的对比手法,把文章写活了。”

    “这……”小张到了嘴边的话,又打了回去。迟疑了好一会,张张嘴,掂量着说:“主编,这个李自文是与县委副书记同名,他是一个公社广播站的通讯员。”

    “什么……”王主编用手提提宽边眼镜,吃惊地张大了嘴巴,“啪”的一声,把征文稿甩在办公桌子上,神情严肃地说:“稿件上没有注明作者地址,又没有附个作者简介,容易让人误解,差点儿鱼目混珠。唉……一个公社广播站的通讯员,写的还嫩哩。作者在语言、结构、立意等方面还应多推敲推敲……”没料到王主编的态度转得比车轮子还快,小张一下子懵了。

    小张摸摸头、皱着眉,又不好直接冲撞“顶头上司”,就想了个宛转的方法“解围”。他顿了顿说:“李自文虽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通讯员,可他是牛副县长的妻侄。

    “哦,没想到他还有这层关系。”顿时,王主编镜片后的那双眼神,闪闪烁烁地来了光芒。

    他说着,又重新拿起李自文的征文稿,瞪大眼球,想发现稿件里面的“新大陆”。可瞧来瞧去,觉得文章平淡得很,看不到“闪光点”。他把征文稿两手一揉扔进了拉圾桶。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