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一卷 陈姓渊源 第二章 迁徙分布

更新时间:2020-06-06 22:27:44 | 本章字数:4700

    唐初期、中期,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669年,朝廷派河东人陈政、陈元光,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动乱。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于686年报请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

    迁徙分布

    陈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位;总人口七千一百三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46%左右。

    自妫满封陈列到公元前479年陈闵公亡于楚,陈国其传20世,26代君王,历时588年。其间,妫满第12代孙陈完因避难于公元前672年逃到齐国,改姓田,其子孙世代任齐国的大夫,卿,相,至10世孙田和,夺取姜姓齐国政权,建立了田氏齐国,又传8君184年,至16世小田建时,被秦始皇所灭。田建有三个儿子,其三子田轸出逃,后迁居至颍川,恢复陈姓。此后在中原瓜瓞连绵,生齿甚众,发展成为名门巨族。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即《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据陈氏族谱及有关史书记载,自陈国发生内乱至亡国,陈氏有几次外迁,繁衍昌盛的属陈轸为始祖的颍川陈氏。陈轸的四世孙陈愿有4子,其长子陈宴字仲弓东汉时人,在陈氏族系中是个很关键的人物。陈宴的6个儿子也很有名望。其长子陈纪,四子陈谌与陈宴合称三君。陈谌的玄孙陈伯,于西晋末建兴年间渡江,居曲阿新丰湖,其陈陈世达任长城令,徙居长城,下若里,传世10世而有陈谈先,陈霸先,陈休先。陈霸先在南朝梁任虏将军,受封陈王,于557年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陈国历时5帝33年,于589年为隋所灭亡。此期陈国封了许多陈姓王,使陈氏子孙遍布长江与粤江之间,其中,宜都王陈叔明的10世孙陈环,在唐朝任临海令,为避难迁至福建泉州仙游县。陈环第五子陈伯宣隐居于江西庐山,其孙旺于唐文宗太和六年徙居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成为江州义门陈氏开基祖。陈旺以孝治家,世代相传,历时230年,形成一拥有3700多口人,300多处田庄,前后19代同居共炊的庞大家族,直到宋仁嘉祜七年由皇帝派人协助拆迁,才分散于16个省的125个地方。

    陈氏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以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在台湾省和广东两省,陈氏约占当地人口的10%以上。

    宋嘉佑七年(1062年),由于陈氏族人过度集中,形成了地方上的压力,有碍于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时经朝中的文彦博、包拯等大臣合议,宋仁宗准奏,决定采取双分流的办法。是年七月,由宋仁宗御赐编号,将家族财产列为291份,将陈氏分流至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广西、江苏、广东、福建、山东、上海、天津等16个省125个县市,入住的田庄达290余处,致使义门陈氏遍植于华夏四方,这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人口分流和远距离的动迁行动。这些陈氏徙居新址后,家家门口都挂起“义门”灯笼。

    颍川世泽,太丘家声。天下陈姓源出于颍川(河南长葛)。东汉时,陈实系胡公满之43世孙,为太丘长,人称“陈太丘”。

    唐朝初期和中期,中原陈氏有两次南迁福建是影响深远的。

    唐高宗总章二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任岭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蛮獠啸乱”因寡不敌众,退守九龙山;朝廷又派陈政的哥哥陈敏,陈敷率领军58姓组成援兵,去闽途中,陈敏,陈敷卒,其母魏氏代领其众入闽。仪凤二年四月,陈政卒,由其20岁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于垂拱二年报请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郡。陈元年“率众辟地置屯,招徕流亡,营农积粟,通商惠工”,使漳州一带“方数千里无桴鼓之警”因之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其子孙称为“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台湾现有陈圣王庙53所,这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台湾同胞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

    颍川陈宴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福建同安,又徙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陈邕裔孙陈洪进,宋初并任在福建同安,又徙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陈邕的裔孙洪进,宋初曾任宰相,封南康郡王;其两个儿子文福,文灏分别任泉州刺史,漳州刺史,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唐代中,环公(临海令)带着伯琪等六个儿子避难于泉州仙游(今天莆田市仙游县),其第五子伯瑄(满公之70世孙),勤奋好学,文采出众。当时因南康有一位署官食禄的马聪与他友善。在造访马府时,两人结伴游览了庐山。遂迷恋匡庐气势磅礴,蠡泽风景优美,乃偕其子旺徙而居之,晦迹于江州德安县太平乡长乐里永清村。伯瑄遂成为浔阳陈氏的开山之祖。德安位居九江之南,两地相距较近,因而被称之为江州陈氏.

    陈氏入粤,始于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宴后裔陈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其曾孙二郎,三郎再迁至广东,程乡,后散居大埔,肖宁,长乐,龙川等县。

    陈氏入台,始于明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郑经过台官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陈氏迁台人数很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即有2000余口,因此使其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与林姓共有“陈林半天下”之美誉。

    在陈氏分流远迁之时,陈宗俞(系满公之80世孙)在润州任职别驾。携子孙迁居丹阳珥陵越塘,成为丹阳陈氏始祖。《丹阳县志•城廓》载,“越塘桥,宋祥符八年(1016年),里人陈诚建。”陈诚之4世孙陈震,在越塘生两子,长子陈东,次子陈南。陈东死于1127年,年42岁。有遗腹子,取名嗣宗。《丹阳县志•荫袭》载,陈嗣宗以父陈东之荫袭,授迪功郎。陈嗣宗生有四子,幼子陈明,由越塘迁往珥陵花家渡。陈明为花家渡陈氏始祖。

    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至宋代人数更多,有的成为安南王朝的重臣。其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炅于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传8世13王历时175年促进了陈姓人口的发展。至今,陈姓仍被列为越南十大姓之首。陈氏移居日本始于明初,大都是由明太祖朱元璋派去的水手,此后有的在琉球群岛落户。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谋生。福建永春人陈臣留,到马来西亚经商,后又率领亲族百余人迁居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另有一些人分别迁至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分布相当广泛,他们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陈姓分布

    按区域而言,在南方地区(闽台、两广)陈姓则居于首位,占该区域人口的10.57%;在长江流域地区(江浙皖赣湘鄂川黔滇)陈姓位列第四,占该区域人口的4.86%;在北方地区(即除南方、长江流域以外地区)陈姓则退居第七位,占该区域人口的2.51%。

    从人口总量来看,广东为当代中国陈姓第一大省,该省陈姓人口占全国陈姓总人口的比例达14.7%,其次为四川、福建,三省陈姓人口合计可占全国陈姓总人口的33%。 注:以上数据由袁义达先生(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依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抽样资料统计,详见袁著《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统计数据不包括少数民族。

    家谱文献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谱牒、宗谱等,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作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如今,家谱同各姓氏的郡望、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可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等参考资料,它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家谱。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家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先秦时,社会上流传有《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秦汉以后,又出现了《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谱学著作。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于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并且一修再修、无休无止。因此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江州义门陈氏世系表,详细记载了陈朝灭亡之后,陈叔明随其兄陈后主(叔宝)一起迁往长安,其后世陈伯宣迁往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成为江州义门陈氏开山始祖,繁衍生息了十九代的大致情况。

    陈氏兆祥宗谱,著者待考,明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

    陈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聚星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书名据版心题。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河北阜平陈氏宗谱,(清)陈嘉谟修,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河北阜平陈氏宗谱不分卷,(民国)陈继瑄、陈继秸等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象山陈氏眷房谱一卷,(清)马渭滨纂修,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象山下沈陈氏房谱一卷,(清)史雨轩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局。

    湖南常德市德星堂陈氏族谱一卷(现代)陈绥远、陈大僚、陈昌豪编修。现收藏湖南省图书馆。

    字辈排行

    应山(今湖北广水市)义门陈氏字辈:“道可光家,昌延奉兆;义乃绍祖,庆启鸿文”

    昆陵陈氏字辈:“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彦延承继”。

    桂城陈氏字辈:“初秀齐原,安福寿文,宗一大惟,嘉佐邦国,芳懋必昌,畴范彝伦,叙贻谋蔚,后起绳下,迪前光”。

    湘乡陈氏字辈:“翼道传经,崇对启绪,瑞焕列星,秀钟南楚,俊彦鼎升,鸿才轩奉,本茂支蕃,典敦礼叙”。

    上湘石狮江陈氏字辈:“义门敦孝友星垂,集贤良奕世齐增,庆宗功裕远规模,昭令绪雍睦振家,纲颖上千年泽湘,南百襈芳”。

    义门陈氏字辈:“礼乐家声振,诗书世泽长,天才荣及第,道学永傅芳,开泰祥光运,三元焕日新,金章华国正,长发万年兴”。

    中湘白吒陈氏德星堂字辈:“世守祖训茂,本培元家声,克振令德方,新笃生吉士,秀启贤昆泽,傅仁里庆集,义门五伦有,叙奕代相亲”。

    中湘栗塘陈氏颖川堂字辈:“俊英祖锡,显达扬宗,培元树德,本立道生,贤哲继起,孝友克敦,长延世泽,永振家声”。

    义门陈氏傅义堂字辈:“兆正文章,时发光昌,祖功吉庆,世泽悠长”。

    中湘陈氏聚星堂字辈:“邦家之光,惟明克永,孝友恢先,承恩立本”。

    濡须陈氏大邱堂字辈:“祖居绍兴祥,世代傅贤良,德业原来茂,豫知庆泽长,书田耕有禄,义利积盈仓,孝友家能正,宽仁国以昌”。

    阳城(今山东滕州市)“意翠玉风泰生震官林”。

    陈氏八修绍德堂字辈:“兆自清时立,一经祖德傅,诗书延世泽,忠孝绍前贤”。

    全椒陈氏字辈:“德大开宏业,家荣其俊英”

    光州(今河南信阳市)固始县陈氏字辈:“元相福贵长,明登万事华,贤良安定国,忠厚争传家”。

    金寨(今安徽六安市)金寨县陈氏良琥公以下字辈:“光明贤()文德,继世应亨嘉,绍圣仁之后,以忠信为本,性善克初守,其昌必达贤,传经崇黎()美,景庆万斯年”。

    庐江陈氏字辈:圣德传先业,良满云世昌。

    陈氏历山堂字辈:振大恒光,作善永远,诗书启畵,凤铭祥昌

    湖南常德市德星堂字辈:

    老派:世之宏士,宗正学文,远昌其祖,大启尔孙,在家尚志,立国作元,积善余庆,光乃德门。(以上“祖”“孙”“远”三字取名放在落脚)

    新派:效仁尽义,克集功勋,丕振前业,佑迪后尾,基开富贵,万代隆兴。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