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一百 四十二章      最有骨气文人

更新时间:2023-03-13 07:24:55 | 本章字数:3859

    142     最有骨气文人

    张馆长回头一看,原来是财旺早站在人群中注视着这里的一举一动了。此时他正站在张馆长身后与一个戴尖角斗笠的老头窃窃私语。听到张馆长在喊,就连忙手提一个挎包走了过来。他那挎包里就放着他研究明史及蠡山岛名胜古迹的诸多资料。这是他的百宝袋,凡属许多弄不清,还有待考察,搜集证据证实的疑难问题,他均能从那挎包里找到答案。刚才他听到张馆长提到这个墓的主人,就胸有成竹地笑,说:“张馆长,有关这个墓的主人其实我早就调查研究过了,早几年,我就专门为这个事走访了好几个高等学府,当然,也不全是为了这一个,还有杨嗣昌,我都作过专门的调查和研究。这个墓的主人名叫方孝儒,是明代史上一个最有骨气的文人。”

    “你怎见得他最有骨气?”张馆长问。

    财旺说:“我为此专门研究过他的资料。不研究不行呀,有这么个大人物埋葬在我们这里,如果对他的历史还漠然无知,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为这件事,我不但走访了武陵大学的杨教授,还到过江西、湖北、陕西等省市,沿着他的足迹走过好几千里呢。这个方孝儒呀,堪称历史上最有骨气,也死得最惨、最痛心的一个大学问家、文人,当今社会那些甘当亡国奴,甘为野心家,小人们所利用,不惜奴颜婢膝者,是他们的一面镜子。也是后人学习、效仿的榜样。我们能为阁老乡能埋葬这么一个有骨气的大家而感到骄傲自豪。”

    接着就侃侃而谈。

    原来明朝皇帝朱棣一四0二年将欲登皇位的侄子赶出京城,自己要篡夺皇位,遭来一片非议与反对。谋士姚广孝对他说,朝中有个叫方孝儒的,学问极高,而且很有德操,将来殿下夺取天下后,他一定不肯归附,不过殿下千万不要杀他,杀了他,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就要灭绝了。朱棣知道方孝儒是明朝初年最德高望重的儒生,明太祖朱元璋任命为皇太孙允炷的老师。他怎敢轻意怠慢他。就颌首答应,说;“这个我做得到的,只要他诚心服我,辅助我打天下,我决不亏待他。只怕他不服我。”姚广孝说:“以殿下的大仁大德,他岂有不服之理。到时殿下以理相待,封官加爵,他那傲然骨气自然烟消云散,为殿下俯首贴耳。”朱棣大喜,带兵占领南京后,诸大臣纷纷上殿朝拜,高呼万岁。朱棣朝下一望,独不见方孝儒。就问,方孝儒何在?谋仕姚广孝说:“方孝儒推病不肯上朝。”朱棣听后大怒;“好个乱臣贼子,早不病,迟不病,偏在此时病了。派人去问问他,到底是归附还是不归附。”派出的人回来说;他誓死不肯归附,要人没有,要命有一条。要想他归附朱棣夺权篡位,除非太阳从西方出来。”“好!好个有骨气的文人,不归附也罢,让他先尝尝本皇的厉害。来人!先将他投入狱中,关他几日,待本皇登基后,再跟他计较。”几天后,朱棣正式登基,朱棣苦于朝中无人为他拟写登基文告,又找谋士姚广孝商议,姚广孝说,此事非方孝儒莫属,不如先把他从狱中放出来,以礼相待,方孝儒在狱中苦尽甘来,自然会心悦诚服。朱棣就照此办理,立即从狱中放出方孝儒,用酒肉款待。谁知方孝儒听说要他拟写登基文告,非但不写,还将招待他的一桌酒菜推翻,破口大骂。朱棣忍气吞声,只好又派方孝儒的学生廖镛、廖铭二人去劝说,二又遭到他一顿痛斥。

    无奈之下,朱棣只好派人强行押解方孝儒上殿。方孝儒一脸愤怒,穿着一身斩服,也就是孝服,上了殿。在大殿上,他嚎啕不已,大骂朱棣乱臣贼子,该千刀万剐。朱棣命卫士强行撕去方孝儒的丧服,换上朝服。之后,强压怒火,亲自劝解方孝儒说:“先生何必这样呢,也不要太难过了,朕本是要效法周公辅助成王的。”方孝儒立即反问道:“成王在哪里?你把成王赶到哪里去了?”朱棣说:“他自焚死了。”方孝儒又问:“就算他死了,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即位?”朱棣又振振有词地说:“他的儿子太年幼无知,不能统治江山,国家只能依赖年长的君主来治理。”方孝儒又问:“那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为帝?”朱棣语塞,只好说:“你休管闲事,这是朕的家事,你不必过多操劳。朕已登基,从即日起,朕就是大明朝皇帝了。你还是老老实实为朕写下登基文告吧,诏天下草,非先生不可。”

    就要人将纸笔递给方孝儒。方孝儒怒目圆睁,接过纸笔,傲然挥毫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大字,然后把笔一扔,大气凛然道:“死即死,诏不可草。”朱棣见方孝儒不愿合作,就厉声大喝:“大胆方孝儒!你敢违抗本皇,朕叫你死无葬身之地,诛你九族。”方孝儒愤然拍案而起,回答道:“乱臣贼子!灭我九族能吓倒我么?就是灭我十族又如何?”朱棣已忍无可忍,又喝令刀斧手,将方孝儒的嘴豁开从嘴角一直割到耳朵。方孝儒满脸是血,仍痛骂不止,只求快死。朱棣见他虎死不倒威,又厉声道:“岂能让你如此痛快地死,还要灭你十族,将你零皮细剜。”当即就当着他的面,杀掉了方孝儒十族共八百七十三人。每杀一人,监斩官都要问他是否回心转意。方孝儒始终高昂着头,不肯屈服,最后也死在乱刀之下。

    财旺滔滔不绝说完这段典故,然后又说,方孝儒被朱棣残害致死的那年是1402年,是十五世纪的开始。巧合的是,这一年,德国人库萨率先破除地球中心论的托勒密体系,后有一百年后波兰哥白尼“日心说”问世,紧接着布鲁诺涎生于意大利,发展了哥白尼学说,并提出了宇宙无限论。因而被人向宗教法庭告发传播异端邪说。布鲁诺于1592年被威利斯教廷收审,后来又被引渡到了罗马。他在罗马监狱受审长达十年,种种辩护都无效,罗马教廷给他的唯一出路是公开、无条件否定自己,他坚决拒绝了,最后终于判处烙刑,临刑前舌头也被夹住了,足见他的言论有多大的威力。

    张馆长也不禁感叹:“就抽象的个人道德而言,方孝儒和布鲁诺有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铮铮铁汉,为捍卫自己认定的‘死理’宁死不屈。虽然他们各自捍卫的‘道’和‘理’有天壤之别,对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来说,地球就是围着太阳转,这是他们已经发现而坚信不疑的事实。国王教皇都无法改变,这就是科学,他们的历史贡献是与先进的科学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方孝儒维护的是什么呢?是朱元璋的孙子还是儿子当皇帝,这里面会有颠扑不破的真理吗?方孝儒死得值吗?他个人死了事小,还殊连了十族,害得十族八百多族人死在朱棣的屠刀之下,这是一幕多么惨烈的悲剧啊。方孝儒完全可以以另一种方式与朱棣相对抗,而不应以这种惨重代价,他死得冤,他的族人死得更冤。”

    财旺说:“不错,古代欧洲哲人着迷于探索自然和宇宙奥秘,不惜为与人间利害无关的真知而献身,既使刀架在脖子上,也要坚持自己的真理。我们中国人缺的就是这种求真知的傻劲。方孝儒虽然也是傻,但他那种傻与欧洲人追求真知,追求科学的傻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虽如此,但他的这种敢于与恶势力抗争,对恶势力的威逼利诱不屈不饶的大无畏精神还是可歌可泣,为世人所敬仰的。你看,他死后的惨状,这墓葬里面的凌乱状态就可略见一斑。”

    财旺从棺木中拿起那个破损不堪的头盖骨左看右看,说;“看,这上面还有几个洞眼呢,显然是当时用铁器击穿的,可见当时他受烙刑时的惨烈。”

    张馆长也仔细看了看,脸色凄然地说:“他是死得不值啊,如果他退一步,不但不会遭此酷刑,还会过上人上人的生活,亨不尽的荣华富贵,他的族人也可逃过这一劫了。只可惜他想得太傻,傻得有点不通人情了。相信他的那些族人一个个在他面前被砍死时,他们一定也在歇斯底里向他呼喊,你就退一步吧。而方孝儒此时还在向他们怒目而视,大骂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对一个个死在他面前的亲人毫无半点怜惜之情,这是何等的愚,何等的傻。只是令人不可理解的是,他的亲友、族人都杀光斩绝了,他死后,尸骨为何流落到了这里,这里也非他的故土啊。财旺,你解释解释看。”

    财旺笑着说:“这个你就不懂了,方孝儒也是当时名燥一时的文人儒生,朱元璋孙子的老师,生前也曾游历过名山大川,还多次游过洞庭湖,到过蠡山岛,游览过范蠡庙,并赋有大量诗词歌颂过这里的山山水水,对这里的劳动人民有很深的感情,曾留下遗言,死后想在这里求得方寸之地安息,想亲眼看到这里国泰民安的大好景象。老百姓念记他生前的铮铮骨气和对人民的真挚感情,在他死后,就把他的尸骨夜里偷偷抢来埋葬在这里了。”

    真是千古奇冤,在博得周围一片唏嘘、感叹之后,张馆长觉得这座古墓更应该好好加以保护了。以前他也知道这里有阁老墓,是在重点保护之列。谁料想,这两座墓也显得如此弥足珍贵,价值非凡。就对财旺说了,还要根据搜集、掌握到的史料,重新整理,重点挖掘,还要编印成书,让后人也知道这里非等闲之地,有名山名水,还有蜚声中外的名人,有经典的范蠡、西施爱情故事,这里还出现了一座清代墨氏墓,墨氏和尹庆和的爱情也堪称经典,如果以他们的故事为原型,写成小说或编成戏剧,其轰动效应是绝不亚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

    财旺就笑着说:“我早就有这个设想了,我已搜集到了大量素材,就是为创作作准备的。这两座墓当然可写,但也不能忽视那边还有一座阁老墓啊,你怎么就忘记那里了?阁老墓那才是我们阁老乡这里的一个耀人眼目的一大景点啊。阁老杨嗣昌在这里已安息了数百年,历尽沧桑,见到过不少世事变化,现在虽已斗转星移,但山河依旧,他的英灵还在这里闪耀着奇光异彩,在激励着人们奋勇向前。孟觉豪书记提出的要重现当年阁老街集市,让这里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的繁荣景象又再重现,已成为现在的战略目标。我近一向就是为了这个事才在省内外到处寻访奔波,一心要寻找到杨嗣昌和他的后人的足迹,以求发扬光大。看,我这里就已搜集到了厚厚一本资料,大半是武陵大学杨嗣昌的后人杨教授给我的。”

    张馆长就兴奋地说:“你做得太好了,有了你这份资料,我们研究杨嗣昌墓就得心应手了。趁此机会,我们就在这个墓地进行一番考察和研究吧,事不宜迟了。”

    他们于是又围着被春坨、夏坨那伙人已挖得百孔千疮的阁老墓转开了圈子。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