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一部 18、 此人曾是国军上将,做了什么特殊贡献,回国后成了副国级干部?

更新时间:2022-08-31 17:12:36 | 本章字数:1577

    1955年3月,原国军二级上将卫立煌携妻返回大陆,不久后便被中央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这是一个很高的职务,在当时属于副国级领导人,这个安排引发了不小的反响。在解放战争时的诸多起义将领当中,有的带着数万部队,如陶峙岳、陈明仁、张轸等人,因此都受到礼遇,并且在新中国政府担任要职。

    但这里有一个前提,他们都是起义将领,对解放战争进程做出过较大的客观贡献,所以才会有一些重要的职务安排,以及不错的生活待遇。可卫立煌并不是起义将领,他是在东北打了败仗后逃到香港避难的,为什么建国6年后重返大陆,还能获得如此待遇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大战役后期,卫立煌可是登上过我方公布的“43大头等战犯名单”的蒋军将领。既然被列为头等战犯,不被追究责任、不被处决就不错了,怎么可能在北京得到重用呢?这里有一个细节需要指出,在49年初的北平和平谈判期间,我军曾经向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婉转表示:把他放入战犯名单是为了麻痹老蒋,客观上是一种保护行为。由此可见,卫立煌登上战犯名单,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一层因素,并不值得深究,毕竟名单公布时东北已经全境解放,卫立煌早已没了兵权,没有实质威胁。

    回看解放战争之前的历史,卫立煌是少数几个曾经与我军有过密切交往且关系甚好的国军上将之一。抗日战争期间,卫立煌所部曾在1938年遭到日军重击,本人险些被俘,不得已经过八路军防区时,得到我方的礼遇,并且由杨勇、李天佑等人掩护,安全地进行了转移。可以说八路军队对卫立煌是有救命之恩的,而卫立煌为人厚重,早年就曾当过孙中山的卫队长,是非观念拎得很清,自然要知恩图报。

    随后在他自己做主,给了名义上归自己管辖的八路军(18集团军)一百万发子弹及二十多万发手榴弹,以及大批过冬衣物等重要后勤补给品,解了我军的燃眉之急。同时,他向反对他的人指出:都是抗日的队伍,我卫立煌是不分亲疏的。而且你们看看八路军那么少的人,装备如此简陋,还能对鬼子打出胜仗,你们拿着这么好的装备却屡屡丧师失地,不觉得丢脸吗?

    一番话训得一众反对者哑口无言。100万发子弹是什么概念呢?通常情况下,八路军的士兵只有10发到20发子弹的储备,而2~3个士兵当中才有一个真正的战斗员,如果节省使用的话,可以说100万发子弹能够武装10-20万部队。卫立煌此后还多次接待我军主要指挥员,他如此懂得感恩、为人又仗义,自然也不会受到我方的怠慢,卫立煌和朱总司令,彭老总、总理、萧劲光大将等人都是非常好的朋友。因为和八路军接触较多,在老蒋面前经常有人告卫立煌的状,但他是老蒋早年五位心腹爱将中的“虎将”,资历和指挥能力突出,这些流言没有真正动摇卫立煌的位置。

    有人指出,卫立煌曾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剿总司令官,手上兵马足足五六十万人,是我军的劲敌和重大威胁。但是战争进程,要以客观事实说话,不论卫立煌担任什么职务,毕竟东北国民党军在他的指挥下,并未给我军造成较大伤害,48年辽沈战役的伤亡人数也远远低于淮海战役。甚至可以说,是在卫立煌的指挥下,蒋军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重兵集团被我方顺利瓦解。

    他采取的保守作战战略对我军的杀伤较小,因此在解放战争当中,卫立煌的直接战争责任也并不大,何况卫立煌一直对内战不感冒,和我军不少指挥员又有较好的私交,直到1948年才真正被老蒋拉进了内战泥潭,掌帅东北,这个责任并不完全在卫立煌将军。很多我军官兵提起东北的“卫总司令”,并不把他当外人,但至于其中细节目前尚无定论,也暂时没有官方的确切资料可以考证。

    正因如此,1955年曾经身为国军二级上将的卫立煌返回大陆,对统战工作和感化国民党军政要员有非常好的推动作用,主席亲自宴请了将军一家,并毫不吝啬的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这个副国级职位给了他。这也是一种信任和回报,对他之前给予我军帮助的一种回馈,是再正常不过的。不管怎样卫立煌都是一位真正的爱国将领,唯一可惜的是,他回国仅仅四年时间,就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63岁。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