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第一部 21、 周士第脱队6年才回归,为何仍受重用,建国后还获得了上将军衔?

更新时间:2022-09-01 10:49:23 | 本章字数:1522

    开国少将段苏权资历显赫,在红军时就是师级干部,他的一些同级别历的战友大多被评为了开国上将中将,但他曾因为受伤,被迫离队时间达到三年多,这也影响了他的授衔情况,最后只评了一个少将军衔。像段苏权这种迫于无奈暂时脱队的干部都会受到影响,那么主动脱队会是怎样呢?周士第从1927年到1933年,脱队时间长达6年,并且是主动撤离的,但建国后仍然被评为开国上将。这似乎有点不合逻辑,我们来了解下。

    很多人都在强调周士第的意志不坚定。南昌起义之后队伍大部溃散,信心不足的周士第去了香港(以汇报工作为理由),对队伍的稳定性有很不好的影响。毕竟他当时已经是起义部队的师级干部,这样的干部都选择离队,基层官兵会怎么想呢?这也给领导南撤队伍的朱老总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但他还是尊重周士第的意愿,放他离开了。

    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周士第虽然1927年有离队的行为,但是并没有叛党,也没有加入蒋军阵营。到香港之后,周士第因为得了疟疾,加上没有经费,处在非常艰难的境地。

    并且当时的香港也不安全,广州离香港比较近,广州起义造成的影响,使得国民党方面在香港的医院里到处搜捕我方人员。后来在朋友帮助之下,周士第离开了香港去南洋治病。

    而去了国外的周士第,难以与组织取得有效联系,这也造成了比较长时间的误会。

    在治好病回到大陆之后不久,他就被国民党方面设计逮捕了,经过宋庆龄的营救才出狱。后来周士第在福建仍然从事反蒋活动,思想上是进步的。所以周士第有脱队的经历不假,但绝对算不上叛徒,这是原则性的问题。所以这段经历,对他后期的军政生涯发展以及职务、军衔都不至于产生非常致命的影响。

    在聂帅等人的联络和劝导下,周士第1933年终于返回江西瑞金,从他本人给组织写的情况说明和检讨书来看,还是非常客观和诚恳的,没有推卸自己思想上的问题和责任,这令组织心无芥蒂,决定重新接纳这位军事人才。黄埔一期毕业的周士第对于当时的红军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将才,不会因为这样一段经历而抹杀了他的才能和贡献。要知道我党历史上真正掌握的第一个武装力量,就是大元帅府铁甲车队,而周士第出任过铁甲车队的副队长、队长。

    后来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发展到叶挺独立团时期,周士第出任过营长、副团长;在独立团改编为25师73团后,周士第更出任团长、师长,也就是南昌起义时的绝对主力第25师。像林帅、粟司令、陈老总、许光达大将等人,都曾经做过周士第的下属。有这样的早期资历,无疑是元帅级别的人物,即便军政生涯出现了一些波折,建国后被评为开国上将军衔也还是绰绰有余的。

    而周士第也不是一个吃南昌起义“老本“的将领。他重新归队之后的贡献,仍然是非常突出的。在中央红军完成长征后,他出任过红十五军团参谋长,1936年升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抗战时成为八路军120师参谋长,是贺老总的左膀右臂。而在解放战争后期,周士第更是身兼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和政委两项重要职务,解放山西和大西南的过程当中,他都立有赫赫战功。从1933年归队后的十几年间,周士第的表现在战火中完全经受住了考验,被评为开国上将是实至名归的。

    建国后,周士第将军出任防空军司令员。新中国的工业基础非常差,防空力量尤其薄弱,尤其是面对美军空军威胁的情况之下,本土防空的重任落在了周士第的肩上,显示了他的才能和组织对他一如既往的信任。周士第亲手组建和发展起来的防空军,成为了国土和人民安全的有力保障,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期间,对稳固后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周士第从不避讳自己早年脱队的经历,在回忆往事时,都大大方方地对人承认这是自己“一生的遗憾和错误”。1979年,周士第上将因病辞世。他本是南昌起义元老、有望评为元帅的人物,但也正是因为军事生涯中的曲折变化,才使得将军的一生更加真实丰满,令人感慨。这样一位磊落的老将军,是值得后辈敬仰的。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评论本书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