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36、此人红军时就是军政委,为何55年只获中将军衔?从未抱怨军衔低
更新时间:2022-09-01 19:15:47 | 本章字数:1095
开国中将当中,不乏一些资历极为深厚的,甚至有很多上将与之相比都显得逊色一些。1955年获得中将军衔的175人中,有一位红军时期就是军政委的名将,授衔仪式后上将见了他仍然得立正敬礼。此人是谁呢?
这位资历过人的开国中将就是四野的詹才芳将军。像陈锡联、许世友、王建安、洪学智、陈再道等一批上将,包括军衔和他一样的王近山、秦基伟、聂凤智等我军名将,对詹才芳都是毕恭毕敬的,正式场合见面必定向他敬礼。而詹才芳是我军将领中出名的好脾气和老好人,非常谦和自律,总是让大家不要这样对他,自己只是中将军衔。可是高级将领们不听,还是这么尊重詹才芳将军。
主要原因是这样的:上述将领不管是什么军衔,曾经要么直接受到过詹才芳的帮助(有的甚至是救命之恩),要么在红军时期做过詹才芳(曾任红9军政委)的下属,再要么是感叹于詹才芳将军的人品。虽然到了建国后不少人的职务和军衔都已经超过詹将军了,仍然用敬礼的方式向他表达敬重之情。
举两个例子:陈锡联是詹才芳的湖北黄安老乡,能在14岁这么小的年纪参加革命,就是受到了詹才芳将军的帮助。因为陈锡联当时年龄太小,很多工作是干不了的,詹才芳就让他从勤杂兵干起,多看多学,慢慢把陈锡联提携起来了。后来陈锡联成了军长、兵团司令、开国上将、解放军炮兵司令,70年代还一度主持过军委工作。
再比如开国少将邓岳,红军时犯过军事错误一度要被正法,詹才芳将军得知后很不忍心,亲自出面说:邓岳打了败仗但罪不至死,没那么严重,救了邓岳一条命。詹才芳做过的好事太多,因此在队伍里口碑非常好,将领们都爱戴他、尊敬他,跟55年获得的军衔高低没有关系。“老首长”3个字的分量,通常是远远超过军衔的。
说到这里,似乎又有一点矛盾:既然詹才芳在红军时就已经成为军政委了,怎么1955年只评了个中将呢?第一点原因是詹才芳虽为红军高级将领,但是出身四方面军,受到30年代张姓干部的牵连,多少对后期发展有影响,但这不是最关键的;第二点原因,革命生涯后期战功较少。抗战时詹才芳是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到了四野该部整体表现一般,将领发挥受限。詹才芳虽然资格老,但在第四野战军崇尚战功的整体氛围下并不占优势。
尤其解放战争期间詹才芳表现机会不多,直到战争后期都只是军长,和他同时期的名将大多已经是兵团司令员、副司令员级别了。詹才芳在军事表现上被四野的众多后起之秀逐渐超越,到建国后只被评定为准兵团级别将领,这种级别几乎是肯定无法评上将的,授予中将也是情理之中。
詹才芳将军心胸豁达,从来不会因为自己资历老、军衔低而有所抱怨,相反他经常笑着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参加革命,又不是为了这个(军衔),死去的战友都没有军衔”。1992年,老将军因病在北京辞世,享年85岁。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