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171、1955年授衔,段苏权资历可授中将,因为什么原因最终仅授少将?
更新时间:2022-09-13 15:47:19 | 本章字数:1743
1955年的授衔仪式,评定军衔虽然有一定的要求,但评选人毕竟是人,不是没有感情的机器,在处理事情方面有一定的偏向性也比较正常。1955年负责评定军衔的相关人员压力很大,他们很难做到绝对的公平,只能让多数人满意。建国后首次大授衔,有人对自己的军衔不是很满意,作出了许多过激的举动,毛主席听说后也摇头感叹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
军人不是圣人,他们既能为革命作出牺牲,也要为自己争取荣誉。1955年授衔的初步方案公布后,大多数人还是满意的,有少部分人对此有些意见,被授予中将的王近山,王必成二人和被授予少将的钟伟人觉得自己的军衔低了,为此还专门找过上级领导,但都没有成功。
除了钟伟外,还有一位少将得知自己被授予少将军衔后,表达了非常不满的情绪,授衔仪式开始前的三十分钟,他将自己肩膀上的肩章扯了下来,这位少将叫段苏权,有授中将的资格,最终仅授少将。
因伤病离开队伍长达三年
段苏权出生于湖南茶陵,家里世代务农,父母开明,让他读了六年的私塾。1926年,年仅10岁的段苏权就参加农民运动,4年后,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就加入了共产党。论资历,1955年被授予少将的段苏权要比多数开国中将高。成为共产党员的段苏权很快获得了组织的信任,担任茶陵县委组织部部长、湘赣省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当时段苏权还未成年,就已经身居要职,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前途将不可限量。
可现实和段苏权开了个玩笑,1934年由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准备东进。时任独立师政委的段苏权与师长王光泽率领八百余人掩护主力撤退。为了掩护主力撤退,王光泽和段苏权不得不用八百余人,四百余条枪的武装力量,假扮成红军主力,与前来围剿我军的万余敌人展开血战,让敌人误以为段苏权所在的红军队伍就是主力。很快,敌人兵力多达十个团,将段苏权等八百余人包围了,独立师师长王光泽牺牲,独立师几乎全部战死,段苏权在突围途中被通讯员所救,腿部中了子弹,被转移到了相对安全的地方养伤。在当地百姓的照顾下,段苏权的伤势渐渐恢复了,可他联系不到部队了。因为没有地方可以去,再加上自己14岁就离开家乡,段苏权决定回家看看。当代的xx派一看段苏权穿得这么落魄,估计在红军里也就是个底层士兵,也没有对他下死手,将段苏权当作“胁从”看待。
在父亲上下打点下,段苏权在家乡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可以外出劳动,给村里打打杂。为了不让xx派察觉,段苏权听从了父亲的安排,与当地的一个姑娘结了婚,又进了当地的学校读了点私塾,增长点知识,为以后革命做积累。看到段苏权近两年表现还可以,当地的xx派对他也放松了看管,平日里也不会太注意到这人。
红二方面军干部任弼时等人见段苏权长时间没有归队,又得知掩护主力撤退的独立师几乎全军覆没,觉得他已经牺牲了,给段苏权开了一场追悼会。1937年,当时正是全面抗战爆发的时候,形式上处于国共合作时期,不可公开搞摩擦,破坏抗日统一战线。当年九月,段苏权所在的家乡一位受伤的红军战士脱离了队伍。段苏权向那位红军打听到队伍的下落后,在父亲、妻子的帮助下,一家人为他打掩护,凑够了盘缠,段苏权从家乡直奔山西太原八路军办事处,在那里见到了自己的上级任弼时。任弼时见到段苏权后大吃一惊,因为此前以为他已经牺牲了,连追悼会都开了。自1934年到1937年,整整三年时间,段苏权脱离了队伍,没有办法和组织取得联系。
“历史问题”被暂授少将
归队后的段苏权对革命的热情不减,在任弼时等领导的带领下,充满干劲。抗日战争时期,段苏权担任过中共平北地委书记,领导建立、发展抗日根据地,在艰苦的环境下,指挥部队粉碎了日伪军多次扫荡。
抗日战争胜利后,重镇张家口是兵家必争之地,段苏权率军占领了此地,在后来国共和谈的过程中,为我方增加了一些砝码。解放战争爆发后,段苏权在程子华的推荐下,接替了黄永胜,担任八纵司令员一职,为攻占锦州,消灭廖耀湘兵团出力甚多。
抗美援朝时期,段苏权出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协助刘震指挥作战。为了能更好地胜任这个职务,他半年内学习开飞机三百多次,最终学会了如何驾驶飞机,对于一个此前没有任何经验和理论知识的人来说,半年内能操纵飞机,了解飞机的性能,难度可想而知。
1955年授衔,对段苏权本人打击不小,无论战功还是资历,都是中将及以上标准,可最后上级因为他存在“历史问题”,通知段苏权暂时只能授他少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